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我與網路和父親的三角關係為何?因為家裡有網路,我可以完成線上學習🤔、可以打手遊🎮、追劇、看比賽,重點是互相不會干擾所以減少摩擦,網路是搭起我跟父親和平相處的那座橋👉👈(笑)。
當『88節』成了88折,當節日成了網路電商祭出免運優惠的好日子,大家還記得父親節的由來嗎?其實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是將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訂為感謝爸爸的日子(包括歐亞及美國、日本等地。)
而我們的父親節訂於每年的八月八日,是因為「八八」和我們爸爸發音的音韻相近。並且從字形上將「八八」二字連綴後,正如一個「父」字。所以我們的父親節從形音義都非常有意思呢!
在這麼有意思的日子裡,用一個屬於你的溫暖方式傳遞一份專屬給老爸的祝福吧,祝福天下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八月八日線上看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策諮詢報導
衛福部於2017年起全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如今政策執行已屆滿四年,為了回顧攸關國民健康的重大計畫,本智庫於八月二十五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惠、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就不同面向提供各自的見解與分析。
開場與會者就以自身使用長照服務的經驗,指出目前長照申請流程相當複雜,不易於民眾申請使用;根據被照顧者不同的情況,可服務的機構分為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除了三級單位之外,在長照系統中還有個管師、照服員、復健師等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長照服務。這樣的分級結構,對一般家庭來說相當複雜;因此,當有長照需求時,每一個家庭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去洽詢長照資源,並等候評估入戶,大多數的家庭都無法負擔這樣的成本。
談及整體長照執行情況,中央補助長照經費雖逐年增加,然而實際執行情況不甚理想。舉例來說,106年與107年執行率僅達五成左右,其中智慧健康發展計畫只有不到三成,108年為了拉高執行率,放寬補助條件致使執行率提高達92%,但缺乏稽核管控的政策補助,造成不少專家學者對於品質的疑慮。另一方面,中央為了補足長照經費缺口,設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並訂立額度目標,預計逐年成長至115年可編達736.48億。許多專家學者批評,今年僅預算400億的計畫,目標五年後要成長將近一倍的預算,迄今卻沒有穩定的財源,很難想像未來的長照計畫要如何實現。
根據研究統計,實際上在台灣照顧服務提供者,多數優先考量為家屬(61.2%)42萬人,再來是外籍移工(28.5%)20萬人、機構照顧(4.9%)3.4萬人、居家照顧服務(5.4%)。回到照顧現場,當家庭有照顧需求時,大多數人第一首選是從移工找起。此外,家庭照護類移工一方面不受勞基法管轄,同時也被長照政策體系排除在外,延伸出不少照護問題。
整體而言,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4.9%已屬於高齡化社會,每年家庭看護需求量都處於直線上升的狀態。若目前長照政策思維,都維持在將「長照服務視為商品」的話,恐怕只會創造出更廉價的服務品質,造成更惡劣的勞動條件。
長照2.0為實現在地老化,發展了龐大的照顧體系,但執行情形卻遭一線工作者批評不符實際需求,為了解長照政策執行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八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婦女新知秘書長周于萱、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主任謝雅涵、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各自針對長照政策不同執行面做分析。
開場與會者先剖析目前照顧服務的家庭困境,根據研究統計,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中,粗估有231萬人受照顧責任影響,因「照顧」離職約有13.3萬人。這些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家庭的照顧需求,還有離開職場所需承擔的後果;因此長照計畫的核心應以「照顧不離職」為目的,減緩這些人的照顧負擔。但事實上,目前政策限制僅能提供22小時居家服務,這對有需求的家庭來說遠遠不足。
另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所謂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發展未能符合初期的社區整合服務理念。有民眾不斷反映A級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許多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人員,連目前長照計畫能為個案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不甚清楚。此外,目前支付制度為單項服務支付,當家庭需要洗澡服務,就申請洗澡服務;需要交通接送服務,就申請交通接送服務;服務提供相當片段且缺乏完整性,不力於支持照顧者長期照顧需求與生活安排喘息,建議考量開發包裹式照顧服務,以因應照顧者需求與區域資源不足的問題。
最後提及長照服務員的問題,為了快速擴張人員帳面數字,目前在長照2.0的政策規劃底下,訓練時數僅需90小時,進入門檻相對低。即使如此,大多數人接受完訓練後,也未必都會投入長照產業服務,原因在於相同的工作內容,在醫院從事看護工作,或是自行出來接案當居家服務員,其薪資水準都優於待在政府的長照體系裏面。因此與會者建議政府考量政策時,不應僅考慮如何解決家庭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應更全面的思考這些家庭照顧者的培訓問題,以及後續就業支持問題。
台灣長照目前的問題,並不僅止於供給面不足而已,而是有更多的問題在於長照供給者缺乏支持體系。以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的樣貌統計,平均照顧時間高達9.9年,每天照顧時間更是高達13.6小時。這些人不僅面臨家庭照顧壓力,同時還要面臨受到照顧責任影響,因而減少工時的壓力,此情況在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當中,粗估就佔231萬人。若政府沒有提供健全的政策環境,並給予民眾有充分的選擇權,減少被迫成為照顧者的壓力,家庭照顧者的失能與崩壞,將會是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少子化社會來臨伴隨著高教冰河期,甚至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的情況,為了解高教產業實際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十五日分別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就不同高教產業面向提供現況與見解。
一開始與會者先談及整個大學發展歷史,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早期中世界的大學主要組成,是由一群學生對學術有興趣,找學術上有成就的老師教學,抑或是學者們對於傳授知識有興趣,找來一群學生來上課。無論何種方式都以學習為主體,直到美國地方州政府捐地給大學,要求成立理工學院,以此開始定調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後來台灣政府治理開始實施新管理主義,提供許多績效獎金補助,讓各個大學在指定的績效成績上做競爭,以至於學校為維護自身補助利益,各校之間不再合作。與此同時,私校在評鑑績效的壓力之下,為了追求補助與成績,會高薪聘請教育部門神(曾任職教育部高階主管的教授)協助學校評鑑。種種為應付評鑑績效的作法,衍生出許多高教問題。
另有與會者沉痛指出「政府喜歡把高教困境,歸類在少子化問題;這做法其實很危險,因為少子化是結果。不可能叫國民現在多生小孩來解決此事;執政當局不能把社會問題推給自然現象,然後雙手一攤表示束手無策」與會者指出高教私有化才是高教困境的背景根源,包含政府挹注教育資源不足,以及為節省成本縱容私人倚靠學費辦學,還有放任學校不計手段節省成本。各種私有化節省成本的手段,衍生出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過高生師比等問題,嚴重影響本國高教品質。
與會者以自身私校多年經驗表示,我國私校高達三百多所,每年需照顧110萬名學生。政府干預私校相當密切,包含管制招生數量、教學品質、學雜費等等,但同時分配給予私校學生的資源卻相當稀少。整個教育資源在計劃經濟下分配相當不均。私校之所以今天會有經營上問題,在於與公校在招生市場上有著不公平的競爭,為了維持財務平衡,只能針對學生不斷減少教育支出,包含零學分服務學習、減少開課、大班教學、凍結師資等;針對老師則是不發年終獎金、扣減研究費、增加授課時數等。如此樽節支出,才能夠勉強持續辦學。
總結台灣高教問題,在於台灣大學數量太多,整體對教育的投資相當不足;以台灣為例,七間國立頂尖大學的預算加起來,幾乎僅等於中國二線城市武漢大學一年的預算經費。除此之外,政府隨著經濟成長,稅收逐漸增加,也因為少子化因素,學生數量減少,所以每一位學生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理應增加。因此政府應該要調整高教政策,從私有化思維轉向公共化的政策方針,才能夠解決現今少子化的高教困境。
八月八日線上看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印衝突升高 誰「讓子彈飛」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兼印度中心副主任
中國大陸與印度軍方八日互控對方在拉達克東部班公錯湖南岸「鳴槍威脅」,雙方都否認是開槍的一方。若指控屬實,將是中印四十五年來首次在邊界的「實際控制線」附近開火。(美聯社資料照)
繼今年六月在加萬河谷爆發流血衝突之後,中印的邊界緊張情勢近日又急遽升高。雙方於八月底在中印西段邊界的「班公錯(湖)」南側地區爆發衝突,印方有一名「特別邊境部隊」的西藏裔隊員因而死亡。中共西部戰區發言人則在九月七日指控印軍對中方邊防部隊人員「鳴槍威脅」,聲稱中國邊防部隊因而被迫採取應對措施。印方否認有上述開火行為,反控中方鳴槍。
中印兩國早在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六年共簽署兩個邊界「信心建立措施」協定,禁止雙方使用「熱兵器」、設定禁航區及限制演習規模等,所以先前才會出現兩國邊防部隊用石頭相互攻擊的畫面。這兩個協定算是中印管理邊界爭議的定海神針。雙方若不再遵守,中印邊界衝突規模恐將升級及擴大,陷入「地動山搖」的困局中。印度外長蘇傑生便坦承爭議地區的情勢「非常嚴重」。
既然雙方都否認曾經開槍,那究竟是誰「讓子彈飛一會兒」?
首先,中印雙邊目前都面臨棘手的國內問題。中國大陸內部因疫情、洪災、中美對抗等因素影響,經濟面臨嚴峻挑戰,連「地攤經濟」、「制止餐飲浪費」等主張都出籠了。
印度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從三月開始鎖國後,新冠病毒的疫情反而直線上升;甚至在七日超越巴西,成為世界上病例第二多的國家,人數已達四百多萬。國際貨幣基金早在六月就已大砍印度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從四月時估計的一點九%大幅調低至負四點五%。
為轉移國內的壓力,民族主義便成為雙邊領導階層最好的工具。兩國在邊界問題上都刻意擺出強硬姿態以迎合國內需求,未嚴格約束前線部隊。相較於六月的加萬河谷衝突,近期明顯可以看到更多的挑釁性言論和報導。
其次,中印關係不免受到當前中美對抗情勢的影響。中共原想藉由戰狼外交展現強國姿態,卻搞得四面楚歌,讓反中蔚為國際輿論主流。印度也利用此趨勢,祭出限制中國投資及禁用手機應用軟體等政策。印度總理莫迪在三日舉辦的「美印戰略夥伴論壇」視訊演說中,更強調要建立以信賴為基礎的全球供應鏈,便是迎合美方、劍指中國。
華府一方面拉攏印度成為印太戰略盟國,另一方面則宣稱願意調解中印爭端,其實更樂於見到中印升高衝突。前述陣亡藏人所屬的印度「特別邊境部隊」,就是由美國情報當局所協助成立。中印邊界衝突已隱為美國對抗中國的布局之一。
當然,「讓子彈飛一會兒」,或許還可以控制。但情勢如果持續惡化,過去數十年建立的安全建制一旦崩盤,中印邊界衝突恐將淪為印太戰略下的代理戰爭,那就非雙方可以左右了。中印若要振興國內經濟發展,其實更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及務實合作,而非操弄民族主義情緒。兩國外長預計將出席九、十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應該要把握這個降溫的機會。
八月八日線上看 在 民視八點檔 的推薦與評價
即日起~6月23日(週五)每晚8:00~11:59截止, 看民視精彩的#市井豪門 播出, 拿起手機拍攝節目畫面,上傳#民 ... ... <看更多>
八月八日線上看 在 東森新聞CH5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公告】因營運策略調整,《東森新聞CH51》頻道「24小時線上直播」,已於2022年4月8日(五) 停止於台灣播出,僅海外觀眾可於YouTube平台上觀看24小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