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抗戰前德式師實戰經歷─鎮壓內亂(3)再重新圍剿
平定閩變後,蔣介石再次集中兵力圍剿共產黨。原先鎮壓福建的部隊被改編為東路軍,這其中就包含3、9、88、36等德式師,繼續採用堅壁清野及構築堡壘的緩進方式,逐步壓縮共產黨紅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時東路軍的其中一個主攻目標,是江西蘇區的經濟命脈─長汀縣,若是能夠攻佔長汀,就可以直取中華蘇維埃首府─瑞金,而要攻下長汀,就要先突破共軍的松毛嶺防線,而松毛嶺防線的重心,則是其主峰─白衣洋嶺。於是主攻白衣洋嶺的任務就交由受過德式訓練的第3及第9師負責。
當時第3師首先進行移動,準備到達預定地攻擊位置,沒想到共軍對戰場的偵查非常徹底,當他們確定國軍的作戰意圖,立刻先埋伏在有利地形,而第3師麾下的第8旅由於和後續部隊分散距離過遠,結果掉進共軍指揮官朱德的伏擊圈,轉瞬間就被打的潰不成軍,旅長許永相更是狼狽到丟下部隊的獨自落跑。
收到友軍戰況不利的消息,第9師只能自行對共軍主陣地強攻,可面對佔據制高點的共軍,第9師是撞得頭破血流,在付出一個團被打殘的代價後,對方陣地卻紋絲不動,沒討到半點好處。於是兩個德式整理師在一日之間接連被擊敗,且被共軍俘虜4000人以上,眾多軍械也被繳獲 (其中光步槍子彈就被繳獲44萬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式師主力被共軍主力一戰即潰!
收到這個消息的蔣介石極為震怒,他當即下命槍斃隻身脫逃的許文相旅長,並將第3師長李玉堂連降兩級,以示懲戒。而為了攻克共軍,東路軍隨即更換宋希濂的36師再次進攻白衣洋嶺。
共軍方面,雖然獲得大勝,可是松毛嶺、白葉楊嶺的戰局依舊告急,所以當時中共高層已經強徵身高超過一五○公分的青年約2千人上戰場,另派少先隊、兒童團及老人婦女等組成女子擔架隊、後勤民工支援前線。各民宅盡皆徵用為救護所;所有門板都拆除做為擔架、窗簾衣服被單全部撕破徵用為紗布。在「家家無門板、戶戶無閒人」的情況下,硬是拼湊3萬多人的戰力企圖固守防線。
9月25日,36師抵達松毛嶺山腳下的溫坊,開始對山上共軍進行炮擊。隔天,宋希濓觀察共軍陣地後,認為共軍防禦設置相當精良,且掩蔽良好,不宜單靠步兵搶攻,於是向高層申請炮兵團以及空軍支援。
前文曾提及,魏澤爾對於特殊兵種,尤其是與步兵大配最密切的炮兵非常重視,而圍剿戰役中登場的國軍炮兵團,正是在其銳意改革下的成果。當時國軍炮兵團裝備從瑞典進口的卜福斯75mm山炮,所謂山炮,是指可以拆開運送而且有較大仰角的火炮,卜福斯山炮可以被拆成8個部份分別運送,也可以在完整狀態下用兩匹戰馬拖行,其方便移動的特性,非常適用於地勢複雜的江西山區。
9月27日上午7點,炮兵團開始對射擊,正式打響國共雙方的對決。炮兵團先是進行20分鐘的射擊,之後步兵發起進攻,這期間,炮兵團配合部兵的推進速度隨時改變射擊位置,讓前進的步兵獲得強大掩護下,減少被敵軍反擊的機會。眼看國軍的火力極為兇猛,共軍很快放棄松毛嶺的前沿陣地,退到山上的主陣地。
對於共軍來說,只要能掌握至高處的優勢,他們就能趁國軍翻山越嶺行動遲緩之際,給予強力的反擊。只是他們沒料到……這次國軍掌握更高的至高處。
上午8點,宋希濂呼叫的空軍支援抵達,15架次的戰機、轟炸機對共軍山上陣地進行另一波火力壓制,這陣轟炸一直持續到9:30,好不容易共軍等到空軍遠離,正想著:「可把你熬到沒彈藥了……」結果已經提整好位置的國軍炮兵團再度開火射擊,把山上共軍轟的是灰頭土臉。
就在國軍火力壓制之際,36師的步兵旅開始攀山,分頭進攻白衣洋嶺以及松毛嶺的共軍陣地,靠著友軍的支援,他們順利地越過前半段的山路,但到了後半段……
「我戳你娘!」
悶了大半天的共軍傾瀉全部火力,這其中尤以手榴彈威脅最大,因為手榴彈製作方式簡單、成本低廉,所以資金以及技術都匱乏的共軍也可以大量製作,並在近距離交火中大量投擲,形成不亞於炮火的打擊。這讓進攻松毛嶺的國軍遭到阻滯,戰況一時之間呈現膠著狀態。
此時空軍再度建功,他們除了轟炸,還透過高空偵察不斷回報共軍移動的動向,這使宋希濂總能提前做好應對,歷經數小時激戰,國軍終於完全佔領白衣洋嶺,並在過程中耗磨掉共軍的預備隊,於是國軍開始集中進攻尚在堅持的共軍松毛嶺陣地。
眼看各據點相繼失守,而且兵員死傷慘重,共軍只能放棄陣地向西潰逃,此戰讓原先3萬多人的共軍打到只剩不到5千人。《長汀縣誌》因此記載:「死亡枕籍,屍遍山野,戰事之劇,空前未有。」
不過這其中還發生一個插曲,就是當宋希濂在戰役後期登上白衣洋嶺觀察戰況時,竟遭到還未撤退的紅軍殘部用機關槍掃射而且還中彈了。幸好宋師長最終被搶救成功,但也導致他必須退往後方休養,無法參與接下來的戰事。
雖然長官受傷多少讓部隊感到難堪,但36師在後來追擊過程中,俘虜了中共曾經的領導人─瞿秋白,這顯眼的戰功族以消彌缺憾。而共軍在白衣楊嶺的潰敗,導致整個江西蘇區防線瓦解,中共高層之後只能撤離江西,展開所謂「二萬五千里長征」(其實就是落跑),白衣洋嶺也因此被視為「長征出發點」。所以可以說是德式師的攻勢,奠定第五次圍剿的勝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夠帶出足以抗日、剿共、平軍閥的精銳之師,負責主持德國顧問事宜的魏澤爾團長自然功不可沒,但這些扎實的戰績,反而成為他和老蔣反目成仇的芥蒂。
圖片為:
今日的福建長汀所蓋的紅軍紀念區
德式手榴彈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魏澤爾練兵
中原大戰後,暫時解決內部紛爭並樹立領導權威的老蔣得以開始推動各項政策,同時,在內戰中證明自身實力的魏澤爾也得以獲得較大力度的支持整頓中央軍。
首先魏澤爾開始強化對特種兵的建設。
在魏澤爾之前,國軍隊兵種概念非常模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交通科」。在1928年成立的交通科,需要負責部隊人員、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物資的運輸流通事宜,還有資訊的傳遞。不懂什麼意思?那我換句話說:只要涉及交通載具,還有資訊流通,交通科都必須管。結合實際業務就是:衝鋒的戰車是交通工具,所以交通科要管;運糧的馬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傳遞資訊以及物資的鐵道系統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負責溝通的通訊設備也是業務範圍,所以交通科要管......天哪!這業務量之龐雜,簡直把交通科往死裡逼,不僅人員負擔過重,而且大雜燴的結果就是造成效能極差,樣樣有但也樣樣鬆,這無疑成為德國顧問重點改造的對象。
因此在魏澤爾任內,他首先讓交通科分成兩個團,第一團負責通信事宜,第二團負責汽車及鐵路部隊(恭喜以後不用再管牛驢馬羊了),之後更讓讓通訊業務從交通科獨立,正式成立陸軍通信兵團。另外他還建立工兵、輜重科、通信科等學校 (也就是今天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的前身),可謂今日國軍眾多兵種的老祖宗。
而眾多特種單位中,魏澤爾對於炮兵的改良尤感迫切。炮兵,作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支援部隊,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卻是慘不忍睹 數量缺少、器材老舊落後、缺乏瞄準及觀測單位、廠牌不一造成後勤極大負擔,而且操作人員缺乏訓練更沒有新式火炮運用的概念。
魏澤爾對此特別建立炮兵射擊訓練場督促官兵勤加訓練,並採購新式火炮成立新式炮兵旅,日後的國軍炮兵部隊,基本都延續了魏澤爾訂定的訓練模式,而這也是魏澤爾練兵期間,影響最為深遠的環節。
在強化特種兵的同時,魏澤爾對於陸軍中的主角─步兵,也開始整頓。
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相信大家立刻會聯想到一個狀況:軍閥混戰。各大派系之間的戰役,像是: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規模動輒超過數十萬人。但詭異的是,我們對戰役的記憶只有誰跟誰打、最後是誰贏,可中間過程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傷亡數字都沒有確切結果,因此也沒聽過哪一場民初戰爭會用上「慘烈」的形容詞。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事實上,民國時期的內戰絕大多數都是擊潰戰。
啥叫擊潰戰?就是雙方拉好架式,接下來正面互懟,之後勢弱的開始敗逃,勢強的開始追擊;追的那一方主要也不是殺敵,主要都在搶物資或是抓俘虜,逃的一方就比較累了,除了考驗心肺耐力,過程中還要順便扔掉軍服裝備,準備隨時回老家。
覺得老ㄕ瞎說?那我舉幾場比較有名的內戰戰役。
首先是皖系軍閥段祺瑞討逆擁護清朝復辟的張勳,當時段祺瑞只開了一炮,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軍立刻四散逃跑,而且為了避免逃兵身分被發現,他們還立刻割下辮子扔的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這場戰役結果,累壞了負責掃大街的清潔人員,可人實際上死沒幾個。
再來是國民黨北伐對決直系軍閥吳佩孚,當時雙方在汀泗橋戰鬥決戰,吳佩孚還設下督戰隊,號稱退者殺無赦,好去激勵底下士兵跟對方硬剛,結果還是國民革命軍比較凶猛,擊敗吳佩孚的2萬大軍。可國軍最終統計戰果,也不過是傷敵數百、俘虜2千。當時人對此戰的評價是:「吳佩孚的兵不怕死、國民革命軍是不知死。」描述當時的作戰說到底就是比誰膽大。
由於比的是短時間的一鼓作氣,民國的內戰其實有點像放大版的群架,雙方盡量召集人馬後是一擁而上的混戰,什麼戰術展開、兵種配合全都用不上,敗退的人則一潰千里,完全無法組織像樣的反擊或是徐徐而退(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這樣的場景將在之後的描述再次出現)。
所以在1930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三種師級單位的編制:
甲種師
每個師有3旅,每個旅有2團,支援部隊另有1個騎兵連、3個炮兵連、3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以及師直屬特務連。
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支援部隊跟甲種師一樣。
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與前兩種師相比,支援部隊少了特務連、通信兵連。
這三種編制的共同之處,就是塞滿6個步兵團,企圖利用龐大人數進行密集的正面進攻,體現當時中國內戰的用兵習慣。
當然,若要追本溯源,以上編制其實是參考一戰前的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在一戰初期就是3旅2團編制。可在一戰開打後,各國很快發現,當密集式的衝鋒遇上機槍陣地無疑是送頭自殺,而且龐大的人數容易造成調動上的笨拙,單位間的通訊流暢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各國,尤其是強調機動作戰的德國,早已對編制進行改組調整。
所以當魏澤爾看到中國軍隊在一戰已過去10多年,卻仍使用在實戰中被驗證為落伍的編制,很快提出德國在一戰後的師級新編制:2旅4團。並讓陸軍第2、3、9、25、87及88師接受新式訓練以及部隊整編,這六支部隊就被冠上「整理師」的名號,其中尤以87、88兩師的執行最為徹底。
這時就要岔出去先提87、88,這兩個會在之後描述中成為主角的部隊歷史淵源了。
時間追朔到1924年,蔣介石就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為了維護校長安全於是成立的衛兵隊,隨著時間發展,衛兵隊開始不斷擴張成特務營→警衛團→警備師,甚至後來擴增成警衛第一師跟警衛第二師(從百餘人擴增成2萬人,這發展夠猛吧)。
之後在1931年,這年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於要警衛的對象消失了,部隊也只好改名,警衛第一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7師、警衛第二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現在知道為何這兩支部隊為何會被重點照顧了吧?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是關係最鐵的部隊。
被視作鐵桿的部隊,當然不能讓等閒之輩率領。87師的師長王敬久,88師第一任師長俞濟時、接任師長孫元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他們對於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極度忠誠,同時也在中央軍將領裡資歷威望最深(畢竟所有從中央軍校畢業的人都要稱呼他們為「學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把德式訓練新軍和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蔣介石的小舅子,當時主掌財政的宋子文找上魏澤爾表示:「我底下有支部隊,希望你們德國顧問能來幫忙訓練 (然後小聲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很多方便喔)。」能夠跟管錢的建立好關係,魏澤爾自然樂見其成,這也讓一支當時頗為特殊的部隊也染上德式訓練色彩,那就是歸屬財政部管轄的「稅警總隊」。
稅警部隊
稅警總隊是在1930年,原先為了查緝走私鹽以及鞏固海關安全而成立,其性質有點類似今天的海巡署。至於推動稅警總隊的重要創立者,就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有如此雄厚背景的後台,加上當時洋人希望稅警總隊能發揮良好功用,好使他們能在中國擁有較穩定的投資環境,因此稅警總隊在補給裝備上非常佔優,人員素質也要求較高。
以裝備而言,稅警總團在1929年裝備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Carden Loyd Tankette)。這款由英國研發的坦克,就算是以當時眼光來看,都是迷你的存在,該車重約1.5噸(被稱為現代坦克雛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雖也是輕型坦克,但好歹有7公噸),武器只有一挺機關槍,裝甲厚度5~9公厘……這防禦力大概一把反坦克步槍就能輕易被貫穿。
即便能力值不高,這卻是當時國軍唯一裝備的坦克(順帶一提,最先裝備坦克的中國部隊則是東北地區的奉軍,他們所裝備的,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只不過奉軍的坦克沒有坦克炮,而是用機槍作為主武器,也就是說軍的坦克是改弱版)。稅警有坦克而陸軍沒有,用誇張一點的比方,就是今天中華民國海軍最強戰力是驅逐艦,但海巡署卻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形成一種警察比軍隊火力還強大的詭異場景。
(大概是察覺到詭異的現況,這批戰車在同年的3月1日就移交給陸軍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接收,最初這批坦克部隊被叫機槍排,之後很快改名為戰車隊,國軍這才出現正式的出現坦克編制。)
以人員素質來看,稅警隊謝絕文盲加入,並要經過3~6月試用期通過後才算正式錄取,因此稅警的教育程度比大部分陸軍士兵都高的多,這也代表他們可塑性較強,能進一步接收更精深的軍事知識;而許多管理層的幹部更是留美出身,像第一代總團長王賡畢業於西點軍校(順帶一提,王賡最有名的事蹟並不是他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的好友徐志摩綠了他一把,導致他跟妻子陸小曼離婚)、第一團團長趙君邁以及日後新成立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則是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所以稅警部隊當時洋溢著當時中國少見的美式訓練風格。
何謂美式訓練風格呢?我們不仿看看第四團團長孫立人是如何狠操他的士兵。
第四團的訓練內容如下:「早上四點起床後,先跑個3公里醒醒腦(嫌多嗎?放心,之後會增加到5公里),之後開始進行當天的戰術動作操演。每周操課六天,然後第七天休假......錯!是進行內務及武器檢查,不時再升級成高裝檢一下。行軍訓練方面,官兵一律揹背包(內含子彈50發、炒米2天份、手榴彈2枚、圓鍬或十字鎬、軍服、換洗衣物、日用品,也不過20公斤重罷了),身上掛著乾糧袋(通常裡面會用炒米)、水壺、子彈帶、槍枝(大約3公斤),在這種情形下一天要推進50~70公里(一種從北車跑到新竹車站的概念)。射擊方面,每名士兵需熟練操作步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砲,並在每年年中進行實彈測驗,打得好就每個月發津貼2~4元,打不好,孫團長直接下場親自教學......然後把你給幹到飛天。休息時間,孫團長則會把全團帶到連雲港去游泳,時不時組織賽跑比賽。」
以上訓練我想用一句話粗略總結:保證讓你軍旅生涯過得很充實。
雖然軍官組成很美式,不過在中德軍事合作的大環境下,稅警總團的步兵依舊裝備德國軍械,為了學習操作,稅警於是和德國問問團合作,請了8位教官指導器材維護的事宜。
對於魏澤爾以及其他德國顧問來說,稅警雖然也接受指導,但純粹度畢竟不及87、88師等重點培訓部隊。而且稅警的作用也比較不用於戰場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並非關注的焦點。只是誰也想到,日後卻是這批稅警成為延續德式訓練最久的存在。
圖片為:
推測為稅警總團的士兵,可確定的是他們手持原產自德國的毛瑟手槍
德式手榴彈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帥!超帥!
200師是在南京保衛戰後,基本將德式中央軍的部分殘部,加上原先的裝甲部隊而擴編的機械化部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照片中的重演士兵,他會頂著德國M35鋼盔,另外會有中央軍的水壺以及草黃色的手榴彈袋。至於藍的軍裝,則是國軍冬季制服的顏色(我看有一種說法是藍灰色比較符合中國冬天的保護色,草黃色則是夏天的保護色)。
200師比較著名的戰役,包含崑崙關戰役,以攻堅的硬碰硬方式攻下日軍陣地(這對火力裝備處於劣勢的中國軍隊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事)。
另外入緬的第一次遠征軍,也是以200師做為主力,可惜的是,這次失敗的出征,加上回國時災難的行軍環境,造成200師損失慘重,師長戴安瀾更是客死異鄉。
之後200師有繼續補充裝備,但在徐蚌會戰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中國第一支的機械化部隊,就此覆滅在陳官莊,其領導過的長官:杜聿明被俘虜、邱清泉遭擊斃(邱清泉將軍正是今日台中清泉崗機場的命名紀念由來)。
在目前我描述的抗戰故事中,200師的前身─國軍戰車團,也會做為重要腳色登場。而如果我寫得夠順利,連200師都會一起提到。
總之,看到這一套裝備被人穿出來,心裡真是覺得挺激動的呀。
德式手榴彈 在 德式中央軍:手栓式步槍(毛瑟Kar98k)模擬射擊影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第二支影片出爐!這次的主角是步兵的主要作戰武器─步槍。 一戰及二戰,手栓式步槍(也就是需要手動退彈殼的步槍)是各國步兵的主武器,直到二戰後期,各國才都紛紛讓 ... ... <看更多>
德式手榴彈 在 [情報] 俄國又一名將軍被摘星了 - PTT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 拉迪米爾弗羅洛夫」(Vladimir Frolov)少將今天突然在聖彼德堡悄悄下葬, ... 帶簡單包起來第2及3都是手榴彈簡單掩藏後,放置草地及樹木間美語老師. ... <看更多>
德式手榴彈 在 挑戰新聞軍事精華版--殺傷力強大!人類史上最兇殘手榴彈! 的推薦與評價
手榴彈 作為步兵主要的武器,自其誕生以來一直受到各國軍隊的重視, ... 24型柄狀 手榴彈 (德語:Stielhandgranate 24)為德國陸軍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