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資源的研究初學者該如何起步
🗣️ 還沒有寫論文經驗,想在 PGY 階段寫出一篇論文,曾找過主治醫師,但老師可能手邊沒 data,或還不信任我,不想帶我,想詢問在這個階段,要如何得到寫論文的 data?或是如果得不到,有什麼突破困境的方法嗎?⠀⠀
⠀⠀
⠀⠀
答:(蔡依橙)沒經驗、沒背景是常態。我們都是這樣起步的。除了上課時我們會針對這主題做分享之外,以下重點先跟大家預習。
⠀⠀
⠀⠀
🤔 找老師的考量
⠀⠀
找老師當然很重要,我個人認為的價值順序是:「真的有 publication 的,然後找願意教學的。」
⠀⠀
老師自己沒 publication 的就不要了,就算看起來很厲害,可能也是一張嘴而已,我們年輕的時候,對於嘴砲跟真的有實力,往往分不出來,要特別小心。能夠量產的老師通常更理解架構與重點,要優先考慮。
⠀⠀
請去找出科裡主治醫師的英文發表名字,並一個一個 PubMed 一下,秤秤老師們幾斤幾兩,然後才選對象唷。Google Scholar 也行,尤其現在又提供 h-index 可以快速評估。
⠀⠀
📍 Impact factor 業務被出售後,學術評價怎麼走?
(閱讀文章>> https://bit.ly/3zzugGX)
⠀⠀
有成績的如果有很多位,找愛教學的。不然光是自己好,不懂怎麼教學,或不願意教學,都很糟。住院醫師時期很難獨立作業,病人資料多在老師手上,靠行難免。
⠀⠀
⠀⠀
💪 說服老師的重點:讓自己能寫作、有利用價值
⠀⠀
這次來上課,你將學會寫作、統計與製圖的重點。有了這些能力,在競爭「好老師」的過程,你就比其他同學更容易被選上。現實點說,就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可以在整個論文生產部分幫上忙。
⠀⠀
一旦有老師願意給你題目,一週內就一定要用 Email 報告進度,讓人家知道,把資料交給你,把時間花在你身上,是值得的。
⠀⠀
所以,認真預習、專心上課、互動實作、課後繼續練習,讓自己更有「利用價值」吧!
⠀⠀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學,寫作投稿都上手!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追尋當代典範的足跡
⠀⠀
另外,仔細閱讀已經有大量成績的研究者早期起步的足跡,會給自己更多啟發。
⠀⠀
我不敢說自己是典範,只是拿來舉例給您參考。如果您到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會發現其實我早期是以 case report 起家的,然後練習兩篇 correspondence,接著才陸續有 original article,而且那個過程滿緩慢,但過了一個突破點後就井噴了。而且 original article 之外,我仍持續寫 case report 搶快,把一些新技術先做發表。雖然後來也寫 correspondence,但切入點跟行文口氣與最早的兩篇不同,不那麼中二。
⠀⠀
然後,你可以去查我是哪一年畢業的,對照我的每一篇文章,大概是在 R 幾的時候發展,去思考「為什麼他可以而我不能」,持續找到可以突破的點。
⠀⠀
我在住院醫師時,對不少國外比我大約 5-10 歲的大師,做過這樣的調查,讓自己一直都用世界級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此一來,度過起步最困難的時期,會變得更容易。
⠀⠀
⠀⠀
#身為一個年輕研究者……
.研究資源稀少,不知如何起步?
.很害怕統計,規劃圖表都有困難?
.選投期刊有障礙,想提升成功率?
.不需要研究所學歷,就想發表論文?
⠀⠀
⠀⠀
#讓自己具備做研究的能力
新思惟陪著每一位校友,度過最困難的初學起步階段,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被全世界看見,至今研究課程的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歡迎你一起來學習!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今年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orrespondence論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問題]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論文- 看板AfterPhD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Re: [問卦] correspondence很好上嗎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資源的研究初學者該如何起步
🗣️ 還沒有寫論文經驗,想在 PGY 階段寫出一篇論文,曾找過主治醫師,但老師可能手邊沒 data,或還不信任我,不想帶我,想詢問在這個階段,要如何得到寫論文的 data?或是如果得不到,有什麼突破困境的方法嗎?⠀⠀
⠀⠀
⠀⠀
答:(蔡依橙)沒經驗、沒背景是常態。我們都是這樣起步的。除了上課時我們會針對這主題做分享之外,以下重點先跟大家預習。
⠀⠀
⠀⠀
🤔 找老師的考量
⠀⠀
找老師當然很重要,我個人認為的價值順序是:「真的有 publication 的,然後找願意教學的。」
⠀⠀
老師自己沒 publication 的就不要了,就算看起來很厲害,可能也是一張嘴而已,我們年輕的時候,對於嘴砲跟真的有實力,往往分不出來,要特別小心。能夠量產的老師通常更理解架構與重點,要優先考慮。
⠀⠀
請去找出科裡主治醫師的英文發表名字,並一個一個 PubMed 一下,秤秤老師們幾斤幾兩,然後才選對象唷。Google Scholar 也行,尤其現在又提供 h-index 可以快速評估。
⠀⠀
📍 Impact factor 業務被出售後,學術評價怎麼走?
(閱讀文章>> https://bit.ly/3zzugGX)
⠀⠀
有成績的如果有很多位,找愛教學的。不然光是自己好,不懂怎麼教學,或不願意教學,都很糟。住院醫師時期很難獨立作業,病人資料多在老師手上,靠行難免。
⠀⠀
⠀⠀
💪 說服老師的重點:讓自己能寫作、有利用價值
⠀⠀
這次來上課,你將學會寫作、統計與製圖的重點。有了這些能力,在競爭「好老師」的過程,你就比其他同學更容易被選上。現實點說,就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可以在整個論文生產部分幫上忙。
⠀⠀
一旦有老師願意給你題目,一週內就一定要用 Email 報告進度,讓人家知道,把資料交給你,把時間花在你身上,是值得的。
⠀⠀
所以,認真預習、專心上課、互動實作、課後繼續練習,讓自己更有「利用價值」吧!
⠀⠀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學,寫作投稿都上手!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追尋當代典範的足跡
⠀⠀
另外,仔細閱讀已經有大量成績的研究者早期起步的足跡,會給自己更多啟發。
⠀⠀
我不敢說自己是典範,只是拿來舉例給您參考。如果您到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會發現其實我早期是以 case report 起家的,然後練習兩篇 correspondence,接著才陸續有 original article,而且那個過程滿緩慢,但過了一個突破點後就井噴了。而且 original article 之外,我仍持續寫 case report 搶快,把一些新技術先做發表。雖然後來也寫 correspondence,但切入點跟行文口氣與最早的兩篇不同,不那麼中二。
⠀⠀
然後,你可以去查我是哪一年畢業的,對照我的每一篇文章,大概是在 R 幾的時候發展,去思考「為什麼他可以而我不能」,持續找到可以突破的點。
⠀⠀
我在住院醫師時,對不少國外比我大約 5-10 歲的大師,做過這樣的調查,讓自己一直都用世界級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此一來,度過起步最困難的時期,會變得更容易。
⠀⠀
⠀⠀
#身為一個年輕研究者……
.研究資源稀少,不知如何起步?
.很害怕統計,規劃圖表都有困難?
.選投期刊有障礙,想提升成功率?
.不需要研究所學歷,就想發表論文?
⠀⠀
⠀⠀
#讓自己具備做研究的能力
新思惟陪著每一位校友,度過最困難的初學起步階段,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被全世界看見,至今研究課程的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歡迎你一起來學習!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今年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混打疫苗~~
對 COVID-19 疫苗混打的興趣來自於在接種 ChAdOx1-S 的人群中出現了罕見但嚴重的血栓形成事件並伴有血小板減少症。這些不常見的副作用在年輕人中更為常見,導致幾個歐洲國家的衛生當局和加拿大等,修改其國家免疫策略並為老年人保留 ChAdOx1-S (AZ)疫苗。因此,包括瑞典、法國、德國、挪威和丹麥在內的一些國家建議 BNT162b2 應作為 AZ施打後的加強疫苗之策略。
混打疫苗一篇以Correspondence論文發表,而另外三篇則是以預印本的形式暫時發表。四篇論文都是探討AZ和BNT的組合。最近一篇論文是NEJM的Correspondence論文,也是第一篇AZ+Moderna的混打試驗。
第一篇正式發表的論文是:〈混合新冠疫苗接種:初步反應原性數據〉(Ref 1) 2021-5-29發表在Lancet correspondence。這項研究的主要是以AZ+BNT組合。研究發現,副作用的發燒比例:
AZ + BNT (110名) 34% vs AZ + AZ (112名) :10%(差異 24%,95% CI 13-35%);
另一組,
BNT + AZ (114名): 41% vs BNT + BNT(112名): 21% (差異 21%,95% CI 8-33%)
至於其他副作用,例如發冷、疲勞、頭痛、關節痛、不舒服和肌肉酸痛,則沒有差別。至於「混打疫苗」是否有效,這項研究並沒有探討。
✅ 西班牙的混打研究:
其實最先的臨床混打論文應該是#西班牙Alberto M Borobia他們原先以預印本的形式於6月時暫時發表。後來在七月十日正式發表在Lancet的論文,是完成二期試驗的結果。
此篇針對在18-60歲、在篩查前8-12週接種單劑 ChAdOx1-S(AZ)且無 SARS-CoV-2 感染史的663 名參與者(試驗組 n=441,對照組 n=222)進行了一項2期、開放標籤、隨機、對照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配 (2:1) 接受單次肌肉注射 BNT162b2 (0·3 mL)(試驗組)或繼續觀察(對照組)。
主要結果是 14 天的免疫原性,通過對 SARS-CoV-2 棘蛋白和受體結合域 (RBD) 的免疫測定來測量。使用假病毒中和試驗評估抗體功能,並使用乾擾素-γ 免疫試驗評估細胞免疫反應。
AZ+ AZ: 疫苗試驗組的數據顯示,第二劑 ChAdOx1-S 後,與一劑相比,體液反應與抗 SARS-CoV-2 棘蛋白 IgG增加10倍。
在第二劑 BNT162b2 後,RBD抗體10.5倍;中和抗體增加15倍。在1/2期 CX-024414 試驗中,在第二次疫苗接種後2週,RBD 抗體增加6倍。
有其它兩項研究以及牛津 COVID 疫苗試驗組四項隨機試驗的分析,指出第一劑和第二劑 ChAdOx1-S 之間的間隔越長,SARS-CoV-2 IgG 棘蛋白特異性反應就越高。這種效果在55歲以下的個體中更為明顯。
關於副作用與不良事件,
AZ + BNT: 頭痛(44%)、肌痛(43%)和不適(42%) 。其他全身性不良反應,包括發燒(2%),不太常見。最常報告的局部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88%)、硬結(35%)和紅斑(31%)。
該研究的局限性是缺乏完成同源的AZ + AZ的對照組。在臨床試驗設計時,AZ的使用已在西班牙暫停。考慮到其他疫苗形式的供應尚無法滿足現有需求,作者他們使用 BNT162b2,因為他們擁有的供應足以在現實生活中潛在應用研究產生的最終結果。原作者承認,他們不知道在研究中觀察到的免疫原性反應是否會導致更好的療效和有效性,這也是在考慮疫苗接種計劃的結果時應該考慮到的事實。由於樣本量小和觀察期短,此研究中的不良事件也可能被低估。
✅ 另外兩篇預印論文:(Ref 3, 4)
Ref 3:
它的結論是:
# 混打疫苗會引發有效的體液免疫反應及T細胞反應,
# 混打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可以中和變種病毒 B.1.1.7、B.1.351 和 B.1.617 ,# 混打疫苗沒有出現嚴重不良事件。
Ref 4:
混打疫苗引發稍微較高的免疫力,同時具有安全性。
✅ 最近一篇就是AZ + Moderna的臨床試驗 (Ref 5)
此篇結論:
1⃣️ 88位醫護有近八成是女性,2⃣️ 平均年齡:
AZ+AZ:46歲,
AZ+Moderna:40歲;
3⃣️ 因此免疫反應較強,高達四成有發燒。
4⃣️ 混打組觀察到第一劑和第二劑都有將近四成的機會發燒及全身無力,但可換較佳的保護力。
詳細內容請參閱:
https://www.facebook.com/clinicalnotes/posts/371100144588415
Ref:
1.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initial reactogenicity da ta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1115-6/fulltext
2. 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BNT162b2 booster in ChAdOx1-S-primed participants (CombiVacS):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Lancet. 2021 10-16 July; 398(10295): 121–130.
3. 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BNT162b2 prime-boost vaccination elicits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and T cell reactivity.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5.30.21257971v1
4. Safety, react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immunisation with ChAdOx1-nCoV19 and BNT162b2: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5.19.21257334v2
5. 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mRNA-1273 Vaccination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110716?query=TOC
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Re: [問卦] correspondence很好上嗎 - PTT八卦政治 的推薦與評價
要有臨床證據」 而第六頁的投影片內容也有說明correspondence的論文投稿的過程感覺就跟一般paper投稿一樣需要嚴謹正確的論述、正確的資訊、符合邏輯的 ... ... <看更多>
correspondence論文 在 [問題]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論文- 看板AfterPhD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早上收到一封從 IEEE Trans. on SMC - Part A 寄來的論文審核結果信件
標題是: Resubmit as Correspondence, paper#
信件內容除了 Reviewer Comments, Associate Editor 的 Comment:
In the light of the comments made by the reviewers, the authors
should revise their paper and resubmit as a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我的問題是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paper 跟 regular paper 的不同是?
我查過期刊的說明,裡面的說明只有提到篇幅問題,regular paper 超過 12
pages 得要額外收錢,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則是超過 6 頁要額外收錢
所以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 short paper ?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差異嗎?
--
My Blog: https://webapp-tech.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41.2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