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陔 ◎楊牧
這時你應該已經去到了南方
在我無法想像的地方定居了
或許是黃薔薇大草原的中央
遙遠遙遠的城市,或許不然
近些,在海岸寛廣的三角洲
而無論如何你是已經到達了
並且定居在我無法想像的南方
我對著滿院子的綠草讀書
努力偽裝我究竟並不在想
陽光照亮一朵顫抖的蒲公英
我將保持我冷靜從容的態度:
一個古典的學術追求者不在乎
身外的事務,聽任綠草越長
越長,在窗外默默陪伴我讀書
假使我無法永遠偽裝下去
有時還偷偷低吟張衡的四愁
Tutti li miei penser parlan d'Amore
我還是堅持對自己說,一切
都是為了古典學術的傳承。詩
可以興觀群怨。或者掩卷嘆息:
「但丁是歐洲文明最美的靈魂」
我祗是不肯承認是在想著
想你這是應該已經去到了
我不可能確定的一個地方
好遙遠好近,像午夜驚醒的
十字星,掩藏在夢的後面
憂慮的前面,在春天滿滿的
綠草叢,在一首逸詩
--
詩人曾琮琇賞析:
在接受語言、詞藻、典故、聲韻等古典帶來的驚悸之後,詩人清楚意識到這些外力——古典之於現代詩的干擾。倘若與外物之間的immediacy遭受古典詩詞的渲染,創造的過程恐怕就產生缺失:「借助古人的美文佳句,永遠表現不了自己。」(楊牧〈古典〉) (注一)楊牧指出,這是「古典的教訓」。必須擺脫這些古典的干擾,通過現代思維和言語,從古典的精神意志,產生更高層次的啟示,發現藝術的理性與良心。
「南陔」原是《詩經》裡一有目無詩的篇名:「孝子相戒以養也。……其義而亡其辭」(〈詩經・小雅・南陔・序〉)由《詩經》這一抒情傳統的根源出發,但楊牧〈南陔〉(1978)取「亡其辭」之意,其中情意已不是孝親,而以現代情境與感受加以回應。由〈南陔〉這一傳統典故,聯結到地理方位的「南方」;相對於身處北地的「我」,南方成為相隔兩地的「你」所身處的異地想像:「這時你應該已經去到了南方/在我無法想像的地方定居了/或許是黃薔薇大草原的中央/遙遠遙遠的城市,或許不然/近些,在海岸寬廣的三角洲」。
這一段詩中,語言曉暢,甚至直白。「⋯⋯或許是⋯⋯,或許不然」句法,在重複中變化,將「黃薔薇大草原的中央」與「海岸寬闊的三角洲」作空間的並置。草原或海洲未必為真實的地景空間,亦可以是內心圖像,「也無妨連結女體遐想,總之是一個又遙遠又切近的南方。遙遠,因距離作者居停美國遙遠,切近是因心理牽繫、在腦海裡日思夜夢」(陳義芝語)。 書卷在握,美景當前,但心心念念的,仍是南方的「你」:「努力偽裝我究竟並不在想/陽光照亮一朶顫抖的蒲公英」。詩人刻意使用矛盾語法,當「偽裝」需要「努力」「不在想」的時候,其實是無刻不思,無時不想;就連園子裏的蒲公英也成為南方情人的徵象。
「我將保持我冷靜從容的態度」,未來式的「⋯⋯將⋯⋯」凸顯詩人內心的狂熱,急迫:「假使我無法永遠偽裝下去/有時還偷偷低吟張衡的四愁/Tutti li miei penser parlan d'Amore/我還是堅持對自己說,一切/都是為了古典學術的傳承。詩/可以興觀羣怨。或者掩卷歎息:/「但丁是歐洲文明最美的靈魂」。這裡出現的兩個典故,一是張衡(78-139)〈四愁詩〉,該詩每一段由「我所思兮」起始。據《文選》的說法,張衡目睹朝政日壞,天下凋敝,而自己雖有濟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報效君主,卻又憂懼群小用讒,因而作《四愁詩》以美人比君子,由於情調風流婉轉,未嘗不可看作一首情意執著而真摯的情詩。另一是但丁(Dante Alighierim, 1265-1321)愛情詩集《新生》(La Vita Nuova)中,十四行詩的其中一行,這行詩的意思是「我所有的想法都在討論愛情」,兩者都是中西文學傳統中的名篇。
楊牧運用的不僅是古典本身,還包括古典中糾結的情意,思想,考證論述,「都是為了古典學術的傳承」,這是第一層。另一層面,其實借古典,表明心跡——一切都是為了(討論)愛情:「我祗是不肯承認是在想着/想你這是應該已經去到了/我不可能確定的一個地方/好遙遠好近,像午夜驚醒的/十字星,掩藏在夢的後面/憂慮的前面,在春天滿滿的/綠草叢,在一首逸詩」。隱藏在這首逸詩背後的受話者「你」,正是我所寫的一首逸詩;這首詩所討論的,都是關於你。這個「你」,從表層的愛情的指涉,又進一步借由愛情隱喻古典學術追尋的初心。擴而言之,〈南陔〉既從《詩經》中的〈南陔〉借題,也是「借題發揮」,為此一有目無篇的〈南陔〉增添現代轉化的抒情作用。「愛情—學術」的互為隱喻,層層包裹,又層層剝去。低吟〈南陔〉,復抬頭仰望——想像詩人大概去到了那顆南十字星,好遙遠好近。
注一:陳義芝:〈住在一千個世界上〉,收入陳芳明編:《詩人楊牧:練習曲的演奏與變奏》,(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頁331-332。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南陔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曾琮琇
南陔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綠川流水》 王嬌娥/詩
東溪一水似圖明,兩岸垂楊繫客情。
抱廓潺湲除宿垢,鳴宵彷彿譜秋聲。
防洪築灞千年計,綴景流雲十里程。
車馬迎人驛站近,免教大澤入中城。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譯
綠川風光明媚美如畫,柳樹的景緻讓人難以離去,遠從城外緩慢於溪底洗刷的川水,就像秋夜鳴奏的樂曲。河道長年氾濫截彎的整治,如今美景才得以長存。火車站前熱鬧車水馬龍,市中心不再受淹水之災。
說明:中區站前一帶原為低漥沼澤,不利開發的蠻荒之地,到了1900年臺中進行市區改正,河川整治截彎取直、棋盤式街道規劃、縱貫線鐵路鋪設、市區高架鐵橋分流及車站墊高設計,讓臺灣最後開發的城市卻成了臺灣最先進的城市,當時的市區改正被認為是亞洲第一個現代化都市計畫。
註:王嬌娥(1910-1996),南投人,自小聰穎,能文能詩,師事櫟社王了庵。為南陔吟社社員,亦曾任臺中東墩吟社、中社副社長,是臺灣中部地區的著名女詩人,與夫婿楊秀鍾住在臺中柳川河畔的藏月樓。
參考資料:國立台灣文學館
同發佈於:http://taichustory.blogspot.tw/2015/02/blog-post.html
南陔 在 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 ... 的推薦與評價
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背走,於途中驚呼, 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 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 ... ... <看更多>
南陔 在 中华美德故事第23集南陔脱帽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ap to unmute.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Open App. 中华美德故事第23集 南陔 脱帽. 8.3K views · 6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