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學的過程當中,我幸運地遇到許多好老師,他們教導我生活規範、課業新知,啟發我對世界萬物的探索之心、培養我對人文社會的兼容情懷。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起有伏,但我始終謹記著老師給我的教誨,努力不懈。我至今仍然記得,在念政大時,鄭老師這位「邱吉爾迷」、要同學們記下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的雋言,「一時成功尚未定格,一時挫折豈是末日,持志奮發方為正道!」(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明天是教師節,我衷心感謝每一位老師,也祝福所有的老師「教師節快樂」!並藉此跟各位好朋友分享一下我的學習心得……
我承認,我初中時其實是個「放牛班」的孩子,當時想要「考上建國中學、師大附中」,對我而言,根本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不過,我卻對「歷史課」很有興趣,而且受到老師很多啟發。例如:媽媽幫我保留的初二日記中,還記下歷史老師提到太監十常侍「東漢末年何進被殺」的故事,我就砥礪自己不可以當個像何進一樣「無智無謀、不納忠諫」的人,「一定要聽媽媽的話,用功讀書,升高中、升大學、留洋,以免辜負父母一片好心。」我也曾經因為在從台北往返士林上下課的公車途中,沉迷於閱讀「三國演義」而導致頭暈,回到家後,倒頭就睡。
我喜歡讀「歷史」,從來都不是為了考試得高分。對我而言,「歷史」就是「故事」,「過去發生的事」不是死學問,而是活智慧。唐太宗就是一個把歷史當成借鑒的例子,他曾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他也常用隋煬帝做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所以,讀「歷史」,不光只是學知識、以史為鑒,更是體驗當中做人的信念、積累做事的經驗和記取教訓。
台灣接受中華文化、東洋文化及西洋文化三種文明的交替薰陶;在台灣,除了會說中文,能說英文及日文的人比比皆是,更因這三種文明的影響,成就出台灣人特有的文化底蘊,養成台灣人民審時度勢、權衡世局的國際觀,進而創造出舉世稱羨的「台灣奇蹟」!
可惜的是,我們卻在自毀長城!108 課綱的調整,引發很多爭議,當世界各國都在強調進行歷史教育時,我們卻要把自己的歷史一再簡化。殊不知,若學生連根本的史觀都沒有,如何培養其思辨分析能力?若連自己的歷史都認識不清,又如何了解台灣與世界歷史的脈動?讀史能使人從知己到知彼,避免以管窺天,而能有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宏觀視野。因此,要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就要從基礎就著手,不可偏廢。「以古鑒今、以史鑒人」是學習歷史、養成正確史觀的重要目的,民族不能沒有歷史,政治人物更不能不讀歷史,企盼哀之而後鑒之,文化與文明是加法和乘法的累積,絕不是減法和除法的歸零。為了我們共同熱愛的台灣,實需恢復應有的正確歷史內容。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