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物難賣-七要訣助你成功開市▎
當了媽媽以後發現錢真的不夠用(好啦我承認是我愛買),也養成了懶媽儘可能以舊換新,補貼新品入荷差額的習慣。
近五年的二手育兒用品銷售經驗,雖稱不上攻無不克,但也有近七八成的勝率。
以懶媽自己的經驗來說,育兒用品的替換率高,所以不少媽媽會改買二手用品。
現代人物質生活豐盛,東西用到爛的機會大幅降低,許多二手商品其實少用近新,多數人也逐漸接受二手物品,因此只要用對方式,就能提高成交機會。
➀ #盡量買有品牌的物品 Brand Products
懶媽進了機械加工業後才知道,為什麼有些玩具雖然外表長很像,但價格差很大,原因就在於玩具的精細度。
以機械加工業來說,工件精度差了個0,價格也許就差了一倍不止。
品牌商提供的價值就在於精度的管控。
就拿樂高來說,有些白牌的積木,要不太緊要不太鬆,玩起來便沒那麼順手。
有牌物品雖然價高,但比質也相對好,不只較不易損壞,物品的細節更是精緻細膩,出清時一定找得到固定支持者願意買單。
➁ #找出自己的目標客群 Target Audience
一個人所在的區域、身份(example: 全職媽、職業媽)、興趣,會影響一個人購物的決定。
以懶媽自己來說,我人在高雄,是個職業媽媽,在育兒用品上對偏教育類的繪本讀本桌遊及開放性玩法的積木較有興趣。
所以我在出售二手物品時,也會儘量找相同背景的群組銷售,像是找高雄媽媽群、二手繪本群、桌遊群等。
媽媽也有不同的嗜好,有些喜歡買衣服、有些喜歡育兒用品,但可能各自有品牌的愛好。
在銷售平台上銷售物品雖然方便,但能見度較低,若能在LINE群組或FB社團中先鎖定目標客群,銷售速度會更快,避免物品越積越多的可能。
如果在一個社群久了,更了解客群的屬性及消費行為,販售二手物的過程也會更加順利。
➂ #標題清楚 Clear Title
這年頭大家都很忙,下標時最好包含品牌、品名、新舊、尺寸、顏色、缺損細節
有些人只買特定品牌玩具衣物、又或者只搜集該牌玩具,標註清楚不僅能增加被看見的機會,有興趣的人也能一眼看清楚這樣東西究竟是不是他所想要的。況且標示清楚不僅能減少雙方一來一往的溝通,也能減輕彼此耗費的時間與精力。
➃ #產品介紹很重要 Product Introduction
人會決定買某樣東西,除了需要外,一定是那個當下被產品的介紹文吸引,從而決定購買這個產品。
行銷人員精心撰寫的銷售點,充滿了誘惑人心的賣點。
能讓你心動的台詞,必定也能讓他人心動。想辦法改以自己的話重新敘述產品,加上孩子的使用心得,更令人感受到真心實意的推薦。
example: 多元學習、激發興趣、訓練精細肌肉、感官發展、避免學習偏食。
➄ #搭配組合 Bundle Sal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二手電影院看過電影,懶媽以前常去,因為一次可以看兩部電影,雖然一定是熱門電影搭配冷門電影。
將熱門商品與冷門品項綁定合售,能提高冷門品項成交的機會,搭配性的銷售還能增加產品豐富性,也令人覺得整體CP值較高。
➅ #價錢合理 Reasonable Price
怎麼樣的價錢叫合理價呢?
車子落地半價,更何況是使用過的玩具物品。以我來說,小孩穿過的衣物,就算衣況好,懶媽也多是贈送處理,全新來不及穿的衣物才會採轉售方式。
價錢部份,建議比市場二手最低價再便宜個50-200塊,買方比較後通常會挑選物況差不多,但價錢相對便宜的物品購入。
➆ #賣得掉比賺回成本重要 Sold out Rocks
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錢。
玩具衣物等,有些是有流行性的,放久了只會跌價,絕對不會漲價。
除非物品狀況極優、部件未曾缺損髒汙、新品價格水漲船高,二手物才有機會維持舊價或創下新高。
懶媽過去曾轉售幾本熱門的絕版立體操作書,就算價格翻倍賣,依舊順利賣出。原因只是因為立體操作書容易破損,又因為絕版,新的買不到,要買到的狀態極佳的二手書根本全憑運氣。除非了解相關市場,才有機會做此操作。
物品久放有什麼缺點?
東西越放越舊,也只會越加難賣;家中空間被佔據,生活空間被壓縮;取得成本不變,沉沒成本增加,到最後不得不降價求售,心理更不平衡。
看完以上七點,是否覺得出清東西換現金非常麻煩?所以購物時更要考量清楚日後處置物品的相關成本。
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想出清換現金一定做點功課。
懶媽這個人怕麻煩,出清物品耗費精神力氣時間,所以難賣的小物多直接贈送,若要出售物品,會先累積到特定數量,一次出清,追求一擊必中,免得自己時不時都得回應潛在買家的各式問題。
不知道大家出清二手物有沒有什麼其它要訣?
如果有朋友依懶媽的說明成功出清,希望能跟懶媽分享一下唷!
◎◎◎◎◎◎◎◎◎◎
想優化生活、調整居家空間,卻不知道該怎麼做嗎?
◎ 歡迎找懶媽聊聊
http://bit.ly/LazyMom-LINE
◎ 10月第三週起開放預約
◎◎◎◎◎◎◎◎◎◎
歡迎
#按讚-讓懶媽知道自己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留言-歡迎跟懶媽聊天或分享自己的觀點
#分享-希望更多人能一起享受生活的餘裕
同時也有7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40的網紅小路金融實戰Lewis.Inve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股票新手 #股票入門 #程式交易 #程式交易 #小路金融實戰 | EP1 | 手把手帶妳寫出人生第一支程式交易策略 | 撰寫量化交易不困難 重點在於策略Know-How 量化交易是透過把所有的Trading Idea寫成程式碼,讓電腦具備有自動交易與回測能力的專業技巧,但隨著工具的進步,不...
「撰狀人要寫嗎」的推薦目錄:
撰狀人要寫嗎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37] 細說分鏡 Vol.14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89
🖍我所執著的,是隱藏在藝 術下,那些種種技術是如何決擇的故事
🖍故事,比起華麗的表象,更能吸引我的投入與專注
謝哲青在他最近的新書中,談到美國哲學家「華特、費學」,將人類的學名 Human Sapiens (智人),改為 Home Narrans (說故事的人),他的意思是處於資訊爆發、混亂的世界中,我們身處焦慮的時代下,總是想找著安生立命的社會位𠤤,依靠著我們心中相信的管道,無論是電視上的名嘴、還是網路上的網紅、意見領袖,或是功成名就的學者、政治家、企業家的一翻話,讓我們找到心靈上可以依靠的方向,因為上述這些人,在現今我們的社會中,是懂得如何化繁為簡、去無存菁並且用有力的表達方式,說出一套我們心中困境的出口 – 也就是透過「敘事」「說故事」的方式,將許多讓我們無解、擔憂的事情,化作「一切都有因果,同時也是趨吉避兇」。
🟥故事與說故事
會說故事的人,我真心覺得這些人的人生閱歷、經歷一定非常豐富,讓我們能超越時空,體驗到我們人生過去與現今無法置身的環境,越是很達得好,越能讓我們如臨現場。
🔹「故事」的呈現形式很多,口說故事、文字紙筆、圖像漫畫、動態影音等等,都是為了表達「故事」,而不同的媒體優缺長短也各有利弊,同樣的一套故事,會因表達形式的差異,產生與所謂的「原作」有著極大的落差,又特別是從小說改編成電影更常見這種狀況,族繁不及備載,大家心中一定有數,這裡也就不特別提,哪些小說改變成電影成為災難,或是變的更加出色。🔹
雖然我不大愛看小說,越厚、越多集的小說我更是離的越遠,而我偏愛影集、電影、短片來了解故事,少數我是因為電影拍的不錯,回頭去看小說的情況也是有的,雖然我知道有些電影與小說原著有所落差,但我會當作「這是另一份作品」方式來解讀它,再有興趣再多參考他人的心得比照一下。
最近,我更開始喜歡「10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讓我對一些從沒看過的電影,在短短時間下了解故事大綱與內容,這也不是最近才有,早在多年前的「古阿莫」就已經流行好一陣子,當然這種過於斷章取義的表現方式,自然無法讓人感受任何一部電影裡頭的醍醐味,但對於一些「有點興趣的電影,但沒有時間找來看」的我來說,偶爾看一看,當作消遺也是不錯,偶爾還會發現有趣的故事在裡頭。
「袁騰飛」Youtube 之前我很有興趣的一位「說書人」,可以把古今中外歷史講的活靈活現,怎麼同一件學生時期歷史考題,在他的嘴裡可以說出另一套觀點,足足吸引我的眼眼好幾分鐘不撇一眼,真的是蠻利害的說書人,只可惜一點,若要看他更精采、更完整的故事,那就要到另外的平台、加入會員、付費才能享受得到,我就少去他的頻道去追一追。
「老高」我想就不多說了,上百萬的訂閱人數,每集影片一推出,短短時間也有數萬人點擊觀賞,雖然有人批評他不過就是「會說話的內容農場」,也就是把別人的故事抄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確實我也這麼覺得,老高許多集談到的內容,我自己在很多地方也都看過、見過,無論是鄉野傳奇還是書本內容都有,但這點並不會折損我對老高的評價,因為能把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透過精彩的說書過程,搭配聲音、影片輔以說明,以及旁邊適時回應的小茉,更是讓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硬是說成 1 小時的節目,還不會讓你想要轉台,這點才是讓我覺得,老高真是個利害的說書人,不用透過多難的攝影、剪輯、打光等前製與後製技術,就能做到這樣子的成就,不簡單、不簡單。
到底是故事吸引著我們? 還是呈現方式讓我們願意停留下來? 還是必需二者兼具? 有沒有可能「呈現方式」讓故事更加生動重現,讓故事更加豐富? 也有沒有可能某些故事必需透過特定的呈現方法,才能讓我們更加溶入故事裡頭? 這些問題成為我最好奇的點
🟥照片與故事
前幾篇文章我提到,比起「照片的故事」,我更在意「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兩種不同的故事,前者迷人,後者讓人沉浸其中,若用小說、電影來比喻的話,精采的小說讓人打開視野,而作者的世界更是另一部作品,更加引起我的興趣。
參觀一些攝影展,或是經過一些攝影展出的場合,除了看看照片本身,底下的創作目的也是必需要要搭配一起看的,但如果作者在現場的話,與作者本身討論這些作品創作的過程,那更是精采。
🔹但絕大多數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最多參觀看看攝影展,甚至是「線上攝影展」更方便簡單,就算不是很有制度、規模、設計的線上攝影展,每天在看臉書各攝影社團裡,每個人分享作品,我們也可以視為一簡單的「線上攝影展」,但我覺得這樣子比較片段零碎,比較無法透過偶然看到的作品,就能了解一創作者真實創作的立場與心境,透過「實體的課程」,透過一創作者一連串作品創作心得分享,比較能讓在場各位,了解攝影、拍攝過程中,隱𫟖在照片、照片故事後的「故事」。🔹
正如我前篇提到,大多分享照片故事的「說書者」,我所見到的,絕大多僅是「描述照片現場發生的事情」,或是「心情分享 – 就是要這麼做就是好」等類似的說法,能聽到我希望得到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這樣機會並不多,如果一場 1 小時 20 張照片的分享會,能讓我聽到一張、二張,遠藏在照片裡頭更多的創作心路歷程,我就覺得「值得了」。
為何「照片故事後的故事」我更有興趣呢?
🔹因為「照片是記錄故事」,故事已經存在在那兒,已經是發生的事情,不會、也不容易改變,或是不再發生,就那麼一次,每一張照片故事就像是電影、小說讓我增廣見聞,絕對有的,但試著想一想,為何「故事就在那兒」,為何不會吸引我,或是更多人去拍? 不覺得這點比起「照片的故事」還要有趣嗎? 🔹
除了「已經發生存在的故事」,有的則是「創作一個故事」,但同樣的我會問作者「為何你會想拍這些故事」,而不會去太對「照片與其故事」琢磨太久,相同的邏輯我也會問自己「有些人會想創照這些故事,又為何我不想? 為何我覺得一些我自己創作的故事,別人覺得不有趣?」。
🔹我想得到暫時性的答案那就是「照片與其故事」一定與「攝影者、創作者」有一種神秘的連結與關係,才會讓我們與作品之間產生交集,這個交集才讓我更吸引我想去了解,希望進而發現隱藏在我心中沒發現的秘密,也就是更認識自己,了解為何我現在做的是什麼? 了解為何我喜歡、厭惡某些事物又是什麼原因。🔹
🟥攝影創作的取捨
用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無論是已經存在的故事,或是撰寫一個故事,而成就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元素,依舊脫離不了那些攝影的基礎 – 曝光、構圖,每一個決定都影響這張照片的最後結果,那麼說說這張照片如何的創作 (How) 並不困難,而「創作目的」本身就是「Why」,這兩者的交集,我想就是「故事 Story」。
🔹比如說光圈大小直接影響景深表現,為何讓淺景深隱藏了部分事物,消失在主體前方、後方,不會無理由的隨意使用,當說明為何擇「大光圈」 (How),相信是背後有個原因 (Why),是為了眼不見為淨,淡化那些藏汙納垢的角落,或使得長年以來堆砌老舊的痕失消失在畫面中,使得觀看者判斷不出時間地點線索,讓這張照片遊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簡單的觀念表達,這就是故事。🔹
光是一個變數,就有多種選擇,無論選擇為何,都是一個觀念的表達、都是一個故事,無分好壞,只有作者主觀的詮釋,以及觀者主觀多元的解讀,但若抱著更多一點問題,問著「為何選用的大光圈,讓部分線索消失是你這張照片故事的原因」,把問題再追問下去,就能更進一步深入創作者與故事之間的「連接」,而不會讓觀者停留在「看見作品、聽見故事」這層面,卻忘了「作者」在裡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我想更了解這位「說故事的人」,而不僅於「照片的故事」就此滿足,通常那些「說故事的人的故事」,比起那華麗表像的作品,來得更有趣、更讓人有著深刻的記憶,再反過頭來看該作者的「創作作品與作品故事」,就能了解更多一些。
撰狀人要寫嗎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知名台派精神科醫師分析:蔡英文是病了,還是壞?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21/202109211921381871.htm
林進嘉觀點:蔡英文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人說,在台灣參加過選舉的人,好像被剝了一層皮,祖宗八代都會被挖出來。但是蔡英文似乎是一個異數。
蔡英文給人的印象:「出身富裕家庭、台大畢業、留學英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政大教授、國際法學者」。也因為這樣,當2019年6月11日民報刊登曹長青一篇「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否造假」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打死,也不相信」。這不是因為蔡英文有多好,而是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大膽無恥的人!
其實,蔡英文的博士、論文造假疑雲,早在2015年選舉時就已被提出來過。只是,當時媒體報導很少,大家也都認為那一定是選舉抹黑。因為,如果是「野雞大學、選議員」,或許有可能;但蔡英文牽涉的是「倫敦政經學院、政大教授,而且是選總統呢」,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烏龍?那是絕絕絕…絕對不可能!
在曹長青質疑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的文章之後,同年六月蔡英文偷偷傳真了一本「博士」論文,在英國LSE婦女圖書館出現。隨後,林環牆教授在2019年8月6日親自去翻閱,並在8月27日發表轟動全台的獨立調查報告,「蔡英文博士論文與學位證書的真偽」。林教授的結論是,蔡英文頂多是「完成論文初稿,但未通過博士口試」的博士候選人而已。
接著,徐永泰博士在「四不一沒有」的嚴格限制下(「四不一沒有」:LSE聲明,這是根據作者的要求,不可以影印內容或用手機拍照其他部分,不可以帶鋼筆、原子筆,不可以帶水進去,也不可以帶手機錄音等,只可以閱讀和用鉛筆抄寫筆記,其他一概禁止。若需中途離開,需先交回論文,回來後再與館員一起拿出論文),於9月13日跟進至英國LSE婦女圖書館閱讀蔡的論文後,發表「蔡英文論文讀後感」指出,該本論文格式錯誤百出,竟有六頁缺漏,還出現了1990年代才有的電腦排版方式「微軟字間字句自動調整系統」,且該論文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小結論,但卻沒有最後的總結,比較像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學術報告集結而成(這一點,童文薰律師在比對蔡英文國圖版英文論文,跟蔡發表在國內期刊的中文升等著作,發現後者幾乎是前者部分章節的英翻中,得到證實)。至此,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已成定局。
雖然大選後,有關蔡英文的論文門報導變少了,但在彭文正、林環牆、賀德芬等人努力追查下,英國資訊委員會(UK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竟同意倫敦大學不公開蔡的口試委員名單,因為公布了會造成當事人的傷害和痛苦(Disclosing this information would cause that individual a degree of damage or distress)。今年九月教育部公布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是「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放在LSE婦女圖書館和台灣國圖)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完全不同。逼得總統府發言人特別聲明,履歷表填的論文題目是「博士」論文的Part Two。這又是另一個謊話:沒有人在申請教職時不填博士論文題目,只填第二部的題目。那只證明一點:當時申請政大教職時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
再加上,在蔡號稱取得博士學位(1984年3月)之前一年,蔡英文在1983年6月;1983年12月在「政大法學評論」刊登的文章,都已自己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1983年10月,在聯合報發表文章,也是自稱國際經濟法博士。蔡英文自27歲起即以假博士招搖撞騙,是毫無疑問的了。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27歲的你我,誰敢跟蔡英文一樣,沒有博士,卻在投稿的期刊、報紙四處謊稱博士,並在國立大學求職信上公然杜撰博士論文題目嗎?一個27歲,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為何會如此膽大包天?為何敢說謊成性?是爸爸有錢?可是有錢人子弟也很多,誰會這樣?還是爸爸有強大的黨國關係?可是有黨國關係的人也不少,誰這麼敢?而且,蔡英文說謊,不是只有27歲時假稱博士那一次而已。
我曾於2019年12月9日在某報發表一篇「小英說謊記」,敘述蔡英文親口說的謊話,摘要如下,
一、紐約辦事處大樓購買、啟用期間(2004/2005),蔡英文是不分區立委。但2019年8月17日,蔡英文在台中開講,「紐約辦事處…我們買了以後,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那你要說誰有那麼樣的願景呢?我告訴你,就是我啦,我在做行政院副院長的時候」。蔡英文講這段話時,眉飛色舞、得意洋洋。後來被阿扁打臉後,8月26日才在臉書表示記錯了。
二、2011年出版的《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的口述提到,「初到康乃爾時,記得開學不久,有一次上『國際公法』的課程時,我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妳來自那裡?』『那你們將來要跟中國怎麼辦?』…『嗯……』向來對隨堂抽問有問必答的我,剎那間腦袋裡竟然一片空白。…老師看出了我的猶豫。他很體貼、也很嚴肅地說:『這個問題沒有理所當然的答案。妳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好好觀察、好好想想!』」
2019年9月20日「社群之夜」,蔡英文:「我到康乃爾大學法學院,去的時候,這個系主任就告訴我,就見我,看到台灣的學生他覺得很新鮮,他就問我說,『你是台灣來的?』,『那你們以後跟中國怎麼辦呢?』,我想了一想,我說『我們政府說我們要統一啊』,我們這個老師看著我說,『你真的要來唸康乃爾大學的法學院嗎?』……這個老師叫什麼名字呢?因為他已經過世了,我可以跟各位講,他的名字叫Barceló」。三天後,彭文正博士收到Barceló教授的電子信件!九天後蔡連任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經查證係口誤。
三、2019年9月18日徐永泰博士報告,政經學院的蔡論文有一書面的作者要求,「四不一沒有」的閱讀限制。
隔天記者問,為什麼論文的閱讀要有很多的限制。蔡:「這個我不知道,這個我也想去了解一下」。再問:「他們說是妳訂的」。蔡:「那當然不是我訂的」。問:「他們說是你要求的」。蔡:「不會是吧?」
四、2019年11月28日立法院公聽會,嚴震生教授指出,在國圖的「博士」論文有444個拼字錯誤。隔天蔡為解釋錯字太多,說:「35、36年前的論文了,那時候的打字都是用傳統的打字機,有打字的錯誤,其實也是在所難免」。
但,2011年,蔡在民主沙龍座談時親口說:(我的論文,)「尤其是你打字校稿整整花了一個月,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還是可以用電腦打,然後用printer印出來。」
五、2011年民主沙龍,蔡說「你檢查了你的論文一個月以後,把論文交出去之後的那一剎那,我就覺得說我不要再考試了。……可是後來我爸爸說,你畢竟是學法律的,應該去考一張執照吧。…我又開始了我的考試生涯,我又去考了紐約的執照,考完以後……我又去考了台灣的執照。那兩張的執照就一直掛在我家的牆上。…我的考試生涯就結束了,那就開始我的教書生涯」。
其實,蔡英文的紐約律師是1987年登錄的,根本不是自稱倫敦政經畢業後(1984)先去考、再回台教書。至於蔡的台灣律師更是在1996年才通過檢覈取得,根本不是考試取得!
再加上蔡英文在《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一書中,說明姊姊蔡英玲陪她去倫敦參加博士口試的照片,後來被網友比對出,背景是波士頓的教堂。以及最新出爐的謊言,日前賀德芬老師公布的,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題目,不一樣。事實上,這題目也跟蔡英文於2011年在各大學(開南大學、交通大學、彰師大、靜宜大學)演講,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又不一樣。更是跟2011年10月出版的「小英便當與洋蔥炒蛋」一書的論文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elfguard for Domestc Market」)不同!怎麼有人連自己博士論文題目都會連續講錯、寫錯?
一個人可以在公開場合,口沫橫飛,神采飛揚,說謊,而且不止一次,不怕被抓包,也不怕這些場合可是都有錄音錄影。一個人可以在求職履歷表上謊稱博士,一騙近四十年,也不怕東窗事發。這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壞:她知道自己在說謊。就是愛說謊,隨口呼攏,說謊可以得到利益;另一種是病了:其實她不知道自己是在說謊。
在精神醫學有一少見的精神病理現象,英文叫Pseudologia fantastica(有人翻成「謊話幻想」),又名pathological lying(可翻成「病態性說謊」)。精神醫學教科書是這樣描述的:「有限的事實,混合了大量、生動的幻想。聽者的興趣使當事人很高興,於是又更強化了本症狀。這些症狀不僅是事實的扭曲,有時還會偽造一些自相矛盾的過去生活,如聲稱父母已死,博取同情」。另也有這樣的描述;「流利、似是而非的說謊,通常是浮誇、極端事物的不真實敘述。這些敘述隱隱約約被當事人相信是真的」。但本現象不是妄想,因為如果有人找出事實來質疑時,當事人還是會承認錯誤。又,他們說謊,主要不一定為了得到實質利益或逃避責任,而是為了滿足內心某種需求,或許從中可提升自尊與自信。
我曾經一度以為,蔡英文會不會是後者,病了。如果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包容她,並給予治療。但蔡英文,博士未完成,帶著博士班筆記回國,將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進政大教書,繼續把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藉以升等副教授、教授。這位法律學者教授,終其一生,除了將博士班筆記翻成中文外,沒有其他著作發表。所以就說謊的本質,蔡每次說謊都是為了得到利益或逃避責任,而且還運用各種方法去遮掩謊話,如放在LSE的論文不讓人影印、引用,把教職升等資料封存至2049年。由此觀之,蔡英文應該是壞、不是病。
有人一定會說,當總統又不一定要有博士學位?當然沒錯。問題是,我們談論的不是「總統有沒有博士學位」,而是「讓學術詐欺、說謊成性的人當總統,對我們社會及下一代的教育意義是什麼?」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原載台灣《風傳媒》網刊 2021年9月21日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47891?mode=whole
撰狀人要寫嗎 在 小路金融實戰Lewis.Inve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股票新手 #股票入門 #程式交易
#程式交易 #小路金融實戰 | EP1 | 手把手帶妳寫出人生第一支程式交易策略 | 撰寫量化交易不困難 重點在於策略Know-How
量化交易是透過把所有的Trading Idea寫成程式碼,讓電腦具備有自動交易與回測能力的專業技巧,但隨著工具的進步,不需要具備艱深的程式撰寫能力,就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完成策略撰寫。具備量化能力後,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撰寫策略回測,歷史如果都無法獲利的策略,你敢上線嗎?
來!這部影片看完,就可以寫出第一次交易策略囉♥♥♥
在這個影片當中你會學到...
‣‣ 簡短兩行程式碼,完成第一支程式交易策略
‣‣ 純均線策略量化回測結果
▬▬▬▬▬▬▬▬▬▬▬▬▬▬▬▬▬▬▬▬▬▬
🔥喜歡小路的影片歡迎按讚、訂閱加上分享🔥
並且在下方留言你感興趣的主題,小路會視狀況拍攝影音呦!
謝謝大家!
▬▬▬▬▬▬▬▬▬▬▬▬▬▬▬▬▬▬▬▬▬▬
▶︎ 訂閱我的頻道打開小鈴鐺,第一時間通知你影音更新◀︎
📌Facebook 臉書粉絲專頁【小路投資日記】https://www.facebook.com/lewisatstock
📌Instagram 粉絲專頁【小路金融實戰】
https://www.instagram.com/lewis.invest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lewisatstock
📬合作邀約:Lewis945@opasgroup.com
#股票新手 #股票入門 #程式交易
撰狀人要寫嗎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神劇第二季跌落神壇了?真的跟男主角一樣大不如前嗎?
🔞日本近代史最具爭議的男人,370年徒刑+50億負債,竟然還敢說自己成功?
🔞成功的3大原因 vs. 失敗的最大要素,新影片徹底解析給你!
這次要介紹的,是等了一年多的18禁影集《AV帝王2》(The Naked Director 2)。
目前Netflix已經上架兩季共16集,可以一口氣追完整個系列影集。故事改編自真實人物傳記《全裸導演 村西透伝》:第一季聚焦在男主角村西透在70到80年代從英語百科推銷員踏入色情產業的過程,描述他崛起成為家喻戶曉的AV帝王的故事。第二季則是著重在80年代末期他的事業拓展與失敗,一直到1994年,交代了所有關鍵人物的結局為止。
我們覺得這兩季的故事非常完整,基本上就是讓觀眾快速理解日本上個世紀色情產業的結構與狀態,以及村西透這個爭議人物,是怎樣藉著才華、努力和時勢成為英雄,卻也因為誤判情勢而一敗塗地。也因為《AV帝王》題材獵奇、故事誇張卻真實,並且描繪了眾多有趣又立體的角色,讓這齣日劇成為了現象級的存在!
所以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將會聚焦在村西透這個號稱是『日本最成功也最失敗的男人』身上,用影集劇情和他本人撰寫的《AV帝王說服術》這本書,去試圖解開他崛起與殞落的背後秘辛,包含:
1. 村西透到底是誰?
2. 成功之道?
3. 失敗秘辛?
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點擊右上角資訊欄收看我們之前為第一季做的深度解析喔!
【AV帝王:第一季】https://youtu.be/8jIFKL8KBeo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AV帝王2
#全裸監督2
#TheNakedDirector
撰狀人要寫嗎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旺詮質詢時指出,臺南市府帶頭哄抬地價,區段徵收的土地標售案,起標價與得標價遠遠高於附近地區平均地價,直呼地政局與都發局成了「土地開發局」?
下午質詢時,旺詮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切入,分析市有土地標售的問題,蔡旺詮提到,政府應該承擔整個社會的責任,看看如台積電、奇美等大廠,都在強調企業社會責任(CSR),撰寫年度報告書檢討今年為社會做了什麼,甚至有專門部門在規劃回饋社會。反觀我們市府,卻在以標案哄抬地價,逐漸財團化,不覺得格外諷刺嗎?
另一方面,雖肯定地政局長陳淑美的專業與努力,也知道標售案價格問題是一脈相承的,不過還是必須請地政局規劃相關因應措施與檢討機制來遏止歪風。陳淑美回應,非常認同社會責任的觀點,並會積極演研擬相關措施。
而關於市有地用途的問題,他以正在落實中的台南市青年社會住宅為例,目前興建目標是2,000戶,預計2023年完工。然而這些青年社會住宅用地全都來自國防部,當中完全沒有市府用地,這點也由都發局長莊德樑親口證實。而本該回饋市民的市有地,都拿去標售了,根本是將臺南市的責任轉嫁給國防部,自己的土地拿來標售,別人的土地拿來承擔社會責任,可形容「相當傑出的一手」。
此外,旺詮也提及鐵路東移的照顧住宅,其中市府不願用市地做公共空間,周邊竟然沒有任何戶外停車場,對住戶來說極為不便。而且原本承諾住宅一樓的店面會有道路經過,後來發現完全沒有通道,店面無法經營,動線阻礙連當倉庫都有困難,到底是市府騙人還是建商騙人? 最嚴重的是安全問題也有隱憂,店面與圍牆(區段徵收土地範圍)過於接近,空間不夠寬敞,雲梯車無法進入,若發生火警或急病等意外事故,誰來負責?
建議,將該處與店面相鄰的20M長的帶狀區段徵收地,拿來做公共停車場,益處有三其一,提供住戶停車空間,解決居民不便。其二,可以提供一旁店面的通行路線,履行原本對住戶的承諾。其三,增加車輛通行空間,讓救災車輛可以順利通行,解決安全隱憂。呼籲金錢不應該是市府唯一衡量的指標,面對目前市有地用途的問題,應該要有檢討機制以及相對的措施來因應。也應趁此機會弭補市民,拿幾塊市有地來蓋社會住宅或公有停車場等設施,如永康區公墓遷移後的區域被規劃成商業用地,他認為就應該拿來做為綠地或停車場回饋市民,展現市府的反省理念。千萬不要再拿市地來標售了,只會使地價飛漲,應多多關注市民的安全與方便,才是市府的應有的作為。
撰狀人要寫嗎 在 事務所地址作為送達代收地址。2018年1月,A律師把寫 ... 的推薦與評價
免費撰狀的律師,要負什麼責任?> A律師接受當事人B委任,免費幫忙撰寫一份國家賠償起訴狀,並且以事務所的助理作為送達代收人、事務所地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