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餘投控(1907)旗下子公司永豐餘工紙,委託台北富邦銀行主辦發行五年期、總額16億元的綠色聯貸案,是台灣首宗綠色金融貸款。
🔥 跟上ESG浪潮!加入《ESG永續台灣》FB粉專、開啟追蹤
https://bit.ly/3axjcz4
glp 集團 在 蘇浩 Anthony S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利豐私有化看自我DQ風險
//有分析指,利豐私有化是鋪路賣盤予紅色資本的財技運作,皆因私有化中引入的GLP集團,背後五大股東均屬中資紅色背景。還記得,《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人士指國資委促國企加強控制港企。陰謀論成立的話,自我DQ將可能陸續有來,這是中央加強控制港企的一浪。
說過了,美國的上市公司數目自1996年高峯持續下跌,上市公司退市速度增加是原因之一。一般來說,私有化退市所為何事?上市,固然是為了集資,上市後股份流動性增加令公司價值上升往往也是重要考慮。因此,退市的兩大理由,其一是沒有集資需要,其二便是找到買家全身而退,而新買家沒有上市必要。80年代,為針對重組效率低的綜合企業集團,美市牽起了一浪「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熱潮,這些收購往往以退市作結。到了90年代中,新一浪LBO再次捲起。這一浪LBO,不少是成交量低而又未能吸引機構投資者的上市公司選擇退市。//
glp 集團 在 胡孟青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日專欄:利豐私有化 幾個為甚麼
利豐(00494)私有化,成事的話,就會結束約28年的上市地位。猶記得當年,恒指成分股當中,利豐及思捷(00330)曾經紅極一時,今日一隻私有化,另一家業務表現幾乎從未改善。難道真是一個大浪,就考驗到企業,而部分更是從未有爬起來的能力?
利豐的私有化計劃有點有趣,不是由大股東馮氏家族獨自提出,而是聯同國際物流公司GLP集團共同提出,涉及現金約72.2億元,並將由GLP集團透過外部債務融資及內部資源撥付。一間老牌貿易公司,旗下仍有物流、採購及品牌等多個業務,即使撇除利豐內部的現有現金,到底是否真正只值72億多呢?大股東馮氏表明不提高作價,以每股1.25元私有化,較公布前的收市價0.5元溢價1.5倍,卻遠比高峰期或幾年前的股價為低。由於馮氏只持有3成多利豐股票,理論上6成多是街貨,會否成事仍然成疑。
更重要在於,利豐大股東夥拍一間國際物流集團合作提出私有化建議,會否代表私有化之後有更大動作?或有更利好公司業務表現的動作?如是的話,為甚麼不可以保留上市地位?
原文:https://bit.ly/3bsef9P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