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三月,我同時迎來了兩部車,一台是1937年 BMW R35,另一台是老長江750,
都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搞進來的,
兩台車有點淵源,長江的前身是1939年的 BMW R71 ,都是二戰前的車款,R35 也有投入二戰戰場。
R35 只有前輪有避震,後輪沒有避震,只靠輪胎與座墊彈簧減震,
騎起來十分顛簸,遇到路況較差時,中柱回彈劻噹響,瞬間沒了氣質,騎快時會震到帽子眼鏡歪斜,很解帥。
長江表現比較好,畢竟有了後避震,舒適度好很多,排氣量也多了400cc,動力表現也明顯好很多,偶爾撒個野也沒問題。
2006年,又迎來了一部1956年 BMW R26 ,它擁有 BMW 史上第一根後搖臂,
R26 與長江也有點淵源,這兩款車都是1956年開發出來的。
R26已經比 R35 好騎很多,舒適性大躍進,但排氣量畢只有250cc,動力表現仍不及長江。
每每有訪客看到長江,總是習慣性的看扁它,我不意外,我也是受這種教育長大的。
1956年,《三陽電機廠》甫成立兩年,選擇的是『困難度最高』的腳踏車「磨電燈」的製造。(請參看台灣機車史)
聽完我的解說,訪客比較能用公平客觀的眼光看待長江。
可是訪客往往又會接著問,那長江跟 BMW R50 騎起來感覺怎麼樣?
R50 與我手上的長江也有點淵源,同樣是60年代的產物,
可惜我沒有機會仔細比較兩者,不敢亂發言,不過真的要比較的話,長江應該是跟 1939年的 BMW R71 比才對吧?
多年前長江剛整好時穩定度不佳,車況時好時壞,就這樣罔渡罔渡,
2015年我決定要大整,而且換了一位修車師傅,
他的手法我很欣賞,他會徹底解決所有問題,當然也會反應在帳單上,
痛一次,免了我的長痛。
長江大整後五年過去,正常服役,沒出過毛病,跟對了師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