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長知識筆記】追尋烏托邦+建築師Norman Foster+三角形的力學
機緣下看了BBC 的節目--Utopia: In Search of the Dream第2集:Build It and They Will Come。1小時的節目中講述幾百年來,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為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演變出很多不同實驗性的社群和建築。
最驚喜的莫過於出現了Norman Foster的專訪。認識Norman Foster莫過於因為他是在2001年為西九設計出天幕方案的的建築師。10年後,天幕方案被推倒重來,他的設計團隊Foster+Partners卻能再次從3個方案中脫穎而出,其「城市中的公園」方案獲揀選為西九文化區的主體設計。
一查之下才發現,原來Norman Foster 是英國人!有不少在倫敦以至香港我們很熟悉的建築物都出至他的手筆,包括香港匯豐銀行總行、香港赤鱲角機場、大英博物館中庭 The Great Court、London City Hall、Millennium Bridge、Canary Wharf的8 Canada Centre、Moor House、30 St Mary Axe(Gherkin)、Willis Building、Wembley Stadium,就連Glasgow 的Clyde Auditorium和SSE Hydro都和他有關!之前真的有眼不識泰山了。
細心留意會發現,Norman Foster 的作品很多都用上了三角形的玻璃結構。原來,這是深受Buckminster Fuller的影響,Norman Foster 稱他為"Bucky", 視他為Mentor, 70年代他們相遇後Norman Foster被Bucky深深吸引,更聘請了他。片中對Buckminster Fuller也有不短的篇幅介紹,是一個非常傳奇和有前瞻性的美國建築師。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Buckminster Fuller的Triton City Project, Geodesdic Dome design, Dymaxion Deployment Unit(有點像蒙古包和Star War中見到的設計) 等。他亦可謂綠色環保建築的推動者,務求設計出以最少的能源獲得最大利益的建築(maximum gain of advantage from minimum energy input)。
片中還提及到一些很極端的例子:
1)Shakers [Canterbury, U.S.A]
原來美國也有一個地方叫Canterbury, 有一班名為Shakers 的人,他們有很獨特的信仰、建築和生活方式,奉行禁慾主義(celibate),不生育下一代,連家具也奉行簡約實用主義,認為外觀美不應追求,家具設計得實用而美觀只是巧合。他們的美學,影響了後世對廚房設計和家具的看法。買家具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Shaker Kitchens 風格。
Shakers: "We're not interested in beautiful. We're interested in useful. That's all we're really interested in. If you make something absolutely useful, it's just a coincidence if it happens to be beautiful. "
2) Twin Oaks, an experimental eco-commune of rural Virginia
一個由實驗性開始的社群,至今已有50年歷史。 在資本社會中,實行共享一切的另類"共產主義"。近100個居住在這鄉郊村子中的人,共享所有東西--食物,屋,甚至是伴侶。 所有事情共同決策;有非常完善的人力資源輪更系統,確保能自給自足,每人每星期要貢獻42小時於選擇的工作上,包括耕作、煮食、清潔、製作豆腐和編織吊床的業務上等。
3) 芝加哥在1930年代的高密度公共房屋
本為解決房屋不足和住屋環境惡劣的問題,最終因逐漸變為犯毒和罪惡的温床,而在90年代全面拆卸,只餘下一幢作為博物館(National Public Housing Museum in Chicago) 記錄這段歷史。
4) Welthauptstadt Germania, 希特拉把柏林重新改造成世界首都的雄圖大計
本想在柏林市中心建一座比羅馬Saint Peter's 大16倍的圓頂形建築Volkshalle,但最後遺留下來的,是只有在柏林近郊留下多幢每條達12,000噸的大型水泥石柱。原來是用作測試柏林泥土的承載力是否可以支撐起希特拉心中夢想的超巨型建築。
5) 蘇聯時代在立陶宛(Lithuania) 興建的Palace of Concerts and Sports和在小鎮Druskininkai設計作給工人度假之用的Spa Nemunas。
6)著有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的Ebeneza Howard 的Garden City movement。英國第一個roundabout的應用便在受他影響的Letchworth Garden City。 而原來以前素食者(vegetarian) 會被視為怪人(crank)。
想知道更多這集。可看BBC: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91gx74
#1小時的節目資訊爆炸獲益良多
#以前的人真的很敢於想像和創新
#勇於實踐後有成功有失敗
#以前的另類到今天已變為平常
#時移世易也
#NormanFoster在倫敦的作品可變成一條tour朝聖路線
#還未全部去過呢
「millennium dome」的推薦目錄:
millennium dome 在 幸福空間 Gorgeous Sp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千禧巨蛋(Millennium Dome/The Dome)::::::
於2000年開幕的千禧巨蛋
是為了慶祝進入第3個千禧年而建造的
千禧巨蛋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為全球最大的巨蛋
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甚至可以橫躺其中
立即目睹建築界的傳奇—Richard Rogers
💓 我是室內設計師 / 室內設計系學生→https://goo.gl/O06lYA
💓 我是熱愛建築 / 室內設計的人→https://goo.gl/y21hva
millennium dome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31#~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
五月天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先別管這個了,你聽過「慢歌」嗎?你聽的「慢歌」究竟有多慢呢?
在德國哈伯斯塔(Halberstadt)小鎮的聖布爾赫德教堂(St. Burchardi church)裡,世界上最著名的「慢歌」正在慢慢的被演奏著。為什麼著名呢?因為這是史上最慢的音樂了,它到現在還沒被演奏完。
這首曲子名叫《越慢越好》(Organ²/ASLSP,As Slow As Possible),是首寫給管風琴(organ)的曲目,從2001年9月5日在聖布爾赫德教堂開始演奏。曲子的一開頭便是長達了17個月的「休止符」,直到2003年2月5日才奏出了第一個音。《越慢越好》預計在聖布爾赫德教堂演奏639年,於2640年9月5日演奏完畢。(選用639這個數字是因為聖布爾赫德教堂的管風琴於1361年興建,至2000年千禧年剛好639年)
曾創作過經典無聲音樂《4’33”》的美國前衛音樂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1],其實早在1985年就為鋼琴寫好這首《越慢越好》,當年的演奏家彈奏這首曲子的時間從20分鐘到70分鐘不等。到了1987年我們的凱吉爺爺才將這首曲子改編為管風琴版本。在2009年,管風琴家黛安妮樂卻絲(Diane Luchese)在陶森大學(Towson University)的音樂廳挑戰了《越慢越好》。她從上午8:45演奏到下午11:41,將近15個小時不間斷的演奏創下了單一人類演奏時間最長的紀錄。
至於聖布爾赫德教堂長達639年的演奏,當然不是找個倒楣鬼每天讓他坐在管風琴前面就只彈奏一個音長達好幾個月,而是利用風箱不斷送風至管風琴內部發出聲音。而到了要換音的那一刻,教堂便會派人替換管風琴的管子來改變音高。事實上,每次的換音都讓聖布爾赫德這個小教堂擠滿了打算見證歷史的群眾。「約翰凱吉管風琴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雷納紐鮑爾(Rainer Neugebauer)認為:這場演奏能吸引許多繁忙的現代人,是因為在這裡,我們能感受到現代社會所迫切需要的「沉穩平靜」。
截至目前為止,聖布爾赫德教堂的《越慢越好》已經演奏到了第12個音,而下一次換音的時間是今年的10月5日,想要見證第13個音換音的粉絲們不如現在就訂張機票飛往德國吧!因為這次換的音可是結束一段樂句的「長音」,要聽到第14個音可要等到2020年的9月5日了唷!
什麼?你說你是個沒耐心等639年,傷心而不聽慢歌的繁忙現代人?
沒關係,小編為您呈現《越慢越好》越快越好的4分鐘版本,請享用X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YnEWbL6yao
我們明天見!:D
延伸補充:
[1]
約翰凱吉(John Cage,1912-1992),擅長各種類型的實驗音樂,是各種前衛樂派如機率音樂、電子音樂的先驅。因為提倡樂器的非標準使用法,他發明了「加料鋼琴」(在琴弦中加入其他物質以改變鋼琴音色)。其最著名的作品除了文中提到,經常被戲稱為「咳嗽協奏曲」的無聲音樂四分三十三秒《4’33”》(http://www.youtube.com/watch?v=JTEFKFiXSx4)外,還有用《易經》(Book of Changes)卜卦而成的機率音樂《Music of Changes》(http://www.youtube.com/watch?v=B_8-B2rNw7s)等。雖然他的音樂備受爭議(應該讓粉絲們一點開Youtube就想關掉XD),但普遍認為約翰凱吉依然是當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2]
《越慢越好》雖然是世界上演奏「最慢」的音樂,但其實不是世界上演奏「最久」的音樂唷!英國作曲家傑姆費納(Jem Finer)利用西藏碗鐘與鑼譜成的《Longplayer》,將六段20分鐘20秒的音樂利用電腦排列組合處理而產生大量變化。它在2000年1月1日於倫敦千禧巨蛋(Millennium Dome)的休息區開始播放,預計播放整整1000年,到2999年12月31日結束。各位粉絲想知道當這首曲子播完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嗎?活不到2999年沒關係,讓小編現在就告訴你。當這首《Longplayer》在2999年12月31日最後一刻終於播完了,在西元3000年1月1日的第一秒,它會…… 沒錯,從頭再播一遍!(其實是按了repeat鍵)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Longplayer》於2009年縮減至1000分鐘的真人演奏版本。除了擺設特殊外,這個連小編也無法忍耐馬上就把Youtube給關掉X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hEI3FEvxU0
[Mr. Friday]
millennium dome 在 De Millennium Dome | Concept architectuur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De Millennium Dome Stadium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Model, Architecture Details, Construction Details Architecture,. More like this. ... <看更多>
millennium dome 在 THE MILLENNIUM DOME promotional video, 1999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is is a freebie short promotional video describing what was going to be placed inside the newly-built Millennium Dome (now the O2 Arena)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