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Bee火車環島吃喝玩樂演講之旅 6 :花蓮停留」
.
這次到花蓮另一個原因是見個二十年的老朋友。這位了不起的朋友是地質博士,做斷層研究。所以對花蓮的地質狀況和斷層移動導致的地震很熟悉。😊😊😊
.
兩人漫步在花蓮市區時,她輕描淡寫的一一帶我看花蓮的地震帶,還經過了以前統帥飯店的地方。
.
二月的地震仍記憶猶新,親眼目睹這已被夷為平地的舊址,簡直難以想像當年聳立多年的高大飯店風光。😞😞😞
.
天災真的好強大。要說可怕也不是,比較像是我們脆弱的人類要跟自然並存,總是要抱著尊敬及接納的態度。在如此獨特地形美麗的花東海岸,地震可說是花蓮人的日常。
.
讓我想起當年開帆船渡過暴風雨一般。樂觀的人會期待它改變,悲觀的人會拼命靠背,但實際並已接納它的人,則會去調整風帆。在花蓮,接納了大自然的人,是否也接受了地震可能會帶來的災害呢?😢😢😢
.
大自然正是因為有這些充滿力量的瞬間,才可以讓我們從中真的體會自己的脆弱與渺小。
#願死者安息
#大地媽媽我尊敬妳
[Silly Bee around Taiwan railroad trip: Hualien]
.
Onother reason why I went to Hualien was to visit a friend of 20 years. This amazing friend is has a PhD in geology, and she specializes in earthquake and fault zone. So she understand the geological situation in Hualien. 😊😊😊
.
We strolled in the Hualien city center, and she showed me around some earthquake zone. We also passed by where the Marshal Hotel used to be.
.
The earthquake last month was still in our memories. This hotel used to be here for decades. Now seeing it disappeared into a parking lot makes me sad.
It is simply unbelievable. 😞😞😞
.
Natural disasters are powerful. It is not really apropriate to describe it as horrible, as it is a reminder for us fragile humans to respect and accept the complexity of mother nature. In this beautiful Hualien coastline with such unique geological phenomenon, earthquakes may be a daily normal for Hualien.
.
This reminded me of my sailing trip across the storm in Drake's Passage. Optimists would expect it to change, pessimists would complain about the wind, but realists would adjust the sails. In Hualien, those who have accepted
this mother nature, have you also accepted this risks for disasters? 😢😢😢
.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powerful moments are we reminded about our fragility and limitations.
#RestInPeace
#PachamamaIRespectYo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歷史博物館之"香港故事"展區可劃分為「地貌與氣候」及「動植物」兩個部分。步入展館迎面是一個地球儀,讓參觀者確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位置。向前行是一條由假石塊鋪砌而成的時光隧道,巖壁是仿照岩石倒模而成,幾可亂真;此區藉著岩石及化石標本,闡釋香港四億年來所經歷的地質年代及在各時期的地貌。展區內的影院播映...
「fault geology」的推薦目錄:
fault geology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歷史博物館之"香港故事"展區可劃分為「地貌與氣候」及「動植物」兩個部分。步入展館迎面是一個地球儀,讓參觀者確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位置。向前行是一條由假石塊鋪砌而成的時光隧道,巖壁是仿照岩石倒模而成,幾可亂真;此區藉著岩石及化石標本,闡釋香港四億年來所經歷的地質年代及在各時期的地貌。展區內的影院播映一套總結香港地質演變的影片,還加插特別的熔岩效果,令人有如置身於洪荒宇宙中的感覺。.史前時期:考古資料顯示,香港早在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先民多棲息於海邊的沙丘之上。本展區除展出香港地區出土的史前時期石器、陶器和青銅器等文物,還特別搭建了一個長達42米的沙灘場景,展現出生火煮食、搭蓋房屋及打製石器、飾物等活動,除可讓觀眾透過栩栩如生的場景去體驗數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又可形象地說明部分陳列文物的實際用途。漢朝至清朝史前時期,活動在嶺南一帶的是南越族,秦漢以後,中原漢族陸續移入嶺南地區,並帶來較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隨著唐代大庾嶺的開鑿及宋代珠江三角洲的逐步開墾,移民大增,嶺南地區逐漸發展起來。香港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是同步的。新界的鄧族在宋代定居香港。明清兩代,陸續有更多姓族遷居本區,香港的社會經濟取得一定的發展。這個展區主要通過香港及借自深圳的文物,縷述香港從秦漢至清代的發展。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漢墓旁邊是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展覽,利用文字、圖片、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許士芬地質館座落於香港大學厲樹雄科學館地下及一樓,佔地約500平方米,所有展品均附上中英對照的詳細解釋。基本陳列共有「動感地球」、「地球的演變」、「地球物質」及「香港地質歷史」四個主題展覽,內設多組模仿戶外環境的大型仿石模型,展示化石的自然產狀及實地考察常見的岩石種類,還有互動地球模型、岩石循環模型、「來製造你的地震」陳列及輕觸屏幕等與訪客相互動的展品。東平洲,屬於香港大埔區島嶼,亦是香港最東北的島嶼,位於大鵬灣,其東面對岸為深圳之大鵬半島及南澳鎮,兩者距離比和香港其他島嶼還要近。東平洲全島為面積1.16平方公里,為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份)的其中一個島嶼。由於自然侵蝕,島上滿布有6500萬年歷史的頁岩,成為郊外旅遊及地理考察的熱點。東平洲附近海域則為香港第4個海岸公園——東平洲海岸公園,岸邊有貝殼及珊瑚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