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教練為什麼要學肌動學?】
.
以下這些名詞,可以稍微檢測自己對肌動學的了解:
.
「arthrokinematics, osteokinematics, kinematics, joint movement (slide/roll/spin), creep, antagonist, length-tension curve, lumbopelvic rhythm…. 」(文章的最後還有更多名詞)
.
「醫師的養成教育裡面沒有『肌動學』,但我認為對有在處理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等的科別,包括復健科、骨科等,如果能對肌動學有基礎的概念,那個醫師會變超強」
.
「教練們常說受傷要找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我們對於『動作分析』及『運動治療』的擅長,而這兩種能力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肌動學」
.
最近剛跟幾位朋友,進行完肌動學的讀書會,讀的是物理治療系在肌動學課程的指定參考書。其中兩位朋友,分別是疼痛科跟復健科醫師,都很認同肌動學的重要性,我也認為肌動學對「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運動訓練」等領域的專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寫了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
.
🔸 什麼是肌動學?
肌動學(Kinesiology),簡單來說,是「人體動作的知識(the study of human movement)』。更詳細的說法是「探討肌肉骨骼系統的結構及功能,以及肌肉骨骼系統在生物力學如何應用」的學問。
.
物理治療師,普遍是在沒有影像學檢查或動刀下,就要直接分析病人的問題、可能的診斷。因此,「所有的骨頭跟肌肉的位置、每個肌肉會產生什麼動作、關節是如何移動、會影響到什麼軟組織、由哪個神經所支配、會與其他肌肉怎麼合作等」,都是必須從肌動學,習得的知識。
.
🔸 物理治療師的腦袋在想什麼?
肌動學就是讓我們腦中有一個畫面,想像「病人受傷時,身體裡面的肌肉骨骼系統發生了什麼事情。」
.
心裡想的可能是:
.
「他深蹲時髖關節會痛,可能是femoral head 做的inferior glide limited,而abnormal arthrokinematics來自iliopsoas的spasm,spasm/guarding可能是在lumbopelvic stability不足所導致」。
.
最後,這個深蹲時,髖關節會痛的病人是需要做腰椎穩定的訓練。
.
也可能是:
.
「他深蹲時髖關節會痛,是因為adductors longus 需要很大的 eccentric control,而eccentric contraction產生的張力又大於concentric時,因此在下降時會痛,上升的過程不會痛,而adductors 的 tendon反覆拉扯造成pubic symphysis的irritation」
.
同樣都是深蹲時髖關節會痛,這個病人則可能需要先由醫師做些消炎、止痛的處置,再配合其他離心訓練。
.
🔸 學肌動學對不同角色的好處?
.
✔ 對於醫療人員來說(治療運動傷害、肌肉骨骼疾病的),可以了解:
*同樣是髕骨肌腱炎,為什麼復健訓練的動作不同?
*怎麼透過伸展、關節鬆動術,來牽動五十肩沾黏的位置?
*健康跟受傷狀態下,肌肉的使用上會產生什麼改變?
*棘上肌肌腱在什麼情況下受力最大?
.
舉例來說,骨科醫師針對十字韌帶斷裂,可能會進行手術來重建韌帶,但十字韌帶之所以受傷可能來自關節穩定性不足、肌力等,要分析或找出受傷的原因,肌動學就是那個橋樑。
.
「注射、手術、藥物等,大多是在處理受傷造成的結果,但要找到受傷的原因,必須從動作的分析、了解身體怎麼產生動作、軟組織跟骨頭是怎麼交互作用等」
.
✔ 對於教練、訓練師來說:
*肌肉擺在什麼長度下力量最大?
*髕骨在膝蓋彎曲多少度,接觸面積最小?
*訓練臀中肌的蚌殼訓練,為什麼讓髖擺在45度的位置?
*健康跟受傷狀態下,肌肉的使用上會產生什麼改變?
*針對不同運動項目,怎樣的訓練可以讓身體發揮最大的效率?
.
🔸 重點整理:
*醫療上,肌動學是分析跟評估「肌肉骨骼疾病」、「運動傷害」很重要的武器
*訓練上,肌動學是能了解各個動作的優缺點、特性、哪些能做、哪些效果好
*專業之間的差異,就是對各個領域或科目,鑽研的深度不同,例如,物理治療師的肌動學、醫師的病理學、藥師的藥理學、教練的訓練法
*開始唸肌動學吧!
.
.
下面的專有名詞,可以測試一下對肌動學暸解的程度:
arthrokinematics、osteokinematics、concave-convex rule、scapulohumeral rhythm、kinematics、kinetics、joint movement (slide、roll、spin)、creep、viscoelasticity、agonist、antagonist、synergist、stabilizer、mover、length-tension curve、active insufficiency、passive insufficiency、lumbopelvic rhythm、concentric、eccentric、isometric、isokinetic、isotonic、sliding filament theory、golgi-tendon organ、muscle spindle、recruitment、force-couple等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肌動學 #運動 #動作 #運動傷害 #運動員 #動作分析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醫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kinesiology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exercise #sportsinjury #training #movement #doctor #athlete #motionanaylsis #CSCS
synergist muscle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8-9 KC課程回顧】
疫情之前,與 #Shirley賴冠帆物理治療師 一起完成了KC modular series-Muscle synergies: Beyond global movement control-Managing pain and recurrence的課程教學😃
這門課詳細介紹了中軸、肩帶與髖帶共14條的local stabiliser role synergist,按照Evidence-based practice的架構,對於功能角色眾說紛紜的肌肉,提供許多經過文獻嚴格評讀(critical appraisal)後的回顧整理,包含著名的腹橫肌、腰大肌、上斜方肌、下斜方肌...等,都有許多令人驚艷的概念衝擊。
接續按照Mark Comerford與Sarah Mottram提出的肌肉功能角色分類模型,令我們可以更全方位的了解,在疼痛影響之下,不同屬性的肌肉,其功能角色會出現什麼樣的失能變化。當介入的標的是「處理疼痛以及科學化的預防疼痛復發」時,令我們得以擺脫「肌力訓練」的窠臼,獲得更多針對性的動作治療方法。
這門課程,可以說是KC內容中最為顛覆的一環,但其實也是最返璞歸真、按照文獻佐證而生成的內容。多年下來,對於「local muscle」有非常多的研究,但也產生很多不同於原始研究結果的引申。
這堂課程提供了直白的回答,也提供許多訓練的想法激盪,讓我們注意到:當一個療法所宣稱的療效,就算真的看似達到,其實也該更嚴謹的按照肌動學、神經生理與解剖的證據,反思是否剛好是負負得正的效果。當我們養成這種臨床邏輯推理的思考習慣,對於給予動作診斷、動作處方以及後續追蹤的能力,將獲得更進階的提升。
夥伴們,疫情期間,如果待在家的時間變多,剛好可以反芻這次課程的內容,享受腦力激盪的餘韻,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至臉書社團(有上過KC任一堂課程者,包含Movement Solution與Modular系列皆可申請加入)Kinetic Control Asia Sharing填寫提問表單,我們團隊會一直為大家而在。祝福大家都可以平安健康,再次一起在課堂中共同成長。
#movementhealth #kineticcontrol #cms
synergist muscle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KC課程宣傳】
南部的朋友們!!! Local muscle以及Alignment的課程終於要登場啦😆
1. ⭐️⭐️⭐️〖MS-LS〗⭐️⭐️⭐️
👉這是屬於Muscle Synergies三系列中,唯一一堂針對Local stabiliser role synergist (就是俗稱local muscle但在KC中有更仔細的分類)的課程
👉這群Local stabiliser role synergist掌管translation control,舉凡你的個案若有頸椎或腰椎的hinge, spondylolisthesis, 肩關節有UCM ant. translation的問題,都一定要練到這些屬於Local的肌肉
📍包含軀幹的TrA, deep multifidus, PF, gluteus maximus, psoas major, diaphragm
📍包含髖的QF, gemellus, obturator
📍以及肩膀的supraspinatus, subscapularis, upper & lower trapezius (這個在global muscle的課埋梗埋很久😛)
🙌除了放在Master class大師系列課程(要上完level 1的課後才能參加)的肘、腕、膝、踝,這堂Local muscle是最完整包含全身共14條,從概念、實證、測試、訓練的課程
🙌像我們常說的,不同性質的肌肉,依照解剖、生物力學、神經生理、疼痛反應等等,會有不同的評估與訓練方式,才能真正達到我們心中原本希望達到的運動治療效果
否則就算評估到問題了,但是練法沒到位,就會很可惜😂😂
👀以及2021年,南部即將要開辦首次中文版的Master class-薦髂關節課程,這堂Local課也是pre-requisite
2. ⭐️⭐️⭐️〖CE-MAC〗⭐️⭐️⭐️
這是一堂『以Kinetic Control的概念,賦予姿勢評估嶄新的意義—KC系列課程-Alignment & Coordination』
👉🏻姿勢不良」到底和「疼痛」有沒有關係?
👉🏻先有「姿勢不良」還是先有「疼痛」?
👉🏻如果發現個案的身體排列,跟一般的「理想」型不同時,該如何推估是那些肌肉不平衡?Janda所提出的模型仍適用嗎?
👉🏻Janda所提出的肌肉不平衡模型,有哪些肌肉經過實證研究後,應該要重新修正?
👉🏻如何依據肌肉不平衡的型態,在同一個動作玩出不一樣的變化?
這是一堂將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評估與訓練方式,重新診視與精萃的課程,也是串連起其他KC系列課程的重要拼圖。更需動腦,但也更具應用性。非常適合使用/或想要使用「運動與動作訓練」為治療主軸的專業人士進修。
以上~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們報名一起來上課😏😏
=========
💡課程由成功大學主辦,報名相關事宜請洽dovamin@gmail.com吳小姐
#沒有上過其他堂沒關係可以直接上這堂因為理論是分開的
#主辦單位是成功大學歡迎直接聯繫主辦單位
#comeramovementscience #CMSasiahub #kinetic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