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沒事曬器材|Fujifilm X100V】
持有X100V至今滿三個月,扣除送修的七個星期,算了一下大概也拍了一個多月了(淚
我承認是為了外形買這台相機,但富士的底片色彩模式確實非常討喜,是我認為可以直接出圖的發色,或許是這樣,X100V反而是這陣子我出門一定會帶的相機,方便又舒服。
-
拍照久了,對於自己的作品總會有些要求,像是水平歪斜、邊角小雜物亂入、畫面的裁切與主題強化等等,對我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瑕疵,很難視而不見。
剛開始我拍攝RAW+JPG,覺得喜歡的照片,就會直接將該JPG檔,上傳至平台(FB/IG/Flickr)分享,並保留RAW。後來為了那些難以忍受的小瑕疵,決定只拍RAW,進我習慣的LR再套用相機描述檔使用與微調,同時能保有最接近機身的發色,才轉出JPG檔。
But...!!!
富士的RAW跟LR肯定八字不和,導入LR後的畫質慘不忍睹,檢視細節看起來就像是失焦的狀態,害我一度以為X100V的細節與銳度就是這麼爛,可以從貼文的第二與第三照片看出端倪。
後來跟用富士老司機朋友討論,這才發現富士的RAW只能用其他軟體修圖(Capture One之類的),或轉檔導入LR。
在不想花錢買這些軟體的狀況下,最終妥協的免費方法就是,到富士官網下載『RAW FILE CONVERTER EX 3.0 powered by SILKYPIX』,將RAW轉成TIFF再導入LR,雖然超級麻煩又很慢,但至少是正常畫質。
就這樣,之後有時間再整理一篇開箱文與大家分享吧😆😆
-
Fujifilm #X100V
Classic Neg. & Classic Chrome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ongmatin/
raw 轉jpg 畫 質 在 黑夜與白天的影像紀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拍攝使用 HIGRACE ZERO GND R0.9、GFX 50S、32-64
"動態範圍"大家有一個的誤解:(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等於(影像的動態範圍),其實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範圍並不等於最後影像的動態範圍。
感光元件的動態寬容度,只能幫最後的影像提供20%的幫助,最主要的80%完全取決於:
1. 前置 ( GND或黑卡 )、測光
2. 曝光傾向決策 (曝光技巧+、-EV)
3. 後製:後期軟體處理、RAW轉JPG。
< 四個反差控制的重點 >
1. RAW沒有紀錄的資訊,再強的軟體也無法無中生有!
2. 高光過曝到死白與暗部欠曝到全黑,都屬於無效資訊。
3. 假設
"A"代表:高光未過曝到死白,
"B"代表:暗部未全黑;
A與B兩個數值間可以連動的影像訊號,就是高光與暗部間能提取的細節,就是拍攝時需要的動態範圍寬容度。
4. 符合自然光線原則
一個使用錯誤曝光技巧或曝光不良的照片,就會降低照片的動態範圍,如果你真的很關心照片的畫質,買了再高動態範圍的相機,也一樣要專注在測光與曝光的關係上,善用各種"前置"的反差控制技巧與後期的RAW檔調控技術。
拍攝時!讓最多的資訊寫入相機,最後加上RAW調控工作與完整輸出影像。
一個高寬容度的感光元件,並無法真正滿足各種環境狀況或光線的動態範圍。照片的動態範圍的真實增加,歸功於測光的運用與曝光技巧的互相搭配與工作。
甚至於包圍曝光、HDR、疊圖處理或是灰度蒙版,無論是那種軟體後製技巧也都要注意拍攝時的曝光值與曝光分區,反差控制與動態範圍的延展對這些後製軟體有益無害。
高動態範圍的感光元件固然可以提供曝光時的一點幫助,但是!拍攝時增加動態範圍的擴展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向,其要義是在於如何降低反差、增加拍攝影像寬容度的觀念與技巧,而非侷限於感光元件的有限寬容度。
對攝影與動態範圍的誤解,會將寬容度的問題限制於相機硬體的性能。其實無論換什麼感光元件與相機器材,目前為止最高的寬容度的攝影器材還無法完整應付環境裡可能出現的動態範圍。
熟悉與了解你自己手中相機的高光特性與暗部細節,「根據各家CMOS硬體規格與演算法的差異,Nikon的優勢在於暗部細節的豐富性,而Canon則強調亮部細節的保留,如同底片時代負片與正片的相反調性」。至於!您的機身高光可以過曝到哪不會死白?暗部可以拉亮多少還有細節?就算同廠牌、不同機型的相機都不一樣,這都要靠您自己拍攝RAW檔去調控與了解。
如果您拍攝的是JPEG那上面所談的都是空談。但是就算只拍攝JPEG!一個對攝影有正確認知的人,一樣要注意並主動去處理的還是高光過曝問題,構圖時注意畫面裡面可能的過曝區域,試著去避開它(或利用它),如果無法避開,則必須保留主題主體的正確曝光,犧牲過曝區域;或是選擇把曝光值降低以求消除過曝,這之間取捨也是寬容度的運用。
正確的觀念引導拍照的思考,再加上適當的技巧,動態範圍不只侷限於你的機身,學習光線的觀察、練習構圖的運用、透過測光與輔助器材的幫忙,會讓你手中最好最新的相機更好,甚至讓你老舊的相機跟最新的相機一樣好!
#中片幅拍攝一樣需要反差控制 (藍幕時刻、天黑前拍攝)
raw 轉jpg 畫 質 在 黑夜與白天的影像紀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拍攝使用 HIGRACE ZERO GND R0.9、GFX 50S、32-64
"動態範圍"大家有一個的誤解:(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等於(影像的動態範圍),其實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範圍並不等於最後影像的動態範圍。
感光元件的動態寬容度,只能幫最後的影像提供20%的幫助,最主要的80%完全取決於:
1. 前置 ( GND或黑卡 )、測光
2. 曝光傾向決策 (曝光技巧+、-EV)
3. 後製:後期軟體處理、RAW轉JPG。
< 四個反差控制的重點 >
1. RAW沒有紀錄的資訊,再強的軟體也無法無中生有!
2. 高光過曝到死白與暗部欠曝到全黑,都屬於無效資訊。
3. 假設
"A"代表:高光未過曝到死白,
"B"代表:暗部未全黑;
A與B兩個數值間可以連動的影像訊號,就是高光與暗部間能提取的細節,就是拍攝時需要的動態範圍寬容度。
4. 符合自然光線原則
一個使用錯誤曝光技巧或曝光不良的照片,就會降低照片的動態範圍,如果你真的很關心照片的畫質,買了再高動態範圍的相機,也一樣要專注在測光與曝光的關係上,善用各種"前置"的反差控制技巧與後期的RAW檔調控技術。
拍攝時!讓最多的資訊寫入相機,最後加上RAW調控工作與完整輸出影像。
一個高寬容度的感光元件,並無法真正滿足各種環境狀況或光線的動態範圍。照片的動態範圍的真實增加,歸功於測光的運用與曝光技巧的互相搭配與工作。
甚至於包圍曝光、HDR、疊圖處理或是灰度蒙版,無論是那種軟體後製技巧也都要注意拍攝時的曝光值與曝光分區,反差控制與動態範圍的延展對這些後製軟體有益無害。
高動態範圍的感光元件固然可以提供曝光時的一點幫助,但是!拍攝時增加動態範圍的擴展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向,其要義是在於如何降低反差、增加拍攝影像寬容度的觀念與技巧,而非侷限於感光元件的有限寬容度。
對攝影與動態範圍的誤解,會將寬容度的問題限制於相機硬體的性能。其實無論換什麼感光元件與相機器材,目前為止最高的寬容度的攝影器材還無法完整應付環境裡可能出現的動態範圍。
熟悉與了解你自己手中相機的高光特性與暗部細節,「根據各家CMOS硬體規格與演算法的差異,Nikon的優勢在於暗部細節的豐富性,而Canon則強調亮部細節的保留,如同底片時代負片與正片的相反調性」。至於!您的機身高光可以過曝到哪不會死白?暗部可以拉亮多少還有細節?就算同廠牌、不同機型的相機都不一樣,這都要靠您自己拍攝RAW檔去調控與了解。
如果您拍攝的是JPEG那上面所談的都是空談。但是就算只拍攝JPEG!一個對攝影有正確認知的人,一樣要注意並主動去處理的還是高光過曝問題,構圖時注意畫面裡面可能的過曝區域,試著去避開它(或利用它),如果無法避開,則必須保留主題主體的正確曝光,犧牲過曝區域;或是選擇把曝光值降低以求消除過曝,這之間取捨也是寬容度的運用。
正確的觀念引導拍照的思考,再加上適當的技巧,動態範圍不只侷限於你的機身,學習光線的觀察、練習構圖的運用、透過測光與輔助器材的幫忙,會讓你手中最好最新的相機更好,甚至讓你老舊的相機跟最新的相機一樣好!
#中片幅拍攝一樣需要反差控制 (藍幕時刻、天黑前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