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ネイティブの生の会話からリアルな英語を学ぶ☆
=================================
1) Social media(SNS)
=================================
日本語ではツイッターやフェイスブック、インスタなどをSNSと呼びますが、英語ではsocial mediaと呼びます。social mediaは情報を発信する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指しますが、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は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を行う場所、つまり、人と人をつなげる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指します。フェイスブックやツイッター、インスタは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を行う場であり、また情報を発信する場でもあるため、英語ではsocial mediaと表現します。
<例文>
What social media are you on?
(SNSは何を使っていますか?)
I decided to take a break from social media for a while.
(しばらくの間、SNSから離れることにしました。)
I spend too much time on social media. I need to cut down.
(SNSに時間を使い過ぎているので、SNSの時間を減らさないといけません。)
=================================
2) ____ person(〜派)
=================================
____ personは、日本語の「〜派」や「〜型」、「〜好き」に相当し、様々な単語と組み合わせて使うことができる便利な表現方法です。例えば、「犬派」は“A dog person”、「朝型」は“A morning person”と言います。ちなに、今日の会話でクレイは、“I’m not a big social media person.”と言いましたが、これは「SNSはあまり使わない」ことを表します。“I’m not a big”は「〜があまり好きではない」や「〜にあまり興味がない」を意味します。
<例文>
I used to be a dog person, but now I’m a cat person.
(私は昔犬派でしたが、今は猫派です。)
I’m an outdoor person. On my days off, I like to go hiking or surfing.
(私はアウトドア派です。休日はハイキングやサーフィンをするのが好きです。)
I’m not a big beer person. I prefer wine or cocktails.
(私はビールはあまり好きではありません。ワインかカクテルの方がいいです。)
=================================
3) Point(意味)
=================================
pointは「点」を意味する単語ですが、日常会話では「意味」を表す表現として使われます。例えば、「〜にどんな意味があるの?」は“What’s the point in/of ____?”、「〜しても意味がない」は“There is no point in/of ____.”のように表します。ここで使われる「意味」は単語や表現の定義を表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ある行動に対する意味を指します。
<例文>
What’s the point of studying English if you don’t use it?
(英語を勉強しても使わないと意味がないよ。)
I don’t get what the point of this training is. It’s pointless.
(このトレーニングの意味が分かりません。無意味です。)
What’s done is done. There’s no point in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
(済んでしまったことは仕方がありません。覆水盆に返らずです。)
=================================
4) At the time(その時)
=================================
at the timeは、「その時は」や「当時は」を意味する表現です。この表現は過去のある時点について話すときに使われ、特に今と状況が大きく異なることを表すときに使われる傾向があります。例えば、「当時は携帯電話がなかった」と言いたい場合は、“At the time, cellphones didn’t exist.”と言います。
<例文>
At the time, I was living in Japan teaching English.
(当時、私は日本で英語を教えていました。)
At the time, nobody had cellphones. It was important to be on time.
(当時は、誰も携帯電話を持っていませんでした。時間を守ることが重要でした。)
At the time, minimum wage was $5 an hour.
(当時の最低賃金は時給5ドルでした。)
=================================
5) A thing(流行っているもの)
=================================
thingは状況により様々な意味を持ちますが、a thingは「流行っているもの」を表します。例えば、「TikTokって流行っているの?」は“Is TikTok a thing?”、「昔流行っていました」は“It used to be a thing.”のように表現します。
<例文>
Back when I was a teenager, pagers were a thing.
(私が10代の頃、ポケベルが流行っていました。)
Wearing baggy jeans used to be a thing in the 90s.
(90年代はダボダボのジーンズを履くのが流行っていました。)
Zoom drinking parties became really popular last year. Is that still a thing?
(去年はZoom飲み会が大流行しましたね。今でも続いているんですか?)
〜〜〜〜〜〜〜〜〜〜〜〜〜〜〜〜〜〜〜
本日ご紹介したフレーズは、iTunes Japanの「ベストポッドキャスト」に2017から4年連続選出されたHapa英会話の人気コンテンツPodcast第354回「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の内容の一部です。Podcastの全内容をご覧になりたい方は、Hapa英会話のブログをチェック!会話の全文、会話の要約、ピックアップしたフレーズ、ポッドキャストでは説明できなかった表現や言い回しが掲載されています。
https://hapaeikaiwa.com/podcast354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Louise Pa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 this video, I'm going to cover 4 ways of elaboration to strengthen your arguments in essay writing. Good luck, Pagers! Louise ✜Louise Page DSE...
pagers 在 Louise Pa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ith the second wave of coronavirus slowly getting contained in Hong Kong, our team is now mapping out the teaching schedules for mid-June onwards for our voluntary tutors.
Meanwhile, we are accepting new applications for ESL teaching positions,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for the upcoming academic year.
If you are
(1) a holder of a bachelor’s degree in English / Literature / Education; and
(2) mission-driven (our non-profit teaching force places a special emphasis on women, girls and the underprivileged), please drop us a message with your full resume at info@girlymachine.com
Thanks for taking the time to read this. I hope you’re all safe and well. Take care!
Louise xx
———————————————
Repost:
這數個月來走遍香港,探訪了很多我從未到過、認識過的地區,感受很深。教學的美妙,就是一份純粹的分享。將來的日子,繼續和一班有心的導師的小小心意,繼續生命影響生命。
.
有些同學DM問我是不是離開了香港,順便在此簡單回應。這陣子我會在港和加國兩邊走,一邊開拓教育藍圖之餘,我也會繼續在香港義教和推動教育普及化。倘若你們的學校有興趣找我幫手舉辦工作坊或seminar,歡迎聯絡我,我會很樂意幫忙🙌🏻💯
.
(感謝舊生Rain Ng在此活動當天幫忙拍照。Pagers真的很有愛💞) @ Hong Kong
pagers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鑰匙機不錯耶!!!
【台灣就是鎖國,所以才不知道⋯】
不曉得為什麼,在台灣,不論在媒體上還是一些朋友,常常會說,
“台灣就是鎖國,沒有去過上海,所以不曉得中國現在有多進步。”
然後如果看台灣媒體上的報導和一些輿論,似乎大家都在說中國進步有多快,似乎昨天就已經趕英超美了,好像就快要征服世界了。
這就讓我想到美國有多落後⋯
我去上班的縣政府,是在一個有點沒落的小鎮中,有一次我早上走辦公室,還聽到雞叫聲⋯
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聽過早上的雞叫聲!
人家上海有多進步啊,我居然在這種美國鄉下地方⋯
那個時候我是辦公室裡最幼齒的,因為大學剛畢業,所以同事叫我 “Kiddo”。
我在資訊部門是做IT的,同事告訴我,他們請我來是為了做 Job Cost Accounting System。 那是一種公家機關使用的會計系統。
做過生意的人會知道會計有多重要,一個公司如果沒有做會計的話,根本就不曉得自己的開銷成本和收入,沒有做好會計,一個公司就不曉得自己的狀況。
當我的同事告訴我 Job Cost accounting System 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概念,我的同事就跟我解釋,“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會計系統,才能知道我們的工程花了多少錢,例如,我們想要知道我們建造了一座橋花了多少錢。”
當時我就震驚了,我們的縣政府已經成立一百50幾年了。 這個土地面積比台灣還大的縣,經歷了一個半個世紀,所以搞到現在我們還不曉得自己建設一座橋花了多少錢?
我的同事笑著跟我說,“That is why we hired you!”
同事說,我們請你來就是要你做縣政府的會計系統。
也因為這個案子,所以我對政府的會計有些心得。 簡單來說,政府是一個只管花錢的事業,因為錢來自人民,所以政府並不擔心如何賺錢,只要管怎麼花錢就好了。
而開銷成本的計算方式是:
Labor + material + overhead。
這三個加起來就是工程的成本。 所以要能夠知道一座橋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就必須要記錄每個員工花幾個小時參與建設那座橋,根據員工的薪資,還要記錄所使用的物料的成本,再加上一些附加的成本。 因為牽涉到部門的開銷來自不同的預算,所以還要計算部門之間互相補貼的資金,這是一個龐大而且複雜的會計系統。
這個電腦資訊工程花了我們大概兩年的時間才進入 production phase。 到了第三年才進入 maintenance phase, 前三年我常常加班,也時常遇到一些狀況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雖然上班很忙,但是我的確是在那段時間成長了不少。
政府單位從來就不會主動的想要進步,通常政府機關都只會繼續重複之前做事情的方法,使用原本的系統,我們縣政府之所以會更新會計系統,把成本細項都能夠用電腦報表詳細的列出,是因為州政府通過了新的法案,要求地方政府上報所有的成本細節。
其實政府的進步通常都來自於新的法案的制定。
自從我們有了電腦化的會計系統之後,長官如果想要知道我們兩年前維修路燈花了多少錢,或是去年修補馬路上的坑洞花了多少錢,只要幾分鐘,電腦報表就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有細項的會計報表,會有什麼好處?
好處可多了!
例如縣政府裡面有一個部門是專門負責維修交通號誌的,如果執行長看了電腦的報表,卻發現今年維修紅綠燈的成本比去年高很多,他就會詢問做交通號誌的部門怎麼回事,然後那個小部門可能就會說,因為以前是用燈泡,現在改用 LED,因為全面換新所以今年的開銷比較高,但是之後的維修就會降低,所以幾年之後成本就會回收了,也有可能那個做交通號誌的部門答不出來,因為他們A錢,所以必須找其他的理由解釋。
有詳細的會計報表,就可以知道龐大而且複雜的政府單位到底做了哪些事,花了多少錢。 一旦知道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花了多少錢,花了多久的時間,就很容易比較每個部門或是每個單位的效率,這樣各部門單位的效率就會被看得清清楚楚,我們政府員工就沒那麼好混了⋯(難怪我的同事覺得我好像是壞人,XD)
因為做了這個電腦會計系統,我才體會到,一個政府如果沒有好的會計系統,就可以混日子,可以歪哥。 而且如果沒有好的會計資訊,就沒辦法做規劃,就沒辦法設定好的目標。
台灣是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所以要改的東西太多了,現在已經可以常常看到要選舉的人會跟選民說他執政的時候幫我們省了多少錢,然後他的對手害人民背了多少的債。 其實這些政治口水,如果沒有好的會計系統,那些數字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 因為一個市長如果花了很多錢,但是給予社會的投資報酬率其實很好,那麼花很多錢也是值得的。 例如政府如果花了很多錢建設高鐵,但是高鐵給我們國家帶來的經濟效益其實遠遠高於建設成本,那麼高鐵所造成的債務,其實是一個好的投資。
相較之下,如果一個縣市長,宣稱他一前任少花了很多錢,那有可能是他很會開源節流,但是也有可能在他的管理下,那個地方政府只是做一些平常維修的工程,並沒有做新的工程。
所以那些縣市長在電視上宣稱他們多會省錢,或者多麼會建設,在我看來,都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我們需要的,其實是有細項的會計報表。
例如,政府應該要有能力回答:
我家前面那條馬路去年花了多少錢維修? 總共修了幾公里? 用了多少小時的人力? 所以效率跟去年比較是否有進步?
去年我們的市政府花了多少錢修剪樹木? 總共用了多少小時的人力?
上一任市長的任期內總共花了多少錢做垃圾處理? 這一任市長花了更多的錢? 還是用更少的錢就做到一樣的事?
所以與其想要選一個會做事又會省錢的市長,我們真正應該要做的是:
要求立法院制定法律,規定地方縣市必須有好的會計報表。
其實這件事情,也可以讓我們可以比較美國,台灣和中國這三個國家的地方政府的效率。
美國: 幾乎各州的地方政府都已經把電腦化的會計系統升級到可以提供詳細的資訊,能夠提供詳細的成本報告。
台灣: 因為有民主了,所以要選舉的人會宣傳他多麼會省錢,多麼會建設,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中國: 我們中國已經超英趕美了,這種地方上的小事人民就不需要知道了。 (其實中國政府自己也不知道)
如果你問我,我在美國住的那個城市的市長,有沒有比台灣的某位市長聰明,有沒有比某位市長更有能力?
我的答案是: 我不知道哪個市長比較有能力,但是因為美國有比較完善的電腦化會計系統,和組織架構比較完善的緣故,我可以肯定的說美國的市政府效率絕對比台灣的市政效率好。
人民應該用公司老闆的態度,把政府當成自己的公司。
而不應該用去看演唱會的心情,把市長當成一個巨星在崇拜。
本文分享連結: https://www.usa-taiwan.com/2019/11/blog-post_35.html
============================
後記:
政府單位的效率除了受電腦系統,人事結構的影響,其實還有文化層面的影響。 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 「不會開會的中華民國」。
其實在美國這幾十年來,我看到美國不斷地在進步。
例如以前在美國打鑰匙的店是在 Home Depot (像是台灣的特力屋)裡面的一個人,通常要走到賣門鎖得那個區域,然後要求打鑰匙的人過來服務。 現在已經沒有打鑰匙的人了,因為現在打鑰匙是一台像自動販賣機的機器,把鑰匙放到機器裡面然後投幣,或是刷信用卡,那台自動販賣機大小的機器就可以複製鑰匙了。 (這張照片,就是那個可以複製鑰匙的機器)
美國的實體書店也在好多年前就已經差不多都倒光了。 現在買書都是透過 Amazon。 至於傳統的 Sears 和 Macy’s 這些美國有名的連鎖百貨公司也都差不多要結束營業了,很多年前許多人就已經在網路上購買衣服了,
加州也在很多年前就開始流行安裝太陽能版在屋頂上⋯
其實如果我們回想一下,我們平常日常生活中收常用的東西,從以前的BB Call (pagers),到大金剛手機,然後到 iPhone,到這幾年流行的 Uber,這些影響到我們每天生活的產品或是服務,幾乎每樣都是來自美國。
美國一直在進步,而且還帶領著全世界國家一起進步,
除了美國,鄰近台灣的日本,還有澳洲,都是先進國家。
他們之所以是先進的國家不是因為他們是日本人,也不是因為他們是澳洲人,而是因為他們有更好的制度。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在台灣我很少聽到有人說,「看人家日本多進步」,或者是「看人家歐美多進步」,大家卻總是說「看中國有多進步」!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這就是中國對台灣的資訊戰造成的結果!
少看一點“兩岸”,多了解外國發生了哪些事,台灣才會進步!
pagers 在 Louise Pag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n this video, I'm going to cover 4 ways of elaboration to strengthen your arguments in essay writing.
Good luck, Pagers!
Louise
✜Louise Page DSE 英文課程✜
【中六終極精讀。中四五大考精讀】
http://www.beacon.com.hk/beacon_leafl...
✜STAY CONNECTED✜
➊Instagram: @xxlouisepagexx @girly_machine
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LouisePageOfficia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Vr8ycwLaoo/hqdefault.jpg)
pagers 在 PAGER在劍橋英語詞典中的解釋及翻譯 的相關結果
pager 的意思、解釋及翻譯:1. a small device that you carry or wear that moves or makes a noise to tell you that someone wants…。了解更多。 ... <看更多>
pagers 在 Why Pagers Still Matter: The History of Pagers (1921-2021) 的相關結果
1980s (mid): Alphanumeric display pagers were introduced. They could send a text message through a digital network and initiate in a variety of ways, including ... ... <看更多>
pagers 在 Pager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A pager (also known as a beeper, bleeper or pocket bell) is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that receives and displays alphanumeric or voice message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