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血腥屠殺,言論自由與人權的陰影,歷史上不能被遺忘的日子。
=========
僅以德國街道上的見聞,提醒大家:
「只有坦率面對過去,才能勇敢走向未來。」
......鑲嵌在地板上的金色紀念磚,這在全德國境內所有大小城市隨處都可以看到──只要留心注意腳下。
這是德國人對於二戰期間罪行最深切的反省,
他們把歷史深深的鑲嵌在地板上,提醒所有後人:
”Hier wohnte … 這裡曾經住著○○○
Geb. …. 出生於
Verhaftet 2. 8. 1943 在1943年8月2日遭拘捕
Deportiert 被驅逐出境
Ermordet in Auschwitz 並在奧許維茲集中營被「謀殺」”
......德國是兩次大戰的戰敗國。二戰過後的德國分為四個佔領區,其後英美法和蘇聯關係破裂,形同被兩大勢力瓜分。在整個歐洲對於納粹罪行的厭惡之下,德國人堪稱當時的過街老鼠。
德國人選擇的出路,是認罪、悔罪,最有名也最有代表性的便是1970年的Warschauer Kniefall「華沙之跪」,當時的西德總理Willy Brandt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當時的這個舉動,不免引來德國國內一些批評指責,但更多的是贊同,成為和解的象徵。
誠實的面對過去,才能勇敢走向未來。......
〔血淚會褪去,歷史不會。
不承認、不悔罪,那麼「不正義」的魔障就會如影隨形的跟著你走向未來,如魑魅魍魎、如附骨之蛆。〕
-@Hsin-Yin Wu【旅德日誌】一個國家對於不正義的自省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warschauer kniefall 在 德國萬事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Warschauer Kniefall 1970年的華沙之跪】
今天是台灣二二八紀念日。
舉國放連假讓大家感到放鬆之餘,所謂紀念日,也提醒著嵌在這個日期下的斑斑往事,探討事件的角度可以有很多,願意面對歷史的正面態度,是凝聚國家集體記憶和性格的重要過程,儘管不是每一段歷史都那麼光彩。
「轉型正義」,在各國民主進程中,是個廣被討論的議題,德國也常被作為典範來研究和探討,而最為經典且具戲劇化的,莫過於這一幕:【1970年的華沙之跪】,甚至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表現」。
1970年,時任西德總理的Willy Brandt拜訪波蘭首都華沙,並在華沙猶太抗爭紀念碑(Warsaw Ghetto Memorial)敬獻花圈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跪下了!這一跪,讓身邊的人不知所措,但也為之動容,此舉也為戰後德國與波蘭及東歐諸國的和解之路開啟了新篇章,Willy Brandt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Willy Brandt在之後的採訪曾說到:
「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Ich hatte plö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
-------------------------------
在柏林就常常被迫(?)和歷史面對面,但面對歷史真相有時候真的不容易,這時候就要搬出梅克爾說的話:「德國願意明確地面對事情之原樣。(die Dinge beim Namen zu nennen.)」
儘管仍有許多不足或待批評之處,德國面對歷史,採取「記住、重述、持續進行並勇敢面對」的態度,進而能重新建構國家的信念和信任,重整旗鼓後再出發,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看看這個世紀之跪以及相關議題!
---------------------------
參考選讀:
《德國如何面對歷史傷口》蔡慶樺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89/article/2848
《西德總理勃蘭特的華沙之跪》江峰/歷史上的今天
https://youtu.be/KoZEPeyjCPM
#萬事包歷史
#從台灣放假回來了之後再繼續除魅系列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