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1021-Q21040)
Q21021:
龔sir,我睇左你大富翁致富藍圖,其中第八章物業創富術並唔係好明白。
你話關鍵係租金回報率要高過息率,雖然你個例子係正確,但我自己再計返,發現又唔一定啱。
假設我要買一個400萬既物業,借90%,貸款金額就是$360萬,還款期30年,息率3%,得岀結果係每月還$15,177,
另外仲有一筆買樓洗費包括按揭保險費、印花稅、律師費及代理佣金,一共係$228,080。
我當個單位租到$15,177,回報率就係4.55%。
結論,雖然回報率高過息率,但並唔會無多餘現金流岀現。
請問我個例子岀現左咩問題?係咪按揭比率太高?但你書入面話低息時,應以最高借貸比率及最長還款期借錢,以達致倍增效果。
龔成老師︰
無錯,我地係低息的時候,應用最高借貨額和最長還款期。
我地要盡量利用貶值的現金,去換取價值不斷上升的物業資產,這是創造財富的理想做法。
但當按揭成數較高,開頭賺取息差的情況,會相對不明顯。
其實當中的關鍵位,就是你還按揭的金額中,包了兩大因素,第一是「償還本金」,第二是「還利息」,如果你單位出租收$15000,而每月還款中,假設本金$8000利息$7000。
雖然每月無正現金流,但由於你有部分是償還本金,所以其實你有實質的得著的,只是「現金流」未出現。
當長遠慢慢加租,正現金流就會開始出現。
長遠而言,你持有的是優質資產,租金和物業價值會慢慢提升。中間息差優勢,會漸漸變得明顯。
至於那些一次性開支,的確會拖低左回報。但作為投資一個優質資產的成本,相較未來資本增值和現金流收入的回報,這部份成本,係絕對值得付出的。
------------------------------------------------
Q21022:
龔老師你好,我是一名澳門的單親媽媽。我現在要獨自養一個3個月的寶寶,才發現自己
一直沒有投資沒有儲蓄,只有受薪收入,每月4萬3千元,花費供樓1萬6,給父母工人以
及家庭開支,每月都沒有儲蓄。
有三個問題想請教老師:
1,今年公司有花紅4萬,以及囡囡利是1萬多,想買股票當幫囡囡儲錢。考慮中銀,工商,
同盈富,請問邊個會適合一點?
2,10年前傻傻的買了1157,這幾天突然想起,找出來,已虧損20%, 應該沽出嗎?14. 508買入
780股。
3, 想看你的書增加投資知識,請問新手應該睇哪一本?
萬分感謝你抽空解答我的疑問,謝謝☺️
龔成老師︰
1) 盈富(2800)和中銀香港(2388)都可以,但前者係一籃子優質股票,分散風險能力會較好。
現時大市算係合理水平,可先用一半資金,餘下一半等有明顯回調,才再出手。
2) 中聯重科(1157)都有少少質素的。佢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工程機械及農業機械,以及融資租賃服務。
業務都不差,生意與盈利都有增長力,發展都正面,但未必是高增長類。佢優質度不是最高,因此又唔太值得持有好多。
3) 我寫架"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都適合初學者。
現時你要做架事,就係睇翻自已每月開支,睇下有無地方可以改善。令自已每月有一定儲蓄,去做財富增值。
------------------------------------------------
Q21023:
老師 想問下 澳優業績後爆跌 係咪基本面都唔值得渣?13.2 買入。謝謝
龔成老師︰
澳優(1717)不差的。佢主要從事生產、營銷及分銷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及在荷蘭從事乳製品業,業務包括研究及開發、牛奶收集、加工、生產、包裝、營銷及銷售乳製品。
睇翻佢產品,都有一定的品牌與市場,同時過往的增長力理想,長遠有前景。
其實佢質素唔算有大變,只係比較大的問題是估值。現在回調,只係令佢回到較合理水平。此股長線投資可以,但就要控制注碼。以分注模式進行較好。
------------------------------------------------
Q21024:
你好!我收入唔穩定,而且身體唔好,而家每月要幾千醫葯費。是否應逐步把一半或
1/3的股票轉移到高收息股?
我現在持有部份939&6823, 如再增持收息股中國龍工是否首選?如果是,什麼價可入?
還需增持其他收息股嗎?還有什麼股可推薦?謝謝你🙏
假設收息股6%年利率,我要把2/3股票值轉移到收息股才cover到我每月的所有费用,那是否這樣做適當?餘下的可投資一些值博率或增值潛力大些的股票?
龔成老師︰
這個好視乎你健康問題,係短期定長期。只係短期,你可以照因應自己年紀,去配置。好似年青至中年人,就用增長類股票。
若果你會較長時間(以年計),都會維持現時醫療支出,而收入依然都係會唔穏定。
咁我建議你將2/3股票,慢慢換成收息股,去減輕你醫療支出和心理上架壓力,好讓你可以先集中調養好身子。
餘下股票,就維持係一些"平穏增長股"上。因為佢增長力唔係最高,但勝在平穏,萬一你真係要重用這些股票資產,個價都唔會話變動得好利害,同時可以做到平穏增值效果。
中國龍工(3339)以企業的質素來計只屬中等,現時不貴,股息率都算吸引,但業務波動是風險,因此投資不能大注。
以下都是一些較優質架股票,你可以從中選擇,之後再慢慢調整自己組合比重。
平穩增值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
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或收息基金(3110)都可以。
有些更有超過8%、10%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要自己衡量,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只能小注)。
另外,你再有新資金,建議先儲起一筆應急錢,以應對醫療費用或工作上,可能出現的變化,咁會較穏妥。
------------------------------------------------
Q21025:
龔sir, 你好,我0.75 買了1手勛龍(1930), 同3蚊買了1手恆發光學(1134), 現在兩隻都跌了很多,
應該繼續持有還是止蝕,謝謝
龔成老師︰
勛龍(1930)主要在中國從事設計、開發及製造定制模具。
公司規模唔大,上市時間唔算太長,好多數據都未必能作準。此股唔係無質素,若持貨不多,可以守。
恒發光學(1134)係內地和香港的眼鏡製造商。
業務係有的,佢上市不久,好多時要較長時間才見真章。
睇翻佢2019年盈利1000萬都無,但現時市值近10億,好明顯係貴。若你只係小注,可以守。但持貨較多,建議沽出部份﹐去平衡風險。
------------------------------------------------
Q21026:
老師,我年齡:29。有18隻個股(2隻小注,2隻藍籌短炒)+7隻月供
終於報了老師既初級班,希望到時可以多多指教.另外睇左幾本老師既書,我個人反而覺致富藍圖仲重要過股票勝經.
1) 我另外有D問題唸左好耐,想老師幫手俾D意見.
由於之前收息股佔過多比例,想慢慢轉番做穩增值型,其中內銀佔了36%,除了中銀香港會strong hold外,想將內銀減持至2~3隻,尤其民生蝕緊下,應該點處理呢?
2388 15%
0939 7%
3328 4.5%
3988 4.5%
1988 4% (蝕23%)
2) 有5隻股在2,3年前買入後無理,現在應如何處理(hold or sell)?
2 500 @85.05
659 3000 @8.4
788 40000 @1.69
1988 4800 @6.32
2009 2000 @4
3) 睇到新聞見到大陸要求BABA剝離媒體資產,公司股價/股值會是否下跌?仲有咩情況會預見到?
4) 現在留意緊 ,請問下合理區頂 & 便宜區
27
66
2318
3067
2845
2158 (新股是否難以估值?)
1833
9618
5) 正在月供以下股,想問下哪隻現價太貴?
700
1177
2318
2382
9988
龔成老師:
18隻股票太多,你無法每一隻都清楚了解。另外,不建議短炒。
《大富翁致富藍圖》是整個規劃,因此的確較重要。但對於想集中提升股票知識的人來說,《股票勝經》就好有用。
1)內銀要先減持3-5成。餘下的,可以持有,等機會。這些內銀不是無質素,但的確會影響了你的長期組合增長力,因此,要取一個平衡調整的方法。
2)我地最重要睇質素、是否適合你,去決定去與留,而買入價因素不是重要。
這幾股增長力基本都唔強,未必最適合你,因此,要找機會賣出,但有於都有質素,所以不用立刻賣,你找機會就得。
3)阿里(9988)將面對內地監管可能收緊,因此風險度增加左,不過,我相信佢的整體優質度仍在,內地不是不想佢賺錢,只是想規管佢。佢已建立好完善的業務,因此本身是無得輸,只是賺多賺少問題,現時監管多左,點都會影響賺錢能力。
又以佢的螞蟻貸款業務來講,這部分是一些網上的小型貸款業務,增長快,但監管並不如銀行般緊,因此,中央會有更多的監管針對這部分,影響了賺錢能力。
整體上,阿里,長遠仍是有發展,賺錢能力雖然有少少減,但長遠會同政府同意一些監管方法,以及找到合理的賺錢模式,你預阿里現價約在合理區頂部,這股可長線。不過,中短期會波動。
如果有貨,可持有,但就唔需要太急加注。
4)這些都有質素的,而醫渡科技(2158)有潛力的。可長線。
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技術的醫療解決方案。集團主要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如醫院、製藥、生物技術及醫療設備公司、研究機構、保險公司、醫生和患者以及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務和合作。
根據大行報告,於2019年,集團收入在中國所有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在中國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為5.0%。
睇翻大行對佢2020-23年預測,收入和毛利增長分別為73%和83%,增長力唔錯。
佢平台有一定擴張性,長遠受惠更多醫療保健客戶使用平台。不過公司客戶過度集中,以及依賴公共部門。
但佢依然係在燒銀紙狀態,係一個扣分架地方。整體算係有質素,但要注意風險,投資時唔建議大注。
之前貴,現價算是略貴,最好回翻多D先考慮。
另外,提翻你,你應該在投資前,更深入了解該股先好投資,不用太急出手的。
5)基本上都在合理區頂至略貴,都有質素,由於你是月供,本身已有平均買入價的作用,所以,不用停。
------------------------------------------------
Q21027:
如果我
每月要還錢$19000
平均月入只有$7500
每月開支約$3000
請問我可以如何做
但我不想就此破產
借了幾間財務
又經常遲還款
TU極差
不可能問金融機構再借錢了
龔成老師:
要睇翻你現時有無資產項,以及有多少現金,如果有資產,可能要賣部分套現。
另外,就是想方法增加收入,你最大的問題是收入不足,想一切的方法去增加收入。
你再同借錢的方法解決問題,根本是行錯路,不要再想如何借錢了。
另外,可以找翻你現時欠債的機構傾傾,有無得拉長還款期以減少你每月支出金額。又或找一些機構,一次過進行債務重組。
------------------------------------------------
Q21028:
老師你好,一年後再留言請教係因為情況有變,我地決定移民。賣居屋股票套現之後會有近八百萬左右起手。
現打算:
1. 用250萬 做首期,香港買一細單位放租?
2. 如 60 歲每月想有約 2萬被動收入,以下股票正確嗎?
盈富 (2800)
煤氣 (3)
工行(1398)
置富(0778)
深高速(0548)
粵海(270)
中石化(0386)
比亞迪(1211)
每月應供多少及如何分報?
龔成老師:
1)如果你地打算移民,資金投資香港的物業,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彈性會較低(香港樓買入要持有3年),同時只是投資,而現時香港樓的投資角度,這刻又不是特別吸引,因此,不用太刻意行這一步
如果你想有物業類資產,可考慮房託,會更加靈活。
2)除了比亞迪(1211)外,其他都可以。
因為你這年齡及投資目標,應該投資風險較低,股息較好的股票。因此,1211不適合,至於其他,你可投資,平均分配就得。
另外,你可加入GX恒生高股息率(3110),是一個投資收息股的基金,追蹤恆生高股息率指數之表現。
可以視為收息股的組合中其中一員。這基金可投資的,現價合理,可分注。佢是投資香港大型,較穩陣,派息較高的上市公司。
這是不差的收息組合,但增長力不強。
------------------------------------------------
Q21029:
龔sir,想問下你一開始係點樣選擇分析邊d公司?
我就快閱讀完你編寫的年報勝經,想選擇一間公司作練習,但眾多公司,唔知應該選擇邊間好,可否比小小意見我
龔sir,我正在了解中海物業(2669)的年報,見佢既毛利率近兩年都有下跌既跡象
但我見你回覆的文章話2669都係有增長力,我想問毛利率對了解公司發展,有多小影響?
龔成老師:
你選股時,可以選較有優質、大型、獨特性的企業。
簡單來說,我地買股票就是買企業,你要以做生意,你要考慮企業的生意、盈利、現金流、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同時要比較行業,考慮這企業的經營情況,之後的環境又會如何。
例如,我地會考慮佢有多少生意,有多少盈利、現金流,有多少資產,從而計算該業務值多少錢,同時會推算將來的盈利情況,去推算這企業的質素,以及長遠的價值。
如果要深入計算,基本上要好仔細的研究企業,要分析好多財務數據用比率,先至有較完整的答案。
中海物業(2669)不差的,佢係2015年由中國海外發展(0688)分拆上市。
佢主要於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從事物業管理業務(如保安、維修及保養、清潔及綠化、為物業發展商提供交付前服務等。
至於毛利下跌,我見情況未算嚴重,而佢的生意仍增長中,因此,仍有質素。
現金流不差,增長力都有,但就不是好高增長,是平穩增長類。現時在合理區中上部,分注投資都可,這股都可以長線。
------------------------------------------------
Q21030:
我近排$21.x買入小米,早幾日咁啱睇左你條影片講比亞迪,個個話「$270高位沽,$180幾再買返,你話無人知幾時高位,幾時低位,優質股買企業理論」,再加上下週小米公佈業績,小米升下跌下,$26.x真係好想沽,其實這個心理關口好難過。
我都不斷提自己比亞迪幾廿蚊時沽左無回頭,買唔返。
但確實錢賺到係代落袋。
係!現金會貶值,而且炒來炒去風險高。
你可不可以教多幾招,扭轉思路。
龔成老師:
你要克服「贏錢」的心態,唔好著重現金,要睇「長遠企業」
如果你同一般散戶一樣,要「賺現金」,「錢要落袋」,你就永遠賺唔到388、700這些100倍回報的股。
我相信你的水平,無理由同一般散戶一樣。
------------------------------------------------
Q21031:
龔sir,愚昧問一下,你回答我的問題:
1) 見老師話$30萬,加每月投資$1萬,"5年後大約會增值至120萬" , 請問如何計算出來?
2) 以恆指過去年平均回報10%計(連股息再投資),請問股息係咪一定可以以股代息? 可以係度先查到某隻個股可唔可以做到以股代息? 同埋係要另外向銀行申請的嗎?感謝
龔成老師:
1)每月投資$1萬,假設10%回報,5年後會滾存到$72萬(這是複利息公式計出來)。
另外,$30萬如果以10%回報計算,大約會滾存出$50萬。
所以,合共約$120萬。
2)當我假設回報時,要有「再投資」的動作,即是假設收到的股息,再買翻該股。你可以在一般的財經網站,網入該股編號,就能找一公司活動,當中有股息資料。
不過在香港,提供以股代息的股票不多,我認為你唔需要刻意投資這類股。就算該股無以股代息,當佢每次派息時,你先儲先現金,之後先再等機會用現金買翻該股就得。
------------------------------------------------
Q21032:
龔sir,想請教一下你,目前我一家三口住緊公屋,見最近有得抽綠置居,諗緊如果抽中,自己供唔供得起。
家庭只有我有收入每月三萬三,而一家三口支出大約二萬,資產大約有一百八十萬,打算百二萬做首期,三十萬裝修,三十萬做後備資金。
諗住如果抽中買三百萬樓,月供一萬左右。但而家經濟唔好,我擔心我會失業,難搵工。同埋以我目前情況係咪買樓好勉強?希望有人可以客觀幫忙分析,謝謝
龔成老師:
首期方面,我相信無問題的,當然,這最好盡力儲多少少現金,這段時間唔好投資。
至於月供$1萬,你就要想清楚家庭的負擔情況,如果你用翻過去5年去作參考,如果以這情況去供樓無問題的話,我相信都可考慮。
其實,你可以考慮比少D首期(當然要睇翻按揭等情況),雖然令負債增加,每月供樓金額增加,但好處是令你地手上更多現金,就算出現失業等不利情況,防守力會較高。
------------------------------------------------
Q21033:
Sir 如果啲優質股高位買 跟住跌左我又加了注 前後加了2注 但宜家越跌越多 係咪等到佢升返平手走3/4?
分別是175 27.4@ 4000股
285 48.3@ 1500股
1810 27.4@ 2000股
我都知入得太快 太多潛力股 宜家好驚有排返唔到個位 套唔到現 買其他嘢
謝謝你
龔成老師:
只要是優質股,你其實長線投資就得,唔需要上左又賣,你唔應該比「買入價」限制左你的投資思維,我地最重要睇翻「這優質股應該佔你組合比例多少」。
現時你持有的,都是有質素的類別,不過買入價都貴,你在貴的價位,其實唔應該買入得太急。另外,你組合集中在近期較熱炒的類別,已經出現了集中風險,反而你缺少一些平衡組合的其他經濟版塊。
你現時儲下現金先,唔好心急加注。
------------------------------------------------
Q21034:
你好成哥,我現在42歲,擁有以下虧損證券。 我是否應該全部出售, 然後購買其他具有潛在增長和有利息收入的證券?
(夫妻月薪HK$100,000, 家庭支出HK$60,000), 擁有自住樓宇一個(供滿),剛剛購買了600萬港元的舊樓用於出租[借成六按揭30年])
1. 0001 長和, 1000股, 買入價$80.55
2. 0006 電能, 1500股, 買入價 $66.5
3. 0011 恒生, 300 股, 買入價 $176
4. 0778 置富, 5000 股, 買入價 $10.64
5. 1038 長建, 2000 股, 買入價$58.1
6. 1310 香港寬頻, 3000 股, 買入價$14.56
7. 6823 香港電訊, 10000 股, 買入價$11.22
謝謝你的無私分享
龔成老師︰
就算再優質企業,中短期股價都會有機會波動。原因不一定是本質出問題,可以係一些與其本質無關的因素。只要長線質素無變,中短期波動我地唔需要理會,長線持有就可以。
你現時持有架股票,係有質素,算係一個收息+平穏增長架組合。以你年紀計,有少少保守。
你42歲,財富仍有基本增長,你可以加入盈富(2800)去平衡組合,以及加入少少潛力股,令個組合增長力高翻少少,咁會較理想。
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
但你要留意翻,部份潛力股已有輕微過熱情況。只有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勉強算在合理區頂部,可分注入貨,其餘要等等。
另外,你現時財富組合都好偏重左係物業上。未來要加大股票比重(避免買入地產相關類股),令成個財富組合更平衡。
------------------------------------------------
Q21035:
請問龔Sir會不會幫忙指教強積金問題?如果可以,以下是本人問題;
本人55歲,已退休2年,未來下半年可能會再投入工作。
最近檢討MPF(宏利),整個基金已有50%增長,基本上是全部放在股票基金上,基金配置如下:
1)中華威力 26%
2)康健護理 24%
3)北美股票15%
4)富逹增長25%
5)亞太股票10%
想知道,這十年期間應如何安排基金配置?以保存現有價值及合理增長至我65歲。
若果再工作供的強積金,如何配置?
另外以下是我現在持有的股票,這個組合適合我嗎?虧蝕的應該換碼嗎?尚想投入多$15-20萬
資金入股票,應該再入那些?何時可再入?
#2800 -3360 股 $招股價
#1398 -1000 股 $招股價
#939 - 5000股 $7.3
#1099 - 800 股 $27.7
#1093 - 3840 股 $8.03
#1044 - 500 股 $62.8
#9988 - 200 股 $197
#1810 - 1000股 $27
謝謝!
龔成老師︰
強積金是長線投資,你要跟自已年齡,去作出調整就可以。
年輕人宜將較多資金投資有增長潛力的組合,例如股票佔70%,到40歲開始慢慢減少,例如45歲減至50%,隨著年紀漸長,股票類別適宜逐步減少,例如60歲就20%以下。
所以,你現時不宜持有咁多增長類MPF,大約佔30%左右好了,否則會太高風險。
是否換碼與帳面虧蝕無關,我地考慮架應該係佢本身質素。如果係有,中短期股價波動,我地唔洗太在意。
現在你持股都有質素和適合你,但阿里(9988)和小米(1810)始終有一定波動性,以你年紀,不宜持有太多,故不要再加注。
其餘股票現時都在合理區,可分注。但由於你已有一定持貨係手,而大市又只係合理水平,未到平宜。建議你現有$15-20萬應等有明顯回調出現,才慢慢去加注,咁會較好。
------------------------------------------------
Q21036:
老師,想問下2388 和0011 ,那個會好一點,另外0778 和0823 ,又那一個較優勝?
龔成老師︰
4隻股票都係有質素,可長線持有。
當中最大分別,係中銀(2388)和領展(0823)除了有若干股息外,也會有一定平穏增長力。
而恆生(0011)和置富(0778)則係純收息股,你預佢增長力唔高,但股息穏定性會比中銀和領展好。
若你係年青至中年,中銀(2388)和領展(0823)會較適合你。而你已經近退休之齡,或者你投資取態係好保守,恆生(0011)和置富(0778)就會比較好。
------------------------------------------------
Q21037:
你好龔sir,想問問龔sir對3988 中國銀行看法,本人持有此股2萬股,高位3.6入,已持有3年,近期此股有點起色,想問問應該繼續守收息?
還是轉股會較好?如果轉請問龔sir有什麼推介,
應如何步處?謝謝
龔成老師︰
中行(3988)由於內地經濟無過往年代咁強,股價無過往咁好,由中美貿易戰開始,中國的經濟動力已有所減少,加上最近的疫情,都是影響經濟的因素。
現價合理,但此股主要係用來收息,但就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
你可以睇翻自已人生階段和投資取態,去決定是否換碼至其他股票。若你係較接近退休,或者好保守,這類收息股就適合你。
------------------------------------------------
Q21038:
龔sir,請問如果不計現時值搏率,潛力度的話是否2382比9988更高?
雖然2382未平,但似乎9988已有完善系統,而2382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行性?如果我2382等到市盈率接近25
搏值率會否比現時9988更高?因9988賺錢能力可能比以前弱了。謝謝
龔成老師︰
舜宇光學科技(2382)和阿里(9988)質素都接近,而舜宇潛力度會較高。而近期政府對阿里架整改,有機會對佢長線發展有影響,要再觀察。
但預期唔會係太大改動,主要都係想調整規管。
至於,舜宇光學未來在手機和車載鏡頭,相信都會有唔錯發展,前景正面。
以現價計,阿里(9988)在合理區,可以分注。而舜宇光學科技(2382)最好等佢回多1成較合理,才開始入貨。或現時月供。
------------------------------------------------
Q21039:
你好,龔Sir,一直有睇你d書同fb,更加有上你堂,多謝你幫左我好多。以下有d關於月供問題想問問。
我而家既月供組合如下:
12 $3000
823 $3000
66 $2000
27 $1000
有鑑於我想為組合增加返較高增長力,所以想加返d潛力股,而當中睇中小米1810同安碩3067,想加入去。如果同樣月供$9000,你建議點樣分佈以上組合呢?
謝謝你。
龔成老師︰
先講你現時組合,有一個較嚴重架問題,就係太集中係地產股(港鐵0066都算半隻)。
任何股票、任何行業,我們都不應太過集中,因為一個行業就算更有優勢,也有機會面對行業週期及突發風險,太集中會對你整個財富組合不利。
因此,你長遠要建立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當中有不同的類別、不同的行業,這是最好的平衡風險方法。相同行業不可佔組合多於3成,而單一企業不要高過15%。
所以,你想加入小米(1810)同安碩(3067)的話,可以透過減少地產股供款去調節。
至於比例佔多少,要睇你年紀。若你係年青人,小米(1810)同安碩(3067)這類潛力股加起,佔一半都可以。年紀越大,潛力股比重就要相對減少。
另外,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記得每月留翻一定資金,儲起等大跌市機會。
------------------------------------------------
Q21040:
新經濟股裡面,投資平安好醫生算係安全嗎?因為佢未必受國際政治問題所影響?
龔成老師︰
你都可以咁講,佢相對係不受國際關係影響的股票。平安好醫生(1833)長遠有發展力。
佢係中國領先的一站式醫療健康系統平台,透過「移動醫療+AI」,為每個家庭提供一位家庭醫生,為每個人提供一份電子健康檔案、一個健康管理計畫。
平安好醫生係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的先行者,以平均月活躍客戶,以及在線諮詢量計,是中國最大規模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台。
企業的業務有潛力,本身有優勢,大環境的配合,都成了這企業的機遇,前景正面,不過財務數據未算好理想。
雖然長遠的企業價值向上,但股價在中短期,可以十分波動,因為市場以「前景」作估值,故此變化必然很大。好難得出平貴的準確數,只能估估下,作參考。
因此,低風險者未必適合投資,若投資者考慮這股,亦不能大注投資,買入後就耐心長線持有,等待這企業改變整個行業的情況,現價算合理區頂,但好波動,月供就得,如直接買入只能小小注。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民生公共物聯網資通安全要求 在 黃浩銘 Raphael W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浩銘就「五‧一限聚令案」自辯之結案陳詞】
全文連結📄:https://bit.ly/36BBDln
案件編號:ESFS 7 / 2020
一、本人被控一項「參與受禁群組聚集」,違反香港法例第599G章《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羣組聚集)規例》(以下簡稱《規例》)第6(1)(a)及6(2)條。
二、根據《規例》第6(1)(a)及6(2)條:
(1)如有受禁羣組聚集進行,每名以下人士均屬犯罪 ——
(a)參與該聚集的人……
(2)任何人犯第(1)款所訂罪行,一經定罪,可處第4級罰款及監禁6個月。
三、首先,我必須清楚說明立場,我並不是挑戰《規例》的合憲性,而是挑戰控方對於《規例》的詮釋。我認為,《規例》本來就沒有「共同目的」立法意涵,否則一早明文規定,在《基本法》賦予我們的示威權利下,這種詮釋及執法行動都是違憲的。
四、另外,我接納及支持黃宇逸大律師及詹鋌鏘大律師就法律觀點的陳詞。
五、簡而言之,本案爭議在於:
一. 相距1.5米或以上社交距離的不同群組若有共同示威對象和訴求(共同目的),是否同樣屬於「受禁群組聚集」?
二. 如是,該等限制是否不合比例限制《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 案條例》所賦予的示威權利?
三. 行使公民權利是否合理辯解可予免除刑責?
六、根據《基本法》第27及39條:
第二十七條
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
第三十九條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和國際勞工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
以及香港法例第383章《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16及17條:
第十六條
意見和發表的自由
(一)人人有保持意見不受干預之權利。
(二)人人有發表自由之權利;此種權利包括以語言、文字或出版物、藝術或自己選擇之其他方式,不分國界,尋求、接受及傳播各種消息及思想之自由。
(三)本條第(二)項所載權利之行使,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故得予以某種限制,但此種限制以經法律規定,且為下列各項所必要者為限 ——
(甲)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或
(乙)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衞生或風化。
[比照《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九條]
第十七條
和平集會的權利
和平集會之權利,應予確認。除依法律之規定,且為民主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或公共安寧、公共秩序、維持公共衞生或風化、或保障他人權利自由所必要者外,不得限制此種權利之行使。
[比照《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一條]
七、以上條文均清楚說明公民擁有發表自由和示威集會等權利,而我亦當然同意該等權利和自由並非絕對。同樣,限制權利及自由的權力更加不是絕對,甚至法庭應該寬鬆詮釋憲法保障港人的自由權利,終審法院曾在吳恭劭案(HKSAR v Ng Kung Siu [1999] 2 HKCFAR 442)中明言:
「41. 發表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自由,也是文明社會及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核心。法院對其憲法性的保障必須採納寬鬆的解釋。這種自由包括發表大多數人認為令人反感或討厭的思想,及批評政府機關和官員行為的自由。
42. ……特別是須要充分理據支持的究竟是一個廣泛的限制,還是一個有限度的限制。限制的範圍越廣,便越難提出充分理據支持。
46. ……在考慮一個限制的範圍時,對發表自由的權利所施加的任何限制都必須取其狹義解釋,這是早已確立的法律原則……」(粗體為本人所加)
八、而楊美雲案(Yeung May Wan & Others v HKSAR [2005] 8 HKCFAR 137)中,終審法院在首段亦開宗明義:
「示威自由是一項憲法權利,與言論自由緊密相連。這些自由當然涉及表達可能被視為令人不快或甚至冒犯他人的意見的自由,或表達可能被視為對當權者作出批評的意見的自由。這些自由是香港的制度的核心,而根據已確立的原則,法庭應對憲法就這些自由所作的保證作出寬鬆的詮譯,使香港市民能盡享這些自由。」(粗體為本人所加)
在判辭第43段亦提到:
「法律試圖根據合理性的規定,在各名公路使用者的可能互有衝突的利益之間取得平衡。某種造成阻礙的個別情況是否超出合理的範圍,乃屬事實和程度的問題,並須視乎所有情況而定,包括該阻礙的範圍和持續時間、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作出有關行為的目的……」(粗體為本人所加)
換言之,如果因為公共衛生理由對自由施加限制,控方必須證明其必要性,以及該限制必須符合比例(相稱性),力求取得平衡。
九、控方率先提及的梁志洪案(控方典據3),我認為對本案而言並無任何參考價值。首先,梁志洪本人並無律師代表,只是在非宗教式誓詞中提及《規例》與《基本法》廿七條及廿八條相抵觸,一如周家明法官所言,他「並沒有進一步提出任何理據以支持他的主張」。縱使周家明法官在其後指透過「相稱性分析」認為《規例》合憲,但正如我早前所言,我並非挑戰《規例》的合憲性,只是挑戰律政司一方對《規例》的詮釋。
十、我必須再次申明,依我理解,律政司一方的立場是,我等即使8人分為兩組,每4人一組,又即使相距1.5米或以上,都因為有「共同目的」而被警方視為同一群組,並因超過受禁群組所限而被檢控。當我們閱讀控方結案陳詞當中提及「有關限制」的時候,應該以這個執法標準來理解,而非《限聚令》本身,所以當我們說要運用「相稱性」驗證標準時,要時刻記住現在律政司及警方所提出無間距、無定向「共同目的」的嚴苛限制(或執法標準),是否追求合法目的,是否與合法目的有合理關連,是否沒有超越達到合法目的所需,或者是否屬於控方所主張的驗證標準—「顯然缺乏合理基礎」。
十一、當我們以「相稱性」驗證的時候,正如控方所言,都應先考慮《限聚令》的背景及原因。控方在其結案陳詞中所引用人權事務委員會在關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一條(和平集會權)(比照《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8條中《香港人權法案》第十七條)的第37號一般性意見(2020年)的指引(控方典據12):
「四. 對和平集會權的限制
…
45. 例外情況下,可以為保護“公共衛生”而施加限制,例如在傳染病爆發,集會存在危險的情況下。這一點也可適用於集會期間的衛生狀況給廣大公眾或參與者自身帶來重大健康風險的極端情況。
…
59. 一般而言,締約國不應限制參加集會的人數。凡此類限制,只有在與第二十一條規定的限制的正當理由明確相關的情況下才可接受,例如,出於公共安全考慮規定了體育場或橋樑的最大人員容量,或出於公共衛生考慮規定了要保持物理距離。」(原文為簡體字,粗體為本人所加)
我請法庭留意第45段「帶來重大健康風險的極端情況」,以及第59段「出於公共衛生考慮規定了要保持物理距離」這兩句。今天我們香港是否遭遇「重大健康風險的極端情況」呢?有些人說是,有些人說不是,但觀乎本案事發日期2020年5月1日,控辯雙方均無爭議的事實,就是案發當前最近期本地確診個案錄於4月19日,換言之,由4月20日開始至案發當天5月1日,足足已是12日連續零確診。
十二、或者,可能有人會認為零確診不算甚麼,因為可能5月2日就再次大爆發,或許就是我們這班示威群組累事的。很可惜,在疫情爆發至今,染上肺炎的有「國慶群組」、「跳舞群組」,就是沒有「示威群組」或「投票群組」。
十三、拜讀控方交付法庭的立法會文件(控方典據15)清晰可見,食衛局在5月9日向立法會表示,行政會議在2020年5月5日(即案發後4日)建議更改《規例》由4人改為8人,食衛局更道明「自2020年4月初起,本港的確診個案逐步減少,反映這些措施初見成效。一般而言,香港已成功『撫平曲線』……」,又提到7個建議放寬措施的原因,當中包括「本地個案數字偏低」、「市民個人衛生方面的警覺度甚高」等等。食衛局的結論是「固然,制定群組聚集的人數限制並無絕對科學標準,我們考慮到相關社會經濟因素及最新公共衛生風險後,決定提升群組聚集的人數限制至不多於八人」。
十四、如是這樣,到底我們還是否「重大健康風險的極端情況」呢?即使法庭仍然認為是「極端情況」,那麼該《一般性意見》又有沒有甚麼提示呢?就其第59段,答案顯而易見。即使締約國有公共衛生問題,有「重大健康風險的極端情況」,需要限制部份人權,但該《指引》已舉例說明「出於公共衛生考慮規定了要保持物理距離」,而不是一刀切阻止有合理間距的示威。
十五、如果真如控方所言,法庭應考慮聚集人士的「共同目的」,而非單純考慮聚集距離(我會理解控方其實是毫不考慮),那麼就會出現無論是2米至10米距離,都不得有共同訴求的示威,否則均可被視為「受禁群組聚集」的怪現象,這樣嚴苛的限制看來與《指引》所提及的「出於公共衛生考慮規定了要保持物理距離」並不相符,甚至是曲解《限聚令》想達至減少社交接觸的立法原意(控方典據14)。而如果此例一開,標準提得這麼高,其他公眾活動包括睇樓、拜山、行花市、太平清醮等則無一倖免,牽連甚廣,更影響市民大眾的生活。
十六、控方花了不少篇幅去描述武漢肺炎如何在各地爆發,但卻又不全面地向法庭交代案發背景,甚至借用《香港人權法案》「任何人之生命不得無理剝奪」的條文,暗指我們示威會為其他人包括公眾、記者和警員帶來染病風險,甚至死亡。其實在控方主問中,與韋高級督察惺惺相惜,答問中亦有類似見解。為此,我必須嚴正駁斥歪理。首先,根據大眾常識,傳染病只會考慮距離,而不是身份、職業、年齡、性別。如果我們示威為記者警員帶來死亡風險,那我可不可以說律政司起訴我們,讓我們足足有四天在封閉空間之中,同樣為法庭、在場記者警員及公眾帶來死亡風險?示威者有示威者的選擇,同樣,警員或記者都可以按他們的分工而作出相對的防疫措施,正如目前封區一樣,都是各自防備,保持間距。當日我們和平示威,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正是既要表達意見,亦是顧及在場所有人士的公共衛生。
十七、當我們竭力在表達意見和公共衛生方面取得平衡時,到底警員做甚麼?韋高級督察在我們仍未開始遊行之前,已經預先警告我們「……無論你哋稍後時間用一個集會或者遊行嘅方式去進行一個嘅群組聚集,亦係屬於……為咗『共同目的』嘅話,亦係屬於一個受禁群組聚集嘅……」另外,韋高級督察亦坦言只有考慮公共衛生及我們有否違法,完全沒有考慮我們本來的示威權利,亦承認沒有積極協助我們表達意見,承認只是叫我們離開和解散。
十八、根據梁國雄案(Leung Kwok Hung & Others v HKSAR (2005) 8 HKCFAR 229):
「16. ……政府在作出任何限制時,顯然有責任提出理由以作支持。這種對於涉及基本權利的憲法覆核的處理方法,既已獲本院採納,亦與許多司法管轄區所依循的方法相符。不用說,在一個法治社會中,法庭必須銳意地保護各項基本權利,而且必須嚴格地審查任何可能對該等基本權利施加的限制。
…
22. 在討論施加限制的憲法規定之前,必須指出和平集會權利涉及一項政府(即行政當局)所須承擔的積極責任,那就是採取合理和適當的措施,使合法的集會能夠和平地進行。然而,這並非一項絕對責任,因為政府不能保證合法的集會定會和平地進行,而政府在選擇採取何等措施方面享有廣泛的酌情權。至於甚麼是合理和適當的措施,則須視乎個別個案中的所有情況而定。」(粗體為本人所加)
十九、終審法院明確指出政府有責任積極協助示威者表達意見,縱使有廣泛酌情權,視乎個案而定,但在本案中,韋高級督察清楚說明只考慮我們是否違法,以及公共衛生,因其對《限聚令》的錯誤理解而完全沒有顧及我們憲制保護的自由,沒有顧念法庭銳意保障的基本權利,令人失望。
二十、奇怪的是,在我呈堂的片段(證物D3-2),配合韋高級督察的證供,控方亦不爭議,確認在2020年4月8日同樣是社民連及工黨到禮賓府的示威卻未受阻撓,沒遭檢控。韋高級督察作供指,警方在《規例》實施的初期基於公眾對新法例未必熟識而會採取不同執法行動,包括發出提醒信,在現場勸喻及警告,同時亦表示如受禁聚集持續發生,會再作出票控,甚至拘捕。然而,在案發當日,當社民連及工黨被票控後,陳淑萍總督察卻一直容許社民連及工黨到公民廣場(亦即政府總部東翼前地)示威,雖然有爭議社交距離,但最終仍然容許兩個不同組織或群組在公民廣場繼續表達意見,完整讀畢聯合聲明,亦沒有作出其他檢控行動。
二十一、由此可見,「初期鬆後期緊」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反而,我們可以見到不同高級警員就《限聚令》作出截然不同的決定和安排。雖然我們沒有證據確認陳淑萍總督察是否有考慮過我們的示威權利,但肯定案發當日,以及4月8日警方沒有完全禁止示威,因此我等認為警方應該會以同樣手法處理,對此有合理期望,雖無作供,但屬合理推測,不辯自明。而且,我不認同警方就法律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決定或觀點,既然控方一直指限制必須依法規定(prescribed by law),那麼,法律就不可能時鬆時緊,在每個警員身上有不同演繹,否則公權力將很可能會被濫用,成為貪腐的溫床。
二十二、《限聚令》的立法原意是減少社交接觸,控制疫情傳播,而不是禁止示威,或嚴苛地收緊示威人數,限制表達權利。如是者,控方所詮釋《限聚令》的限制是追求合法目的嗎?不論如何距離,只要共同目的,一律檢控,變相收緊表達自由,如此嚴厲廣闊的控罪,與《限聚令》的防疫目的有合理關連嗎?
二十三、控方指《限聚令》只是臨時措施,只是限制行使表達及集會自由的形式,沒有限制其實質內容,示威者仍然可以在互聯網或社交媒體上發表意見,如果是這樣,示威可以網上示威,庭審何不又全都改作網上處理?控方言下之意,是否認為在蝸居斗室劏房的基層市民應在網上示威?這是否律政司的觀點?我要很痛苦地告訴你,不少基層市民,連上網的機會也沒有呢!
二十四、如韋高級督察所言,我們乃是「一如以往」地在勞動節示威,表達意見。在我多年參與的五一遊行,不少勞工團體都可以走到街上表達意見,數以萬計熱愛社會的群眾努力爭取集體談判權,標準工時,全民退休保障,提高最低工資等等,街頭才是他們可以互相聲援打氣,在勞苦中吐冤鬱的地方。去年職工盟一早已向警方提出不同方案處理大型遊行,例如流水式遊行,又或像以色列特拉維夫民眾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示威,但都被一一否定,最後未能得到《不反對通知書》。於是,我們兩黨堅持走到政總表達意見,此舉非只形式,親身到現場宣讀聲明,本身也是內容的一部份,如果連8人分兩組,4人一組分開1.5米以上距離的示威都不容許,試問這個限制還在達致合法目的的所需程度之內嗎?其限制恐怕已遠超所需吧?於我而言,如此嚴苛的要求,也是「顯然缺乏合理基礎」!
二十五、如果法庭並不接納我以上的陳詞,我亦請法庭再三思量根據《規例》第7條,接受我們行使公民權利乃屬合理辯解,作為免責辯護。控方指出,我等示威無可避免增加公共衛生風險,不但吸引不少記者採訪,警方亦要派出警務人員維持秩序,如果法庭接納示威權為合理辯解,將大幅削弱《規例》的效用,控方認為法庭需在考慮我等示威權外,也要考慮大眾的生存權。正如我之前所言,控方意思的潛台詞,就是沒有示威,沒有風險。如是這樣,其實政府當局應該取消《規例》的附表1,取消所有豁免羣組聚集以達至更低風險,否則都會削弱《規例》的效用,危害公眾的生存權。
二十六、當我們的終審法院曾聲言「發表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自由,也是文明社會及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核心」的時候,律政司竟然說法庭銳意保護的自由影響公眾生存權,不值一顧。我們看看當時可獲豁免的群組:每天都有數以十萬計乘坐公共交通及工作者,政府當局甚至容許20人有「共同目的」地參與婚禮,卻竟然不容許只有8人的示威?究其實,當政府制定法例時,亦非一刀切禁止所有社交活動,每個方面都會權衡輕重,例如法庭、醫院、工作間等獲得豁免,以免影響公共服務及經濟,每個部份都有一個秤去量度到底值不值得有豁免,保障市民權利。我不想猜測為何如此重要,法庭銳意保障的自由未有在豁免名單之上,但我認為法庭有責任遵從終審法院所訂的理想和原則,為公眾守護珍貴的權利和自由。
二十七、我再一次表明主張,在《基本法》賦予示威權利的前提下,即使我等有「共同目的」示威,《規例》理應容許我等以1.5米或以上間距表達意見,以此套用本案,則很明顯本案並未有任何「受禁群組聚集」;如果,總人數超過30人的遊行或超過50人的集會則應由《公安條例》處理,則不是本案範圍。
二十八、在上年至今,社民連和工黨多次向政府要求設立失業援助金,但林鄭政府依然固我,無動於衷。現在,失業率已高達6.6%,接近25萬人失業,14萬人就業不足,差不多40萬人生活在失望和恐懼之中。在疫情期間,他們不僅失去上街表達意見的機會,連他們的生存權也受到真正的威脅。若果我們真的重視生存權,應該推動失業援助金,應該為標準工時、集體談判權立法,而不是假生存權之名,行打壓示威之實。
二十九、子曰:「過猶不及」。我固然明白示威權並非絕對,唔係大哂,但我亦不希望我們的示威權遭到無理踐踏,完全被無視。《限聚令》亦應如此,如果其原意乃是減少社交接觸,控制疫情,就肯定可以容許相距1.5米或以上的聚集,不管其有否「共同目的」。我不介意因《限聚令》而遭受懲罰,但我介意政府輕視人權,漠視民生。綜合以上所言,我認為控方從來沒有考慮我在本案中的憲制權利,其所作出的限制不但未能追求合法目的,沒有合理關連,更超越達致合法目的所需的程度,亦顯然缺乏合理基礎,未能通過「相稱性」考驗,其對《限聚令》的詮釋及執法行動實屬違憲,而我亦因其憲制權利,有合理辯解作為免責辯護,因此請法庭撤銷傳票,判我無罪!
第三被告人(無律師代表)
黃浩銘
二零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民生公共物聯網資通安全要求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1984過時 疫情世界需要Big Brother
George Orwell在1948年完成他最後一本小說《Nineteen Eighty-Four: A Novel》,被視為一本「dystopia」(反烏托邦)經典。這本巨著固然有警世作用,但到了今天,「1984」、「Big Brother」等詞彙,已淪為西方傳媒和政客,攻擊任何他們不認同的國家,或落後他人資訊科技的最懶惰、最模糊、最不負責任,但最有效、最無法辯論的標準抹黑和妖魔化工具。
《1984》是在1948年完成的,傳說中,Orwell故意把4和8掉轉,把故事背景年代放在他覺得很遙遠,36年後的1984年。故事講述一個經多年戰亂,貧窮悲慘的世界。世界分割為三個版圖巨大的國家,包括:1)Oceania,以倫敦為首都,版圖主要覆蓋南北美洲、澳洲和南非等地方,即大概昔日大英帝國;2)Eurasia,歐亞大陸,即大約前蘇聯加西歐;3)Eastasia,版圖包括中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地區。書內這3個帝國爭鬥不停,且敵友關係隨時改變,亦仍在爭奪各國邊際上的一些城市,其中一個竟是香港!書中更預測「mass surveillance」(群眾監察)愈來愈厲害,但不少人仍想反抗。
轉眼1984至今又已36年,1984不再是未來,已在歷史倒後鏡內逐漸遠去。不可不佩服Orwell有點遠見,在二戰後不久即可看出未來數十年的地緣政治變化,跟今天局勢有點接近,當然並非完全正確。西歐從未墮入鐵幕軌迹,蘇聯反而解體。東亞方面,中國確已崛起,但並無吞併任何國家的野心。西方仍想搞亂香港,但中央已逐漸把情况穩定下來。表面美英並沒有行使「Ingsoc」(英式社會主義),亦口頭上尊重私隱權和各種自由。但事實上,西方近月採用的極端經濟政策,已遠比社會主義更左。隨着互聯網、移動通訊和AI等科技急速發展,書內「telescreen」雙向監察技術,早已成真。經2013年Edward Snowden(斯諾登)的「良心爆料」,大家亦早已知道任何人,包括外國領導人如德國總理Merkel(默克爾)的通訊,都隨時被美國間諜機構監控。私隱權只是個假象,近日對中國TikTok和微信的各種指控,更只是個雙重標準,無人相信的笑話。
嘗試客觀點來分析現今確以資訊科技為主導的美國、中國和其他社會,是否真的是《1984》書內的悲慘世界?二戰至今,雖有無數中小戰爭,但幸而並未再出現世界大戰,我們都活在以核武阻嚇力維持的不穩定和平中。幸而世界大致和平,加上科技突飛猛進,全球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有明顯進步,二戰後至今全球人口大增了3倍多。
中國40年和平發展 人民活得快樂
中國成就尤其突出,經歷過百年外憂內患,從1978起終逐漸穩定下來,開始40年的和平發展。中國仍是個發展中國家,但人民溫飽的基本問題已解決,平均壽命更已到發達國家水平。所以不可繼續戴上西方的有色眼鏡來看中國,中國人民親身感受到過去40年奇蹟般的生活改善,他們絕對有理由活得快樂,對個人和國家未來充滿希望,和繼續支持政府和愛國。哈佛大規模長期中國民調,發現政府的支持率高達90%以上,絕非意外,從前其他外國獨立機構如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和公關公司Edelman的類似民調 ,結論都接近,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超過75%,遠比美、日、英等其他國家高。
一半美國人民生活在過去40年沒有進步,但另一半則愈來愈富有。美國房屋平均面積在過去50年,由1600平方呎增至近2700平方呎,每1000人的汽車數量亦由500增至近900!美國平均每人每年的CO2排放量約17.75噸。中國汽車總數目和碳排放總量都已超越美國,但中國人均CO2排放量仍只約美國人的三分之一。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一切發展如建造城市,以及航空旅遊等享受,都是由地球來「埋單」的。發展城市需要開發土地,破壞自然生態。現代生活的電力化,以及人人嚮往的自由旅遊,更需要大量化石能源(需要再生能源加速發展),直接加劇氣候變化。
多年來不少科幻小說家都在預測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的不良後果,包括全球暖化導致更極端氣候現象,愈來愈頻密的超級風暴,海洋水溫上升,減低吸碳能力,南北極融化,海洋水位上升,淹沒沿岸城市等災難,最後導致大量動植物品種的消失!
病毒頻現 跟環境氣候變化有關
這些都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共同挑戰,但不少無知的人,包括國家領袖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巴西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等,仍不相信氣候和環境變化,或錯誤以為這是遙遠的事,暫時今天人類仍可繼續任性地消耗地球有限寶貴資源。尤其被白種人「發現」了只500多年的美洲「新世界」,人口密度遠比「舊世界」低,可開發的資源亦更多,美國人感覺自由,更認為其他人無權過問他們的生活模式,所以索性退出《巴黎氣候協議》!
但人算不如天算,氣候和環境變化製造出來的第一個超級挑戰,竟非紐約被淹沒或全球過熱導致失收和饑荒,而是由體積只0.1微米的COVID病毒所引起的一場大流行,至今感染人數超過2200萬人,死亡人數近80萬,最厲害是導致人類史上從未見過,已超過半年的世界交通、經濟和生活大停頓!毋須爭拗COVID來源地,更重要的是冠狀病毒已非首次出現,早前已有SARS和MERS,愈來愈頻密的出現肯定跟環境和氣候變化有關。
半年前我提出一個新觀點,從整個地球生態環境來看,人類不要太過驕傲,可能我們才是「病毒」,感染地球發燒了,可能反而COVID是地球派來對付「人類病毒」的抗體!這個忠於地球,但「出賣人類」的理論,已有不少客觀證據。
全球航空班次減少了八成至九成,陸上交通量亦下跌不少,碳排放大減。Mother Nature的恢復能力不錯,連最污染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一些中國城市,近期空氣質素都大有改善。香港的藍天白雲20年來罕見,連維港都變藍了!
今次大流行,已不止是一個給予人類的警告,其實已是一個非常有效阻慢人類破壞地球的武器!原來不用等到全球人口過多,生活環境非常擁擠、糧食短缺,空氣更差等情况出現,人類才需放緩發展。經全球交通系統,病毒已迅速傳播到幾乎全球每個角落,即使人口疏落的美國州份如蒙大拿和阿拉斯加,都成為疫情熱點,社會被迫停頓!
COVID大流行可能已為人類發展定下一個「semi-hard limit」(半硬性限制)。正確一點來說,不是說完全不可繼續發展,而是要適應和改變發展方向。更subtle(微妙)但非常重要的另一點是連所謂「自由」、「民主」、「私隱權」和「國家主義」等模糊概念,亦必須調整得更清晰和更科學化。
標指再創新高 反映市場樂觀
有人可能以為我杞人憂天,疫情必將很快消失,疫苗即將研發成功,最遲明年必可回復「正常」,可「報復式」環遊世界!最佳證明是美股標普指數,如不樂觀,怎可再創歷史新高!
非常渴望童話式美好結局,我也極渴望自由自在到處旅遊!標指創新高我也高興,但在Robinhood年代,炒股已成為類似《Fortnite》的另一個遊戲,疫情下財富的意義亦已變得愈來愈抽象。
美國傳染病專家Dr. Fauci說,今次COVID大流行是一場「完美風暴」。COVID傳染度超高,R0高達5以上,近日馬來西亞發現基因變異,傳染度或再升10倍,太恐怖了!全球測試大幅增加,治療方法不停改善,但CFR死亡率仍徘徊在3%以上,估計IFR約1%,即最少仍是豬流感的10至30倍。我曾指出COVID的死亡率極尷尬,如低如豬流感的0.03%,大概可置之不理,如高如伊波拉和禽流感的35%以上,那麼根本沒有選擇,只可保命為先。但COVID的平均CFR雖約3%,但病情的presentation(症狀)非常濶,不同年齡、健康狀况和其他未知因數,可出現截然不同嚴重度的病情,由毫無徵狀的帶菌者,到輕微呼吸道感染,到嚴重肺炎和死亡、中風和影響腦功能的情况都有,非常棘手。尷尬死亡率乘以高傳染度,就變成一個所有國家必須面對的天大難題。
專家亦預計COVID將成為長期存在的風土病,只望病毒殺傷力逐漸轉弱,和愈來愈多人產生抗體。Dr. Fauci對疫苗的期望有限,估計有效率只約50%至60%,跟流感針相若,但有效期可能更短,只數個月。對很多人來說,此水平的疫苗,即使打了,仍未必夠膽四處旅遊。
不同國家對處理疫情有不同看法。最愚蠢的說法是因COVID而死的只80萬,遠少於1918年大流行估計死的5000萬至1億人,根本不值得停頓經濟!這說法有兩個嚴重問題,首先如過去半年世界沒有停下來減慢傳播,至今死亡人數必已經是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另外,現代醫學昌明,資訊發達,當然比百年前更珍惜生命,怎可能甚麼也不做!
自由、私隱權,甚至民主都是有條件和限制的。每個人當然應享有某程度的言論和行動自由,但前設是不可影響其他人的健康、人身安全和相同權利。例如很多美國人以自由為藉口,拒絕戴口罩,是極度自私的行為。全球不少國家,都已立法強迫戴口罩,因為所謂個人自由,可嚴重影響公共健康!
放大到一個國家層面,譬如某個國家,所謂民主地決定採取反科學的群體免疫政策,例如瑞典、巴西和更混亂的美國,他們的自私但錯誤決定,除會害死自己國民,亦可經旅客和貨運等途徑,把病毒傳播到世界各地!我不認為最近發現巴西凍肉含COVID病毒是純意外,絕對跟巴西無意抗疫有關。
多國料續嚴控旅遊限制
未來數年旅遊將是個大考驗。理論上如一些國家的感染率差不多(例如歐盟),實毋須封關。但政治上行不通,每個國家都有責任阻止任何外國威脅入侵,包括病毒、罪犯和恐怖分子等。我預計絕大部分國家,即使疫情稍有退減,仍不會恢復完全自由旅遊,很多國家將嚴控入境人數,大部分免簽證安排都將被取消,相反極可能在入境前後都要求健康測試。
還有一點,未來所有國家都必提高警覺,很多防疫措施,包括要求社交距離和戴口罩,旅遊限制,WFH和上學等,都將變作(半)永久安排,更需為未來出現新疫症作準備(必然)。所有國家也需改變發展計劃,尤其興建機場,拓展航空和旅遊業等。
隨着5G、IoT和AI等技術發展,不少國家或將長期要求遊客(甚至國民)在手機上安裝所謂「健康碼」,或更有效的穿戴式「健康鈪」,有助監測個人健康和整個社會的疫情發展。據說下一代的Apple Watch,已將有測體溫功能,我期待未來可加設快速測試各種病毒功能!
科技防疫 自由私隱需取捨
不少人又拿出《1984》來嚇人,政府將侵犯私隱權,收集個人DNA資料,監察行蹤等。但在大流行的真實威脅下,政府有責任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和權利,此考慮凌駕所謂個人私隱權。「自由」和「私隱」變成一個取捨,如看重私隱,譬如不願戴健康鈪,或會被某些國家拒絕入境,或需要隔離。但如同意穿戴,反而可「較自由」行動和免隔離。
我的願景永遠一樣。如要有效應付大流行、氣候變化和核武等威脅全人類挑戰,實需要美、中和其他國家衷誠合作,以科學為本,共同找出最有效和合理的解決方法。很多已過時的政治和經濟概念,都需要update和改變。
不要再被《1984》的洗腦式膚淺口號愚弄和嚇倒。能實時掌握疫情、經濟、氣候和社會安全等重要信息,善用科技服務人民的「Big Brother」,並非一個反烏托邦的寫照。這是個實事求是,願意承擔責任,理性應付問題的現代政府。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及Apple的財務權益)
民生公共物聯網資通安全要求 在 資訊安全和資料格式的統一,都是#民生公共物聯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物聯網發展中的兩大問題—資訊安全和資料格式的統一,都是#民生公共物聯網積極推動的計畫內容喔 ... 以及我們積極推動防護的事項 ♀️ 為什麼要積極推動#資通安全的防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