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是阻擋台灣進步的最大亂源!#千萬要記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43411269132282&id=584986081641475
【例】-【宇昌案】
➡「浩鼎案翁啟惠無罪確定 | 新聞專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68088373331238&id=584986081641475
Raymond Chen:◎ 誰迫害科技菁英?
陳逸南
昨日自由廣場讀者投書「蔣萬安向不向吳茂昆道歉?」一文指出,吳茂昆涉嫌侵占東華大學專利權一案,司法在他下台約莫三年後予以不起訴處分。同樣的專利權申請手續,曾在美國當律師的蔣萬安說是「竊取」,外國專利事務所卻認為是權宜之計,到底誰的專業出問題?
經查專利合作條約(PCT)係一九七○年六月十九日公布,同年十月一日施行。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蔣介石代表被逐出聯合國,所以台灣不是PCT組織的成員,沒有參加保護工業財產權巴黎公約,也不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會員國,可以說台灣是國際專利界的孤兒。
不過,台灣產業界為了到世界各國進行專利佈局,在提出國際專利申請時,通常利用PCT實施細則之特別規定,共同專利申請人之一或專利申請人是PCT會員國的國民或法人。東華大學的「綬草粗萃取物之功效應用」證明專利,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PCT申請案,即為此種權宜之計。
身為美國律師的蔣萬安,不是專利律師,也不是台灣律師,對於PCT專利申請的權宜之計,也許不清楚,因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情有可原;不過用作政治鬥爭迫害科技菁英的手段,未免太殘忍,與其祖父對待台灣人的方式如出一轍。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81408245224275&id=100000654194529
我愛掀馬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778289982289196&id=257351717716391
wipo pct 在 北美智權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 PCT 申請中國獨佔鰲頭 受理量及申請量雙料冠軍
WIPO於2020年年中發布了《PCT Yearly Review 2020: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System》統計報告,揭露了2019年PCT專利的申請數據。回顧2019,中國成為PCT申請案的最大戶,不僅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成為收到PCT專利申請案數理最多的受理局;同時 中國PCT案件的申請人也於2019年首次超越美國申請人的數量,成為雙冠王。......
wipo pct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發現:中文語境中的「科技」一詞,是英文的科學=Science與技術=Technology(或簡寫為Tech)併用的結果,我們習焉不察,其實二者大不同,引起很多混淆。
拙文,2500字!太長了,感謝「上報」不嫌棄願意刊出,以下節錄重點,有興趣的臉友請至上報點選原文,指教、並點讚,謝謝。
美國對中國打科技戰的遠慮近憂為何?若把「科技」拆成「科學」+「技術」來分析,可能就容易看出端倪了。
諾貝爾獎項,這是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譽,它從1901年成立,初設五個獎項: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1968年加入了經濟學獎。其中物理、化學、生醫屬於本文討論的自然科學。
到今年為止,這三個獎項,美國籍獲獎的約有260人-因為國籍會變動,所以各方算法不同。中國呢,按中共的「大中國」視角,就算把中華民國時代的李政道與楊振寧、日據時代台灣出生的李遠哲-也有把他歸為日本獲獎者的,再加上美國出生的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中國出生後來歸化美籍的高錕、崔琦,最後是土生土長、本地培養出、2015年獲生醫獎的屠呦呦都算上,也不過只有9位「華人」。
諾貝爾獎的獲獎數,可以視為一國科學實力的「存量」=過往科研成果的累積。
在這項純粹代表一國科學實力的指標上,美國完勝中國。
相對於「存量」,要如何看出一國的科學發現與成果的「增量」呢?隨時都可以發表的學術論文,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指標。
世界最早發行、也是最具權威性的學術期刊之一:《自然》(Nature)在2014年提出了「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用來計算各國或各科研機構的科學期刊論文產出,為了保證品質,只統計82家頂級學術期刊上的論文。
自然指數統計的領域有:化學(Chemistry)、物理科學(Physical Sciences),與諾貝爾生醫獎類似的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及以諾貝爾獎所沒有的地球與環境科學(Earth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Nature網站上公佈了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號的統計結果,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1美國、2中國、3德國、4英國、5日本、6法國、7加拿大、8瑞士、9南韓、10澳洲,與2018年的排名相同。台灣也榜上有名:第20,恭喜!
「自然指數」2014年推出以來,前三名一直是美、中、德三國;英、日總在爭奪第四。既然是「增量」,就會好奇這幾年來的「增速」如何呢?自然雜誌網站上存有2015~2019年以來的資料,筆者把中國論文的Share數除以美國論文的 Share數算出,意義是中國論文產量是美國的幾分之幾,以及此一差距的變化,如下:0.37、0.44、0.46、0.56、0.67
這一項衡量一國科學水準的指標,美國也是一直領先,對於中國,自然雜誌評論為「China is closing the gap with remarkable speed」(中國正以顯著的速度拉近差距」)。
科學,寄身於校園與學術機構,主角是科學家,重心在基礎研究。技術則孕育於產業界,重應用,主角是工程師,以增加獲利為目標,所以追求降低成本與提升良率,大量生產則是必經之路,而且總是盯著市場的變化。也有兩個指標可以做為依據,一是專利數,二是製造業的門類與產出量。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網頁上有一個長達36秒的動畫,依申請「世界國際專利」(PCT)數量,排出全球前十名國家,從2005年開始,一直到變化到2019年。
2005年,美國排第1,專利數46,879,中國排第10,專利數2,503;然後美國一直獨佔據鰲頭,每年的專利數也略微增加,2014年達到約61,488的高峰後,穩定在58,000附近;中國則逐年趕超瑞典、瑞士、荷蘭、南韓、法、英、德、日等國家,2017年晉升到第二的位置,然後,去年又以58,990 些微領先美國的57,840,暫登王座。
從專利這項指標來看,中國在技術領域,可能已經跟美國不分軒輊。
用馬拉松長跑來比喻吧:在科學與技術的賽道上,美國如果一人保持遙遙領先的局面,在最前方儘管跑即可,反之,如果頻頻回頭伸手阻攔競爭者,是不是有競爭者已經逼進到觸手可及的距離了?至於什麼是「彎道」呢?則是另一個科技演化的議題。
當然,不必急著判斷中、美科技戰誰會勝出,還早,而且科技只是國家權力的要素之一,也會受到其它要素的牽動。我們得繼續觀察。
#中美貿易戰
#科技戰
#國家權力
#彎道超車
wipo pct 在 WIPO's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Learn about the WIPO PCT –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System – with this video series on 29 PCT topics covering bo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