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遺忘的國父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北市)
儘管昨天國父誕辰紀念日不放假,但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舉行紀念活動。民進黨在「告別威權」的包裝下,擬修法撤下國父遺像,豈可能舉行傳承中華民國立國精神的紀念活動?意外的是,前副總統呂秀蓮卻在政論節目評論美國大選時,彰顯了部分遭遺忘或曲解的國父建國理論。
有感於川普總統的言行和執政,已背離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呂秀蓮認為我國取得候選人資格前,還真應先經考試及格,如考憲法或英文ABC等等。這其實正是從未實施過的國父遺教,即使現今考試院大門內側橫梁上,仍鐫刻有國父手書「選賢與能」四字,但知其道理者幾希?
事實上,在其著述中,國父強調「英國不能學,美國不必學」,也指出不能因為美國富強,照搬不符中國國情的美國制度。在《民權主義》中,國父提到的哈美爾頓和遮化臣,正是美開國元勳Hamilton和TJefferson;不僅看到美國議會政治流弊,還認為西方選舉制度照搬進中國實踐結果,充斥「豬仔議員」,更加不堪。
因此,國父規畫的憲政制度,更重視國情文化而改良調整。當時中國人民知識水準不足,國父還建構「軍政、訓政、憲政」的建國三序,而這也是清末民初普遍認同的「進化論」觀點。另梁啟超主張「野蠻專制、開明專制、君主立憲」,也是對制度需肆應國情而循序「過渡」主張。
清末民初重視的「過渡」,即是目前講的「轉型」。但原意為調適、改良與發展的過渡,卻被理解成轉型前必不正義。同時,transitional justice,原係指對轉型前系統性與大規模侵害人權的暴行,建構一套追究責任的司法機制,來調和正義理念與政治現實間的張力。
民進黨正試圖把國父抹黑成「威權人物」,而國民黨也視國父的立國精神陳腐而失去信仰。當一國人民普遍對立國精神無感無知,這個國家其實已在「轉型」中,但卻未必往進步的方向「過渡」。
國父誕辰紀念日英文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父誕辰紀念日,依例由郁主席率領我們新黨同志,赴國父紀念館獻花追思。
我們不只表達對中華民國創始者孫中山先生的敬意,更感嘆中華民國已淪為台獨借殼反中的工具。孫中山先生受甲午戰敗、割讓台灣的刺激,毅然決心革命,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為的是讓我們中國揮別東亞病夫的恥辱,成為堂堂世界上的強國。
然而,如今中國卻被中華民國的「總統」當作外國,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最新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裡,已等同於外國人。昔日汪精衛以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之名,與日本「共存共榮」,尚不至否認自己是中國人;而今蔡英文在孫中山先生遺照下,打著中華民國之名否定中華民國,推動去中、反中、仇中的思想洗腦,真是活脫脫上演著欺世盜名的歷史假戲!
#國父誕辰
#天下為公
#和平奮鬥救中國
國父誕辰紀念日英文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回顧123年前的國父倫敦蒙難記
國父生日快樂!謝謝您建立了中華民國!
Happy birthday to Dr. Sun Yat-sen!
(圖為1896年國父在倫敦蒙難的地點)
孫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誕生於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今廣東中山),是一位醫師、革命家、政治家,為三民主義思想創建者。昔日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廣為人知,後轉化為後世慣稱之「中山」一名。孫中山為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創始人,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之倫敦蒙難事件發生於1896年9月23日到10月23日。在乙未(1896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被清廷通緝,遭港英政府驅逐出境,流亡海外。同年9月23日,清廷得知孫中山從美國紐約坐船到英國,當時孫中山是朝廷欽犯。9月30日,孫中山乘船抵英,於中午12時到達利物浦,孫中山好奇地打量著這個富庶城市,全然不知已有偵探盯上他,等他遊覽完回來,才發覺行李已被火車運走,鐵路工人告訴他可以搭乘16時45分的火車到倫敦,孫中山遂於21時50分到達倫敦,安住下來已是10月1日。
10月1日上午,孫中山前往鉢蘭大街覃文省街46號,拜訪他在香港西醫書院學醫時的恩師康德黎教授(James Cantlie)。康氏居住地點離當時的中國公使館很近,但中國公使館沒有明顯的招牌也沒有懸掛國旗,因此當孫中山第一次路過時並沒有察覺到。後來,康德黎帶孫中山找到葛蘭法學院坊八號居住,再次路過中國公使館,由於非常匆忙,孫還是沒發覺。
10月2日,孫中山搬家,這日他六次路過中國公使館,與康氏一家在教堂吃飯。用餐期間,康德黎的太太告訴孫中國公使館就在附近,但是孫中山第七次路過,絲毫不避諱,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孫以為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會有什麼危險,另一方面康太太也認為只要不進去就沒有危險,只是他們不知道,孫第七次路過時,中國公使館已經致電偵探社索求孫中山的照片。
10月9日,孫中山又路過中國公使館去拜訪他另一位恩師孟生。10月10日,孫再次路過中國公使館,這次公使館的人已經知道他就是孫中山,於是駐英公使龔照瑗立即密電駐美公使楊儒加以確認。
10月11日,孫中山再次路過中國公使館時,終於被逮。10月12日到14日,孫中山設法與康氏取得聯繫,但全都失敗了,他扔出去的小紙條由於沒有拋到街上,反而被館內人員發現。中國公使館參贊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決定以「遣送瘋子」之名義,通過水運把孫送回中國。10月17日,租船之事在公使館的僕人間傳開,基督徒的女管家賀維太太知道後於心不忍,便送信至康家。
康德黎知道後,連夜尋找參贊馬格里並且報案,但是馬格里不在,警察也不管此事。次日,康再次向倫敦警方報案,並無所獲。於是,康、孟前往外交部告知此事,並告知《泰晤士報》。同時,康德黎擔心公使館可能連夜把孫弄走,便監視著公使館的動靜。
10月19日,英國外交部已經開始行動,康、孟對此事並不知道。10月20日,外交部錄口供,申請開庭,監視水運。10月22日,外交部轉守為攻,馬格里稱需要中國公使主動放人,他夾在中間確實難做,但龔拒不放人。當時英國首相索爾斯伯利勒令中國公使館釋放孫中山,否則將會把駐英大使龔照瑗及一眾外交人員驅逐出境。同時《地球報》亦揭發此事,令輿論力量介入。10月23日,孫中山被釋放。
孫中山脫險以後,每天到大英博物館看書,他一面研究革命方略和理論,一面考察歐洲各國的社會和政治現況。他的國民革命中心思想於此際逐漸成形,即三民主義之思想。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用「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三大主義來解決中國的民族、民權、民生問題,建設中國成為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而這也是日後中華民國立國的基礎。
1897年,孫中山用英文把這次遇險的經過寫成了《倫敦被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一書。1984年,為紀念國父逝世59週年,中國電視公司根據國父所著之《倫敦被難記》,以及《總理全集》(胡漢民編)與《中國古代名人列傳》等書編劇,拍攝了一部國語連續劇《國父倫敦蒙難記》,由當家小生崔浩然飾演孫中山,資深演員李影飾演康德黎,於1984年11月11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前夕首播。
國父誕辰紀念日英文 在 朱立倫- 今天是國父誕辰紀念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是國父誕辰151週年紀念日! ... 106年前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推翻無能的滿清政府,革命先烈們貢獻了心血,犧牲了生命,就是為了讓後人能有更好的生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