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二):費里尼與天主教會的情與仇〉
●作者:翁煌德(FB:無影無蹤)
.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是怎麼看待天主教的呢?
.
或可先參考《羅馬風情畫 Roma》(1972)。費里尼在劇中安排了一場詭誕不經的神職人員走秀大會。可見主教、修女與修士齊坐在觀禮台上,看著神職人員們像是時裝秀的模特兒般隨著尼諾.羅塔(Nino Rota)輕盈而古怪的配樂,依序走上伸展台展示經過特殊剪裁的華麗聖衣。整場戲可說是既華麗地令人著迷,卻又荒唐地引人發噱。
.
又如,在回顧家鄉往事的《阿瑪珂德 Amarcord》(1973)之中,面目呆滯的神父只管問男孩有沒有「自瀆」,其他一概不在乎。更不用說《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1960)的開場,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飾演的主人翁馬切羅坐在一個懸掛著耶穌像的直升機上橫越城郊,雖然畫面一度有如耶穌再臨的神蹟,但下一刻我們卻看見馬切羅高聲搭訕一群美女。耶穌像頓時像是一個被夾起來展示的商品,神性蕩然無存。這個經典的開場,同時預示了道德淪喪的主題,而看在教會眼中,這無疑是對天主的褻瀆。
.
如果影迷們從費里尼的作品來推敲他的信念,絕不會認為他是一個天主教徒。然而,費里尼在受訪時從來沒有直接詆毀過天主教的權威,甚至一向都以天主教徒自居。不過在義大利影評人的喬瓦尼.葛拉契尼(Giovanni Grazzini)的一次追問之下,他才忍不住露餡說:「我已經說過我喜歡天主教,而且生在義大利,我還能有什麼選擇?」(註1)從中可見難以道盡的無奈,畢竟天主教對於費里尼而言,乃至於對所有義大利人而言,幾乎是如同父母般的存在。即便你有能力忤逆之,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深刻影響。
.
其實費里尼在早期擔任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的御用編劇之時,便與宗教主題的創作結下不解之緣。在羅塞里尼執導的《愛 L'amore》(1948)之中,他甚至參與演出,飾演瘋婦的安娜.麥蘭妮(Anna Magnani)將費里尼當作是下凡的聖徒,而這部辯證信仰意義的作品不出意料地激起了教會保守人士的批評。兩年後,當羅塞里尼與有夫之婦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發生婚外情之後,卻風格丕變,找來費里尼編寫了歌頌聖徒方濟各(St. Francis)的天主教電影《聖方濟各之花 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1950)。
.
羅塞里尼甚至找來兩位天主教神父進行劇本監修,以確認作品完全符合天主教精神。不過當時收到劇本大綱的費里尼,卻是苦不堪言,要不是因為他允諾費里尼能以助理導演的身分參與拍攝,他是壓根不想參與。在回憶錄裡,費里尼甚至不留情面地指出該片「故事單調,角色沒有說服力,講述的題材對現代觀眾過於遙遠而且難以置信。不過我自己還年輕,有本錢面對一個這麼差的劇本」。(註2)
.
事實上,不只是費里尼覺得難以置信,就現代觀眾的眼光,大概都難以想像大導演羅塞里尼何以好端端放下寫實主義題材,去拍攝一個傳說中的完人,而且故事呈現確實頗為呆板。
.
當費里尼後來開始擔任起導演之後,引領其入行的師傅羅塞里尼卻多次扯後腿,刻薄地批評他的電影。然而,費里尼卻不願公開與之辯駁,唯在羅氏過世之後,他才坦承自己其實質疑羅塞里尼當時拍片動機不純,指其拍攝《聖方濟各之花》是為了「安撫被他和英格麗.褒曼緋聞所震怒的天主教審查官」。
.
由此案例可知,教會當時對義大利電影的影響力是超乎當今所想像,如果遭受教會方面抵制,不僅作品上不了,嚴重可能連膠卷都可能面臨被沒收並銷毀。早期執導演筒的費里尼還不敢造次,並未刻意諷刺教會的迂腐,但亦不屈服於其淫威之下。無論是聖母、妓女的角色原型抑或關乎救贖的結局,都有濃厚的宗教底蘊鋪陳,也偶有巧妙訊息參雜其中。
.
在《騙子 Il bidone》(1955)之中,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Broderick Crawford)飾演的老騙徒奧古斯都偽裝成神父走入民居,利用了義大利人對教會權威的盲目遵從,順利從平民手中詐取錢財。然而,當他再次故技重施時,一名罹患小兒麻痺的少女卻對這奧古斯都扮演的假神父熱切地闡述自己的信仰觀,反而與墮落的他形成了諷刺性的劇烈對比。費里尼很清楚地告訴觀眾這個神父是假的,但至少在那一剎那,我們所看見的是一個神父之於平民百姓的意象(見附圖)。
.
當《卡比莉亞之夜 Nights of Cabiria》(1957)準備在義大利上映時,費里尼所面臨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打擊。卡比莉亞是曾在《白酋長 The White Sheik》(1952)當中驚鴻一瞥的妓女,由費里尼之妻茱麗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飾演。她是一個始終對人深信不移,卻屢屢受騙的悲劇角色。在百廢待舉的戰後義大利,費里尼呈現了街頭的買春景致,又以妓女為主人翁,自然惹火教會,未上演就先被威脅禁演。
.
所幸費里尼在耶穌會友人阿帕神父(Angelo Arpa)的協助之下,找來一位樞機主教在熱內亞觀賞影片。該主教看完片後對費里尼說:「可憐的卡比莉亞,我們應該要幫她一點忙。」(註3)隨後電影果真獲准上映,這固然是費里尼想要的結局,但費里尼在回憶此事時卻不帶感激,戲稱:「不知道那位位高權重的主教是真的看完或睡著了,可能是阿帕神父在適當的時刻,如宗教行進儀式或有聖像畫面時把他搖醒了吧。」(註4)此說算是相當明瞭地表達了費里尼對教會介入電影創作的不滿,顯然也對神父素質感到不甚信任。
.
只是很不幸的,電影最後仍然挨了刀,片中一場戲描述一位善人分發食物給流浪漢,看在教會眼裡卻是嚴重冒犯,只因為他們認為這似乎是在諷刺教會沒有善盡行善的職責。
.
早期的費里尼與教會苦苦周旋,只能試著在「夾縫中求生存」,但基本上他仍然處在可被接受範圍之下。然而,當他以《大路 La strada》(1954)和《卡比莉亞之夜》連獲奧斯卡獎殊榮,奠定國際聲譽之後,表徵其創作史新開端的《生活的甜蜜》便完全露出了真實面貌,直接反映出了信仰淪喪的命題,並且露骨地揭露了肉慾橫流的義大利中產階級。
.
原先反對他的影評人予以盛讚,反而原本為他背書的神職人員紛紛叛變,雙方在報章雜誌上你一來,我一往地打起筆仗,使得電影未演先轟動,爭議十足。大概對於一般觀眾而言,直覺會讓教會氣得直跳腳的影片肯定值得一看,反而帶動起觀影熱潮,使得該片在義大利在當時創下破天荒的票房佳績。當年影迷爭相觀影的盛況可以在皮亞托傑米(Pietro Germi)執導的《義大利式離婚 Divorce Italian Style》(1961)中見著。
.
不過這場觀影熱潮,卻形成了教會內部的腥風血雨,當時在米蘭擔任樞機主教、未來的教宗保祿六世(Pope Paul VI),竟出手掃蕩了出手聲援《生活的甜蜜》的耶穌會信徒,諭令其團體解散,並將教會領袖調往曼谷。自此之後,費里尼反而更不假思索、也更直覺地反映他對教會的見解。他在《羅馬風情畫》之中對教宗的浮誇刻畫,也顯然可解讀成是對保祿六世的諷刺。
.
然而,費里尼卻也是有自覺性地意識到天主教確實是驅動他創作的能量來源,他並不否認自己確實為天主教的概念感到著迷。對此,他曾說:「我喜歡它(天主教)的行進儀式、永遠不變像催眠的場面、寶貴的佈場佈景、沉鬱的詩歌、教義問答、新教宗選舉、奢華的死亡一事。我對一切的隱晦、扭曲、禁忌都有一份感激⋯⋯」(註4)
.
雖然自認從小深受保守教會壓抑,但諷刺的是,天主教那不合時宜的儀式道統,卻啟發了費里尼開創了自己獨有的美學觀,或是他中後期創作得以完全脫離寫實的原因之一,那是他對所謂「一切的隱晦、扭曲、禁忌」的探索的開端。
.
與教會關係的千絲萬縷,一言難盡。在教會眼中,費里尼肯定不是值得被表彰的傑出教徒。只是也沒人會想到這個和解居然來得特別快,在費里尼過世後兩年,梵蒂岡的宗座教會文化資產委員會公布了教廷觀點的45部影史十佳,又稱作「梵蒂岡的電影清單(Vatican's list of films)」,《大路》與《八又二分之一 8½》(1963)同樣在列,雖然不免避開了《生活的甜蜜》,但仍可以視作是教廷對費里尼的善意認可。只不過在費里尼眼中看來簡直一無四處的《聖方濟各之花》卻也入選其中,他若地下有知,大概也不免啼笑皆非。
.
註1: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84。
註2: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註3:Peter Bondanella,《電影詩人費里尼》,林文琪、刁筱華、羅頗誠譯,萬象出版社,p.164。
註4: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115。
註5: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84。
.
延伸閱讀: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一):費里尼的秘密情人〉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549613078474753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三):費里尼導演生涯的寂寥尾聲〉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06715329431194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五):電視文化狂潮下,大導演費里尼的逆襲〉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26446480791412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六):情聖還是渣男?費里尼為何要拍歐洲第一風流才子卡薩諾瓦?〉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70082293094497
#FedericoFellini #Fellini #Fellini100
#金馬經典影展 #費里尼 #費里尼影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a dolce vita 影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影評] 生活的甜蜜(上)(雷) - 看板Artfil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金馬影展TGHFF - 金馬經典影展:義大利電影課 「我打電話 ... 的評價
- 關於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電影La Dolce Vita的內容 - youtube甄嬛傳線上看 的評價
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金馬經典影展 Letterboxd分數大解密】
日前『#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 也公佈了完整片單及場次表。同樣地,秉持著反正自己也要查的舉手之勞精神,在這邊分享所有作品的 Letterboxd 分數,供大家排片上的參考(IMBb、Metacritic、爛番茄、豆瓣分數則請參考友站 阿瑪珂德與童年放映室 )。
金馬影展 TGHFF 經典影展
◉ 7.24-8.13 | 6.21 13:00 起售
◉ 影片介紹:https://bit.ly/2TRB4O3
◉ 場次表:https://bit.ly/2MesHry
(完整 Letterboxd 片單可參: https://boxd.it/5F2iE )
-
-4.0以上-
4.28《八又二分之一》(8½, 1963)
4.26《卡比莉亞之夜》(Nights of Cabiria, 1957)
4.22《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1960)
4.06《大路》(La strada, 1954)
4.04《阿瑪珂德》(Amarcord, 1973)
-3.6~4.0-
3.93《小牛》(I vitelloni, 1953)
3.80《鬼迷茱麗葉》(Juliet of the Spirits, 1965)
3.73《羅馬風情畫》(Fellini's Roma, 1972)
3.67《揚帆》(The Ship Sails On, 1983)
3.61《騙子》(Il bidone, 1955)
-3.5~3.6-
3.58《樂隊排演》(Orchestra Rehearsal, 1978)
3.57《卡薩諾瓦》(Fellini's Casanova, 1976)
3.56《愛情神話》(Fellini's Satyricon, 1969)
3.54《三艷嬉春》(Boccaccio, 1962)
3.51《導演筆記》(Fellini: A Director's Notebook, 1969)
3.51《女人城》(The City of Women, 1980)
-3.4~3.5-
3.49《舞國》(Ginger & Fred, 1986)
3.42《白酋長》(The White Sheik, 1952)
3.41《費里尼的剪貼簿》(Fellini's Intervista, 1987)
3.41《小丑》(The Clowns, 1970)
-3.4以下-
3.34《賣藝春秋》(The Lights of Variety, 1950)
3.32《勾魂攝魄》(Spirits of the Dead, 1968)
3.21《城市愛情故事》(Love in the City, 1953)
3.16《月亮的聲音》(The Voice of the Moon, 1990)
-
(註:Letterboxd 為紐西蘭電影愛好者所開發的電影網站暨 App,除了頁面美觀、資料庫完整之外,也是非常受到「影展咖」喜愛的電影日記和評比工具。一般而言,#IMDb 的分數偏大眾、#爛蕃茄 反映主流媒體、#Metacritic 也是專業影評媒體取向,但又更為菁英學院派。#Letterboxd 則是以小眾死忠迷影(cinephiles)為主要受眾,對於喜愛影展或是藝文電影的迷影,其各片的分數和分佈往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晚9點15分《安全考古地帶》:第68屆康城影展特輯(1),影評人張小瀾與你重溫四部金棕櫚獎作品,《La Dolce Vita甜蜜的生活》(1960)、《Taxi Driver》(1976)、《L Enfant 孩子》(2005)以及《Winter Sllep》(2014)。
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金馬影展TGHFF - 金馬經典影展:義大利電影課 「我打電話 ... 的推薦與評價
費德里柯費里尼《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1960 ... 英國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1961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1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傑出外語片 ... <看更多>
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電影La Dolce Vita的內容 - youtube甄嬛傳線上看 的推薦與評價
發問區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 知識+ 首頁知識分類電腦網路科學常識醫療保健煩惱心事生活資訊手機通訊. ... <看更多>
la dolce vita 影評 在 [影評] 生活的甜蜜(上)(雷) - 看板Artfil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含雷)
義大利名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1960年的作品
《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是在他1957年推出
《卡比莉亞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沉潛三年之後
「重出江湖」之作。
這部片在義大利國內外都備受爭議,
政壇人士、教會、來自社會各界的觀眾在這部電影中
都能找得出令他們讚同與不讚同的發揮點,
電影上映期間帶動吵不完的話題,
即便當年有些神父會要求信徒們別去看這部片,
爭論的各方為了更加理清自己的論點,
不僅自己會再重回戲院多看幾遍、也會聳恿身邊的親友及同好去看這部電影,
因而使得本片成為義大利影史上
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這是一齣現代人的悲劇,講一個平凡人
在肉慾橫流的俗世裡發心要追尋自我,
卻在「生活的甜蜜」當中一次又一次功敗垂成,
向人慾和人性的弱點屈服投降,
最後索性放棄靈性上的掙扎、終至沉淪、被社會渾沌的亂流所馴服、
墮落成一個唯慾主義者的故事。
電影用頗為平直的手法陳述這些
引領男主角放棄追求形而上意義的負面引力,竟是生活的本身。
這類阻礙人發心向善、阻礙人邁向開悟之道、阻礙人追求真理的拖磨力量,
姑且借用一下佛家的術語,稱之為「法震」或「魔考」。
而本片最驚世駭俗之處,嚴重到連教會都會勸門徒別去看這部片,
就是因為故事裡一次次令男主角信仰破滅的這些
「法震」或「魔考」
既非臉孔猙獰的撒旦、亦非殘暴粗野的人間地獄、
更沒有怪力亂神的超自然現象,
而盡是一些人們在現代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見聞與際遇,
導演揭示了甜蜜生活中無處不是法震,
處處皆有魔考,救贖究竟還能上哪去找?
劇情概要:
紅牌記者馬切洛為了追一條新聞,
跟監王儲進了高級酒館,巧遇情婦瑪德蓮,
瑪德蓮身家顯赫,生活上享盡名流級的頹廢與糜爛,
馬切洛索性十分「瀟灑」地把工作丟一旁,
帶瑪德蓮夜遊,偶遇一個私娼,
兩人借用私娼的住處幽會一夜。
隔天一早,還沉浸在情趣人生裡的馬切洛才剛揮別瑪德蓮,
一回家就發現同居女友艾瑪吞藥鬧自殺,
趕緊將她送醫急救。
當紅的瑞典裔美籍豔星席薇雅造訪義大利,
引來大批媒體與影迷爭相目睹巨星風采,
在記者招待會上,
難得工作與情趣合而為一的馬切洛
竟接到醋勁大發的艾瑪打來的掃興電話,
索性十分「瀟灑」地把艾瑪的無理取鬧丟一旁,
以努力工作為名,
追逐風情萬種的席薇雅同遊教堂古蹟,
順利撇下其他記者和群眾,
塔頂上只留馬切洛與席薇雅兩人獨處。
當晚,影視大亨在羅馬郊區的洞窟夜總會同樂
並招待媒體。
席薇雅與演員和樂師們共舞,
誹聞男友羅勃被晾在一邊發牢騷,
席薇雅被羅勃掃了興,甩頭離場,
馬切洛連忙追上去護送,
兩人深夜漫無目的駕車在羅馬市區兜風,
在古色古香的街頭下車徒步,
個性爛漫的席薇雅撿到小貓,母性大發,
三更半夜要馬切洛去幫忙找牛奶餵貓。
最後在壯麗的羅馬特雷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俗稱『幸福噴泉』)池裡,
情不自禁的馬切洛正要擁吻席薇雅卻驚覺天光乍亮,
大殺風景。
馬切洛送席薇雅回飯店,
被酒醒吃醋的羅勃飽以老拳。
馬切洛想要拋開凡塵俗務,
與亦師亦友的斯泰納教授在教堂裡閒談,
羨慕斯泰納可以義無反顧醉心於學術研究
與宗教的洗禮當中,
斯泰納鼓勵馬切洛靠新聞吃飯之餘
也別望了當年的文學夢,
要勇於追尋夢想,投身藝術與宗教,
並就地用教堂的管風琴為他彈奏
巴哈的D小調托卡塔和追憶曲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莊嚴的琴聲讓馬切洛彷彿瞬間滌淨思慮,神往不已。
隨後馬切洛「瀟灑」地把犬儒式的世智辯聰
與文明的市儈拋在一旁,去追
兩名孩童目睹聖母顯像的新聞,
孩童被當局約談,成千上百的信眾齊集在空地上
等候孩童被釋放,
許多殘障以及飽受貧病所苦的信徒也不顧群眾混亂的危險
聚集在此,期望能獲得聖母的恩典脫離苦難。
馬切洛也帶著艾瑪混在圍觀的群眾裡。
入夜後,兩名孩童接受完偵訊來到廣場,
群眾更是一片鼓譟,
結果來的不是神蹟卻是大雨,孩童串通作假的把戲被拆穿,
群情憤怒之下,現場失控,
滂沱大雨中傷殘與重病者慘遭暴民踐踏。
拂曉時分,神職人員在現場
為不幸喪命於事件中的信眾們祈禱,
一片肅穆冷清的氣氛裡,
馬切洛與艾瑪呆立在默哀的人群中百感交集。
馬切洛帶著艾瑪
受邀去斯泰納的大宅,
一宅子的賓客當中有富商、畫家、
詩人、作家、學者等各界的人士,
一群富涵學養的人針對人生、愛情、家庭等話題
作朋友間的晢學思辯,
眾人一同聆賞斯泰納用留聲機錄下的自然天籟、
頌讀詩作,
看到斯泰納與一對可愛的子女互道晚安,
馬切洛被親情的溫暖所感動,
他喜歡這群有深度的朋友,
敬佩斯泰納的學養與人生,
這頓知性與感性兼備的晚宴
更讓他開始嚮往溫馨的家庭生活。
沒多久,四處追著新聞跑的馬切洛又被派往外地,
只能偷空在海濱的一間露天餐館寫作,
好不容易在百忙之中能夠「瀟灑」地把凡塵俗務、
感情問題暫時拋在一旁,試圖重拾小說家的文學夢,
馬切洛讚嘆青春年華的女侍
長得活像是翁布里亞(Umbrian)教堂裡的
天使肖像。
一旁的點唱機音量大到吵得難以寫作,
艾瑪又打電話來抱怨他的冷落,
馬切洛一怒之下掛掉電話,
宣告難得的文思泉湧與寫作靈感煙消雲散。
晚間在羅馬大街
收工記者們齊聚休閒的露天咖啡座上,
馬切洛遇到近年難得離開鄉下老家
進城來的父親。
父子檔與狗仔記者好友帕拉佐
一同上夜總會找樂子。
夜總會的歌舞表演讓老父看得興緻高昂,
暢談起年輕時代周遊列國的聲色犬馬生活,
對比馬切洛憶述父親時常外出不歸、
留母親獨守空閨哭泣的童年回憶,
不過眼看年邁的父親如此生龍活虎
也讓他感到欣慰。
老父與曾和馬切洛有過露水姻緣的
法裔舞小姐芬妮情投意合,
遲來的天倫和樂讓馬切洛
「瀟灑」地把浪子多年來對父親的
複雜情感拋在一旁,想盡點孝道,
希望老父能在返鄉前享受
舒服的羅馬之夜,
安排芬妮陪老父過夜,
然而老父卻在芬妮的香閨發病
險些喪命,
又必須趕搭清晨的火車離城,無法久留。
人一旦上了年紀,
無論心態上再怎麼努力保持年輕,
生理上衰老病痛的折磨
終究和死神一般如影隨形,
馬切洛落寞地送老爸上車,
彷彿在老先生身上
瞥見了自己的未來。
某個夜晚,
同樣在收工記者們休閒消遣的羅馬城大街上,
馬切洛在大批酒肉朋友的聳恿邀約下上了車,
來到好友妮可莉娜未婚夫所擁有的古堡,
原來王子邀集了貴族後裔、
以及上流社會的紈褲子弟子妹們
一同來享受頹廢落魄貴族的腥羶夜生活。
大廳裡,淑女紳士在美酒的陪伴下狂歡,
眾人又在古堡裡夜遊,
馬切洛遇到瑪德蓮,
在浪漫的氣氛中,
「瀟灑」地把遊戲人間不投注感情的
自我保護機制拋在一旁,
在自以為隱密的古堡密室
向瑪德蓮訴情求婚,
卻反被還不想定下來的瑪德蓮戲弄,
最後馬切洛隨眾人在陰森的古堡各處角落
玩交換伴侶的大鍋炒成人遊戲。
經過一夜的糜爛,一眾男女胡搞瞎搞完,
迎著晨光由庭院走出來,
告別昨夜的風流,滿懷惘悵與空虛。
晚間,
在羅馬市郊的公路邊,
馬切洛與艾瑪在車上爆發激烈口角,
艾瑪怪馬切洛成天不是工作就是玩樂,
讓她備受冷落;
馬切洛則嫌艾瑪老是緊迫盯人、黏來黏去,
給他莫大的無形壓力,遲早毀了他的人生。
兩人對話毫無交集,
馬切洛一怒之下在郊外拋下艾瑪,
獨自駕車遠去。
艾瑪孤獨一人徘徊在郊外,
連要搭個便車也不行。
凌晨時分,馬切洛開車回來載艾瑪,
「瀟灑」地把自我中心的脾氣
與不肯妥協的尊嚴拋在一旁,
兩人好不容易和好共枕眠,
滿以為可以開始建立穩定的二人世界,
作為未來幸福家庭的根基,
天一亮馬切洛又接到緊急電話連忙外出,
因為這次鬧出新聞頭條的
竟是他的摯友斯泰納。
斯泰納在昨晚
槍殺兩名睡夢中的子女後
舉槍自盡,令人費解。
馬切洛在斯泰納宅裡
根本無心採訪,還得接受警方訊問。
由於斯泰納的妻子稍後才會
搭機由外地返家,
警方託馬切洛以朋友的身份
把噩耗轉達給斯泰納夫人。
馬切洛原本想保持低調,
然而大批攝影記者與媒體同業
卻像禿鷹盯死屍一般甩不掉,
馬切洛也只能力持鎮定,硬著頭皮向遺孀轉達無奈。
又是某個夜晚,
馬切洛的狐群狗黨們
分乘三輛車,夜闖友人李卡多的豪華別墅,
一心只想找樂子的眾人
要為今晚的狂歡找個理由,
這時已經辭去記者工作、轉行做廣告商的馬切洛
提議大家慶祝美豔熟女娜狄雅
終於離婚、重獲自由之身,
並要娜狄雅跳豔舞助興,看得眾人興奮不已,
禮束與廉恥在淫念的排擠下蕩然無存,
這時李卡多突然返家,要眾人在天亮前離去,
眾人不甘不願,想把握天亮前最後的時間
再來玩點有趣的,馬切洛提議
由兩人當眾表演炒飯,
在眾人彼此輕薄的笑罵間結束了狂歡,
離開別墅。
一行人穿過屋外的樹林,
開始有人感慨人生沒意義,
話題還沒發酵,眾人的注意力又被別的事物拉走了,
原來沙灘上擱淺一條身軀巨大的怪魚。
眾人圍觀,對怪魚指指點點、喋喋不休,
在喧鬧聲中,馬切洛遠遠看到
那個長得像翁布里亞教堂天使的少女
在向他招手,
但是兩人被淺灘遠遠分隔,
海浪與風聲隆隆,
少女究竟對他喊些什麼,馬切洛根本
一句也聽不清楚,
只能遠遠對少女聳肩搖頭,打了個無奈的手勢,
然後轉身隨眾人一同離開。
電影結束於少女天使般的無邪微笑
特寫。
(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28.244
※ 編輯: Tyler0914 (1.161.112.83 臺灣), 12/15/2022 22:52: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