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我們的特教法,至今已經十年多沒有修法了。
雖然在 2009 年的特教法修法中,盡可能試圖保障特殊生的受教權,但是,十幾年過去後,特教法需與時俱進的面向也逐一顯現,我們更時常收到不同的反映,一再凸顯特教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困境。
最近這幾年,發生部分學校以沒有特殊資源為由,拒絕障礙學生入學,或者因為學校無法積極提供特教資源,讓家長及學生最後只好另外尋找其他學校就學;此外,目前各縣市特教資源中心的專業人員多從其它學校商調而來,或增設巡迴班來爭取人力,但是從他校商調特教教師至中心後,原服務學校的人力缺口如何補齊,更是長期以來的困境。
種種問題都顯示了,台灣的特殊教育發展,真的還有許多進步空間。
今天下午,我邀請了同樣關心特教議題的 立法委員林奕華、黃國書 、邱臣遠及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一起召開「特殊教育政策及修法公聽會」,希望能讓特殊學生適性教育的權利,能獲得更完善的保障!
我認為,教育部在研修相關法規及政策上,應該更積極協助地方教育局處理此問題,避免影響原校學生的受教權益,此外,教育部雖定期補助地方政府身心障礙教育經費,但是,若要讓特教資源中心發展為「專業支援」的角色,那中央補助的經費結構,也應該有所調整,以穩定比例支撐中心發展出特教專業幕僚的空間。
在今天的公聽會中,廖子齊議員也和我們分享,她認為如今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更重視融合的精神,希望讓各年齡的特教生能夠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在同樣的環境學習、互動與成長,因為離開了學校,特教生的孩子仍要學習融入社會,社會也需要接納擁抱這些孩子。然而,目前的特教政策對於許多仍在普通班就讀,但接受特殊教育支援的教學環境,其實還缺乏對於普通班教師的支持,對於未必俱備特教專業知能的普通班老師其實無論在教學和班級經營上都會是挑戰和負擔。
特教法有提供身心障礙生就讀普通班時得酌減班級總人數,以減輕教師工作量的協助;但其他對教學現場的支援則仍很缺乏,特別是對於「非山非市」資源有限的小校,能給教師的支援更加稀少,希望中央也能夠更重視普通班教師端的支持。
除此之外,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也指出,中央目前對於特殊教育政策的規劃及發展,往往流於反應式地解決問題,例如特教心評人員、學前幼教教師加註特教專長等政策,形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顯示 2012 年教育部組織改造後,缺乏長期規劃全國特教工作之中央單位,政策與實務脫軌,亦缺乏整體支援各地方政府的系統,僅聚焦於經費補助與評鑑,缺乏評估不同縣市發展特殊教育之差異需求,未真正以特教學生此權利主體設想,著實令人憂心。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陳誠亮表示,針對巡迴輔導教師服務人力比,建議能有合理的標準,並以入班協助為原則,且聘用足額師資以保障學生就學權益,陳誠亮強調,未來《特殊教育法》的修法,應明確規範特殊教育中心的人員編制及運作方式,避免以老師兼任為之。再者,專業團隊入校的服務提供方式,亦應以支援教師且需合作為原則,不宜採將學生抽離的方式提供教學輔導,才能協助教師真正了解學生需求,共同擬定合宜的教學輔導策略。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則認為,目前學前階段巡迴輔導的師資代課比例極高,且多數為三招之後不具教師證的代理教師,而正式的學前巡迴輔導老師齊流動率亦高,導致現行鑑定安置專業人力嚴重不足,影響鑑定安置品質;相關輔導與資源配置亦難以有效運用。楊逸飛認為,中央除應健全巡迴輔導教師職場待遇之外,亦應嚴格控管學前巡迴輔導正式缺額比例,使正式教師至少應達八成以上,提高學前巡迴輔導師資穩定性與留任率。
感謝今日各位先進、一線人員們,在即將開學的忙碌時刻仍願意撥空出席,在公聽會上分享的許多意見,未來我們也將提出特教法修法版本。
給特教孩子們更好的支持,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共同目標!
🎬 公聽會完整直播:https://reurl.cc/j8xg3p
特教鑑定安置系統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簡化行政流程、強化跨系統介接,建立更完善的早療與特教服務!
最近,是各教育階段特教學生鑑定安置相當忙碌的時期,許多家長與特教老師,為了孩子的受教權益,四處奔波。
不過,許多家長反映,為了替孩子找到適合而且願意接納特殊兒的教育環境,過程中面臨各式各樣的阻礙,他們可能找過一間又一間學校,而各單位之間繁瑣的行政流程,更讓家長們心力交瘁。
特別是在學前階段,經評估有早療需求的孩子,他們可能即將進入幼兒園,或即將進入國民教育階段,家長不免擔心,孩子進入不同的環境後,能不能適應順利?
要如何讓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跨系統之間的銜接更順利,以提供孩子及家長需要的資源及服務?都有賴各單位及專業人員之間的協力。
其實,教育部去年 3 月,便請衛福部重新評估,並研議聯合評估報告資料授權共享的可能性,希望協助教育端入學鑑定評估的重要參考資料,並簡化目前的行政流程,來減輕家長反覆奔波的情形。
如今,終於傳來了初步的好消息!
我們聯絡了衛福部國健署,國健署表示,這部分將會在 5 月底介接給教育部,協助教育端未來在學前特教鑑定的過程,能夠更加順利。
不過,學前特殊教育的需求評估,不僅僅是跨系統之間的介接而已。實務上,如何正確判讀聯合評估報告,並且思考醫療與教育之間對孩子的理解,更需要專業之間的合作,來減少判讀過程的困難與差異。
除了參酌早療評估報告,了解孩子發展遲緩的樣態之外,也需要進一步了解孩子有無接受學前特教服務,並實際觀察孩子上課的狀況,和家長、幼兒園老師、學前巡迴老師等人員晤談,才能更全面地規劃孩子的個別教育計畫。
系統介接只是其中一步,協助早療孩子順利銜接學前教育的過程,更涉及親職溝通及增能的課題,如何讓家長在相關專業的支援下,可以在平日例行的生活中,促進子女的練習與發展,也格外重要。
因此,未來我也將持續敦促衛福部與教育部兩單位,希望能在政策規劃上投入更多的重視,真正以家庭為中心,共同建立更為完善的早療與特教服務!
特教鑑定安置系統 在 思瑩老師的幸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5
【特教老師的心小小的】
#特教老師的日常12
我們一週有18-20節,
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同,
備不完的課,
孩子永遠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產生迷思,
總是考驗著老師的引導能力。
各式各樣的孩子聚在一起,
放棄學習的,習得無助的,
注意力短暫、認知理解記憶不佳的,
好不容易學會,
隔天來又像全新的開始,
每天都像新的一天,
永遠不知道孩子會帶來什麼挑戰和驚喜。
系統思考下,
不斷和家長、導師、行政或專業團隊溝通,
希望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式。
做不完的鑑定安置,
對不完的常模,
打不完的表格,
質性、量性各種測驗,
一次鑑定還沒結束,
又要準備下一次。
當特教評鑑和鑑定安置一起來,
(例如我的地獄月12月)
每天加班,周末加班是常態。
永遠在坐下來要處理資料時,
又有新的事件,
就像在打電動破關,
一關又一關無止無盡。
幸好孩子很可愛,
操作教具時的投入,
創意的思考童言童語,
被老師稱讚的害羞笑容,
甚至投入學習不想下課的「蛤~」,
只是回答對一個問題,
老師就感動到頭皮發麻。
特教老師的心小小的,
我們在小小的教室,
陪著小小的孩子,
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