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PPT(現在issuu 好不能點連結,所以今天聽的作品連結也一起標示在本文中)
https://issuu.com/sandratavali/docs/1107and/s/11281157
講題|聲音的軌跡 Sound-Tracking
講者|李婉菁 Sandra Tavali
2020.11.07 SAT 15:00-17:00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西服務中心2樓
主辦:文化部
策劃執行:Dimension Plus 超維度互動
協辦: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See Less
-------
在聲音藝術蓬勃發展的此時此刻,其實有許多音樂人從半世紀前類比時代便開始了與聲音的奇幻旅程。而後,在不同的時空中,更經驗以聲音為主題的創作甚至眾人的共同創作等。在這個講座中,Sandra Tavali 將介紹許多“聲音藝術”發展過程的實驗音樂、實驗異響的經典之作與身為創作者應其的照影,配合現場演奏、軟體示範,與大家一起踏著聲音藝術的軌跡,再一次為聲音藝術出發!
----------
相關連結:
羅伯特‧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
“峽谷”,1959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2RDZThq8
“床”,1955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_nAKiSutiA......
賈斯柏‧瓊斯(Jasper Johns,1930-)
“國旗”, 1954–55
https://youtu.be/9bWJt2hjBH0?t=126
斯特拉溫斯基(I. Stravinsky, 1882-1971
The Rite of Spring (1913)
https://youtu.be/rP42C-4zL3w?t=190
The Fire Bird Suit (19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wbkKWrUD-A&t=575s
some day "Orchestra Hi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1Aj1_EF9Y
艾維茲(C. Ives, 1874-1954)
Variations on 'America' for Organ (1891)
https://youtu.be/N7TuU5zxge8?t=221
薩悌(E. Satie, 1866-1925)
Gymnopédie No.1, No.2 and No.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15XN6VPi8U
Henry Cowell (1897 -1965)
The Banshee - (1925)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3UlRuZWQGw5mfSJFm2jRD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IByDlFINk
約翰·米爾頓·凱吉(John Milton Cage Jr.,1912年9月
5日-1992年8月12日)
4’33” (19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EFKFiXSx4
阿不然來聽John Cage 的4分33秒
https://player.soundon.fm/....../99fb3f93-3497-401e......
She Is Asleep (19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HHcVW_JP0
https://vimeo.com/197827329
Simon Whetham
https://www.simonwhetham.co.uk/biography
https://soundcloud.com/....../double-cassette......
https://vimeo.com/434393168
Yi-an Huang, Cevo Yang, Sandra Tavali:
River (2016)
https://sandrawcl.wixsite.com/river
Sandra Tavali (1968)
Ban Shan (2014)
https://sandrawcl.wixsite.com/bansha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john milton cage jr 在 吉拉的漫畫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分33秒>是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John Milton Cage Jr. ,1912~1992)1952年的代表作品,一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30秒,第二樂章2分23秒,第三樂章1分40秒。
<4分33秒>可用在樂團、其他樂器的solo,但最常看到還是以鋼琴表演的形式呈現。
此曲最特別之處,樂譜上完全沒有任何一個音符,也因此表演者不需發生出任何聲響。因其他外來因素影響(如咳嗽聲、移動椅子聲、場外雨聲、汽車聲、及現場所聽到的任何細微聲響),造成每次的演出的效果不盡相同。也因此,整首曲子的焦點並不是在台上的表演者,而是台下的聽眾及其他場外的聲音。
作曲家認為寂靜也是聲音的一種,他希望大家靜下心來傾聽那些你常常聽到,卻又常被忽略掉的聲音。
然而,此曲評價兩極,有些人認為根本是亂搞,如同國王的新衣,根本笑話一場;但也有些人認為作曲家是偉大的發明家,開創了機率音樂及噪音音樂的道路,是現代音樂先鋒派的重要人物。
有趣的是,約翰·凱奇在1962年作的<0'0">又稱為<4'33" NO.2>,顧名思義,就是一首零分零秒的樂曲。
從古至今,爭議性最大的音樂家落在約翰·凱奇身上,也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