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n for redefining the conventions of beauty throughout her career, Kristen McMenamy appears in an image from the new Gucci Aria campaign wearing a multicolor sequin skirt with matching gloves and lace top. Seen in the third image is a book featured in the campaign: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by Jean Baudrillard. Discover more on.gucci.com/GucciAriaCampaig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電影院暨贈書活動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銀翼殺手》原著小說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8.4.7 -...
「simulation and simulacra」的推薦目錄:
simulation and simulacra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超級歪電影院暨贈書活動ep10
https://picsee.pro/v-3845200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銀翼殺手》原著小說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8.4.7 - 2018.4.14
👏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的熱情贈書
-
第十集【科幻電影系列】:銀翼殺手電影解析三部曲(上集): 何謂真實?Blade Runner / 擬仿物&布希亞 Simulacra and Baudrillard
-
超級歪:「等等,難道滴妹不就是一個擬仿物嗎?不是滴妹不存在,而阿滴創造出的擬仿物掩蓋了滴妹的不存在。正好相反,是先有滴妹的擬仿物,阿滴才藉由擬仿物建構了自己的真實頻道。那麼阿滴的頻道本身真實嗎?」
-
本集關鍵字:#虛假記憶 #魔鬼總動員 #極光追殺令 #笛卡兒 #一級玩家 #孚卡測驗 #同理心 #Tomasello #意向性 #交互主體性 #神經現象學 #Magritte #虛假的鏡子 #維根斯坦 #Nagel #逃出絕命鎮 #擬仿物 #駭客任務 #虛擬偶像 #CSI犯罪現場 #黑暗騎士 #布希亞 #小熊維尼 #習近平
-
參考資料
reference
David Graeber
2016,《規則的烏托邦》,商周
Evan Thompson
2007, Mind in Life: Biolog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ciences of Mind
Frans de Waal
2017,《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馬可孛羅
Jacques Monod
1972, Chance and Necessity: An Essay on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Modern Biology
Jean Baudrillard
1994,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中譯本:1998,《擬仿物與擬像》,時報)
1993, 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 (中譯本:2006,《象徵交換與死亡》,譯林)
Michael Tomasello
1999,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human cognition
2014, A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thinking
René Descartes
2015,《沉思錄》,五南
Slavoj Zizek
1993, Tarrying with the Negative: Kant, Hegel, and the Critique of Ideology.
Thomas Nagel
1974,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
Ludwig Wittgenstein
2009, Major Works: Selected Philosophical Writings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中譯本:1996,《邏輯哲學論》,商務印書館)
simulation and simulacra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吃+認真想] 給我最愛的鼎王:美味的擬仿物
2010年第一次在台中的的鼎王感受到其麻辣火鍋的震撼,濃郁的中藥湯頭搭上黑醋、淡醬油與青蔥混合的沾醬,將肉片涮一下入口,十分厚重的香氣充盈舌尖到喉嚨,真的是他媽的美好阿。古色古香又帶有現代禪意的空間,將飲食活動布置安妥,服務生親切的服務,就是那甜美的聲音與90度的鞠躬,讓每一位食客跌入麻辣鍋天堂。新聞製作專題介紹鼎王的崛起,老闆說的「用心才有美味」今天聽起來刺耳,更別說,藝人們推波助瀾地在節目上說:「老娘訂不到位阿」(小S?)。鼎王的食品不實被爆料後,這一切都顯得好諷刺。
「食」是我們生活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食」的議題亦不時躍上新聞版面成為社會問題、消費詐欺、健康議題,甚至是政治事件,但是我們對「食」、「食的技術」以及可能產生影響的了解卻十分有限,所以,當我們突然發現吃下肚的食物居然有欺瞞時,對於整個社會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就會崩壞。也許,我們要承認這是一個「吃甚麼不是甚麼」的時代。
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布西亞(Baudrillard)提出了一個當代社會重要的論點,就是「真實的終結」,一切我們信以為真的實體,都被再現的符號給替代了。他的名著《Simulacra And Simulation》裏說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只有擬仿物而沒有真實的時代,布西亞主要指稱的是視覺符號的充斥,我們看了平面光廣告、電視廣告上的圖片與宣傳字樣,便將某個商品「信以為真」,而這些商品就可以附加上更昂貴的販售價格,消費者的視覺被增添的符號效果給欺瞞了,甚至些效果還超越了真實本身。
現在,我們連味覺也被符號再現了,「吃甚麼不是甚麼」。我們以為牛奶夾心餅乾裡有牛奶,其實只有乳化劑與香精的味覺符號。我們以為鼎王的麻辣鍋底使如同行銷照片與文字是用數十種中藥及大骨熬製,吃起來好像也是很讚,但其實只是「人工調味劑」,這都是人造的味覺符號。這些味覺符號行之有年,櫻桃可樂裏頭絕對沒有櫻桃汁,但你已經喝了30年,你也樂於接受,其實消費者某個程度上很能接受這種「超真實商品」。但是今天鼎王不同,它的過錯在於它運用這些味覺符號一方面「虛構真實」,另方面藉此「獲取暴利」,這是符號的政治經濟學問題。
符號除了擬真的功能,另一個某個特色就是可以「廉價複製」。食物的味道符號化之後,就可以以真假難辨的擬像來迷惑消費者,而且還可以以極低的成本複製這個符號系統。並且,再附加上另一個價值:服務。布西亞認為,消費社會的主要特徵並非在於商品本身,而是在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一切都是服務(everything is a service)。在消費社會裡,我們消費的不再是純粹的產品,而是一種服務。親切完善的服務更是讓消費者認為這個味道一定是有價值的。但一切都是資本家的「真實策略」阿。
其實,真正可怕的是,這樣的飲食文化是無法累積的。在技術欺瞞的食物加工社會中,飄盪的符號持續地誘惑著人們,消費者不斷輪迴於被欺瞞與發現真相,不斷地揚棄,又重新尋找「暫時可以相信」的產品,沒有厚重的食物文化成長,而只有個體短暫的愉悅回應(像是全家的假草莓冰淇淋),一切都只會停頓在當下,停頓在價格遊戲、感官刺激與個人服務之中。
simulation and simulacra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電影院暨贈書活動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銀翼殺手》原著小說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8.4.7 - 2018.4.14
👏感謝 的熱情贈書
-
第十集【科幻電影系列】:銀翼殺手電影解析三部曲(上集): 何謂真實?Blade Runner / 擬仿物&布希亞 Simulacra and Baudrillard
-
超級歪:「等等,難道滴妹不就是一個擬仿物嗎?不是滴妹不存在,而阿滴創造出的擬仿物掩蓋了滴妹的不存在。正好相反,是先有滴妹的擬仿物,阿滴才藉由擬仿物建構了自己的真實頻道。那麼阿滴的頻道本身真實嗎?」
-
本集關鍵字:#虛假記憶 #魔鬼總動員 #極光追殺令 #我思故我在 #笛卡兒#一級玩家 #孚卡測驗 #同理心 #Tomasello #意向性 #現象學 #交互主體性 #神經現象學 #Magritte #虛假的鏡子 #維根斯坦 #Nagel #逃出絕命鎮 #擬仿物 #駭客任務 #虛擬偶像 #CSI犯罪現場 #黑暗騎士 #布希亞 #小熊維尼 #習近平
-
參考資料
David Graeber
2016,《規則的烏托邦》,商周
Evan Thompson
2007, Mind in Life: Biolog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ciences of Mind
Frans de Waal
2017,《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馬可孛羅
Jacques Monod
1972, Chance and Necessity: An Essay on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Modern Biology
Jean Baudrillard
1994,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中譯本:1998,《擬仿物與擬像》,時報)
1993, 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 (中譯本:2006,《象徵交換與死亡》,譯林)
Michael Tomasello
1999,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human cognition
2014, A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thinking
René Descartes
2015,《沉思錄》,五南
Slavoj Zizek
1993, Tarrying with the Negative: Kant, Hegel, and the Critique of Ideology.
Thomas Nagel
1974,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
Ludwig Wittgenstein
2009, Major Works: Selected Philosophical Writings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中譯本:1996,《邏輯哲學論》,商務印書館)
simulation and simulacra 在 7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 The simulacrum is never that which conceals the truth--it is the truth which conceals that there is none. Th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