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事圓的》佢冷漠但有個性,灰沉但夠豪邁...】
講緊嘅係喺50至80年代風行歐洲以至世界嘅 #粗獷主義 建築,但因為佢哋唔夠舊又唔夠靚(有人覺得醜添...),好多都面臨清拆或改造,德國有博物館SOS Brutalism計劃,希望更多人關注這些時代象徵。
到底佢哋有咩特色?當年點解流行?背後有咩理念?
#混凝土外露
#又叫粗野主義 #Brutalism
#SOSBrutalism
#Mäusebunker
#德國
全集重溫: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globaltraveller/episode/757955
「sos 粗獷主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2020.07.04~11.29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展覽 ... 的評價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展覽影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展覽專刊開箱:《SOS 粗獷主義:臺灣與全球建築選輯》 的評價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 專題系列講座二 的評價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 跨域專家導覽 的評價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粗獷主義建築展| Exhibition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sos 粗獷主義 在 忠泰美術館展覽《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 的評價
sos 粗獷主義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
分享原文,稍作補充:
一直覺得東海工業大廈讓街道轉角變得不可思議,以前不知怎樣形容它的美,現在再看會有另一種角度。
展覽於 openground 進行中,有趣在於許多的陌生,即使有時眼熟,但從來沒有細細去看的一些香港建築。
場內會有策展團隊複製的建築物料,可以觸摸,幻想當時人的需要及心境,怎樣是剛剛好,甚麼是知足,由一幢建築物無聲去說。
Kevin Mak的照片不用多說了,靚到令人覺得不用客氣。
原文刊Andthen.hk
————————————
誇而不浮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想像一個中年人,五十歲上下,沒有足夠年資去接受敬禮,擠不進殿堂,卡在時間線上的某點,遭冷落一旁,尷尬地一臉蒼白——而他曾經踏實和誠實地,為社會交出貢獻,可是始終沒有換來掌聲。
以人喻物,城內也有好些這樣的建築。
建於戰後六、七十年代,屬於現代主義建築的分支,龐大至近乎霸道,常被形容為怪獸(近年民間比喻更有趣,Marvel宇宙裡的變形俠醫Hulk),敢於不加粉飾,客觀事實裸露人前,統稱為「粗獷主義」(Brutalism):1950年代由瑞典建築師Hans Asplund首先提出,及後經英國建築師夫婦Alison 與 Peter Smithson,以及建築評論權威Reyner Banham大力推廣,影響力在七十年代尤其重大,香港也沒有例外。
粗獷主義有幾個特點,強調不經修飾的外觀,幾何結構直截了當,鋼筋混凝土外露,樑柱和核心筒等一目了然,外觀上著重表達力量,並且刻意不施油漆粉刷或批盪,看上去灰頭土臉地粗糙。
這些建築常用於建設學校、政府大樓,圖書館和體育館等公共樓宇,本身帶有強烈的實際功能性——甚至可以這樣說,它本來就不要求華麗,不為點綴市容而來,是實實在在應付民生的工具,不矯情,不說多餘廢話。
粗獷主義的實驗味道,讓它素來不為主流美學擁抱,然而有建築師不表認同。
深水埗openground的最新展覽《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罕有地給這類建築一支射燈,以照片,研究資料及建築圖則,展示15組粗獷建築,站在香港某角落,在看見與不被看見之間。
譬如每次經過葵涌都嘆為觀止,「點解工廠可以咁靚」的東海工業大廈,1975年落成,大部分牆壁用上麻石飾面,樸拙,卻有沉實的帥氣。每個建築組件都設有凹槽,可以像積木似的曡起砌成,極具快靚正的香港精神。
策展團隊甚至認為,大廈結構的精密程度,可以跟1970年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膠囊相提並論。
展覽中亦有鮮被提及,異常科幻的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建於1972年,位處山上,當時為避過大規模挖掘工程,禮堂一方坐落山坡,另一方由懸臂式支柱支撐,結果構成飛碟狀,懸浮半空,極具前瞻,超越學校建築的想像。
而粗獷至世界聞名的代表,要說到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大膽地設計成梯形,外牆傾斜,能夠反射陽光,避免體育館受日照長期曝曬,非常聰明。
兩個大型懸臂樑的邊陲,刻有類似葉紋的V字紋道,下雨時出水管的水沿樑柱流到地面,硬漢內藏浪漫巧思。
值得留意的是,展覽名字在建築前加上「未知」:一來粗獷主義不算廣為人知,同時因為英殖香港華洋共處的背景,增加建築的複雜性,讓某些疑似粗獷主義建築的定義,還需繼續討論。
另一個未知,涉及建築的生死存亡——粗獷主義向來備受爭議,不獲廣泛重視及欣賞,加上漸因失修而破落,本來就已碩果僅存的粗獷建築,近年面臨消失,比如荒廢好些年的清水灣邵氏片場,現正開始拆卸重建。
留下來的倖存者,亦不代表可以安全。部分業主因了解不多,以保養的名義,替建築抹上油漆或批盪,外表亮麗了,但跟粗獷主義的原有精神背道而馳。
例如展覽中的幾幢中大建築,除了牟路思怡圖書館,其餘巳被翻新,不復最初落成的模樣。
這現象非香港獨有。2017年,德國建築博物館(Deutsches Architekturmuseum)策展人及建築評論家Oliver Elser啟動SOS Brutalism計劃,建立網上數據庫,列出世界各地相關建築,以作監察和保育,至今載有超過二千座建築,其中約二百座標為瀕危紅色,代表面臨清拆或錯誤改建。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建築群,一直是SOS Brutalism檔案中唯一的香港建築;今日再檢索,裡面已加進新的項目:中大科學館、眾志堂學生活動中心,並包括已通過撥款,將會拆卸的中環郵政總局(註:策展團隊認為郵政總局更接近典型現代主義,有待商榷)。
撇開主觀的美醜定斷,粗獷主義建築,記錄了戰後的社會面貌,捱過了最窮苦,未正式邁向富裕,平凡實用便是最大安樂,那是樂得簡單的年代。
曾經在當時,人們需要快捷,低成本,坦蕩蕩地真實的建築物;然後許多年後的今天,誠實直白的建築,或事,或人,會不會得到嘉許?
—————————
丨認真做無聊事 x knowhere 丨
日期:8月21日-9月12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1-7pm
地點:中環PMQ B座 H205 knowhere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sos 粗獷主義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美術館們提供的禮物選包內容實在太精彩了!大家快點進去參與活動!
▼▼ 活動辦法看這 ▼▼
⠀
❶ 點進500輯頁面,在貼文留言處,寫下一段文字,分享國內外你「#最想念的美術館」並附上照片與想念美術館的人們分享。
⠀
❷ 公開分享500輯的活動貼文,7/16(五)將在貼文頁公布共5名美術館選品禮包得獎者,以下禮品將隨機分佈。
⠀
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 提供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TFAM x STYLEi 設計口罩、建築手稿明信片,以及藝術之窗磁鐵組。
高雄市立美術館
▶提供《泛.南.島藝術祭》概念書 PAN Zine 與展覽資料夾。
嘉義市立美術館
▶《 辶反風景》展覽畫冊、展覽資料夾、七巧板文具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忠泰美術館帆布袋、忠泰美術館公共藝術明信片套組、經典展《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怪獸磁鐵胸章,以及明信片套組1組,皆非賣品。
sos 粗獷主義 在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展覽影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不知不覺# 粗獷主義 建築展即將倒數展期一個月了! 感謝這幾個月來各界貴賓、學者們的 ... 粗獷主義 建築展. SOS Brutalism—Save the Concrete Monsters! ... <看更多>
sos 粗獷主義 在 展覽專刊開箱:《SOS 粗獷主義:臺灣與全球建築選輯》 的推薦與評價
322 views, 7 likes, 1 loves, 2 comments, 0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忠泰美術館Jut Art Museum: 《 SOS 粗獷主義 :臺灣與全球建築選輯》 ... ... <看更多>
sos 粗獷主義 在 2020.07.04~11.29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展覽 ... 的推薦與評價
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 粗獷主義 建築展 SOS Brutalism—Save the Concrete Monsters!2020.07.04 ─ 11.01【好評延展至2020.11.29】策展人|Oliver ELSE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