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to improve your mental & physical performance with breathing techniques & cold exposure.
At this half-day workshop you’ll learn & practice the Wim Hof Method - a science-based, natural way to:
Increase your energy
Control & manage stress
Combat fear, depression & anxiety
Improve mental & physical performance
Strengthen your willpower & resilience
Sharpen focus & mindset
Manage pain and inflammation
Improve sleep quality
Here’s what you’ll learn at the workshop:
The link between your nose & your nervous system
A technique to reset your body & give you more energy
Why stress is actually good for you
How to control your mental state by changing your physical state
Improve your cardio without working up a sweat
Breathe less & perform better athletically
A trick to boost EPO - a performance enhancing hormone
How cold exposure can improve your focus & clarity
Improve your pain tolerance by altering your body’s pH
And more...
Plus you’ll come away with:
A strong foundation of the Wim Hof Method
Practical ways to apply the method in your daily life
This workshop is suitable for everyone, aged 18 and over, regardless of your current level of fitness or confidence.
Event Outline:
9:00 Welcome & Introduction
9:30 Breathing physiology & mechanics
10:30 WHM breathing session
11:30 Break
11:45 WHM theory
12:45 WHM ice bath
13:00 Close
What to bring:
Bathers
Towel
Water
Comfortable clothes
Snacks (optional)
Come along and feel what it’s all about. As Wim says - “feeling is understanding”. If you’d like to take part, sign up at the front office today! (Places are limited so sign up now to avoid disappointment)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esilience theory」的推薦目錄:
- 關於resilience theory 在 Tiger Muay Thai & MMA Training Camp, Phuket, Thailan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resilience theory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silience theory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silience theory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silience theor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silience theor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esilience theory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係時候諗下新土地論述
#邊讀邊諗
#明日之後
【民院閱讀】香港土地論述讀書組 2019
----------------------------------------------------
活動簡介
香港土地發展形式、體制及利益結構根深柢固,問題盤根錯節,應該可以從何談起? 我們如何開展有效的土地論述推動城市未來? 是次讀書組由專研城市土地問題的導讀員及嘉賓,嚴選一系列土地問題著作及相關讀本,嘗試先從土地發展模型、土地掠奪、地租論、地權、知識/權力五大範疇,宏觀打開土地問題的市討論,歡迎有興趣共同思考土地問題及城市未來的朋友參與。
----------------------------------------------------
活動詳情:
日期:6月7日、14日、21日、28日及7月5日 (星期五)
時間:20:00 – 22:00
地點:民院教育中心 (九龍旺角陶德大廈646號2樓)
費用:$500/5節,單節$150 (收益用於支援民院教育營運)
導讀員:陳劍青 (大專兼任講師、本土研究社成員) 及專研不同土地課題的客席嘉賓
----------------------------------------------------
目標與活動形式:
.每次讀書組會提供1-2份相關讀本,按文本開展討論環節,注重參與者的觀點交流;
.探索與香港各種土地問題現狀的關係,刺激對理解土地論述的新想法;
.閱讀交流活動會以滾動方式繼續延伸,持續累積思考土地問題的學習/興趣/研究社群。
----------------------------------------------------
第一節
簡單而且複雜:土地發展模型論 (6月7日)
.土地收益體制 (Land Revenue Regime) 的法律稅務論述
.全面公私合營化的土地發展
.從港鐵、領展到明日大嶼
第二節
掠奪作為方法:土地掠奪與不平衡地理發展 (6月14日)
.從新古典經濟學到大衛.哈維 (David Harvey)
.土地掠奪作為累積(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論述
.全球掠地 (Global Land Grab) 及香港形式
第三節
均衡還是壟斷:地租論 (6月21日)
.操控城市假說 (Manipulated City Hypothesis) 與競租理論 (Bid Rent Theory)
.使用價值與交易價值的空間性
.本地城市租值的差異、演化及社會公義 (Social Justice)相關問題
第四節
無形的權力線:地權視覺 (6月28日)
.城市業權的空間特質
.法律地理學的土地倫理論述
.例外的城市法外之地 (Legal Enclaves)
.市區VS新界土地問題
第五節
有關專業及知識的土地政治 (7月5日)
.土地知識生產的技術與政治
.規劃知識中的危機(Crisis)、短缺(Shortage)、永續(Sustainability)及抗禦 (Resilience)
.本地專業知識活動的形態與狀況
----------------------------------------------------
# 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活動提供簡單茶點招待,一星期前會提供相關讀本供參與者閱讀。
立即報名:http://bit.ly/2JOBFN8
----------------------------------------------------
#地者土也 #陳劍青 #民院閱讀 #地理是地方的道理
resilience theory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下文章摘自于
http://pansci.asia/archives/86895
写的很好。
认识何谓 Vicarious Trauma and Vicarious Resilience.
**
心理師會因為同理個案而跟著跳樓嗎?
2015/10/14
文 / 莊博安(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聽到那麼多難過的故事,你應該需要很多時間排解情緒吧?」A朋友問。
「每天要承擔那麼多痛苦的事情,你也過得很痛苦吧?」B朋友言。
「接到好幾個自殺的個案後,你會不會被影響,也變得很悲觀想自殺啊?跳樓的話要和我說喔!」我的天兵好友如是說。
自從進入這行後,很多親朋好友會好奇,心理師是否容易被個案影響內心狀況,難過跟著難過、痛苦跟著痛苦,被搞的整天心情憂鬱想死之類的。
我得承認,如果用心體會個案的處境,必然會感到悲傷難過。我們也是人,不管有多少專業能力技巧,肯定會被他人的情緒影響,跟著哭笑。
「所以是會囉!?!」,媽妳別急。
最近因為朋友在寫論文的關係,順耳聽到一個很棒的概念,剛好可以有效回答這個問題,這也澄清了我很樂意成為一位心理師的原因。
的確可能在會談過程中,因為同理個案的創傷經驗、或是看見聽見個案滿目瘡痍的童年、又或是個案無意間吸收進加害者的特質,又在會談室內展現出來,進而讓會談者經驗到侵略性的態度;這些專注在個案身上的創傷經驗,導致心理師內在感覺、想法、自尊等等的改變稱為「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1。
但近年又有學者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稱為「替代性復原」(Vicarious Resilience) 2。這個過程講述助人者會因為專注與同理個案面對挑戰、克服困難的經驗,也同樣讓助人者的內在心境產生改變,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看問題的角度,並且變得較有能量、希望,與視問題為一個可以克服的困境。
同樣這則文獻中,他們訪談1位精神科醫師與11位心理學家,均在綁架、流離失所、與政治迫害的受害者領域工作1年到18年不等。其中的助人者分享到,藉由觀看個案克服困難的堅韌彈性,也讓我們更加勇敢、智慧地面對自己的生命:
「你開始定義問題意義的角度不再相同……這項工作會產生正向的改變,讓你變得更能隨機應變、較少懼怕感、更有活力、更堅毅果斷、更主動,並不斷熱切地檢視自己。……你會反問自己,怎麼沒能處理好自己的議題?換句話說,你發展出你的潛能。」
這是令人感到很有希望的一種觀點。個案和心理師一同開心、一同難過,而且也是一起成長,與學習到如何成長;這源自於彼此關係的深厚程度。在一個相互尊重與信任的關係之內,一旦能夠體會對方的痛苦,就也勢必會被對方的堅毅所打動、轉化、與療癒。這是改變彼此內在運作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會超越晤談室內,並擴展到個人生活當中。
所以,的確會有些傷痕殘留在「心」上。但很棒的是,如果我們持續真誠地貼近另一顆心,陪它一同度過那些幽暗孤寂的時刻,你也可以見到它們耐心縫補修復的過程。然後,在某個接完個案的疲憊夜晚,你可能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再為了某種程度的情緒波動自我責備、或醉倒在諮商文獻前。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助人者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他自己其實是最大的獲益者。因為走過一段旅程後,雖然有些痛苦、有些淚水。但我們獲得更多希望感,變得更樂觀,也被個案身上的力量所鼓舞,而使用類似這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生活中的困境,並對個人生活有極為正向的改變3。
一次又一次,每次遇到不一樣的事件、不一樣的歷程,每次對生活都又有一種新的看法。然後,你就有了很多觀看世界的不同角度。每次結束,都會變得再成熟一些。
就像投射測驗中,我經常會畫出有數道刻痕、卻又茁壯的大樹。那似乎代表著一個能真正看到、並走過許多困境的人,終將成為一個成熟且穩重的個體。對助人者、對個案、對所有「人」都是。
更多相關資訊可參考作者粉絲頁標註自由 – 寫給自己的心理筆記。
https://www.facebook.com/標註自由-寫給自己的心理筆記-878580342177703/
參考資料:
1. McCann, I. L., & Pearlman, L. A. (1990).Psychological trauma and the adult survivor: Theory, therapy, and transformation (No. 21). Psychology Press.
2. Hernández, P., Gangsei, D., & Engstrom, D. (2007). Vicarious resilience: A new concept in work with those who survive trauma. Family process, 46(2), 229-241.
3. Hernandez-Wolfe, P., Killian, K., Engstrom, D., & Gangsei, D. (2015). Vicarious resilience, vicarious trauma, and awareness of equity in trauma work. 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55(2), 153-172.
resilience theory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resilience theor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resilience theor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esilience theory 在 A critical review of resilience theory and its relevance for ... 的相關結果
Resilience theory has its roots in the study of adversity and an interest in how adverse life experiences impact harmfully on people. Antonovsky (1979) has ... ... <看更多>
resilience theory 在 Resiliency Theory: A Strengths-Based Approach to Research ... 的相關結果
由 MA Zimmerman 著作 · 2013 · 被引用 492 次 — Resiliency focuses attention on positive contextual, social, and individual variables that interfere or disrupt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from risk to problem ... ... <看更多>
resilience theory 在 Resilience Theory in Psychology (Definition & Characteristics) 的相關結果
Resilience theory i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how some individuals can bounce back in life after experiencing an advers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