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在對英語系教授們喊話喔
【台灣未來的英語教育要更好,新興英文老師們要一起做的事】
我常常被外文系或英語系的學生問,如果想要當一個優秀的英文老師,要做什麼準備。當然,屏除掉同理心、愛、耐心這種老師基本要素,我常常跟他們分享的是:不只要學習「教」,更要學習「學習科學」,尤其是第二語言習得科學。
例如,我常常問他們,你們覺得要給學生 feedback 嗎?他們常常點頭說要。但再問下去時,通常就回答不出來了。
• feedback 要怎樣給比較有效呢?
• 你確定你給 feedback 時,學生都有接受到你給的 feedback 嗎?
• 為什麼有些 feedback 比較有效,有些沒效呢?哪些 feedback 比較有效?
• 在口說中,給 feedback 好像會打斷學生,那這樣還要給嗎?
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遇到第二語言習得相關專業的教授的細心引導,大多的台灣外文系 / 英語系出來想要教英文的準老師們,都難以回答(甚至是修完教程)。
用科學、實證研究來回答問題,而非用偏見甚多的「個人經驗」、「個人想法」來回答問題和執行教學,是每個頂尖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要求 - 至少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遇到的教授是這樣要求的。
所以不管是英語語用力、英語恆毅力計畫、英語搭配詞、學術寫作、還是全方位口說課,全部都有一個 "theoretical framework",依照著科學已知的內容,再去做教學,學生才不會變成「白老鼠」。
因此我期待未來新興的台灣英文老師們,大家能一起培養科學素養,在期刊論文裡面尋找教學上的答案。
「中文腦有可能剷除嗎?feedback 應該怎麼給好?input 和 output 誰比較重要?口說的自動化如何養成?」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期刊論文裡面呀呀!(在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 Teaching by principles 這種教程生用了20年以上的教科書裡找不到喔)。
✔︎ 以 corrective feedback 要怎麼給為例,頂尖的學者在期刊論文中做了十足的討論。
(以下23篇重要的論文,來自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Learning, TESOL Quarterl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Applied Linguistics 等重要期刊以及專書。本文純為臉書發文,恕無使用 APA style 呈現。若想知道作者,直接 google 應可查到)
1. How do learners perceive interactional feedback?
2.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in SLA: A meta-analysis
3.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4. Learner uptake in communicative eel classroom
5. Pattern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uptake in an adult ESL classroom
6. Reexamining the role of recas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7. Rethinking the role of corrective feedback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8. Uptake in incidental focus on form in meaning-focused ESL lessons
9. Recasts, language anxiety, modified output, and L2 learning
10. Implicit and explicit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2 grammar
11.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recasts on tense consistency in L2 output
12. Recasts an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13.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in communicate classroom across instructional settings
14.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recasts and learner uptake
15. Recasts in the adult English L2 classroom: Characteristics, explicitness, and effectiveness
16. Impact of classroom dynamic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cas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7. Feedback on corrective feedback — A cast study
18. Corrective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 Interactional context and feedback in child ESL classroom
20. Feedback, noticing, and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21. Negative feedback in child NS-NNS conversation
22. Fine-turning corrective feedback
23. The effect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language aptitude, and learner attitud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rticles
「input focus style」的推薦目錄:
- 關於input focus style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nput focus style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nput focus style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nput focus style 在 How to style a form element when an input is focused? - Stack ... 的評價
- 關於input focus style 在 input:focus as variable color · Issue #2742 · twbs/bootstrap 的評價
- 關於input focus style 在 Better Focus Styles with CSS Pseudo-Class :focus-visible 的評價
- 關於input focus style 在 Input Focus Effects with CSS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input focus style 在 Nebular - Input Angular UI Component - GitHub Pages 的評價
input focus style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完全是在對英語系教授們喊話喔
【台灣未來的英語教育要更好,新興英文老師們要一起做的事】
我常常被外文系或英語系的學生問,如果想要當一個優秀的英文老師,要做什麼準備。當然,屏除掉同理心、愛、耐心這種老師基本要素,我常常跟他們分享的是:不只要學習「教」,更要學習「學習科學」,尤其是第二語言習得科學。
例如,我常常問他們,你們覺得要給學生 feedback 嗎?他們常常點頭說要。但再問下去時,通常就回答不出來了。
• feedback 要怎樣給比較有效呢?
• 你確定你給 feedback 時,學生都有接受到你給的 feedback 嗎?
• 為什麼有些 feedback 比較有效,有些沒效呢?哪些 feedback 比較有效?
• 在口說中,給 feedback 好像會打斷學生,那這樣還要給嗎?
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遇到第二語言習得相關專業的教授的細心引導,大多的台灣外文系 / 英語系出來想要教英文的準老師們,都難以回答(甚至是修完教程)。
用科學、實證研究來回答問題,而非用偏見甚多的「個人經驗」、「個人想法」來回答問題和執行教學,是每個頂尖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要求 - 至少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遇到的教授是這樣要求的。
所以不管是英語語用力、英語恆毅力計畫、英語搭配詞、學術寫作、還是全方位口說課,全部都有一個 "theoretical framework",依照著科學已知的內容,再去做教學,學生才不會變成「白老鼠」。
因此我期待未來新興的台灣英文老師們,大家能一起培養科學素養,在期刊論文裡面尋找教學上的答案。
「中文腦有可能剷除嗎?feedback 應該怎麼給好?input 和 output 誰比較重要?口說的自動化如何養成?」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期刊論文裡面呀呀!(在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 Teaching by principles 這種教程生用了20年以上的教科書裡找不到喔)。
✔︎ 以 corrective feedback 要怎麼給為例,頂尖的學者在期刊論文中做了十足的討論。
(以下23篇重要的論文,來自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Learning, TESOL Quarterl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Applied Linguistics 等重要期刊以及專書。本文純為臉書發文,恕無使用 APA style 呈現。若想知道作者,直接 google 應可查到)
1. How do learners perceive interactional feedback?
2.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in SLA: A meta-analysis
3.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4. Learner uptake in communicative eel classroom
5. Pattern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uptake in an adult ESL classroom
6. Reexamining the role of recas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7. Rethinking the role of corrective feedback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8. Uptake in incidental focus on form in meaning-focused ESL lessons
9. Recasts, language anxiety, modified output, and L2 learning
10. Implicit and explicit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2 grammar
11.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recasts on tense consistency in L2 output
12. Recasts an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13.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in communicate classroom across instructional settings
14.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recasts and learner uptake
15. Recasts in the adult English L2 classroom: Characteristics, explicitness, and effectiveness
16. Impact of classroom dynamic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cas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7. Feedback on corrective feedback — A cast study
18. Corrective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 Interactional context and feedback in child ESL classroom
20. Feedback, noticing, and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21. Negative feedback in child NS-NNS conversation
22. Fine-turning corrective feedback
23. The effect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language aptitude, and learner attitud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rticles
input focus style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承接著上一則 post 提到 cucumber 的 BDD 開發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p.468570883317…/468570883317535/…
之前好友 @Steven Mak 分享了一篇網路上不錯的文章:〝Now I’ll really use test driven development to write device driver code〞
網址:http://www.renaissancesoftware.net/blog/archives/8
我簡單整理了一下在這幾年中,建議開發團隊的開發流程,剛好與這整篇文章的脈絡,以及 cucumber 的開發流程圖做個呼應:
1. 把 user story 整理好到 feature 上:目的用來釐清自己的思緒,穩定心情,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對使用者到底有什麼樣的幫助,以及自己接下來到底要開發什麼樣的功能。如果無法簡短的說明出來,就代表「不容易與其他人溝通」。
2. 把各個 test cases 列出來形成 scenarios:什麼樣不同的 input ,如果背後有什麼樣的資料流,則我們預期最後的結果為何。目的用來跟使用者/PO 確認需求的 scenario 是否應當如此運作,有沒有漏掉這個需求代表性的 scenarios?(RA,可透過需求工程來輔助)
3. 目前還沒有 production code,我們也得到了一到多個紅燈,這些紅燈是使用者認定要做的事情 (the right thing), 但目前還沒完成。
4. 根據 domain/business rule/business flow ,試圖滿足這個 user story 的各個 scenarios,代表滿足這一整個使用者需求,代表就可以帶給使用者對應的 benefit。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 business rule/flow, 不一定全然是 user/PO 所提出的,而應該是 domain expert 引導整個 team, 包含對 domain 有興趣的 PO,所討論跟擬訂出來的商業邏輯。也就是 RA+SA 。
5. 根據 business flow 寫出 context 的抽象流程(這篇文章中所謂的 pseduo code),這時候可能會得到一堆 private function,這些 private function 基本上就是 flowchart 上的 process element,最後 developer 只要針對 private function 的各個意義去填補即可,期望最後獲得綠燈。
6. 得到綠燈之後,快速地檢查一遍自己的 production code 是否存在著壞味道,如果有,進行重構。快速地透過靜態程式碼分析工具,掃一次這一次新增的 production code 在整個 project 中,有沒有與其他物件或模組之間存在著壞味道,如果有,進行重構。
7. 重構完成後, checkin 程式碼,因為完成了一個 user story ,這是維持節奏中一個不錯的斷點。checkin 完程式碼,留意有沒有 CI 發出來的品質趨勢下降的通知,或是直接是去 CI 看這次 checkin/build 的 dashboard, 檢查這次異動的 production code 對整個 project 的品質來說,相對是提升還是下降,如果是下降,再進行重構。
#BDD #TDD #cucumber
套句好朋友 Dino Wang 的話:「透過BDD,覺得TDD變溫柔了」
這張圖是使用 cucumber 來進行 BDD 的完整示意圖,可以看到所有的程式碼都是從 user requirements 當出發點。
淺藍色的部分,則是使用自然語言(domain specific language)描述的 user story 與 scenarios。
→ 不管是誰都看得懂的表達方式,涵蓋了 why, who, what 。
左邊淡紅色的部分,則是 steps 的內容,也就是 scenario how 的部分,說明「如何使用 product 來完成 scenarios (所代表的需求)。所以,測試程式就只要把 steps 的肉填滿即可,執行測試程式的骨頭跟流程,都是在 cucumber gherkin style 的 scenarios 上。
→ 只需 focus 在 step 要填入什麼樣的測試程式,要理解 context 只需要看自然語言的 scenarios 即可。
有了可以執行的測試程式,還沒有 production code,自然就會得到 TDD 的第一個紅燈。也就是右下角的TDD區塊。接著只需要順其自然的依照 TDD 的三個步驟:紅燈、綠燈、重構,就可以完成使用者的需求。
→如果你的 TDD 在實務上顯得彆扭,沒頭沒尾,那就代表只有片段,還有前面的技巧需要補齊。
如此一氣呵成,從需求→scenearios(accetpance criteria)→測試程式→production code→自動產生文件,一點都沒浪費卻又一鼓作氣的完整,就是最美妙的地方。
--
若對這樣的開發方式有興趣想瞭解或學習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在 skilltree 上的課程介紹,以及其他上過課學員的心得:http://skilltree.my/events/mbh
input focus style 在 input:focus as variable color · Issue #2742 · twbs/bootstrap 的推薦與評價
Sorry, we won't be reopening this. The purpose of the box-shadow focus style is that the default style for focuses on Macs and Webkit browsers feel ... ... <看更多>
input focus style 在 Better Focus Styles with CSS Pseudo-Class :focus-visible 的推薦與評價
In this quick tip, I'm going to show you how to create better focus styles with a CSS pseudo-class called ... ... <看更多>
input focus style 在 How to style a form element when an input is focused? - Stack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