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記出包的時候...
拍板到底是幹嘛的?(下)by 立衡
上篇說到,拍板最大的功能就是用來打板,以創造出一個方便後製人員把聲音與畫面同步起來的同步點。然而,這並不是拍板唯一的功用。在拍板的響板部分之下,還會有一塊小黑板,上面記載了像是片名、場次、分鏡號等的資訊。那麼,這塊小黑板,又有什麼樣的功能呢?
其實,小黑板上的資訊,也是為了後製而寫上去給攝影機攝製下來的。而後製又為什麼需要這些資訊呢?直接挑出好的鏡次,然後讓剪接師把這些鏡次拼接起來,不就完成剪接了嗎?為什麼還要浪費儲存空間/底片長度,去拍一個在電影院放映時完全不會出現的資訊呢?
答案很簡單:為了整理素材。如果是一支三天拍完的小短片,那它的素材確實可以在後期的時候依靠組員的記憶被整理起來。然而,如果是一個九十分鐘長度的劇情片呢?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假設這部長片中每個分鏡的平均長度是五秒鐘,那麼用九十分鐘去除的話,就可以得到該片的總分鏡數:90 × 60 ÷ 5 = 1080,總共有上千個分鏡。而如果不知道每個片段是屬於哪一場的第幾個分鏡的話,那麼剪接團隊就需要在遇到每一個新分鏡的時候,去從可能上百頁的分鏡腳本裡面找出新分鏡是位在劇本的什麼位置,然後才會知道他們該把這個分鏡放在時間軸裡的什麼地方。這當然是毫無效率可言。所以,剪接團隊們都會希望他們接收到的素材最好是都標明清楚每一個片段是屬於第幾場、第幾分鏡的第幾個鏡次,好讓他們可以用最高的效率、浪費最少的人力與時間去把所有片段都排序好。
--
話說,這些雖然關於畫面,但本身不屬於畫面內容的資訊,就是所謂的「後設資料(Metadata)」——描述資料的資料。像我們一般用手機在拍照的時候,存下來的相片檔裡也通常會有拍攝時間、相機型號、快門速度與光圈大小等資訊,這些也都是後設資料。後設資料最大的用處之一就是拿來排序資料,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手機上按照拍攝日期來整理相片,就是依靠相片檔裡的後設資料。
問題來了:底片攝影機並沒有像數位相機一樣強大的儲存後設資料的功能,那要怎麼把後設資料附著到底片上的每一個片段上呢?每拍完一個分鏡就把底片抽出來貼上標籤顯然是一個既沒效率又危險(怕底片曝光而報銷)的做法。於是,劇組們乾脆就在每個鏡次的開頭攝製下該鏡次的後設資料,讓剪接團隊只要看到這個寫了場次、分鏡號跟鏡次的小黑板,就知道該在這裡動刀,剪下一個新的片段出來,並且也可以馬上知道該把這個片段擺在時間軸的哪個位置,大幅縮短了剪接的準備作業。而由於攝製小黑板的時間點跟打板的時間點相連,人們乾脆就把小黑板跟打板用的響板裝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電影拍板的樣子。在中文地區,又因為拿這個板的通常是場記,所以它也被叫作「場記板」。
可以說,就像一些底片相機可以在底片上印上拍攝的日期,這種作法也是把後設資料當作一般資料來儲存。而由於電影的戲劇內容是在打完板、場記退開到畫面之外之後才開始,所以拍板的攝製也不會影響到真正的內容——只要打板的人沒有因為打板太大聲而嚇到演員的話。
--
然而,到了數位攝影當道的今天,後設資料應該已經可以在攝影機上直接輸入到影片檔裡面了——實際上, Blackmagic Design 所出的電影攝影機就有這個功能——但為什麼劇組們大多還是保留了在拍板上寫後設資料的傳統呢?其實,雖然在數位攝影機上直接輸入場次資料很方便,但是電影業界的數位影片格式一直沒有統一,所以即使在攝影機上可以輸入後設資料,也不保證後製軟體在匯入影片素材檔的時候可以讀得到那些資料。因此,目前最保險的做法,仍然是最傳統的——在拍攝的一開頭先錄下場次資料,不管是用傳統的木質拍板,還是 iPad 裡的拍板 app 都一樣。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匯入素材檔到剪接軟體之後,剪接師可以直接在畫面上看到每一個片段的資訊,讓整個剪接的過程更直覺。
另外,上一篇說到,聲音跟畫面通常是分開錄製的。而既然畫面的後設資料有寫在拍板上錄製下來了,聲音的後製資訊又是怎麼紀錄的呢?同理,這些資訊也是直接錄製到音軌裡面的,方法就是找個人對著麥克風說「第幾場第幾分鏡第幾鏡次」,或者實際上在台灣更通用的:「場三 shot 2 take 1」。
--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可以整理一下開始錄影時各個動作的順序。首先,所有人要就定位:除了演員站定位準備開演之外,場記要舉好拍板給攝影師拍,攝影師也要對焦在拍板上並讓整個拍板入鏡——這是為了讓片段的一開始就有清楚的後設資料,讓剪接人員不用再到片段裡面尋找拍板在何時出現。另外,收音人員要把指向性麥克風對準負責說出聲音的後設資料的人——通常也是場記——好讓後設資料可以被清楚的錄下來。當然,也要確保打板的聲音有好好的錄到,亦即夠大聲而又沒有大聲到爆掉(超過錄音範圍)。
準備好之後,負責指揮這一流程的人(通常是副導演)先喊「Sound」要收音組開始錄音。收音師在確實開始錄音之後會喊「Speed」來表示錄音已經開始並且錄音速度正常,場記再接著喊「場 X shot X take X」給收音組錄下來。錄好聲音的後設資料之後,副導演才會喊「Camera」要攝影師開始攝製——這是為了節省影片的大小。畢竟無論是底片還是數位檔案,畫面的每秒儲存成本都要比聲音高得多,才讓攝影機儘量晚開始錄影。
攝影師聽到副導喊「Camera」之後就會按下錄影鍵開始攝製畫面。確認攝影機開始錄影之後,攝影組會回報「Rolling」,意思是攝影機的馬達已經開始轉動(這是源自於底片攝影機的術語,留存到現在)。
這時,聲音跟畫面都已經開始錄製,拍板上的後設資料也已經被攝影機給錄製下來,場記就可以打板了。要注意的是,場記必須要確認聲音與畫面都開始錄製之後才能打板,因為同步點就是要聲畫兩者各自都有,後製人員才有辦法對同步。打板的時候板的下半部要儘量保持靜止,這樣後製人員對同步的時候才會有清楚的畫面同步點可以用。打完板之後,場記就要儘速退出畫框之外,攝影師恢復畫框位置,收音人員恢復麥克風位置。然後,就是副導或導演喊「Action」,演員開始演戲的時候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pad 相片 排序」的推薦目錄: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問題] ipad照片排序- 看板iO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iPad內相本的相片排版順序?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iPad 照片: 我的相簿- 排序、刪除、多層次檔案夾- 沈老師教室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iOS 11 自建相簿可自由排列照片順序了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iphone照片順序錯亂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iphone照片順序錯亂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iphone照片順序錯亂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問題] 舊機照片轉到新機後相簿年份排序沒了PTT推薦- iOS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請教Iphone相片排序錯亂- 3C板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問題] 相片順序亂了- 看板iOS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問題] 關於相簿裡的照片排列順序問題- iOS 的評價
- 關於ipad 相片 排序 在 [心得] iPhone 15 Pro 換機一周心得 的評價
ipad 相片 排序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pad 相片 排序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pad 相片 排序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ipad 相片 排序 在 iPad內相本的相片排版順序?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一下我在電腦中的檔案夾中有不少圖片每個圖片都有編號順序可是為什麼傳進去iPad中有時候3跑到9去7跑去1 2跑到10 以此類推也就是並沒有跟電腦中的 ... ... <看更多>
ipad 相片 排序 在 iPad 照片: 我的相簿- 排序、刪除、多層次檔案夾- 沈老師教室 的推薦與評價
iPad 照片: 我的相簿: 編輯、 排序 、刪除、多層次檔案夾- 沈老師教室 · Comments. ... <看更多>
ipad 相片 排序 在 [問題] ipad照片排序- 看板iO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電腦裡照檔名排序好的照片
傳到ipad變成用拍攝時間來排序
請問該怎麼設定
才能讓ipad照檔名排列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54.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OS/M.1572615489.A.45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