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寶退化?
#同理心與安全感幫助孩子適應手足新成員的加入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跟孩子一起迎接家裡即將到來的新成員,是很開心事情呢
大多數的家庭一開始都會引導孩子,有新成員要加入我們,是一件充滿祝福與值得期待的事情
但是,對於大寶來說,要面對新成員的加入,本來習慣的家庭組成即將改變,父母及家族的關注重心轉移.....等,他們的心理必定產生一些波動,家長一定要能夠細心、細膩的留意,幫助大寶適應
我很常遇到家長跟我諮詢大寶的情緒及行為問題,這些情緒及行為問題,有一部分是源自於對弟弟妹妹的加入,使得他們產生不適應。最常見的就是「退化」行為,孩子會突然的愛哭鬧、耍脾氣、做一些惹惱父母的事情以求關注...等
其實孩子的行為背後,是需要被同理,以及看見他們的情感需求
迎接弟弟妹妹的出生,孩子在心中最怕的就是「媽媽/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可能「被遺棄」的恐懼,會從知道有二寶或三寶之後開始在心中擴大。尤其當他們實際觀察到「媽媽/爸爸,因為忙於照顧二寶,而無法像以前那樣,一心一意的注意自己」時,他們心中的不安疑問,會自動地成為真實。對幼兒來說,這樣的情緒與信念,若沒有機會被接納安撫,他們通常會出現「類叛逆」或者「退化」,來引發來引發父母的關注。而退化行為與情緒失控的程度,則是因人而異。因此,家長需要深度的同理和保證給孩子安全感,幫助大寶不會那麼害怕與恐懼,也能減少爭風吃醋的情況,或「希望弟弟妹妹消失」的負面念頭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也要注意,「孩子準備好當哥哥姊姊了嗎?」。切忌以「你已經是哥哥姊姊之名,要求禮讓弟妹」,或者不讓孩子有表達情緒的空間。也要留意,賦予大寶「你也要一起照顧弟弟妹妹,你好棒」的任務,必須是大寶發自內心想要這麼做,否則,強迫孩子承擔兄姐的責任,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不適應,並且壓抑內在真實的情緒,我就遇過一個例子,大寶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欺負還是小嬰兒的弟弟妹妹,被發現之後,被大人修理的很慘,後續也產生更多退化行為,以求大人關注
孩子在準備好成為哥哥姐姐之前,需要「先成為他自己」。而成為他自己的過程,爸爸媽媽一樣要關注與陪伴在他們身邊
除了家長的態度要對之外,平常也不要忘了給予大寶他本來就有的「足夠的擁抱、陪伴、關注與愛」,給孩子滿滿的愛,我們不一定是把時間全部都給他們,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事情了。而是「陪伴孩子的時候,不管時間多久,父母當下都是專注和享受的」
父母引導大寶,讓他們持續在「當爸爸媽媽的寶貝」中有足夠的安全感。在平衡照顧小寶及陪伴大寶上,我會建議家長,二寶出生之後,大寶相對的關注變少,他們反而更需要被「完整的關注」。在二寶不在時,被爸爸或媽媽,尤其是媽媽,「完完整整的陪伴」,讓他們可以「完全的擁有媽媽」
最好是可以固定安排陪伴時間,譬如一週2-3天一個時段2-3個小時,讓大寶能夠「完整」的擁有他在意的父母親。每一個陪伴的當下,要做什麼都可以,一起玩、上一堂課、一起吃一頓飯、看書、唱歌、或者看電影....等都可以。如此,讓大寶感覺到,好像回到過去被爸爸媽媽一心一意關注的狀態中,大寶心中會持續滿足安全感,讓大寶持續能了解「我不會失去/我不會被放棄」是一個不合理信念,也會減少「弟弟妹妹搶走媽媽爸爸」的失落與競爭感,退化及「類叛逆」行為也會減少。相對的,孩子也會朝向長大與獨立的路上走
當我們遇到孩子出現情緒,或者與我們期待不同的行為時,要先了解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這些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大多數的「不聽話行為」,都是為了得到關注,這個情形跟青少年很像。我們要先相信孩子絕對不是故意的,而是某些情緒、需求沒能被滿足。此時,好好瞭解孩子,和孩子在一起,與他們連結,賦予足夠的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才能幫助他們面對調整不適切行為到適當行為
我非常鼓勵大家,當遇到大寶適應二寶問題的時候,大家可以跟大寶(尤其是表達能力已經很好的大寶)情感連結,好好理解他們,專心地聆聽他們。我們面對大寶的情緒及「退化行為」,一定要能夠先同理孩子,並接納他們的感受與行為,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感受與想法,與他們討論及溝通,如何一起合作解決,滿足內心的需求
我曾經遇到一個例子,一位媽媽找我諮詢,因為比較多的時間需要照顧二寶,家中大寶出現了一些情緒問題,表現出退化行為,本來事情可以用說的,卻常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我評估這個大寶的年紀是可以表達自己的狀況,因此建議媽媽,在跟孩子單獨相處的狀況之下,專心、溫和地聆聽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說出內在的情緒,以及孩子希望媽媽怎麼做,他的心情會好點。於是媽媽依我的建議,了解到孩子對於媽媽要花較多時間照顧二寶,他覺得有些難過,而這個孩子的一個期待,僅僅只是希望媽媽專心的陪他玩他喜歡的遊戲。媽媽除了發現原來是可以跟孩子這樣互動,了解孩子之外,也在了解到孩子的感受與期待之後,對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問到孩子最後還很害羞的說,媽媽別再問了拉~
在聆聽當中,大寶感受到,家長是在乎、關注他們的,往往大寶也很願意把心情告訴我們,並跟我們討論他需要大人怎麼做,幫助他們在面對「爸媽還愛我嗎?我的愛被搶走、我會不會被遺棄...」等焦慮、不安、恐懼、害怕等情緒與想法中,感受到正面的情感經驗,而慢慢學會自我安撫,和了解自己的恐懼是正常的
在我聽到媽媽給我的回饋之後,覺得很感動。後來,這個孩子的退化行為有改善。我相信是因為媽媽有調整了陪伴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孩子被關注到,感受到被在乎、被愛。當我們願意了解孩子時,孩子也願意與我們分享他們內在的聲音,我們就能產生連結,就能夠一起解決與面對問題
一般來說,家裡有新成員加入時,大寶的年紀多數是可以對話和溝通的。我們不強迫大寶說得好,但可以就他們當前的發展,讓他們練習將心裡面的感受說出來
另外,其實不一定是因為有了二寶,大寶才會退化。3-4歲的孩子本身就有一個發展特徵:「退化」行為,我女兒蜜亞醬3歲之後,也出現了退化行為和分離焦慮,她有時候可以成熟、穩重的像個小大人,有時候又像個小寶寶一樣,前額葉失去功能,會任性、哭鬧、做一些讓媽媽生氣的事情。我後來做了一個調整,就是我把一些時間挪出來陪伴蜜亞醬,跟她在一起的時候,專注專心,非必要不使用手機。當我們需要調整的時候,我也會專注認真的聆聽她、同理她,並與她討論事情,溝通無法立刻滿足的慾望如何解決。我發現,蜜亞醬的退化行為在很短的時間內漸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也開始能夠同理我、關心我,幫忙我,與我一起合作許多事情
雖然我沒有二寶,我還是有陪蜜亞醬一起看相關的繪本。我的教養重點不在於有沒有二寶,而是想要引導蜜亞醬對別人有同理心、關懷心,而我也發現,當一群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她通常是會照顧比她小的幼兒寶寶,並展現願意與之分享的能力
繪本也可以用來跟孩子討論手足關係唷,以下四本是我跟蜜亞醬一起共讀的繪本,跟大家分享
📕安東尼布朗的「 #小凱的家不一樣了」-孩子的無現想像力,自我安撫,處理迎接新成員的焦慮
📘林明子「#妹妹生病了(日文版」)-同理心,身為姊姊長大了
📗「#弟弟那是我的毯子」-安全感與同理心
📙「#彼得的椅子」-安全感、自我情緒調節、安頓自我
🔽3歲的蜜亞醬和8個月的弟弟,姊姊唱歌給弟弟聽、很開心
「幼兒前額葉發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世界級上班族 繪美理E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信誼奇蜜親子網- 【前額葉發展成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如何鍛鍊【前額葉】,讓孩子自動自發?【腦科學與親子教養 ... 的評價
- 關於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運動刺激前額葉~海馬迴~課業會更好!!抗壓力/持續力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研究:嚴厲教養方式,會使大腦萎縮!吼罵孩子之外 - 媽媽經 的評價
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為什麼會有情緒?
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淘汰掉了尾巴卻留下了情緒,就是因為相較於尾巴,情緒是人類在生存上必要的能力。事實上,幾乎所有具備大腦這項器官的生物都能感受到情緒,差別在於相較於其他生物,人類有更複雜的思考能力與處理方式;人類將每一種情緒給命名,並且在面對情緒時,能夠做出更多元的選擇。
憤怒是為了迎戰眼前的敵人而產生,因憤怒所產生的生理變化有助於讓敵人知難而退;恐懼使我們對眼前的危險有所警戒,當我們評估眼前的敵人不是自己有辦法打倒的,此時就必須快速做出逃跑的反應來。
例如貓咪在面對比自己的體型還要更大的敵人時,會弓起身體並且讓原本服貼的毛豎起,這會讓貓咪看起來比原本的體型要大上許多。若敵人沒有因此膽怯,此時貓咪可能會進一步伸出爪子並且發出嘶嘶吼聲,這些反應皆是憤怒所帶來的變化。
但貓咪不會立刻朝敵人撲上去,面對比自己龐大的敵人時,除了憤怒之外也同時會有恐懼;恐懼讓貓咪不會輕舉妄動,而是守在原地先試探敵人,若是在警告對方後察覺自己可能不是對手,當敵人逼近時牠也可以立即做出逃跑的反應。
若沒有了情緒或是刻意去壓抑該有的情緒,很可能會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想像一隻從出生起就被人類照顧到大的貓咪,而且還被奴性重到不行的主人給寵到無法無天;當這隻從未經歷過任何危險,且生存必要的條件皆有人會替牠滿足的貓咪走失時,牠有辦法獨自在野外生存嗎?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我們有著更複雜的群體規則,我們需要遵循著自己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生存;若是不讓自己表現出跟大多數人一樣的行為,將會引來許多異樣的眼光甚至受到譴責。有些文化與價值觀,是不允許人們將某些情緒顯露出來,或是認為刻意表現出某些情緒是種美德。
我們對於文化與價值觀的認定,是從原生家庭就開始學習的,而嬰兒大腦的發育也跟外界刺激息息相關;當我們接觸到外界刺激時,杏仁核會先做出反應使我們感受到情緒變化,接著由前額葉接管面對情緒時該做出的反應。
由於嬰兒的前額葉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初生的嬰兒在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時,只能夠用最直接的方式,也就是哭泣,讓照顧者知道自己有需求需要被滿足。照顧者面對嬰兒的需求所做出的反應,也會影響到嬰兒前額葉的發展。當每一次嬰兒的哭泣都有獲得滿足時,他就會習得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反地,當嬰兒每一次哭泣都沒有獲得回應時,他便會明白哭泣對於解決自己需求是沒有幫助的。
有一些嬰兒獨立派的教養方式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嬰兒建立起規律的生活作息,甚至幾個月大就能夠獨自睡過夜。由於本篇主題並非在育兒教養,百歲派與親密派的利與弊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討論。
原生家庭會教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當然,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在幼兒時期就自行領悟的。
以我為例,當我的父母剛吵完架時,我最好躲起來以免掃到颱風尾;當大人犯錯時,我最好乖乖地閉嘴不要揭穿,以免被罵說我沒大沒小;當大人在責備我時,我最好表現出內疚的模樣以換得輕一點的處罰,即便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當我獲得了什麼成就時,最好不要表現出太高興的模樣,以免被說驕傲自大;當我弄壞了心愛的玩具時,最好不要哭泣或表現出難過的模樣,以免還要受到二次傷害,因為玩具是被我自己弄壞的;當我不想服從父母的命令時,哭泣會比生氣安全些;若我大聲地說我不要就是不要,很可能只會換來一巴掌,而且還是得去做那些我不想做的事。
諸如此類行為與感受互相矛盾的反應會使我們的情緒失衡,這樣的失衡會一直延續到我們成年;若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嘗試做出改變,那麼失衡的狀態就會影響我們一輩子。
過度的壓抑,或是過度的使用某一種情緒,都會導致情緒失衡。
以壓抑為例,我們內心明明是感到難受的,但表現上卻必須對他人說出「沒什麼」,甚至必須擠出微笑來證明自己沒事;我們也可能內心是感覺憤怒的,但卻必須表現出自己沒有生氣,因為害怕若讓對方察覺到了自己的憤怒,就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抗拒接受某一種情緒時,可能會用另一種情緒來掩蓋它。
好比自己被他人給誤解時會產生羞恥感,有些人為了快速消除自己的羞恥感,會利用憤怒來否定羞恥感出現過;明明自己沒有做的事情卻被冠上罪名,如果別人真的以為我是這樣的人那怎麼辦?於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名聲必須表達抗議。
也有些人在面對他人給予自己的肯定時會產生羞恥感。
在我們的文化裡,做人是必須要謙虛的,若是大方地接受他人給自己的讚美,會顯得自己太過驕矜自滿。因此我們必須將內心的喜悅給壓抑住,利用羞恥感來掩蓋自己內心的喜悅;我們可能會感到很害臊,甚至臉紅,接著謙虛地表示「我沒有你說的那麼優秀啦」。
上面的兩則例子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不是很正常的反應嗎?難道被誤會了還要大方表示「對,我就是這種人!」捍衛自己的名聲而表達抗議難道有錯嗎?
這邊指的是情緒失衡的狀態下會產生的問題,當過度使用憤怒來壓抑羞恥感時,可能會出現極端的行為。例如被超個車就要攔下對方,然後破口大罵、動刀動槍的;或是被貼上1450標籤時,就要立刻反罵對方智障韓粉;也可能只是跟媽媽說了聲今天的菜好像沒味道,結果媽媽就爆氣摔鍋鏟大罵「不想吃就不要吃啦!」。
情緒原本是用來幫助生物發現問題與避開危險,但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去學習過認識自己的情緒,也不了解當情緒湧現時它們想告訴我們什麼;某些特定情緒湧現時只會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並且排斥這樣的情緒出現。
情緒失衡的人,就如同野生動物在面對生存的壓力時,只能夠立即做出戰與逃兩種反應,沒辦法讓自己停下來好好思考問題。過度的壓抑或是放任情緒不但無法好好解決問題,累積的壓力也會逐漸變成生理與心理上的疾病。
例如腸躁症、偏頭痛、失眠、胸悶、肌肉痠痛等等,這些生理上的不適感不見得是因為受到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
長期壓抑某些特定情緒,例如絕對不會把憤怒或悲傷表現出來,面對他人的軟土深掘,永遠都是選擇一再退讓;或是過度使用某些情緒,例如總是表現出樂觀開朗的模樣,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是告訴自己「笑一笑就過去了」。
這類型的人,很容易出現上述的生理症狀。
情緒的問題,絕對不是轉過身別看就會解決的。逃避或許可以獲得短暫的舒適感,但問題仍舊還是會在原地;若不去解決它,原有的問題將會不斷被新的問題覆蓋過去,最終連自己都難以明白問題的根源究竟在何處。
解決情緒問題需要一步一步來,礙於篇幅問題,今天就先寫到這邊。
各位可以先想想自己平常容易有什麼樣的情緒困擾,例如敢怒不敢言、強顏歡笑、過度反應或是感覺麻木,面對一件該生氣的事情過度的暴怒,或是感覺不到自己的憤怒等等。
接下來我會慢慢分享自己用個體心理學的角度,去閱讀《壞情緒》這本書時所得到的啟發,希望能夠幫助到同樣有情緒困擾的各位讀者們,感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書名:壞情緒,變好事的五堂正向心理課
出版社:方言文化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世界級上班族 繪美理E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到朋友家烤肉,幾個大人聊天烤肉正開心,朋友唯一四歲的女兒,就這樣坐在我們旁邊跟我們一起吃烤肉,一邊看著我們,儼然就是個小大人!在英國看慣了活蹦亂跳的毛孩,難得看到這麼乖巧的女孩,阿姨們立刻被圈粉。
心理醫生說可以鎮定獨處享受一個人時間的孩子,前額葉的發展比其他需要大量注意力的孩子還要好,沒有小孩也不懂幼兒,但朋友夫妻和諧的家庭關係,充滿愛的教育方式,不做負面批評和比較,就是能給自己孩子最好的禮物啊,天使般乖巧可愛的女孩,根本就是催生代言人!
身為獨生女,每次遇到跟自己一樣獨生子女的朋友時,彼此驚訝之餘,總有總你的心情我懂的微妙氣氛,一切盡在不言中,獨生子女的心情真的是挺複雜,體驗也是白白種。
某次獨生子的英國朋友,發現我獨生女以後,看著我俏皮地眨眼微笑,驕傲的抬起下巴對著我說「嘿!你的父母大概也是覺得生了你,已經有了全世界最可愛的小孩,所以一個就足夠了吧!」(他的父母是這麼告訴他)
「欸,沒有耶。生母跟我說生我一個就已經夠頭痛了,所以一個麻煩就夠了!」英國人聽得狂笑,以為我在開玩笑。
原來這就是文化家庭教育差異!他與生俱來的自信我感到不可思議!怎麼對待一個孩子真的是非常重要啊!😅
不能改變別人怎麼對我們,那改變我們對別人的態度吧,疫情期間和誰長時間的相處不容易,孩子童年美好跟地獄般的回憶就在一念間啊,愛的教育家長們請深呼吸❤️
謝謝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夫妻的招待
La vie Fighting 我的世界小發現的手作布朗尼
讓我見証了一個充滿愛的週末🤩
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如何鍛鍊【前額葉】,讓孩子自動自發?【腦科學與親子教養 ...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集最重要,要多看幾次喔!馬醫師在母校國語實小的親職講座完整版,歡迎收看、轉發、分享。歡迎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會員收入將轉作為公益用途, ... ... <看更多>
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運動刺激前額葉~海馬迴~課業會更好!!抗壓力/持續力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運動刺激 前額葉 ~海馬迴~課業會更好!!抗壓力/持續力/領導力…不只運動素養! ... 2歲前無法講道理! 幼兒 心理 發展 進程不可不知,良好依附關係更重要! ... <看更多>
幼兒前額葉發展 在 信誼奇蜜親子網- 【前額葉發展成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前額葉發展 成熟,認知彈性增強】 認知彈性愈好,轉化力愈強#欠缺主動學習_影響大腦成熟度孩子在幼兒階段,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常有哭鬧、倔強、不合作等惱人的行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