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吃飯睡覺、工作閱讀,都是修禪」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在禪的觀念裡,生活本身就是修行。
修行必須從放下一切開始。
「放下」是將自己從囚禁自身的事物中釋放,獲得自由,好讓自己回到「當下」。
為了只有一次的今天。
為了不和別人比較。
人生在世,我們總是在追求什麼而活,譬如財富、他人的評價、異性的青睞或自我實現,總是強調效率、競爭,總是望向遠方、努力前行,常常在喧囂紛擾中,大嘆生活不易,甚至失去自我。時間一久,忽略生活中存在的各項細節,忘記「好好生活」這件事。
又或者有人為了「得悟」而修行。說起來,這些不過是垂掛在眼前的紅蘿蔔而已。修行不是為了獲得什麼而做的事。必須放下一切,修行才能開始。
怎麼做才能放下呢?
答案很簡單:「做就對了」。打掃的時候打掃,工作的時候工作;吃飯時就吃飯,上廁所時就上廁所,這樣就可以了。只不過,這裡的「做就對了」絕非「漫不經心地做」,而是專注現在,活在當下。
沒有比「只管活著」更困難的事了,因為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追求意義、尋找答案。所以,從閱讀這本書開始,活在當下。
作者簡介:奈爾克.無方(ネルケ無方)
禪僧。現為日本兵庫縣曹洞宗禪修道場安泰寺住持。一九六八年生於德國柏林,祖父為牧師。十六歲時第一次接觸坐禪。一九九○年於京都大學留學時上山前往安泰寺。柏林自由大學日文、哲學研究所畢業後,一邊攻讀博士學位一邊修行。一九九三年決定專心修行而出家,師事安泰寺第八代住持宮浦信雄老師。當時無方將存下的獎學金全部寄給人在德國的父親。之後除安泰寺外,他分別在京都的東福寺和福井的發心寺等專門僧堂各修行了一年。三十三歲時為開設禪修道場,無方離開安泰寺,在大阪城公園開辦名為「流轉會」的坐禪會,開始了居無定所的禪僧生活,六個月後得知師父圓寂便回到山上。二○○二年起擔任無所屬信徒、自給自足的安泰寺之住持,與來自日本國內外的參禪者與禪僧一起修行。著有《迷惘之人的禪修行》(新潮社)、《只管打坐》(光文社)等書,著書豐富。
出版社: 健行文化
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吃飯睡覺、工作閱讀,都是修禪」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在禪的觀念裡,生活本身就是修行。 修行必須從放下一切開始。 「放下」是將自己從囚禁自身的事物中釋放,獲得自由,好讓自己回到「當下」。 為了只有一次的今天。 為了不和別人比較。 人生在世,我們...
活在當下作者 在 夢想騎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睡前故事】當下
「一例一休」的制度造成社會許多紛紛擾擾,
站在資方的角度,此舉造成人事成本提高,
站在勞方的角度,這像是偽週休二日,
站在老百姓眼裡,如果大多服務業週休一天,似乎就沒那麼方便了。
讓我想起今年在歐洲旅行的時候,
每次採買時,都得思考要不要先多買些東西存貨?
因為只要到了週日,
所有店家都會休息,連超市、超商也關起門來,
只有在大城市的市中心例外,
有好幾次忘了買足夠的存貨,
只好省吃儉用,吃完冰箱的剩菜剩飯。
還記得當時在歐洲露營時,
遇到好多家庭一連數天享受露營生活,
一問才知道,除了新年,他們還有好多的連續假期,
對他們來說,週末就是好好放鬆休息,
種種菜、烤烤肉、或是與家人一起遊玩,
反正外頭的店都沒開,
「這是生活,也是生命。」一個奧地利爺爺跟我說。
回到國內,
佔七成就業市場的服務業很少假日休息,
高工時工作是家常便飯,
導致越來越多青年不願意投入這樣的勞力工作,
甚至不只是服務業,
連過去稱為金飯碗的科技業、醫師、教師等一線工作者,
也面臨工時過長的困境,
而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嗎?
有一天,走在台北街頭上,
看見這家只有一個位子的理髮店,
牆上寫了“當下”,
自己駐足在店窗外看了許久。
我認為這個社會需要有更多的工作者,
尊重自己的專業,也看重自己的身體,
不再為金錢、名譽、權利而活,
而是活在每一個當下!
在此推薦一本書「活在當下」,
作者是安吉麗思,
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活在當下作者 在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張德芬,靈修的意義,是培養與痛苦同在的能力
靈修不是一種潮流,用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或自覺高人一等。靈修是修自己的內在,讓自己能夠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並且有能力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以及接納一切的發生,並臣服。
“生命當中最好的大師,是為難自己的人。那些在網絡上罵我的人,或在生活中任何與自己有衝突的人,都是我的大師,因為他們都是來幫助我修行的人。他們像一面鏡子,來教導我看到自己,讓我看到自己內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反映出我的內在是否還有憤怒、恐懼、貪婪......”
從2002年開始踏上靈修的道路至,張德芬重新詮釋她對靈修的認知。“當初,因為生活讓我感到痛苦,所以我靈修的目的是希望從此以後不要再感受到痛苦。”當時候,在新加坡一家國際知名公司擁有高薪厚職的她,某天看到廣告詞上寫著--靈修可以讓你得到永恆的快樂,喜悅”,她心嚮往之,於是辭去工作,專心研修各類心靈成長課程,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獲得“永恆的快樂,幸福與喜悅”。
“後來發現,靈修,其實是在培養自己跟痛苦同在的能力。”靈修並沒有完全消除她的痛苦,她笑說自己如今還是會感覺到痛苦,情緒上依然還會憤怒,然而,她能夠接受情緒的存在。
“以前覺得不被愛時,我會覺得很痛苦,可現在,我可以跟這種感覺在一起。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還身為人,就不可能不會有痛苦,因為只有死人才不會痛苦。所以,當有人告訴你有一種方法能夠讓你從此不再感受到痛苦,那是假的。”
讓張德芬重新看待靈修這事的原因,是她在靈修的過程裡,對很多大師的幻滅。過去,她認為大師的修行必定是到達了一個境界,都是人性沒有瑕疵的“聖人”,然而,這樣的幻想與她當初對渴望靈修能夠讓自己一勞永逸的不再痛苦的幻象一樣,最終破滅了。
很多大師依然存在著瑕疵,因為所謂的“大師”其實也是人,倘若人性沒有消除乾淨的話,這些“大師”在自己的人生裡頭還是存在痛苦,只是他們不說,或不承認而已。
“會追求大師,是希望對方可以給我甚麼法寶讓我一勞永逸的不再受苦,可他們沒有的東西,根本給不了我。”於是,她開始體會到,靈修,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而不是求一個大師,依靠大師拯救自己。對大師有所幻滅後,她不再追求大師,但依然很尊敬他們。
她認為生命當中最好的大師,是為難自己的人。“那些在網絡上罵我的人,或在生活中任何與自己有衝突的人,都是我的大師,因為他們都是來幫助我修行的人。他們像一面鏡子,來教導我看到自己,讓我看到自己內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反映出我的內在是否還有憤怒、恐懼、貪婪......找大師的目的,就是希望獲得幫助,而生命中為難我的人,也在幫助我看到自己的陰影,自己不願意承認,看到的黑暗面。”張德芬慶幸自己而今有足夠的能力與意願去看自己,跟自己在一起。
●外在世界,是內在的小宇宙
人類的起心動念會投射出一個符合自己的想像的世界來,這可從事情的發生時的情緒反應看出。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各人的反應都不一樣,同時,也會因為事情發生時的時間與地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反應。
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地創造自己的世界,張德芬認為,“因果”不是僅存在前世種因今世得果,今世就存在著因果循環,我們每天都在種“因”收“果”,因果循環一直活生生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上演著,它們都是來自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人們發射出去的能量,都會影響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心存善念的,擁有正向能量的人,會招來好的人事物。她分享道,中國有則新聞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個水果攤販有天看到一個穿得破爛的,正在逃亡的殺人犯。對方已經窮途末路了,看到他的水果攤上的大橙很想吃,可身上卻沒錢了。他手中拿著刀子,心想自己反正已經殺人了,他不在意自己去捅老闆一刀,打搶一顆橙。
可水果攤的老闆看他雖然面露兇光,但卻窮兮兮的,心生憐憫便給了他一顆橙。逃犯沒說一聲謝謝就走了。他來了好幾天,老闆每次看見他都給了他一顆橙。有天他走後,老闆翻過水果攤上的報章,看見一張警方懸賞3萬元逮捕的殺人通輯犯的照片,照片中的人正是自己每天給橙子吃的人。
老闆認為此事不能等閑視之,於是報警通知警察來逮捕逃犯。由於警察認為這逃犯會很凶悍,於是佈下天羅地網,以免他反抗傷人。然而,當逃犯看見警察時完全沒有反抗,任由警察來把他抓走。
他走後,老闆看見自己的水果攤上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我逃亡得好累,我已經窮途末路了,謝謝你給我溫情與溫暖,我唯一可以回報你的,只有這3萬元的賞金。
逃犯原本要傷害水果攤老闆,可老闆的善心不但沒有讓自己沒有受到傷害,反而,還獲得對方3萬元的賞金的報答。
從這事情可以看到,人們每天都在轉變自己的生活。人們在每一個當下的所作所為,起心動念,都在改變自己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一樣,如果認為對方對自己不好,很可能是自己之前做了一些事情,說了一些話,或是自己發射出的能量讓對方感到不舒服。
“能量是一個給,另一個收,它必然是互相震動的。”她解釋到,很多心地善良,自信篤定的人,會有足夠的能力將兇和惡的人事物轉化成正面的事物。可如果個人的能量是虛弱的,自我保護性又很強,很多事情會變得更糟糕,來到面前的好運也會被自己推走。
●自省能夠締造社會和諧
目前,身心靈正蓬勃發展,市面上出現很多中心、門派,或出版物,張德芬認為這是一項福音,因為物質發展到飽和的程度後,人們會開始專注內在的世界。當人們願意去了解內在世界,會發現生命中發生的許多問題,其實源自童年的未竟事物。人們可以透過工作坊渲洩情緒,或與父母和解。
閱讀一些心靈書籍,有助於了解自己,明白到生活當中,若碰到不順心的事情需要反觀自己,並從事件中去探索自己有甚麼需要學習的功課。人們能夠做到這樣,社會肯定會趨向和諧。
在靈性書籍百花齊放的市場上,她選書的習慣,是以書本的編排、內容、作者的筆法與能量,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然後針對自己的需求去閱讀相關的書籍。
為許多心靈書籍寫推薦序,同時也是身心靈作家的她分享到,初涉靈性修行的人,可先從“入門書”開始閱讀,如《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有助於讀者了解何謂能量;埃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的《當下的力量》引導讀者活在當下,作者的另外兩本書《一個新世界》與《修練當下的力量》都是值得推薦的靈性好書。
更深入一些的,有丹.米爾曼(Dan Millman)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James Redfield的《聖經預言書》,羅賓.夏瑪(Robin Sharma )的《和尚賣了法拉利》都以小說的方式呈現。
●全然的喜悅,來自願意接納陰影與情緒
近來給她帶來很大的震撼的書,是傑德.麥肯納(Jed McKenna)的《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很多靈修者強調開悟、覺醒、超脫,作者卻給她不一樣的觀點,這些觀點雖然不是最正確,但卻是她贊同的。
當初一直希望自己變成一個100%聖潔、完美、幸福與喜悅的張德芬,以為跟對了大師,修夠了法門,加上足夠努力,就會達到完美的境界,可是,並沒有。“把張德芬這名字刪除掉,我僅剩下肉體時,那我的家人,我的書,關我何事?別人罵我,羞辱我,也不關我的事;即便是家人去世了,孩子的未來我也不用操心了,能夠到這境界,人生還有什麼煩惱?能夠到這樣的境界,我才是全然的聖潔。”
在她對一些販賣靈性的大師或教派感到困惑,卻在閱讀了這本書後解惑。“販賣軍火與販賣靈性,都是為了金錢利益,但前者禍害社會,後者至少為社會大眾帶來健康,是我以前太過理想化了,在道德上對他們有要求。”她說,靈性導師也是人,只要是人,就存在人性的瑕疵。取對方的長處來幫助自己成長,至於這個人的行為,其實不需要理會。
當靈修者對大師幻滅時,請看自己當初追求靈修的起心動念。張德芬認為不外乎兩個:逃避恐懼,想要全然的喜悅,以及爭取自我感覺良好。若要自我感覺良好,那就去伺候自己“小我”;若是追求全然的喜悅,她認為,最好的方法是接納自己的陰影,在每個當下跟自己負面情緒相處,是唯一的方法。
●靈性不是裝飾品,必需品
寫了《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這三本暢銷書後,她被譽為華語世界最暢銷的首席身心靈作家。當時,被捧得高高在上她開始自我膨脹,覺得自己了不起。然而,走過生命的一些歷程,她開始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看到自己的內在還有一些陰影沒有去修正。
許多靈修者太過強調正面,卻忽視自己的陰影,但其實,靈修者不能否認或忽視自己的人格缺陷,而是接納,更不要因身分與頭銜而偽裝自己活在光和愛裡。誠實地讓人家知道,不管是甚麼身分的人,即便是靈修者也會發脾氣,也會有煩惱,這都是生命的實相。
然而,很多大師卻為了要受人崇拜而掩飾負向面目。老往真善美,光和愛靠,被壓抑著的負面情緒或陰影,總有天一定會爆發開來。當一個人被生活的情景逼得必須面對自己的陰影時,能夠看到與接納自己的陰影,才會活得舒服自在。
她建議人們不要把靈性用來當作裝飾自己,以向外展示的物品。更不要把靈性當作宗教,將它強加在他人身上。再說,靈性不是必需品,有些人來這世界上的目的是玩,不是修功課,這些人不需要靈修,智慧也比別人高。自嘲資質比較魯鈍的她,才需要乖乖的修生命的功課。
活在當下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吃飯睡覺、工作閱讀,都是修禪」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在禪的觀念裡,生活本身就是修行。
修行必須從放下一切開始。
「放下」是將自己從囚禁自身的事物中釋放,獲得自由,好讓自己回到「當下」。
為了只有一次的今天。
為了不和別人比較。
人生在世,我們總是在追求什麼而活,譬如財富、他人的評價、異性的青睞或自我實現,總是強調效率、競爭,總是望向遠方、努力前行,常常在喧囂紛擾中,大嘆生活不易,甚至失去自我。時間一久,忽略生活中存在的各項細節,忘記「好好生活」這件事。
又或者有人為了「得悟」而修行。說起來,這些不過是垂掛在眼前的紅蘿蔔而已。修行不是為了獲得什麼而做的事。必須放下一切,修行才能開始。
怎麼做才能放下呢?
答案很簡單:「做就對了」。打掃的時候打掃,工作的時候工作;吃飯時就吃飯,上廁所時就上廁所,這樣就可以了。只不過,這裡的「做就對了」絕非「漫不經心地做」,而是專注現在,活在當下。
沒有比「只管活著」更困難的事了,因為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追求意義、尋找答案。所以,從閱讀這本書開始,活在當下。
作者簡介:奈爾克.無方(ネルケ無方)
禪僧。現為日本兵庫縣曹洞宗禪修道場安泰寺住持。一九六八年生於德國柏林,祖父為牧師。十六歲時第一次接觸坐禪。一九九○年於京都大學留學時上山前往安泰寺。柏林自由大學日文、哲學研究所畢業後,一邊攻讀博士學位一邊修行。一九九三年決定專心修行而出家,師事安泰寺第八代住持宮浦信雄老師。當時無方將存下的獎學金全部寄給人在德國的父親。之後除安泰寺外,他分別在京都的東福寺和福井的發心寺等專門僧堂各修行了一年。三十三歲時為開設禪修道場,無方離開安泰寺,在大阪城公園開辦名為「流轉會」的坐禪會,開始了居無定所的禪僧生活,六個月後得知師父圓寂便回到山上。二○○二年起擔任無所屬信徒、自給自足的安泰寺之住持,與來自日本國內外的參禪者與禪僧一起修行。著有《迷惘之人的禪修行》(新潮社)、《只管打坐》(光文社)等書,著書豐富。
出版社: 健行文化
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活在當下作者 在 磐頂教會 的推薦與評價
「活在當下」是很多電影、作者愛使用辭彙,看完了,到了最後這一個詞彙停留在腦袋很久,也常提醒自己應該要振作了!要好好的繼續往前! 往往自己「當下」被這個鼓勵 ... ... <看更多>
活在當下作者 在 一個人開悟後的狀態:活在當下(如何真正做到活在當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來到天天讀書會,今天的有聲書我們解讀的書是《當下的力量》, 作者 埃克哈特.托利(聽書, 活在當下,當下的力量,人生智慧,人生哲學,人生哲理,修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