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法加海戰中,西班牙艦隊上的西班牙大旗,1805年
特拉法加海戰(Battle of Trafalgar)1803年拿破崙統治的法國與英國為首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再次爆發戰爭,拿破崙計劃進軍英國本土,為牽制住強大的英國海軍,拿破崙派海軍中將維爾納夫率領的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與英國海軍周旋。1805年10月21日,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戰鬥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以及21艘戰艦被俘,但英軍主帥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鬥中陣亡
在隨後到來的風暴中,許多正被拖回的作為英國戰利艦的被俘法西軍艦相繼沉沒於海中,而英國軍艦卻無一損失。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而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鞏固,也開始了100年的大英帝國全盛時期
特拉法加海戰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港版國安法 沒有「撈過界」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近日港版國安法上路,引台灣批評聲浪稱:打壓言論自由、擴張審判權、刑度過高、違反罪刑法定云云。然就法言法,恐非精確,試以台灣法制申言之。
有謂港版國安法,恐開「因言獲罪」大門?我國刑法第一百條:「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以強暴或脅迫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預備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語。
如與港區國安法第廿二條第一款規定相比較,同者為:皆須行強暴、脅迫,破壞憲政體制、顛覆政府;異者為:我刑法規定,強暴僅須一定「有形力」行使,失之過寬;港版國安法尚須,嚴重干擾、阻撓、破壞…中央政權機關或者香港特區政權機關依法履行職能;攻擊、破壞香港特區政權機關履職場所及其設施,「使政府失能」,情節嚴重方成罪。立法類似我刑法,並無「文字獄」,亦無違罪刑法定。
或稱前開行為罰則太重?港區國安法第廿二條第二款與我刑法第一○一條二者比對,同者乃:首謀加重刑度,僅為參加者,刑度較低。異者為:我刑法對暴動內亂最高「死刑」,對參加者,最高刑度為「無期徒刑」,較港區國安法規定罪行重大者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顯失之過苛。同為「暴動內亂」,我號稱「民主法治」,刑法居然比中國「專制國家」嚴苛,批評者不是大搞雙標?
或稱:港國安法包山包海,台人在台亦會被牽連?然比較港區國安法第卅八條與我國刑法第五條。皆將「領域外」涉及內亂、外患罪,仍納入自身管轄,兩者皆無「撈過界」;所異者,若領域外對內亂外患管轄,叫做「管太寬」,我刑法前開規定,乃保護主義與世界主義之立法例:從妨害公務、性侵、加重詐欺,鉅細靡遺,豈不是侵害「世界」人權?足見批評之無稽。
十八世紀特拉法加海戰,英與法西大戰,英方完勝;但英軍獲勝緣由,因統帥納爾遜戰死,說法莫衷一是。最末,西班牙參謀官報告:「戰略為納爾遜制定,但細節為部屬自行裁決」,陳述客觀切實,為英海軍戰史家所納。總之,即便敵人,尚需公正評論,法律當否,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台人對港版國安法:用謾罵、懶人包、情緒勒索代替法學討論,只是自欺欺人,還比不上敗戰,據實以告的敗戰艦隊啊!不是嗎?
特拉法加海戰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民媒體】英國公投脫歐,港股六月絕望。(Raging Bull)
六月廿三英國公投,決定是否脫歐,這被稱為一代人的大事,決定下一代的前途。英國1973年加入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加入後英國發展理想。倫敦為離岸歐洲美元的交易中心,入歐後發展為歐洲及世界金融中心,令到英國發展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入歐對英國經濟的貢獻,是不可詳述。但自從中東及非洲難民潮爆發後,歐盟霸道的難民政策,尤其是德國支持大量接納難民政策,還強制歐盟國家接收難民,令到普通市民抗拒。星斗市民不喜歡歐盟獨裁地作出市民不歡迎的難民政策,脫歐情緒升溫。脫歐派表示英國需要重掌重要事情的話事權,不要歐盟決定大部份事情。
其實,從歷史看,英國是歐洲重要一部份。在近代史,英國和歐洲有緊密及不可分割的關係。十七世紀初,在伊利莎白一世領導下,英國成為歐洲強國,取代當時西班牙的霸主地位。在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尼爾遜領導的英國海軍大敗法國,西班牙聯合海軍,建立海上霸主。在1815年,英國威靈頓公爵領導,以英國及普魯士為主力的第七聯軍,在滑鐵盧打敗了歐陸的霸主法國大帝拿破崙,英國成為歐洲及世界霸主。19世紀末德國崛起,在二十世紀德國兩度想稱霸歐洲,結果打了兩次世界大戰。
英國在美國協助下,越過英倫海峽,幫助法國對抗德國的侵略。1914至1918,一次世界大戰,戰勝了凱撒統治的德國。1939至1945,打敗了希特拉領導的納粹德國。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又面對蘇聯的侵略,紅軍佔領了整個東歐,由波羅的海到愛德利亞海,蘇聯建立了鐵幕國家,包括了整個東歐,威脅西歐安全。在1949年,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國家,加上希臘及土耳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對抗蘇聯的侵略。從歷史可以看到,一次又一次,英國成為維持歐洲和平的中流砥柱,是歐洲的一個核心成員。
二十世紀上半世紀,歐洲打了兩次世界大戰,損失慘重,戰後首要任務是防止德國再引發戰爭。法國首先建議成立煤炭和鋼鐵生產聯盟,在1951年巴黎條約建立煤鐵共同市場,目的是防止德國再發動戰爭。如果能夠控鋼鐵生產,便可以防止德國生產武器。最初只是德國,法國,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六個國家。鋼鐵共同市場十分成功,於是把其他產品加入共同市場。在1957年羅馬條約,六國成立共同市場。後來英國,丹麥,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先後加入。1993年歐洲共同體成為歐盟,建立單一貨幣歐元。現時歐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系,有28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五億人,國民生產高達19萬億美元,比美國,或中國加日本還要大,在環球經濟上,舉足輕重。
六月廿四日英國公投點票,香港時間早上9時,從幾個小鎮的結果,顯示脫歐領先52%。消息震撼亞洲金融市場,滙市受到衝擊。在港股開市前英鎊兌美元滙率最高升至1.5006,投票結果開始時,英鎊滙率一下子急跌到1.4016。港股開市急跌,英國註冊的滙豐及渣打都跌超過3%,拖累到恆生指數開市跌384點,市場風聲鶴唳,好像天要跌下來。投機者主導金融市場,後來多幾個票站公佈結果,留歐派佔上風,港股由跌轉升。但隨着多個票站公佈結果,很明顯地脫歐佔上風,亞洲金融市場受到衝擊,英鎊急瀉至1.35,是31年低位。日圓升破100大關,日本股市急跌8%。港股急挫4%,恆生指數最多跌1206點,跌破20,000點。
很明顯金融市場及專業人士看錯民情,全球股市星期一至四都上升,都以為英國公投會留歐。但英國人民用感情來投票,不用理智。英國人民不介意損失經濟利益,但不要歐盟在布魯塞爾的公務員,來決定他們的生活。卡梅倫豪賭一場脫歐公投,以為人民會理智地選擇留歐。但是卡梅倫完全估錯民情,結果脫歐勝出,把卡梅倫打了一巴掌。卡梅倫輸了公投,全球金融市場受到拖累。港股狂瀉4%,但除了滙豐,渣打,長和系外,絕大部份港股沒有投資在英國,大市崩潰,反而但投資者一個好機會趁低吸納。
Raging Bull
特拉法加海戰 在 Zass17 - 特拉法加海戰中,西班牙艦隊上的西班牙大旗 的推薦與評價
特拉法加海戰 (Battle of Trafalgar)1803年拿破崙統治的法國與英國為首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再次爆發戰爭,拿破崙計劃進軍英國本土,為牽制住強大的英國海軍,拿破崙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