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不堪又不離婚:我等著把胸口的刀往你身上插!
我在Podcast的留言裡看到很多人對於分手的課題特別感興趣,坦白說,「分手」或是「決定關係是否繼續」也是我在諮商的過程當中最常見的主題。
在婚姻關係,為什麼有些人的婚姻已經走到了很深怨恨、仇視,每天如同活在痛苦的泥淖當中,但他們還是不願意分開,究竟背後是哪些心理在糾結?
我們身邊常會看見所謂的「怨偶」,像前幾天有則新聞,一個八十多歲的醫師跟妻子婚後育有三名子女,五十多年前他帶著妻小前往美國打拼,日子好不容易漸入佳境,妻子卻經常表示很後悔與他結婚,連看台灣連續劇,也會被妻子罵沒水準,長期言語上的辱罵讓老醫師終於忍無可忍,索性提出離婚訴訟。
一段婚姻最後怎麼會走成這個樣子?我們從新聞中可以看到,妻子天天都在抱怨,很後悔嫁給他,她甚至在紙條寫著:「我已做了你一生的踏腳石,前世今生欠你的也該償還了。」
然而,對於醫師提出離婚訴訟,妻子也提出反擊,她說丈夫一週只在家三天,她不僅要操勞家務又要照顧小孩,丈夫家屬到美國時,她還得殷勤款待,像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兩人也就常容易因為瑣事而爭執。
在這個新聞中,我十分能體會這個妻子心中的怨念,因為她長期辛苦的付出,犧牲了她的青春、大把的時間以及很多的精力,但很可能最後,她並沒有辦法獲得相對應的回應。
看到類似的新聞,很多人就會問:「婚姻經營得這麼辛苦,既然兩人已經到了相看兩相厭的情況,為什麼還不離婚?」
有時候,像這種相看兩相厭是更難離婚的,原因就在於當她決定要離婚時,就等同於是讓對方自由的情況。
我們常說,愛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而當我們對一個人有很深很深的恨意,其實代表的是我們對於對方還有很深很深的期待,只是那些期待始終都沒有被好好的回應跟滿足的,而那些長期的恨意是「我已經為這個家操勞了這麼多,你卻沒有回應給我。」在內心其實就會產生一種很強烈的背叛感與傷害感。
如果用一個畫面來描述這種傷害的感覺,就像是這個妻子知覺到她的丈夫在精神上背叛了她,也許他們在前往美國打拼時,丈夫給了她一些允諾,好比我們在美國會過著什麼樣的好生活等,而當這樣的允諾沒有達到,妻子就會有很深的失落,但同時又不願意放棄對丈夫的期待。
這樣的婚姻就等同於,「我的胸口被你硬生生地插了一把刀,而我的胸口還在淌血,除了淌血之外,還有很多沒有清創的傷口已經潰爛,十年、二十年都沒有癒合;所以我要用婚姻這條線來拉住你,直到有一天我可以好好也在你的胸口上次上一把刀。」
你也可以說,保住婚姻是某一些人的「報復手段」,有些人會說,離婚有時候是放過對方,然後放過自己的選擇,坦白講,會說這句話其實是無法理解別人的痛苦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她在婚姻裡到底承受了多少的痛苦。
因此,比較精確的語言會是,離婚是一個放過自己跟放過別人的過程,差別在於,放過對方指的是原諒對方,指的是「你不要再耿耿於懷、不要再斤斤計較」,也就是在說,這個追著對方跑的當事人是一個小鼻子小眼睛的人,所以「放過別人」這句話反而會讓當事人更加痛苦。
但若順序調整成放過自己、放過別人,說的意思就會是「你願不願意回頭看看刺在你胸口上的那把刀、那一個傷口?」因為我們常會忘記的是,如果我被刺了一把刀,我身上的痛苦是會蔓延到身邊所有的人,可是當事人不一定有所知覺,而對他們來說,他們總是要等到對方身上也是血淋淋的時候,他們才會覺得稍微甘願一點,因為他們希望把痛苦也傳遞到對方身上,當對方真正能感受到當事人的痛苦時,他們才會稍微地善罷甘休。
親愛的,如果你是想藉由婚姻來讓對方同樣感受到你的痛苦,長期下來,你只會越來越痛苦,因為你的眼光無法回到自己身上,無法照顧自己的傷口,所以你要問自己的是:「我們不要再繼續受傷,而是把我們的傷口修復好,好不好?」成為自己的拯救者,你才有機會脫離那痛苦的泥淖,去迎向更好的生活。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戰狼來了:關西機場事件的假新聞、資訊戰」介紹 訪問作者:洪浩唐 內容簡介: 關西機場事件是假新聞標準教材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 對不幸歷史...
「冷漠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Namewe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冷漠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冷漠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阿滴英文- 「低頭族」英文要怎麼說? phubber / phubbing / to ... 的評價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關於科技冷漠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冷漠意思 在 飛鳥與射手(冷漠) (原唱) (高畫質高音質) - YouTube 的評價
冷漠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冷漠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冷漠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戰狼來了:關西機場事件的假新聞、資訊戰」介紹
訪問作者:洪浩唐
內容簡介:
關西機場事件是假新聞標準教材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
對不幸歷史事件的冷漠,將使我們錯失獲取珍貴教訓的機會。期待本書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帶動台灣社會對此議題進行更全面且深切的討論,唯有如此,才能因應百變時局,並讓悲劇不再重演!
第1章 序曲:大外宣、資訊戰與混合戰
第2章 關西機場事件始末:眾聲喧譁下的真/假相?
第3章 後續效應:江湖恩怨?江湖在哪裡?
第4章 「戰狼主旋律」變形入台,解析關西機場事件的中國虛假資訊鏈
第5章 「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
作者簡介:胡文龍
【第1~3章撰稿者】
洪浩唐/自由作家、編劇,現為《給我報報》總主筆
【第4章撰稿者】
江旻諺/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台灣公民陣線秘書長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協會成員
【座談會主席】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總統府資政
出版社粉絲頁: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冷漠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年漢貓哥揹着碩大的背包與夥伴在山徑走着,他的打扮與一般露營客無異,但除了遊山玩水外,他還有任務在身,就是到那偏遠的不知名沙灘執垃圾,「香港有好多地方垃圾堆積係無人理嘅。」
貓哥在退休後的2018年成立義工團在郊野四處執垃圾,至今行動超過1500次,執了超過20000袋垃圾,因此與他同行的夥伴其實是他帶領的義工,「好多朋友都係嚟過一次就無見過,有啲朋友嚟咗之後就會係咁嚟,有啲朋友嚟咗之後就會係咁嚟,朋友多啲嚟就密啲手,少啲嚟又無所謂。」
義工團隊沒有固定班底,人人都可以參加,貓哥希望朋友參與活動「最緊要開心」,「如果嚟到朝九晚五咁做,你覺得好辛苦,未必得到太深刻嘅快樂」,指若可以將活動與享受放在一起,除了可有保護大自然的快樂外,還有享受大自然的快樂,亦有做運動的快樂,多種快樂令活動的吸引力更大。
他續指,很多人在社面對各種如工作與家庭的壓力,所以來到郊野,是應該舒展自己的壓力,「享受大自然、回報大自然,唔係嚟再接受新嘅壓力。」
而義工當然是沒有報酬,「我哋係唔收人工,唔可以叫人朝九晚五咁做」,因此他會叫來到的義工隨意工作,喜歡執幾多袋都可以,「順其自然,最重要是做得開心,做得開心下次再嚟玩過,如果覺得開心就帶朋友嚟一齊玩,就更多朋友過嚟。」
話雖如此,但參加得的義工都是有心人,他們來到那偏僻無人的沙灘,在烈日下辛勤工作,很快便執了數十袋垃圾堆在一起,無奈的是灘上還是堆積了數不盡的發泡膠,貓哥表示已經是第4次來這灘,「呢個灘我哋之前做咗一次,(執了)280袋,隔咗兩個禮拜再嚟,都做咗200袋。」
「所以我哋唔使呃自己,呢件事係唔會完,一日有人類、一日有海洋垃圾,呢啲海岸線都會不停有垃圾沖上嚟」,他指最難執的是發泡膠碎粒,「佢同沙撈埋一齊跟本執都執唔到」,在夏天時也有疑是別人遊艇派對丟下海的即棄膠餐具,在沖上岸後經過日曬雨淋,一碰就破碎成粉,「根本係完全唔可以執,呢啲係最痛苦、最難執,你望到執唔到。」
貓哥也知道沒有能力將所有垃圾清掉,但義工隊的目標還是不停工作,「團隊一天仲喺度,我哋就會不停咁周圍清理垃圾」,更戲稱他們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病」,指活動除了有機會讓人做運動及欣賞大自然外,更可讓更多人知道環境污染的問題,他希望用熱誠去執垃圾,去感染別人,而不是用對抗的態度去怪責別人。
「希望做呢件事係無國界、無男女嘅分別,亦無階級嘅分別」,因此義工們在合照時,其中一幅照片是各人的背面,「睇唔到樣,人人都可以嚟保護環境」,也有張是參加者指住天的相片,貓哥解釋指是「人在做,天在看」的意思,「垃圾係人造出嚟,今日我哋執返佢。」
他希望大家愛護自己生活的地方,不要如此冷漠,「你唔會喺自己屋企、自己床邊丟垃圾」,不要貪圖丟垃圾一剎那的方便,「丟垃圾的一剎那,你知自己做緊咩。」雖然垃圾無限多,但每人出一分力就很重要了。
冷漠意思 在 Namewe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抱歉讓大家久等了,【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第二集“填詞”終於出來了!趕快到留言處投票吧。四強入圍者的作品都在分別四個不同的留言欄讓大家去點“讚”。 讚數最多的優勝作品將會被我拿來錄製成完整版歌曲,然後拍成MV!Let us vote for the best lyrics before 31Dec 2020. Then I will complete the song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 the winning lyrics. Please vote(Like)in the comment box below!
【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Let's Make A Hit Song - 第一集 Ep.1】https://youtu.be/hLwG2qkSA3o
【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Let's Make A Hit Song - 第二集 Ep.2】https://youtu.be/g0lNLAwprGk
【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Let's Make A Hit Song - 第三集 Ep.3】https://youtu.be/94BIA7e5fsQ
【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Let's Make A Hit Song - 第四集 Ep.4】https://youtu.be/4BBa-oBQr9k
【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Let's Make A Hit Song - 第五集 Ep.5】https://youtu.be/FJRNvPPQSPY
【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Let's Make A Hit Song - 第六集 Ep.6】https://youtu.be/OEXphGI6mxE
#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LetsMakeAHitSong
Thx Sponsors! 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Malaysia & Gogotrophy
*終極四強作品*
編號1:《沒如果》
作詞人:周義譞 Yee Suen
年齡:24
來自:馬來西亞 檳城州 牛汝莪
職業:軟件工程師
床頭擺著 送妳的花朵
一片一片隨時間 慢慢地凋落
我失足陷入回憶的漩渦
像躲不過 終章的小說
美麗泡沫到最後 還是被戳破
無須再歸咎這就是結果
空蕩的 副駕駛座
空氣凝結 只剩下沉默
好多話 想對妳說
眼淚不受控 都怪我懦弱閃躲
選擇讓 妳走
看著妳離開遠去 的時候
我的心從此以後 上了鎖
如果能時空穿梭 去改寫 這結果
回到那 離別的 巷子口
牽妳手 不讓妳淚流
只可惜 沒如果
-
編號2:《老人癡愛》
作詞人:陳冠焯 Victor Chan
年齡:25
來自:香港 九龍 油尖旺區
職業:教師助理
我倆遇見 某日某面店
細雨飄下 一瞬間 記憶空一片
連年年月月我也不清楚
每個站也 有共妳待過
去到終站 待原地 汽車都熄火
由旁人引證我只得一個
誰知道 妳在何方
遲鈍的我卻擇善遺忘
人越老越怕狀況
全視線下降 想追憶只得背影
無法可觸摸
無奈童話中角色 只得我
為何在翻看舊頁 才知錯
熒幕前哭泣放聲 只得我 很清楚
錯的因 種出果 原是我
想得多 將得過且過
認可癡心一個
-
編號3:《車窗》
作詞人:黄朝宏Taron Huang
年齡:42
來自:台灣 嘉義縣 中埔鄉
職業:奶爸
火車上北 一站擱一站
慶祝著咱鬥陣啊 第一個紀念
看月台愛人 雙手牽相倚
手捧著花 亦著陣陣香
期待著車班會當 準時到車站
恐驚妳等久 受吹著風寒
人擠人 行出大廳
等待妳踮 橋邊的路岸
見著面 的彼句話
為什麼只是 妳猶有其他約會
麥擱再相揣
揣過站 上近車班 倚車窗
看窗外 只存烏影 嘸性命
離開站 傷心車班 越頭看 目眶紅
毋知影 坐去佗 揣啥物人
嘸向望 苦想嘛拖磨
車廂只剩空殼
-
編號4:《夢見》
作詞人:偉樑 Caesar Yu
來自:香港 荃灣區
職業:系統分析師
這個夜晚 我又再夢見
妳那張臉 歡笑聲 伴我再纏綿
仍然期待着 每晚再見面
愛已逝去 每夜繼續過
昨晚的淚 雖抹乾 又再度難眠
求回來抱我 再吻多一遍
回憶聲音一再響
仍幻想天天只得我倆
曾是每日笑着唱
能為妳像愛得 不怕絕地流浪
地老天荒
仍未忘這首愛歌 天天播
仍期望這個故事 重演過
如若能改寫結果 請准我 伴在旁
盼許可 妳終可 原諒我
這戀火 可否再點過
願再度 一起過
-------------------------------------------------
*其他十強作品*
歌名:《永远的温柔》
作詞人:顺顺 Soon Soon
年齡:32
來自:新加坡 东海岸区
職業:金融业职员
白茫茫北海道的寒冬
回憶起妳飄雪中調皮的舉動
還有那曾經的燦爛笑容
盼 一直盼 失眠的的夜晚
妳在身旁 依偎著 徹夜的浪漫
如今陪伴的卻只剩遺憾
承諾的 一起廝守
轉頭幸福它說走就走
吻著妳冰冷額頭
眼淚在顫抖 該怎麼學會承受
孤單的今後
在我的心中妳化作溫柔
安撫我難過徬徨的時候
那一晚 妳靠著我 喘息著 說要走
這旅程 原來已 到盡頭
該放手 妳終於自由
我們會再邂逅
-
歌名:《Tanpamu》
作詞人:林新偉Lim Shin Wei & 陳麗嬿Leanne Tan
年齡:23
來自:馬來西亞 檳城州 北海
職業:程序員 & 軟件工程師
他 他和她 他和她和他
他知道她只想他 不再愛著他
他終究還是 默默讓給他
她 她和他 她和他和她
她知道他不愛她 只愛那個她
她遠走高飛 默默成全她
無所謂 這樣沒差
愛與恨就 那一線之差
他和她 都不說話
回憶倒數著 有誰在乎又沒差
有什麽 牽掛
Apa lagi yang kekal, tanpamu
Makin pudar rasanya, wajahmu
能不能就此認輸 回憶讓它模糊
我不服 我不哭 我認輸
我痛哭 一個人痛哭
Tetap memoriku
-
歌名:《著墨》
作詞人:王俊能 Wong Jun Neng
年齡:27
來自:馬來西亞 雪蘭莪州 蒲種
職業:繪圖師
手中緊握 枯萎的結果
傻傻的我 守候著 給妳的承諾
來換取妳一 絲絲的冷落
夜風經過 故事留下我
難以捉摸 這疑惑 誰也不想說
最終獨自在故事裡著墨
其實我 沒有把握
僅僅是我 並不想錯過
夜裡燦爛的煙火
短暫地逗留 滄海中有多遼闊
就有多 寂寞
昔日的 無話不談 剩沉默
往日的 若喜若狂 太折磨
無情的 冰冷月色 逐漸將我淹沒
我無措 我失落 我困惑 這枷鎖
是我太執著
這故事的結果
-
歌名:《爱会消失,对吗》
作詞人:张敏儿 Chung Ming Er
年齡:23
來自:馬來西亞 吉打州 居林
職業:打工族
當妳站在那一個路口
轉過身來對著我微笑的時候
是如此刻骨銘心的邂逅
我總是會牽起妳的手
計劃著那隻屬於我們的以後
為什麼最後留下一個我
讓回憶 不停重播
妳會不會 偶爾想起我
留下了 遺憾難過
妳走了之後 關於妳所有生活
只剩聽說
是不是愛有消失的時候
當時間帶走最初的承諾
愛到了盡頭也只能放開妳的手
我們都 沒有錯 深愛過 就足夠
妳不用回頭
我會好好的過
-
歌名:《假裝成熟》
作詞人:江衍霆 Chiang Yen Ting
年齡:27
來自:台灣 新北市 土城區
職業:IC設計工程師
向妳離去 背影揮揮手
卻無法說出一句 希望妳回頭
我知道必須 忍住不淚流
妳對我說 這不是分手
而是暫時回歸到 各自的生活
空氣安靜到 只剩下沉默
想大喊 莎朗嘿呦
卻連開口 勇氣都沒有
我氣我 自己懦弱
假裝沒有妳 沒有妳我的生活
也能夠 不錯
當初的相互依賴 的寄託
現在的各自離開 的寂寞
我真的不夠成熟 不能夠去承受
從熱絡 到承諾 到冷漠 到寂寞
我無法 承受
我無法 再承受
-------------------------------------------------
*創意推薦作品*
歌名:《單身狗》
作詞人:謝佳良 Sie Jia Liang
年齡:36
來自:台灣 新北市 五股區
職業:軍人
整個寒冬 一個人度過
年復一年也只是 反覆在蹉跎
無盡思念是妳所能給我
沉默走在 這冷冷街頭
一杯烈酒裝灑脫 卻湧上心頭
回憶拼湊著寂寞的枷鎖
夜闌人靜的時候
彷彿萬箭穿心的折磨
幸福從不曾停留
伸手去挽留 夢醒了只剩淚流
如雨般滂沱
不要再大聲叫我 單身狗
不要說街上的狗 很像我
我緊握拳頭嘶吼 吶喊聲回應我
單身狗 單身狗 單身狗
Let it go墨鏡我帶走
別對我丟骨頭
-
歌名:《我很胖 但我很棒》
作詞人:李岩哲 Yenz Lee
年齡:28
來自:馬來西亞 雪蘭莪州 巴生
職業:電影人
小時候就長得胖的我
心裡是有多麼的自卑和軟弱
很多事情我都不敢去做
看見妳和朋友們經過
美麗的笑容不小心融化了我
讓我很想和妳幸福的過
但我真的很軟弱
我只能向我的朋友說
不知道誰說出口
知道我對妳有意思妳難接受
妳避開了我
難道長得胖就是一種錯
胖子也有他想要的生活
妳那冷漠的眼神對我是種折磨
妳說我 長得醜 肥肉多
我想說 謝謝妳讓我
以後一定要瘦
-
歌名:《難朋友》
作詞人:張哲豪 Peter
年齡:32
來自:台灣 新北市 新店區
職業:自由業
二月十四 手肘牽手肘
友情為愛情背鍋 卻沒有透露
離開了寂寞 深陷在迷惑
星光閃爍 北海岸遊走
彼此心裡面有話 卻只能沉默
這次我選擇 牽起妳的手
想跨越 道德承諾
時間停留 秒針不再走
而我們 不再交錯
沾濕了被窩 妳我不能是朋友
不能是 朋友
不讓妳回他的家 是我錯
曾經不敢說的話 我要說
下輩子他變妳爸 我變成男朋友
妳和我 從今後 一起過
難朋友 難成為朋友
我愛妳 好朋友
-
歌名:《游子流浪汉》
作詞人:林展程Eric Lim JC
年齡:30
來自:馬來西亞 檳城州 牛汝莪
職業:市場企業顧問
餵 現在是 半夜兩點半
我肚子餓 懶惰煮 想去Mamak檔
但行動管制期間十點關
翻 現在翻 冰箱翻一番
有兩條菜 有臘腸 還有Belacan
媽媽說記得吃得有營養
遊子的 孤獨心酸
放不下的 是他的夢想
啤酒也只剩兩罐
我的孤單在 嘲笑我繼續加班
再熬到天亮
老闆我 不想上班 和加班
夢想的 出人頭地 已泡湯
誰不想 辭職不干 退房間 回家鄉
遊子很 孤單的 開冰箱 打冷震
文憑又怎樣
還不是流浪漢
-
歌名:《熒幕情侶》
作詞人:謝仁維 Willie Hsieh
年齡:26
來自:台灣 高雄市 苓雅區
現居:加拿大 多倫多 斯卡布羅區
職業:衛星通訊工程師
夕陽西下 天降了黑幕
房屋裡妳的倩影 美麗的跳舞
一見鍾情讓我動心觸目
Favorite food 提拉米蘇
害怕夜晚的雷雨 娃娃堆滿屋
個性小迷糊 膽小怕蜘蛛
妳說妳 害怕孤獨
明顯暗示 給的太倉促
看著妳 徬徨無助
在一旁的我 心動想對著妳說
想只對妳說
我隔著一片螢幕 說 Love you
為妳斗內到吃土 不在乎
妳卻說寧可孤獨 也不要我守護
忍不住 好想哭 像廢物
無所謂 我還是關注
因為妳 有巨乳
-
0:00 - 洗腦K歌製作大揭秘
3:00 - 編號1《沒如果》
5:43 - 編號2《老人癡愛》
8:07 - 編號3《車窗》
10:17 - 編號4《夢見》
#Namewee #黃明志
冷漠意思 在 冷漠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冷漠意思 ,冷漠注音,拼音- 三度辭典網- 三度漢語網注音ㄌㄥˇ ㄇㄛˋ. 拼音lěng mò. 詞性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對人、對事冷淡,不關注。 例他的顯赫的地位使他成為一個 ... ... <看更多>
冷漠意思 在 阿滴英文- 「低頭族」英文要怎麼說? phubber / phubbing / to ... 的推薦與評價
「低頭族」英文要怎麼說? phubber / phubbing / to phub 把"phone"跟"snub"合在一起的流行語就是不斷使用手機、冷漠他人的意思~ ~ I'm right in front of you, ... ... <看更多>
冷漠意思 在 冷漠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冷漠意思 ,冷漠注音,拼音- 三度辭典網- 三度漢語網注音ㄌㄥˇ ㄇㄛˋ. 拼音lěng mò. 詞性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對人、對事冷淡,不關注。 例他的顯赫的地位使他成為一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