2021 春季台北週末 RYT200 師資訓練 第一週
✍瑜珈改變基因表達 🧘♂️
2013年曾經貼過一篇,有關於挪威 奧斯陸大學發現瑜珈對於基因表達有快速及衝擊性的影響,數據顯示瑜珈的效應會立即而且全面性的影響身體的分子結構 *註1
五年過後,來看一下,這突飛猛進的基因科學,有了什麼新的發現。
目前一個最熱門的名詞就是 “表觀遺傳學” (epigenetics),
首先, 一些個人的特徵像是智商, 犯罪傾向等 主要會受到”先天”基因(DNA)所影響。
其他的特徵,像是支持那個政黨,比較會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
但有趣的是,同卵雙胞胎有著同樣的DNA 在同一個環境長大, 在這個先天和後天幾乎同樣的狀態下,卻常常被發現到他們有不同的興趣,喜歡的食物,甚至完全不同的健康狀況( 有同卵雙胞胎,在同一個家庭長大,但只有一個有氣喘,自閉症甚至是精神疾病)
可見在這個先天和後天的因素之外, 有著第三個非常強大的因素, 我們稱它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 *註2
以前我們以為基因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沒有辦法再改變了,但是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基因,但是“基因的表達“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把不好的基因關掉,而把好的基因開啟。
2016年在免疫學先驅期刊(Frontier of Immunology)*註3, 指出了18項,耗時11年的科學研究, 指出這些身心的練習像是瑜珈還有靜坐冥想,會改變基因表達。 這些基因表達像是開關一樣, 瑜珈及靜坐冥想可以像是開關一樣 ,把一些壓力或者是發炎的基因表達,像開關一樣關掉。
作者 Ivana Buric 並指出 “現今世界有數百萬人享受瑜珈還有靜坐冥想所帶來的好處,但是他們也許不知道這些好處是來自分子結構上,影響了原本基因正在做的事情“
請了解 ,當你上完一堂瑜珈課或者是靜坐冥想之後,那種來自內在的愉悅,不單單只是心理作用, 也不單單只是身體產生某個化學變化,而是你的DNA階層產生了變化。
瑜珈海洋200小時師資訓練第一週
開啟瑜珈旅程新的一頁
----------------
🌊YogiOcean訓練🌊
台北200小時瑜珈師資說明會 (下一場 4/7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84330582909665
7月台北週末 (報名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57069201425395/
七月台北週間(報名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7393953175312
火箭瑜珈(台北周末) 100小時師資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68529999897047/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epigenetic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闢謠】高強度運動會致癌?
在YouTube上看到一位醫師上健康節目的片段,他說:「癌細胞內的乳酸濃度高,而高強度運動也會產生乳酸,因此運動要做,但是做緩和的就好。」
聽完我真的傻眼,這個說法背離目前科學界「運動防癌」的共識。
我希望各位不要去搜尋或戰這位醫師,考特發文的目的是導正觀念,不想讓討論失焦。就算我拜託的吧!不要在留言區引戰。
「癌細胞裡有乳酸」其實在1920年代就被德國科學家Otto Heinrich Warburg發現,他後來因此獲頒1931年的諾貝爾獎。Warburg注意到,癌細胞可以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下活得很好,因為癌細胞偏好無氧代謝,分解葡萄糖來製造大量乳酸。
熟習運動生理的朋友知道:高強度運動如百米衝刺、重量訓練也會讓肌肉細胞行無氧代謝並製造乳酸。運動與癌細胞的這點相似性,讓這位醫師「獨創」了這個見解。
可惜這個見解真是錯得離譜!
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期刊發表了一篇「圓桌會議」的結論,40位國際級學者在美國舊金山齊聚一堂,就運動與癌症間的科學證據形成共識。會議結論提到:「強力的證據顯示,運動能預防許多種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食道癌。」
「有運動習慣者罹癌後存活率較高,即使被診斷癌症後才開始運動,也能增加存活率。」
科學家還不確定運動為什麼可以防癌,被提出的可能機制包括:改善代謝、增進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發炎、增強免疫、改變基因調控(Epigenetic modification)等。
至於高強度運動是否會致癌?現有最佳科學證據認為,中高強度運動者的癌症風險較一般人為低。不過運動強度與癌症風險的關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認。
---
「癌細胞裡有乳酸,所以應避免產生乳酸的運動」,這句話是把關聯性錯當因果關係,癌細胞裡有乳酸,不代表乳酸是致癌元兇。
癌細胞為什麼會製造乳酸?參考2010年「科學」期刊上的指標性論文:癌細胞為了複製、生長所需的原料,以糖解無氧呼吸攝取大量葡萄糖,再進一步合成脂質、核糖、氨基酸等細胞原料。簡單來說,無氧呼吸就像是水壩一樣,阻斷正常的代謝河流以獲取生長所需的原物料。
運動時肌肉產生乳酸,則是為了在缺氧環境下持續做功(如深蹲20下)。癌細胞與肌肉產生乳酸的目的不同、結局也不同,實在不可相提並論。
如此高收視率的節目播送出去,只怕剛好打中本來就相信「緩和運動才養生」的中老年族群。「你看,連醫生都這麼說吧!」進一步穩固內心的錯誤觀念。
會看到這篇的文章的大多是愛好運動者,我不確定能觸及到多少真正需要的族群。請不吝散播,減輕錯誤言論對大眾健康的傷害。
參考文獻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62605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49637/
epigenetic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長壽醫學】年月有盡時 長壽無鐘點
人們通常認為年齡只是衡量「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多久了」的一個數值,但那只是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 age),科學家們認為,人們還有一個年齡,名為生理年齡(Biological age),而這數值或許才是真正能衡量人們身體機能及衰老速度的指標。由於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以及遺傳的因素影響,它可能與人的實際年齡不同。例如,一個50歲的馬拉松運動員的生理年齡可能比一個35歲的御宅族年輕。
早在2018年,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霍瓦斯(Steve Horvath)意外地發現,生物的衰老或許是可逆的。在他的一次實驗中,有參與者服藥後不僅免疫系統的活力有所恢復,他們的「表觀遺傳時鐘」(epigenetic clock,在不改變細胞核 DNA 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即表觀遺傳學,「表觀遺傳時鐘」由DNA 甲基化位點構建出來,可用於追蹤、預測生物個體的生理年齡)也平均年輕了2.5年,這一結果也刊登於《自然》(Nature)雜誌上。
「深度衰老時鐘」正是Deep Longevity基於此的研究成果,其本質是通過將血液測試以及語音和圖像輸入的多個指標集成到網絡中,來確定一個人真實生理年齡的一種算法。Deep Longevity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扎沃龍科夫(Alex Zhavoronkov)說,「預測過程將會從簡單的部份開始,如相片、心率、睡眠情況等,然後可以輸入血液檢測報告,例如膽固醇、血紅蛋白濃度等,這些數據不需要去特定實驗室做檢測就可以得出。」
長壽產業方興未艾之時,扎沃龍科夫看準香港的潛力並在此設立基地,他將香港視作「東西方之間的理想之地」,他說,自己看好香港發達的金融生態系統,香港本地人均預期壽命長也是自己選址於此拓展市場的另一大原因。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2歲,女性則是88歲,在已發展的經濟體處於領先地位。他透露,有意在香港與本地醫療機構、診所等合作推廣長壽醫學科技。——楊括
#Youngai #DeepLongevity #深度衰老時鐘 #長壽醫學產業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04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epigenetic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epigeneti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epigeneti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epigenetic 在 附基因調控(epigenetic regulation)與人類的遺傳疾病和癌症 ... 的相關結果
附基因調控(epigenetic regulation)係指不改變核苷酸序列,而改變生物體表現型(phenotype)或基因表現的基因調控方式。換言之,非遺傳因子(non- ... ... <看更多>
epigenetic 在 What is Epigenetics? | CDC 的相關結果
Epigene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your behaviors and environment can cause changes that affect the way your genes work. Unlike genetic changes, ... ... <看更多>
epigenetic 在 表觀遺傳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表觀遺傳學(英語:epigenetics)又譯為表徵遺傳學、擬遺傳學、表遺傳學、外遺傳學以及後遺傳學,在生物學和特定的遺傳學領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