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組報道】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昨日接受《成報》查詢時表示,近場通訊信用卡(NFC卡)推出多年,以前一直使用刷磁信用卡,透過交易或儀器可讀取到刷磁卡磁條上的資料,易於被他人盜用,因此才推出NFC卡,NFC卡所載有的個人資料較少,以加強保密資料的功能。他提醒用家可以選用保護銀包,便能阻隔電波流通,令資料不外洩。
方保僑解釋,可是近年出現的可讀取NFC卡資料的應用程式,例如在Google Play Store中輸入關鍵字「NFC」、「Card Read app」等,便可找到多種能讀取信用卡資料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透過近距離接觸信用卡便可獲得部分資料,包括姓名、信用卡有效日期等,由於信用卡有效日期也可讀取,故所讀取的個人資料已經足夠可作網上購物用途。
涉嫌程式未違法例
他又指出,在網上購物時,不同發卡銀行的信用卡需要不同的個人資料,包括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信用卡到期日期等,部分銀行為了加強保障會加設更多所需資料,例如一些銀行會以信息傳送一組密碼至持卡人手機,以確定網購買家便是持卡人,持卡人須將密碼輸入至指定位置,才能在網上交易;另一銀行新推出的信用卡已沒有顯示持卡人姓名,因為沒有姓名,大部分網上購物均不能進行,故可提升安全程度。
至於對該類應用程式的監管,方保橋稱,由於許多新開發的程式均有使用近場通訊的功能,其使用面非常廣泛,目前並未有違反應用程式平台的規例及法例。信用卡用戶如欲防止資料被盜取,可選用NFC保護銀包,此銀包中設有金屬將NFC的電波阻隔,使其不能被偵測,或可使用錫紙包裹信用卡亦有同樣功效。
http://www.singpao.com/xw/yw/201510/t20151013_575362.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