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今天泡了嗎?
要不要來個 #極速手打64次
⠀
|ᐕ) ⁾⁾ 超厚奶泡----- 6次方歐蕾✨
#極速手打64次超厚奶泡
⠀
喫茶小舖x廚佛瑞德Fred 跨界聯名
跨界聯名Youtuber 與藍帶主廚
攜手創造療癒系 #大人味奶茶⸝⸝- ̫ -⸝⸝
⠀
•廚佛紅茶 NT$30/L (北車店 NT$35/M)
•6次方歐蕾 NT$65/M
⠀
喫茶小舖的「經典咖非紅茶」
不是咖啡加紅茶喔!
是紅茶原葉與決明子融合
做為 #6次方歐蕾 的基底
嚴選獸醫師把關鮮乳坊-嘉明鮮乳
搭配精算極速手打64下濃醇奶泡
⠀
一般喝到的黃金比例還是固定比例
通常都是冰塊很多糖很多 又甜又淡
#6次方歐蕾 甜度可調整固定少少冰
甜度有完美、輕盈、油切
推薦‘完美’風味完全剛好!這很厲害!
奶香很濃醇,又能喝到微麥芽香
我蠻喜歡的餒(っ˘ڡ˘ς)~~~
⠀
如果喜歡喝單茶類者可以點#廚佛紅茶
#廚佛瑞德 指定推薦比例無糖少少冰
沒有加糖的茶,一喝真的可以見功力!
喫茶真的越來越跌破我眼鏡了!
⠀
📢即日起 購買6次方歐蕾送聯名貼紙
※單店限量50張,送完為止。
📢即日起至1/31 於限定36間門市
出示廚佛瑞德YouTube影片截圖
即享體驗價59元✨
※ https://youtu.be/NCkOIjlc1Ag
⠀
#喫茶小舖 #大人味奶茶 #6次方歐蕾 #廚佛瑞德 #台中美食 #台中飲料 #新品上市#喫茶小舖跨界聯名 #療癒系大人味#極速手打超厚奶泡
fred 真 的 很 厲害 嗎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晚有幸受邀 Fred Jame 大大 吐納商業評論 Tuna Business Review 的作者聚餐,見到了 程天縱 老師本人!以及一堆大神級知識網紅🎉
每個人自我介紹的過程,程天縱老師都會提問一些關鍵的問題,引發有趣的討論。
我介紹自己時只簡單的說明過去經歷了三次創業的失敗,每次都回去工作後再試著捲土重來,今年好不容易把上次失敗的債處理完,成功活了下來,又再思考下一步的狀態。
一開始我是蠻緊張的,畢竟在場的大神們都是每天我在網路上看他們分享的知識以及人生見解,因此介紹自己的時候,實在不覺得自己做過什麼厲害的事情。
但不知不覺隨著每個人談論過自己的經歷後,知道每個有趣又厲害的人還是有其迷惘以及挫折的歷程,對於自己過去的失敗這些事情,我又釋懷了。
#第一個失敗
大五延畢那年,我參與了獨立遊戲的開發,第一次擔任遊戲企劃,一開始加入時天真的以為只是負責寫劇本。
團隊其實也才三人,美術、程式、企劃,剛好鐵三角。頭洗下去之後,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會,於是拼命惡補各種知識,回頭去拆解過去玩過的遊戲,學習如何跟程式討論。
從無到有的摸索,花了兩年時間我們才做出 DEMO 版本,我們心中知道這離遊戲完成可以賣還差的遠,但其實大家都撐不住了。願意幫我們發行遊戲的公司帶著作品去參加過東京電玩展、德國萊比錫電玩展,好像有一線曙光。
最後完成遊戲上架台灣大哥大通路(喔對了,那是十多年前,智障手機的年代),其實只有短暫的上榜,大家都沒賺到什麼錢。
我帶著惆悵的心情以及作品,進入網路遊戲公司。
#第二個失敗
2008年的時候跟繪圖的好友們成立了「創作革命」一個學園風格的論壇,主要經營繪畫創作的社群。
我們五位站長意外的做出一個宗教狂熱等級的創作社群,在當時的繪圖創作圈中,幾乎可以用二分法來區別:你是創革人 / 不是創革人。
瘋狂投入創作革命論壇的人,會說這裡是個坑,整個青春都投入了。在這邊認識了大批的好友,改變了人生。
即使在結束多年後,我們現在還會遇到當年的會員,向我們道謝,一個又一個在網路上孤獨的孩子,從這邊認識了朋友,得到成長的支持。
創革人成為一種標籤,甚至像是直銷系統,每一批新會員加入之後,都有專門的分班系統依據註冊序號,將他分類到一個「班級」之中,每個班級都有熱心的網友擔任新手指導員。
我們規劃的社群規則,激發出大量的創作活動,這些狂熱的投入,開始成為經營團隊的壓力,因為我們沒想過要賺錢,這只是站長們利用業餘時間經營的網站,但卻搞得我們日日夜夜都投入處理各種站務問題以及調解糾紛。
流量表現最好的時候是 alexa 台灣排名500,每月不重複訪客約有30~50萬,會員三萬多。但從上到下的志工板主群有兩三百人,這搞得我們很難舉辦板主聚餐。
在一次座談會中,有會員問我們:「站長你們都不睡覺的嗎?即使是半夜兩點也會看到你們第一時間出來回應。」
這是我最害怕談論的一次失敗,也是我最想了解到底網路創業是什麼的起點,總之有一段時間我幾乎想在網路上消失,這個失敗也讓我對於ACG領域斷捨離,再也不碰這個領域的相關工作。
#第三個失敗
與幾位在網路公司工作認識的好友一起成立APP團隊,試著在健身領域闖蕩。
這個失敗我得到最大的教訓,就是程天縱老師在書上耳提面命的:「創業就是做生意,就是要賺錢」。
對,我光顧著做有意思的產品,光顧著想怎麼把產品做好,但我實在不太懂怎麼賺錢......oTL
苦熬了兩三年,在服務完一個品牌客戶幫他們做完整套營運系統之後,我就離開團隊,苦哈哈的去打工還債了。
======
這幾年能活下來,我總是要再感謝每一位合作的夥伴們,感謝對我能力的信任。
前幾天跟目前的合作夥伴 Paul Shih 聊,他指出我現在似乎缺少人生的北極星,至少他感受不到。
就像昨晚程天縱老師問的,什麼值得你人生 all-in?
面對完過去的失敗,我現在似乎才有了餘裕繼續思考。
fred 真 的 很 厲害 嗎 在 M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薪資成長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有二
1. 如本文所說的供給與需求的狀況
2. 這幾年政府在勞工政策部分,讓企業負擔多了不少費用,所以企業的用人成本是增加的,只是沒有反映到薪資上而已。
【為什麼薪資不漲】
黃國昌一直是我蠻欣賞的立委。最近開始看他的「台灣的下一步」演講系列,目前看了第一集華山場,當中一小段剛好可以當作引子。
影片的12:22剛好提到央行的貨幣政策,指出央行從2000年後,資產額膨脹成四倍,「哪一個國家的央行這麼厲害」?嗯,我想想,有耶,有英國,美國,歐洲,日本,….
連結:黃國昌的「台灣的下一步」第一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NlSr4xebs&t=742s
美國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研究(Economic Research)部落格今年六月有篇短文,以數字呈現各國央行決策的連動關係。其中就有主要國家央行近年來的資產額變化。從該文所提供的圖表可以看出,光是2008-2018的十年間,美國與日本的央行資產就增加為五倍左右,歐洲為3.5倍,英國到2015年的時候約4.5倍。
連結: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短文:
https://fredblog.stlouisfed.org/…/comovements-in-monetary-…/
其實,若是與黃國昌的統計範圍一致,從2000年一月起算到2018年12月,歐洲央行ECB的資產總額膨脹成六倍,英國央行資產額至少膨脹八倍,美國與日本也都在五六倍以上….所以黃委員的幕僚應該好好補足一下功課,比起許多主要國家,台灣的央行資產膨脹率還不是最高的。(資料來源:FRED與Bank of England)
不過也不怪黃委員,台灣有不少財經媒體甚至學者對央行似乎有種「執念」,想把大部分的經濟問題都推給央行的貨幣政策。為什麼說是執念呢?因為有些經濟議題硬要歸咎央行的貨幣政策,我實在感受不到什麼說服力。
「實質薪水不漲」就是其中之一。
連結:中研院研究介紹:為什麼經濟成長、薪資卻停滯?
http://research.sinica.edu.tw/taiwan-economic-salary-yang-…/
去年中研院有一篇頗受注目的研究,探討為何實質薪資與實質 GDP成長的數據脫勾,進而呈現「經濟成長、薪資卻停滯」的現象。對我來說,這篇研究最大的貢獻是告訴大家:不同定義下的「實質」,會帶來統計上的差異,進而誤導了我們對統計數字的解讀。我們的「實質」GDP成長,基準是國內生產的數量;「實質」薪資的基準卻是薪資的購買力。事實上,如果我們採用一致的「實質」標準,比如說GDP與薪資都以購買力當基準:
「若 GDP 改以 CPI 調整物價,藉此反映 GDP 的購買力,可以發現如同實質薪資,早已停止成長。」
也就是說,「脫勾」本身是數字上的虛幻,「停滯」才是真實。但由於數字脫勾的現象討論已久,早已深入許多人的心中,「把虛幻當真實」的前提下,就會繼續解讀該研究:脫勾與來自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惡化,貿易條件惡化又與匯率相關,所以央行就是躲在幕後的大魔王,吧啦吧啦吧啦….
該研究部分陳述也容易產生誤導。比如說該研究發現,「我們發現近15 年來產出和消費之相對價格的衰退,應與我國進口物價上漲,但出口物價價下跌(貿易條件惡化) 有關。」你看你看,還說跟匯率沒關係,進口物價上漲耶!貿易條件惡化耶!
事實上,同一時期韓國的進口物價上漲率,也就是輸入平減指數的成長率,比台灣還高(2.74 vs 2.23)。但為何韓國的進口物價,沒有貢獻到GDP平減指數與CPI比值的差異,進而擴大脫勾現象?因為韓國在該研究期間內,國內CPI增幅就高達2.82(台灣只有1.25),比進口物價漲幅還高。換句話說,如果台灣有韓國的CPI漲幅,應該就會產生與該研究完全相反的結果:進口物價的上漲,對脫勾現象沒有解釋能力。不但沒有擴大脫勾現象,反而抑制脫勾現象,就如同韓國一樣。
我前面的文章曾經指出,目前一般國家的央行,多將通膨目標設在2%上下,其中之一的理由,就是通膨率會有高估的現象(因為忽略替代效果)。台灣1%左右的通膨率,就算不是已經實際通縮,也相當接近通縮了。如果我們還專注於「物價吃掉薪資」進而歸咎「低匯率導致物價上漲」,真的是放錯焦點。1%的通膨也能吃掉名目薪資成長,這名目薪資成長本身就有問題。
連結:美國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為何要把通膨目標設為2%?
https://www.stlouisfed.org/…/january/fed-inflation-target-2…
那,名目薪資成長為何停滯?一個直接的理由就是失業率上漲。簡單地說,失業率高,市場上都是人求事,縱使經濟成長老闆賺錢,也沒有多少薪資上漲的空間。
談到名目薪資與失業率,就無可避免要提到現代央行貨幣操作的最主要理論依據,也就是菲力普曲線(Phillips Curve)和它的衍生理論。菲力普曲線的最初模型,描繪的就是「名目工資增幅」與「失業率」的負向抵換關係:失業率高,薪資就增加的慢,失業率低,薪資就增加的快。近60年來,菲力普曲線衍生出許多模型與理論,從工資增幅與通膨的連結,到預期通膨與產出缺口觀念的加入,逐漸形塑現代央行貨幣決策的理論依據。
如果我們觀察近三十多年來每個月台灣的失業率與通膨率,會看到台灣的經濟,在2001年前後,發生了劇烈的變化:2001年以前,台灣失業率很少超過3.5。但從2001年二月以後,台灣的失業率,就再也回不去了。以台灣歷史高點的失業率,與趴在地上的通膨率,都暗示台灣離觸發通膨的自然失業率還有段不小的距離。若從飛利浦曲線的邏輯去解釋,顯著的薪資的增長幅度就不容易看到。
從失業率的角度去解釋薪資停滯,會比匯率更遠離事實,更不可思議嗎?
「台灣經濟的種種問題,都是因為央行壓低匯率」這類說法,雖然頗為流行,但我目前看到的證據都頗為薄弱。央行買匯累積外匯存底其實不是新鮮事,台灣的對手國都在買,大家心照不宣而已。比如說從2010年迄今,韓國的外匯存底累積速度就比台灣還快。所以重點不是有沒有買匯,而應該是買匯的動機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