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 Google 文件下載為 PDF
用網頁操作時,一般會選擇 檔案→下載→PDF 文件
用手機的「雲端硬碟」 app 時,則是 …→傳送副本→選擇其他 app
但這種方式下載下來的檔案會很大,即使內容只有純文字也會要將近 5MB。
不過,在網頁操作時,改用 檔案→列印→另存為 PDF
就可以大幅減少檔案尺寸,在幾乎是純文字的檔案,可以在 100KB 以下。
此外,前面的方法下,若使用 Google 沒有的字體(例如微軟的標楷體),即使網頁上看來是正常顯示了,下載後打開仍常發生字體跑掉,甚至影響到字距、行距、換頁的情形;
但若使用後面的方法,則可以正常輸出自己電腦才有的字體。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google 文件 改 字體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賣文時間/游大東兩周年Special x SPILL 】
電視史話 ─ 《鱷魚淚》首播40周年麗的黃金時代之始:http://bit.ly/2rg61w6
「賣文時間」四個字在這裏很久沒有出現,所以今早通宵返工回家時見到這篇長文出爐,想起籌備過程的艱辛,想起忙到火山爆發的四月,感受太多。
想起早前某天中午時份,米哈 先生(浸大人文及創作系研究助理教授何建宗)對我說:「認咗佢啦,你根本就係學院派!」
再想起兩個月前某夜與好戲之人「好立克男」 A.Chow 周祉君 喝酒,席間他說了句話,大意是:「認真做資料搜集,過程中必然會學到更多。」
很多人或者有疑問,為何過去一年,游大東幾乎沒有再在本地媒體發文?其實傳媒經營環境困難,既有發文平台於過去一段時間全面整合,情況變得複雜,簡單而言,就是情況有變,此其一。加上這個平台持續擴展,原創內容足已應付日常運作,連帶正職,兩者的工作量幾乎飽和,其實自己知自己事,身體透支,有點受不了,衡量過後,只可以有限度書寫長文 ── 寫是可以寫的,但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一篇。之前為《香港01》撰寫台灣導演侯季然的專訪文章,近一萬字,前後花了四個月才完成,而這篇「港劇50年必聽20首經典歌曲」,也較預期推遲了一個半月才推出。
以音樂主導的流行文化網站SPILL,其編輯小武先生邀請合作,書寫三篇系列報道,「港劇50年必聽20首經典歌曲」是頭炮,靈感來自他一手一腳完成的「九十年代100首最佳本地歌曲選」(詳見:http://bit.ly/2Kt8hca),當時我們都認為,既然可以用傳統梳理流行音樂文化的角度書寫廣東歌,為何不可以用流行曲的角度側寫港劇發展?2017年是香港電視業誕生60周年(麗的映聲1957年啟播),2018年則是香港電視劇誕生50周年,時間剛剛好,遂拍板動筆,奈何交稿時間一拖再拖,既因很多工作突然出現,亦並非不知道這個研究題目的艱舉,只是每寫一首歌,煲劇、爬文、讀詞所需的時間,遠超預期。(所以 王貽興,你明我點解之前一直睇唔切寫唔切《VR驅魔人》吧?我是有苦衷的!)
過去這段籌備時間,我反覆細想:香港讀者需要一篇怎樣的電視文章?既然香港電視歷史資料不完備,我要做的,就是盡力尋找適合的客觀資料,建構出一個歌詞、劇情和時代脈絡三者結合的視角,讀者透過每首歌簡短總結(在文件檔案裏,設定字體大小為12,每首歌只能夠寫六行),能夠同時掌握故事大綱、歌詞所指,以及兩者與香港社會之間有何關係,再帶出更重要的一點:為何是這20首歌,而不是別的!我當然不想,亦絕對深信讀者不希望這篇文章是求求其其敷衍了事、沒有紮實內容的大媽式咆哮文章,於是米哈口中所講,我那超麻煩的學院派性格終於按捺不住要出現。
畢竟一個40歲還未到的大叔,是絕不可能看盡過去半世紀所有港劇,於是只好硬着頭皮,為了寫好一首歌的六行字,深夜無人的時候,一邊用Google搜尋跟那套劇有關的歷史,亦要在電視重溫一些重要片段。所以,我才會知道盧國沾先生創作《天蠶變》歌詞時的心境,《殘夢》在《天龍訣》第40集大結局最後一幕出現的劇情背景,還有《風雲》的片頭原來是「杜Sir」杜琪峰的昔日大作,以及韓瑪利當年在《陸小鳳》第一集向黃允材唱《鮮花滿月樓》是怎箇模樣 ── 但明明我要寫的,是張德蘭演唱《網中人》。
所以每次寫一首歌的評論內容,甚至只為心安理得的寫一下句話,我就要看大概需要兩三小時,20首歌要多少時間,有數得計,不瞞大家,這段時間壓力超大,甚至睡得不好,心情煩躁,也試過在電話裏「埋怨」小武:「唉,真係早知唔應承你,寫到我死,稿費又唔係多!」(哈哈哈),但我現在最需要多謝的是他,沒有他的邀請,迫我快點交稿,以我這樣的懶惰性格,是不會寫得起這個系列,亦不會走去做那麼多資料搜集,發現更多,再變成其他文章,這絕對是一次為明天的自己練武,收到他的短訊說:「真心覺得幾好睇,好彩等咗咁耐都值得」,我是由衷感動!當然也要感激我的父親和細姑姐,沒有他們的分享,我是不會以現時的角度去書寫《世間始終你好》和《網中人》,現在回看,70年代,煇黃與雙國雙沾雄霸港劇主題曲創作,實在精彩到不得之了。
沒有歷史,我們甚麼都不是,尤其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政權肆意篡改歷史說法,試圖抹去香港的過去,着實罄竹難書,我們都有悍衛自己歷史的責任,尤其是無法列入正史的流行文化演變更應重視。我自知學識有限,這個系列寫得一般,但我希望這是另一個研究的開端,讓更多香港人重新細味和思考,香港劇集和流行曲的時代意義。
***********************
【 游大東自私選港劇50年百大歌曲 】
第一回合(第1至第10首):http://bit.ly/2hLt0uW
第二回合(第11至第20首):http://bit.ly/2Atkskq
第三回合(第21至第30首):http://bit.ly/2jbAVp0
第四回合(第31至第40首):http://bit.ly/2jfP58N
第五回合(第41至第50首):http://bit.ly/2zEdYRS
第六回合(第51至第60首):http://bit.ly/2hu2p5p
第七回合(第61至第70首):http://bit.ly/2zQnlvz
第八回合(第71至第80首):http://bit.ly/2jM4spI
第九回合(第81至第90首):http://bit.ly/2n9w5tU
第十回合(第91至第100首):http://bit.ly/2A4a3ee
最終回合(第101首至120首):http://bit.ly/2DImaA3
(03052018)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港劇 #游大東自私選 #spill #港劇50年 #港劇50年百大歌曲 阿果 3c Music Music Picks 明周娛樂 MP Weekly 明周文化 MP Weekly 快樂的 香港樂評 HKMC² 廣東歌fans應援事件 80-90年代廣東歌 Tvb粉絲團 TVb粉丝俱乐部 美好的年代—RTV 麗的電視 麗的電視亞視永恆 思想。隨筆 我睇咗啲乜嘢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在香港 ‧ 過首爾時間 Blue Kung 龔昨藍 講樂.過路人 my903.com 商業電台 LAW少 許耀斌 D100+ 香港電台視點31 RTHK 香港電台 Kam Kwok Leung 基斯 Steve Chung 鍾樂偉 香港今昔 昔日香港 Old Hong Kong Lovers 香港集體回憶 光與影的集體回憶 那些年 那些歌
google 文件 改 字體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外交部發行新版第二代晶片台灣護照上,內頁原本應該要印上桃園機場圖樣的地方卻因中央印製廠的設計人員「誤採網路上的桃園機場照片」因而出現「錯把杜勒斯機當桃機」的大烏龍。其實此事件在網路爆出後,外交部公眾會副執行長歐江安先對外強硬表示「護照設計過程嚴謹,絕對是桃園機場!」,後來才由外交部領務局副局長蔡幼文召開記者會澄清的確誤植。蔡幼文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介紹台灣風土民情,原則上參採交通部觀光局圖庫照片......經與中央印製廠聯繫,才了解設計人員的底圖是使用自己拍攝的第一航廈舊照片,手繪時為使機場意象完整,參考網路上標示為桃園機場的照片,加入塔台圖案與飛機等元素,並調整底圖中建築物的線條,使其更流動、美觀,才會造成內頁看起來就像杜勒斯機場。」
從記者會中蔡幼文副局長的話語中可以發現,#代表台灣人身份的護照設計製作過程頗為鬆散遑論嚴謹,#設計過程中並未有一套設計規範可做準則與審核,才會有「原則上」參採交通部觀光局圖庫、但卻又容許中央印製廠的設計人員「找網路圖片」來當設計元素。《聯合新聞網》報導,桃園機場公司也表示,外交部從未向該公司索取照片或要求授權拍攝、使用機場照片於護照內頁。其實既然是外交部委託中央印製廠製作,那麼外交部就有把關審核的責任,這樣把壓力全推到中央印製廠的內部設計人員身上有些不公允。
但其實設計上來說,從發言也可看出主管機關其實不太明白設計這回事(也有可能中央印製廠給的說法沒有設計專業),「用錯參考圖」顯而易見,卻硬是將原因推到「手繪」上,硬凹主體是桃機、塔台是後來加進來再調整建築物線條,所以看起來才會像杜勒斯機場云云,看了不禁啞然失笑。浪人我本著查證精神(有一部分也是好奇心),我在google打進「桃園國際機場」關鍵字,第四張圖片就出現了一張被誤植為桃園機場的「杜勒斯機場照」。以構圖上來說,#我個人覺得 應該就是用這張網路找來的攝影圖片進PS修改成手繪風格後才加入飛機起飛的圖案吧。(整張圖的角度跟塔台與機場主體之間的距離感實在幾乎一模一樣)更別說桃機塔台是圓柱形、而不是杜勒斯機場的塔台的樣子了......
查證過程裡,其實也看到一些蠻有趣的資料。1962年落成的華盛頓杜勒斯機場由芬裔美籍建築設計師沙里寧(Eero Saarinen)設計,以鋼索構築天花屋頂,再將面板鋪於其上,建築側面中央自然垂下的曲線優美,看起來宛如飛揚的翅翼。1978年落成的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由建築師 #章翔、結構專家 #林同棪 合作,坦白說建築側面看起來十分相像,當時也引起抄襲一說,據說更是建築科系學生必拿來討論的一個好案例。建築學者 #畢光健 認為,當時一航廈屋頂面積比杜勒斯更大,建築團隊卻使用更經濟的方式完成,在鋼梁之間放入方形藻井模板,再澆灌混凝土到模板中,形成懸掛於空中的巨型天花板。(引述——畢光健:〈理解尊重與創新──論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增建案〉《建築師》(2014 年 10 月),頁 85-86。)
2013年落成的第一航廈增建案由日本建築師 #團紀彥 主導,相信這幾年去過第一航廈的朋友一定會被那穿透性很高、撒下天光的通道印象深刻。延伸過去雙翼飛揚感,融入東方飛簷建築的特色,另外增建出一大面魚鱗片狀屋頂,天氣好的時候在室內自然形成的光影非常美麗,除了機場字體指標設計還需要改進之外,建築本身可說是非常典雅大方,我自己還蠻喜歡。
回到 #護照設計 本身,呼籲國家政府單位,這種為人民設計的國家證明文件應該要以更嚴謹的態度規劃,最好是能找外部專業設計團隊來進行整體設計(可以來問設計發浪,幫你推薦好的設計師)。以類似的狀況來說,目前身份證再設計的活動就規劃的相對完善。由前陣子以高鐵票再設計引起社會廣大輿論討論的 Taiwan ReDesign主導進行,找來 聶永真 Aaron Nieh、#馮宇 等專業設計師加入規劃,這次他們更實際找來內政部官員加入團隊,希望從民間募集意見後,經過專業設計團隊指導再向政府提案,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可以避免掉像現在這種在護照設計上出一個非常不應該的低階錯誤,也有機會讓未來的身份證在機能上符合當代需求外也會很美。有興趣的朋友可點進粉絲頁或官網洽詢。
用行動實際參與,你也能改變台灣社會設計的未來。
#要聽柯P的話好嗎
#設計專業需要花錢投資
#到底錯的圖是外交部交給中央印製廠設計人員還是他自己上網找的呢?
#不管哪一個外交部身為主管機關都該負起全責不該推諉
#不要再挖坑給內部設計人員跳了
#護照再設計
#身份證再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