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帖外交
文:薯伯伯
話說新華社聲稱,「多國人士認為香港推遲立法會選舉是高度負責選擇 」,而在一眾「多國人士」當中,除了典型的巴勒斯坦、肯雅等,還有法國。
有些香港讀者很疑惑,法國人怎麼會認同「香港推遲立法會選舉是高度負責選擇 」?
報道中原文是這樣寫:「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佈雷斯萊表示,推遲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反映了特區政府面對疫情的務實精神,即以保障人民福祉作為首要任務,避免廣大市民冒著被病毒感染風險而參加選舉。」(https://bit.ly/2EHOKWZ)
這個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在 2007 年她寫了《穿越西藏》,聲稱要讓西方瞭解「真正的西藏」。在2015年又出版了《新疆——絲綢之路的一千零一個奇跡》,說「我在新疆感受到各民族對這個國家的熱愛」。
類似的西方人,遠道而來唱好共產政權,在共產政權甚為普遍。我在這裡節錄一段《北韓迷宮》的章節,讓大家看看在被稱為「兄弟邦」的北韓,到底如何玩得出神入化。
* * *
節錄自《北韓迷宮》第十章〈南北分界線〉(薯伯伯著,香港天窗出版,2020年增訂版):
北韓人似乎真心相信主體思想就是世界最前衛的政治及哲學論述,對外國人「熱衷學習」這個似是而非的理論,絲毫不起疑心,不覺奇怪。我隨便翻開朝鮮勞動黨的機關報《勞動新聞》[1],置頂版位是最高領袖金正恩的指導和視察活動,其餘20則新聞,居然有18條都是跟外國有關,倒顯得極具國際視野。當中13條是外國團體如何仰慕朝鮮,2條是金永南[2]祝賀外國成就,另外3條則是批評聯合國及美國的對朝政策。
我把那15條所謂外國團體對北韓歌功頌德的新聞標題列出來,讓大家感受一下朝鮮的國際觀是怎樣煉成的:
* 瑞士團體贊揚金日成同志的業績
* 英國團體網站刊載金正恩同志著作
* 南非團體網站介紹金日成主席簡歷
* 德國成立2017年白頭山偉人稱頌大會籌委會
* 斯洛文尼亞成立2017年白頭山偉人稱頌大會籌委會
* 慶祝太陽節[3]籌委會在納米比亞成立
* 摩爾多瓦團體成立慶祝太陽節暨朝鮮勞動黨七大籌委會
* 哈薩克斯坦成立慶祝太陽節籌委會
* 慶祝太陽節津巴布韋籌委會成立
* 一些國家(羅馬尼亞、奧地利、幾內亞和尼日利亞)研究和普及金日成主席回憶錄和著作
* 一些國家(德國、波蘭和孟加拉國)舉辦金日成主席業績討論會
* 一些國家(巴基斯坦、埃及和墨西哥)舉行慶祝太陽節討論會
* 德國成立朝鮮文化研究小組
那些仰慕金日成理論或朝鮮政體的組織,分佈於歐美各國,連尼泊爾也有,起名大多是甚麼主體思想研究小組、先軍政治研究協會或金日成金正日主義研究會等[4]。尼泊爾的組織名叫記者協會[5],只有小貓三四隻,卻多次前往平壤朝聖。前蘇聯陣營國家或是今天的朝鮮,最愛這種國際上的「老朋友」,經常包飲包食邀請對方來朝,好收國際及國內宣傳輿論之效。不過這個尼泊爾記協也不是白來的,他們在2008年就曾給金正日頒發「尼泊爾國際和平獎」。
你敢想像嗎?金正日真的得過國際和平獎啊!只是這個獎狀的設計,頗像是在加德滿都買到的廉價乾果上面那張包裝貼紙而已。
***
北韓一向自視甚高,非常在意來訪的外國官員及訪客人數和級別。自從金日成那個年代起,就一直有所謂的「請帖外交」,歡迎外國名人前來平壤。受邀者除了政界人士,也有影視藝員。聽洪永城說,他在2015年為香港無綫電視在北韓拍攝節目,回到香港之後,居然收到北韓電影節主辦機構的邀請,想他出席這個朝鮮娛樂盛事,但洪永城對這個國家始終有點戒心,只好婉拒。
在1970年代,就有至少4位外國高級官員到來朝鮮訪問,分別來自東德、南斯拉夫、柬埔寨,當然也少不了中國共產黨的代表,他們一來,全受到金日成以宮廷的駕勢和排場的親切接待。
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被單獨安排在宮殿的住處,東德領導昂納克則受到了他「有生以來最隆重的歡迎」,而代表中方出席北韓1978年9月9日舉行的建國30周年大典,是當時中共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6]。小平同志訪問北韓五天,給足金日成面子,金主席非常高興,慶典期間,一直陪在鄧小平身邊[7]。
我跟中國民族問題專家王力雄談到「請帖外交」這一現象,他聯想到文革期間,中國也豢養了一堆西方的思想政黨,組織往往不到十人。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荷蘭馬克思列寧主義黨,打著馬列旗號,到處招搖撞騙,該黨的總書記化名彼德森,跑到中國25次,踩著紅地氈過來,不單獲盛宴招待,還拿了不少紅包,更受到《人民日報》的祝福。這個荷蘭馬列黨的所謂總書記,其實只是一名數學老師,而更有甚者,如此耐人尋味的國際行騙計劃,居然是由美荷兩國的情報機關聯手炮製,用以刺探北京情況。北京由金主搖身一變,成了冤大頭[8]。
北韓的思想教育,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在大搞金家個人崇拜的造神運動外,再提升朝鮮民族主義。從所謂的大同江古文明,到現代的主體思想,均體現了外人難以理解的民族優越感。在妙香山設立的國際友誼展覽館,放置了老朋友送來讓人啼笑皆非的紀念品,其目的就是營造萬邦來朝的假象。王力雄說:「極端孤立的政權,下面的人為了向獨裁者表現工作成就,故意縱容這些山寨組織。」
古代中國跟現在朝鮮的情況雖然差異頗大,但倒有一個相似的賞貢心態。王力雄在其著作《天葬:西藏的命運》也有提到中國歷史裡的朝貢和賞賜現象[9]。按天朝的邏輯,前來上貢,即表臣服,自古以來,中國皇帝都把周邊的「蠻夷」上貢視為統領萬方的象徵,以此滿足天子心態。貢品多屬不值錢之物,但朝貢者一入中原,即派兵護送,沿途開銷全包,並厚往薄來,回賜甚豐。貢賜明顯有利可圖,上貢就成了合算的生意。
現代朝鮮所做的,其實就是中華思想[10]的平行時空,有著唯我獨尊、宇宙最強的共同心態。香港學者沈旭暉說,北韓的政治宣傳,也許就是恰如其分地混和著儒家哲學、民族主義[11]及一丁點的馬列思想。雖然在外人看來有點荒誕,但對朝鮮人而言,卻變成民族驕傲。
在行程當中,我經常會對小韓的講解內容充滿疑惑,但有一點我是非常肯定,就是她對主體思想是宇宙最中心的理論,真心堅信不移。小韓從來沒有向我們主動推銷主體思想,但只有團友問起,她總會非常積極地回答,聽到有遊客背得出一兩句,是由衷地欣喜兼欣賞。去到紀念品書店,她也會善意地提醒店裡的主體思想叢書,均有中文及其他語文的版本。
我總覺得,小韓跟我們聊起主體思想時,語氣不再是導遊,倒有點像是傳教士,對沒有受過主體思想感化的地球人民宣揚主體思想,就是她的神聖責任。
* * *
注釋:
[1] 我打開的那份《勞動新聞》,是2016年4月6日的中文版,這份官媒的網址為,http://www.rodong.rep.kp/cn/ 。
[2] 金永南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地位僅次於金正恩,在2019年正式退休。
[3] 太陽節即是金日成的誕辰紀念日(4月15日),是北朝鲜最重要的全國節假日。從1968年起金日成生日成了北韓節日,到了1997年此節日正名為太陽日。
[4] 黃長燁,《黃長燁回憶錄》,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第7章提到,世界各地開始對主體思想感興趣,先是第三世界的學者,後來是歐美各國,而東京在北朝鮮的支持下成立了主體思想國際研究所,但黃長燁跟那位日本人的理事長見過面,覺得他並沒有理解主體思想。
[5] 此記者協會的英文名為Nepal Journalists Association,網頁設計頗為「山寨」,http://www.nja.org.np/ 。在尼泊爾有另一個較為正式的記者協會,即Federation of Nepali Journalists,兩者應該沒有關係。
[6]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開幕,正式確立了鄧小平實際最高領導者的地位。
[7] 傅高義(Vogel, Ezra F.),《鄧小平時代》,香港:中文大學,2012,第241至243頁。
[8] 更詳細的資料,可參看《華爾街日報》的文章〈In From the Cold: He Was a Communist For Dutch Intelligence〉,http://pazu.com/nk/nl
[9] 王力雄,《天葬:西藏的命運》,台北:大塊文化,2009,第一章〈主權問題出現以前的中藏關係〉。
[10] 在朝鮮半島上,還曾出現所謂的「小中華思想」,朝鮮的儒學家認為,朝鮮取得中華文明,以「小中華」自居,視他者為夷狄。參看,http://pazu.com/nk/huayi
[11] 這個觀點,在Lim, Jae-Cheon,《Kim Jong Il’s Leadership of North Korea》,倫敦: Routledge,2009,第7頁及57頁有更詳細的描述。當中寫道:「金正日在儒家思想及民族主義的社會環境成長……北韓媒體把他塑造成個忠誠孝子。」
* * *
《北韓迷宮》增訂版
作者:薯伯伯
出版:香港天窗
年份:2020年增訂版
在旺角序言、北角森記及各大書店,均有發售。
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增訂版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五、六十年代,港大校外課程部(今之 SPACE),常常開文化講座。講者很多是南來文人,來自各省各地,雖然都講國語,但口音或濃或淡,總之是各有不同。例如:錢穆(無錫口音國語)、劉百閔(上海口音)、左舜生(湖南口音)、羅香林(客家口音)、牟宗三(山東口音)、饒宗頤(潮州口音)。講座內容文情並茂,趣味盎然;後來他們不少雜著,深受讀者喜愛,其實來自這些講座的講稿。眾人之中,國語最標準,只有極輕微山東口音的,就是林仰山,而他是一位鬼佬。
這批學者,經常聚會打牌,牌腳通常是錢穆、劉百閔、左舜生等;若有人事忙,則會找地位稍低但也談得來的人「戥腳」,例如牟宗三。打牌時,由他們的學生充當雜務,斟茶遞水,但那些年輕人都甘之如飴,因為會聽到很多秘聞掌故、讀書要訣、學術線索。這叫做「親炙」,師生關係不但在講堂、課堂、辦公室、圖書館,更在老師的生活中耳濡目染。這種關係,承繼了華夏的文化傳統。
錢穆弟子之中,來港之前已經拜師的,最重要是嚴耕望。新亞書院時期,當然是余英時。他是錢穆在新亞的二弟子。(大弟子是何佑森,但名氣遠遠不及。)余英時在新亞畢業,只有一張畢業證書,沒有學位,因為當年英殖不承認。但他憑這張證書,直接入了哈佛,讀博士,跟隨楊聯陞教授。
楊聯陞,清華大學畢業,主修經濟,但親炙過陳寅恪。後來前往哈佛任教,可能也有這關係。他在哈佛教的是歷史,包括經濟史、思想史、文化史。所以,余英時除了是錢穆弟子,也是陳寅恪的徒孫。我首次閱讀余英時,正正就是他的《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當年我這類戇直青年,給這本書害得非常慘烈,因為余英時經常有新發現,於是經常發表新的文章;然後,每十年八年,甚至更快,《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就會刊行新版;每次出新版,中港台三地就會有一堆自詡品味超凡但其實八卦依舊的戇直青年一起排隊購買。1958年,余英時發表〈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後〉,點燃了當今叫作「陳學」的第一篝火;到了《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破解了陳寅恪詩文的「暗碼系統」,讀舊體詩文好像在看偵探小説一樣。
2008年,新一輩學者胡文輝在大陸發表《陳寅恪詩箋釋》,把解碼更推進一層,從余英時手上接過這頂級學術花生的火棒,又令中港台三地的大群過氣文青再度大破慳囊。胡文輝也承繼了余英時的賣書方程式,在2013年發表增訂本,多所潤飾,而且改排正體字,於是大家又不得不排隊進貢。端著這兩巨冊,就像把嬌豔欲滴的二八姑娘一抱入懷(注意:是二八,不是廿八),心中春意滿載,仿佛回到懶惰故無匹的夢幻歲月,非把書一讀到尾不可。
這種風流倜儻,是兩代南來文人的風流倜儻,我得預其中,不覺飄然,至今神往。當年的南來文人,非常非常多。美國肯定有注意並且幫助;幫助主要在檯底,但後來浮面的,都分散在種種回憶錄之類的書策,集中講述這段故事的,始終不多。
美國當年幫助香港,一是培植人才,依賴華人以華夏論述反抗共產黨,所以南來文人非常重要。二是宣傳西方(當然主要是美國)的文化、價值,例如60年代辦了中文版《讀者文摘》(今已收皮),而當時的總編輯就是董橋。我非常非常喜歡看董橋的文字,但觀察他的行為蹤跡,他大概很早已經做了美國的文化間諜。
美國在台灣也有類似布置,而御用的文化間諜就是夏濟安。他對台灣文學界影響極深遠。簡單一個小傳記,你看到他在新亞書院停留過,然後1959年已經過了美國做研究,而題目是「中國共產黨史」!他大概在1959年到達美國之後才嘗試溝張愛玲,但張愛玲不受溝。我估計他可能暗付,「胡蘭成是間諜,我也是間諜,大家文化修養也相差不遠,妳幹嘛不受溝呢?」
然後,弟弟夏志清也嘗試溝張愛玲,而溝的方法就是寫一本現代文學史,將張愛玲捧到天上。結果,夏志清一舉成名,而張愛玲到了今時今日的地位依然居高不下。不過,最重要的任務,到底失敗了:張愛玲始終不為所動。
陰謀論一點,甚至可以這樣看:當年夏志清發表《中國現代小説史》之後,火速由一間雞校的副教授,得到哥倫比亞大學挖角,聘為正教授,有終身職。而《中國現代小説史》的影響,就是到了今時今日,最受崇拜的現代小説家,不是魯迅,不是老舍,不是巴金,而是張愛玲、沈從文。張愛玲文風格局深而窄,只佔華夏文明極小部份。背後有否深層國家操作?惹人遐想。
另外一位當年跟美國很有關係的,相信就是金庸。他本來在《大公報》,屬於親共系統,但1959年離開,創辦《明報》,文革時大力鞭撻共產黨。期間,維持《明報》高銷量的手法,是連載武俠小說。可以説:他因此而發了大財。發財之後,他在明在暗用各種方法幫助文化人,特別是南來文人。70年代,香港翻譯學會成立,創辦人膽粗粗找金庸幫幫手,金庸一口應承,並且親自出席開幕式。當時在九龍塘某處,金庸駕駛一輛開篷跑車瀟灑到達,雄姿英發,亦顯示他當時財政上已經很充裕。八、九十年代,他投共之後,仍然沒停止幫助支持南來文人,包括大陸異見者。
金庸幫助南來文人,不單包括來港定居者,連路過的也會幫忙。最直接的就是有人拜訪,傾談一個下午,金庸就會自動自覺,很含蓄地將一個有點厚的紙皮包交給南來文人。而紙皮包裡面,當然就是鈔票。不久前,金庸逝世,《明報月刊》有懷念專號,撰文的人包括李澤厚。那篇文章就是公開揭露金庸有這個動作的第一次。最諷刺的是:李澤厚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他覺得很侮辱,而「很侮辱」的原因,是嫌錢少!
90年代,《蘋果》很快就在自詡為「有識之士」的港人之間取得「合法性」("legitimacy"),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肥佬黎重金邀得董橋、陶傑由《明報》過檔《蘋果》。當中有否深層操作?同樣是惹人遐想。董橋、陶傑過檔《蘋果》之時,大約就是金庸將《明報》出售給于品海之時。金庸和于品海,根本就不對稱:一個是武俠小説大師;一個是歷史最後證明,屬完全沒文化的廢柴。好明顯,接收《明報》的是共產黨;亦因此可見,董橋、陶傑也是美帝的人。
按:三月時,因緣際會,寫了點筆記,但忘了撮成文章。今日心情舒泰閑懶,漫成一策,以饗同好。
#夜坐樓説
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增訂版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整理🙏 我買了✅ 本來要出去誠品找書,外面下大雨,一家人都重感冒,好在有網路書店好方便!
——
即使身處封建家庭,自小,長輩仍嚴格教導做人的規矩,「你要作好的人,才能作好的台灣人。作一個人,無論台灣人、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也好,都要遵守是非。作人如果自私,連偷別人東西也不打緊,要如何作好的台灣人?」長年投身革命的史明,份外重視人格修養,在《史明口述史》裡不時可見他坦然反省兒時的驕傲性格、青年的英雄主義;而人格修養體現在地下工作上,則是講求信用,彼此信任。
「沒有行動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的行動是經驗主義。」
-《史明回憶錄》
買了✅
🌻台灣人四百年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8686
🌻 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2871
【 台灣的兩個平行時空 臺灣通史與臺灣人四百年史 】
昨晚台灣民主化重要人物「史明」逝世,想講一下一個關於台灣歷史著作的平行時空。
台灣歷史重要的歷史著作雖很多,但其中有兩部巨作,一份是由連戰的祖父「連橫」所撰寫的《臺灣通史》,一份就是「史明」所撰的《臺灣人四百年史》。
這剛好有交叉到我之前寫的故事,就繼續無料放送吧,之前故事我丟在留言,有興趣可以續接!這些都是臺灣版漫威宇宙的故事,這篇下去又不知要被退多少讚了XD!
首先介紹連橫所撰的《台灣通史》有極高的知名度,出版時期為1920年由台灣通史社(雅堂書局)出版,我們過去所讀的關於台灣歷史的很多部分是由這份著作而來。
但其實當年連橫所撰寫的此著作《臺灣通史》在後來為當時臺灣人所唾棄,一原因為此著作內容媚日之嫌。
後來1930年 連橫 在日本人御用報紙《臺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新阿片政策謳歌論〉(民間俗稱《鴉片有益論》),其中的言論有:「臺灣人之吸食阿片,為勤勞也,非懶散也……我先民之得盡力開墾,前茅後勁,再接再厲,以造成今日之基礎者,非受阿片之效乎?」論稱「鴉片不僅無害,甚至還被稱為長壽膏,是有益的」。
此文章一經發表後,「全台輿論譁然,驟見此文為虎作倀,都怒不可遏。連橫頓成眾矢之的」。連橫如此媚日之舉,連當時的社會運動領袖林獻堂都看不下去。因此,臺中櫟社隨即集會開除他的會籍,使他連帶和兒子連震東遭林獻堂等人士疏離,當時的連家在霧峰林家擔任財務管理的職位。遭逐出櫟社後父子兩人只好先後到《昭和新報》任職。
後人並撰文「此種鴉片有益論,成為連雅堂一生的污點。」
連戰這種書香世家有讀過書的,在當時國民黨極度缺乏人才的時代快速竄起,在戒嚴解除的那年,已當上行政院副院長。
為什麼《台灣通史》這個著作知名度這麼高,被大量應用!? 當然跟連戰作為中國國民黨的黨國政府高官有直接關係。
後來執政台灣的國民黨就由這部著作來接續美化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內戰史,其實中國共產黨當年遠比中國國民黨有更多理想與抱負,一般來講當時(注意:是說當時哦)的中國共產黨是極左派(極端平等主義),而中國國民黨是極右派(法西斯主義)。因為不管在內戰時期,或流亡來臺接收日本於舊金山條約放棄的台灣統治權,國民黨急需有故事可以美化粉飾種種不堪,這時《台灣通史》來接續讓中國國民黨更名正言順的是台灣島繼承人變成了重要的書籍。
接著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於1962年在日本出版,也因為書籍的出版,本名施朝暉改為「史明」。
至於為什麼在日本出版,精彩的來了。雖然他未曾親身經歷二二八事件,由於二二八事件的影響、以及蔣中正以軍事統治臺灣,深感不滿的史明認為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一樣。
史明參與抗日戰爭有著豐富的游擊實戰經驗,他認為臺灣人必須展開武力行動對抗蔣中正,成立一支純臺灣人的武裝部隊反抗,而當時也在台中武裝起義失敗已被逮捕的霧峰林家第八代林正亨所投資購買的軍品也部份透過友人轉給史明一行人。
從1950年起,他集合當時在二二八事件倖存的30多名有志青年,在臺北市郊外的山上秘密組織「臺灣獨立革命武裝隊」
1951年底槍枝被中國國民黨政府發覺,刺殺蔣中正的反抗行動失敗,他攜帶些許資金和組織名冊逃亡。
1952年史明從基隆碼頭成功逃往日本神戶,但馬上被日警逮捕,本來欲自殺他也被日本當局成功阻止。
結果日本人一查,發現史明被台灣警總列為「叛亂第一司令」的罪名全面通緝,要求日本引渡返回中華民國。結果這反而幫到史明,日本國政府認定其是政治犯,基於人道理由提供政治庇護,而能夠在日本長期居留,前後共41年的流亡生活。
史明最後不得已在日本經商開攤販餐館等賺了非常多錢(記載為賺了五億日幣),但他還是非常關心革命事務,同時開始專研台灣歷史,並開始撰寫《台灣人四百年史》。
1962年他查訪蒐集有關臺灣歷史的資料,撰寫長達十年的《台灣人四百年史》在東京出版。
1963年他還資助了金美齡籌組早稻田大學的「臺灣稻門會」。
剛不是說他靠著經營餐館賺得巨資,他持續主張在臺灣島內發動武裝革命行動,計劃推翻在臺灣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其賺來的錢又都投入培訓和資助前往日本的臺灣民主運動人士。
1967年在史明、何文燦為首的代表主導下,於東京成立「臺灣獨立聯合會」,嘗試串聯、結合在日本的各個臺灣獨立運動派系。參加的團體包括臺灣民主獨立黨、臺灣自由獨立黨、臺灣共和黨、臺灣獨立戰線、臺灣公會等。
這些很多團體也都由林獻堂與蔣渭水創辦的《臺灣民眾黨》內的成員後接續下去,而看過我之前文章的話,記得我提過「台灣文化協會」後期左派興起嗎? 上面提到這些團體組織就是這些左派的延續,史明的父親也是「台灣文化協會」成員。
然而,因為辜寬敏的「臺灣青年獨立聯盟」、及「臺灣獨立總同盟」不願加入,「臺灣獨立連合會」無法獲得在日本的全體團體參加,史明遂以「不能達成在日臺獨運動大團結初志」為由決意解散「臺灣獨立聯合會」。
解散後,史明接續在日本東京自行創立臺灣獨立建國的團體「獨立臺灣會」,積極從事對台灣島內的地下工作和群眾運動。
1968年,史明利用地下管道,潛回至臺灣島內,布置地下組織,並計劃行刺行政院院長蔣經國。這時候的蔣經國已因「四二四刺殺蔣經國案」而加強安全警衛,最後地下組織因為有人沈不住氣,為了快速取得槍枝,導致行動曝光而被逮捕,最後主要的成員皆遭到槍決。
一直到1975年之後,獨立臺灣才不再從事武裝革命行動,而轉向群眾運動,從事群眾的思想啟蒙與組織培訓。獨立臺灣會的成員返回臺灣後,仍從事張貼標語「臺灣民族獨立,勞苦大眾出頭天」
1980年後,史明根據《臺灣人四百年史》日文版的內容與骨架,重新以中文撰寫翻譯、並進行相當份量的資料補充增訂,完成的中文版《臺灣人四百年史》。
1981年夏天,他首度以亡命者身分,在沒有護照的情況下被允許短暫離開日本,並前往歐美等數十民主國家演講推廣宣傳「臺灣獨立」和「臺灣民族主義」的理念。
[ 類似香港的黃之鋒現在幹的事 ]
最重要的《臺灣人四百年史》英文版在1986年,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出版。
1987年臺灣解嚴,故事快速跳過很多年後.....
為順應臺灣社會的變遷,他改採取「啟蒙、覺悟、自決、行動」的軟性革命策略,將臺灣民眾的思想啟蒙列為最重要的目標,並啟動街頭獨立運動。透過遊行、宣講、研習與出版等活動,他積極地向臺灣民眾宣揚臺灣民族主義。
1993年,他則在東京出版《臺灣民族革命與社會主義》。這時期,史明拒絕與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妥協,拒絕任官職。他並從日本帶回約新臺幣6,000萬元的基金,陸續實踐「舉辦獨臺會社運同志研習教室」、「組織獨立建國宣傳車隊」、「設立臺灣大眾廣播電臺」三項業務。
1996年起,為了進行社會民眾的思想啟蒙工作,由其提供資金,在臺北市和平東路成立「大眾廣播電臺 FM99.3」
後來雖然他不承認中華民國政權,但2004年還是辦了中華民國身分證跑去投票了 XD。
史明除了《台灣人四百年史》外,另著有《台灣獨立的理論與實際》、《民族形成與台灣民族》、《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民族革命與社會主義》、《漫畫台灣人四百年史》、《二二八革命事件》、《台灣民族主義與台灣獨立革命》、《西洋哲學史序說》、《民主主義》、《穿越紅色浪潮》等重要著作。
本文已精簡幾萬字的故事但實在很難寫完,重點是我要推薦這部《台灣人四百年史》,同時也有出精華版與漫畫版,這部本應與《台灣通史〉一樣份量的台史著作,但卻沒很多人知道,總之想閱讀了解沒被黨國政府美化扭曲的真臺灣歷史,請點圖片內連結!
#史明 #臺灣人四百年史
#連橫 #臺灣通史
#連戰 #連震東
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增訂版 在 親身來臨也不要緊,可以參與網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著名歷史學家石川禎浩教授的代表作《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增訂版)》 ♀️回溯體育視野下的百年中國崛起之夢《奧林匹克之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