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某種程度來看,金穗獎和金馬獎相較,對於臺灣影像創作的影響更大。如果金馬獎是成果驗收,那麼金穗便是大海撈針,在廣褒無垠的原野中尋找有潛質的千里馬,難度非常高,評審組成的視野與格局非常重要,必須要能穿透表面敘事、技術水平,去看見這些新銳導演內在熱切的創作渴望,還有幾成能量等待開發,這些璞玉可以如何被琢磨?爆發力又該如何被策動?」
⠀⠀⠀⠀⠀
——《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
大導演的起手式:李安、短片、金穗獎 │ 鄭秉泓
https://bit.ly/2SmbpPq
⠀⠀⠀⠀⠀
終於在昨天,因疫情延宕數月、充滿未知與變數的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頒獎典禮得以順利舉辦,且完美落幕,相當榮幸能成為這場盛會的見證者之一。短片確實並非一般觀眾會去留心的部分,但這個創立於 1978 年、歷史悠久程度僅次於金馬獎的臺灣電影獎項,卻是李安、易智言、蔡明亮、蕭雅全、程偉豪、黃信堯等無數大導演與演員的起點,那究竟,我們今年第四十三屆的金穗獎特別之處又在哪?
⠀⠀⠀⠀⠀
沿續開頭的引文,此篇文章亦提及,近年金穗制度經歷過許多調整,增減不少獎項,也設立個人單項表演獎與評審團特別獎等,藉以鼓勵更多傑出的創作者和幕後人員。而在去年,原本金穗獎的主辦單位國家電影中心,升格為國家影視廳中心,因此自 2021 開始,金穗獎轉由金馬執委會負責辦理:
⠀⠀⠀⠀⠀
「交由金馬執委會來規劃,可以和行之有年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創投進行策略合作,未來金穗獎得獎導演可以參與學院受訓,開發的題材企劃可以得到金馬獎幫助在媒合及尋找資金方面提供更多機會,換句話說,金穗獎移交予金馬執委會主辦是為了幫學生短片和國內電影產業之間搭一座橋,讓這批年輕的電影尖兵少走一點冤枉路,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去對接包括影展和產業的各個部門。」
⠀⠀⠀⠀⠀
因此,今年金穗獎的參賽作品數量寫下新紀錄,共有 415 部影片報名,66 部擠進入圍名單,增設了三個會外奬「社群名人推薦獎」、「觀眾票選獎」以及「影評人推薦獎」—— 這也是我們能參與此場盛會的主要原因。那時候,五個人各自選出了三部心中最喜愛的作品,幾經投票討論,相互提出觀點,才選出了馬來西亞導演嚴京威的《#季候風》,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當時在《#入世》、《#雨水》與此部作品之間拔河了一段時間,雖然必有遺珠,可以預期,評審團前輩們也同等看見了這些作品的優異之處。
⠀⠀⠀⠀⠀
於我而言,過去對短片的關注稱不上多,至少比起這次一同討論的影評人們是較缺乏經驗,但是這批 66 部的短片真的教人大開眼界,有質樸溫潤的,也有鮮明強烈的,從環境、歷史、移工、女性、親子現階段的問題到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創作者透過影像凝視的議題包羅萬象,甚至會發現,臺灣電影的未知潛力超乎我們以往的狹隘認知。
⠀⠀⠀⠀⠀
再稍微回顧個人偏愛的入圍作品。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各方面都相當出色,可惜此次鎩羽而歸,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陳以文飾演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整體而言,最平衡的應該可以說是《88 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楊麗音的演出尤其亮眼,不愧奪下最佳演員獎,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則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8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以及,拿下金穗大獎的林佑恩《#度日》,外籍配偶的下一代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導演跟隨兩位低教育水平、從事勞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成為新手父母的青少年,細膩呈現他們的青澀與世故,不得不被迫成長、提早投入社會的無奈與徬徨。
⠀⠀⠀⠀⠀
學生作品也不顯絲毫遜色,記得當時形容,范文翰《#啊朋友再見》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原來就是為了獻給已故友人胡波,「感謝你們骨頭裡挑雞蛋的精神,感謝你們的寬容和溫柔,如果我以後變得更自由、更勇敢,那一定與你們有關。」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是非常特別的作品。《入世》、《雨水》、《三步》、《無家女孩》、《季候風》,以及紀錄片《游移之身》、《咪咪貓的奇幻之旅》、《火中跳舞的蝴蝶》也都由衷推薦。
⠀⠀⠀⠀⠀
希望,在大家的關注、討論,豪華頒獎陣容的共襄盛舉之下,未來的金穗獎想必會更加茁壯,亦能夠為成群而來的導演們、幕後工作者們鋪妥一條穩固堅實的電影之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
「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外籍移工對台灣的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外籍移工對台灣的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半自助小眾旅行團- 雇主要多花11萬聘請印尼移工了!? 的評價
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積極面對超高齡社會的第二條路: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通過!
我們知道,台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逐步到來的極大壓力,也就是人口結構高齡化的危機,經國發會推估,至2025年,台灣將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年屆六十五歲以上,青壯人口不足,少子女化嚴重,整個人口金字塔呈現頭重腳輕的倒三角形樣貌,這是國家人口危機,它同時影響台灣的勞動力。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為就業服務法的特別法,便是積極延攬外國人在台勞動,以補充勞動力的第二條路。
本次修正,我主張除了放寬外國人家屬在台滯留與永久居留的條件外,在第六條中放寬「教育部公告世界頂尖大學之學士以上學位者,無須具備一定期間工作經驗;我更進一步針對「取得碩士以上外國籍留學生,畢業後以專業人才身分受僱,放寬的兩年工作經驗限制」,這項修正,將解決現行就業服務法規定七十點評點的高門檻,積極留住在台畢業的外國碩士生在台從事專業工作的機會。
另外,在台工作,久任、精熟、取得專業技術證照與語言程度鑑定的移工,未來應考慮納入攬才範圍。本案雖有委員同仁倡議,但尚待社會大眾的共識,需多做對話,待新經濟移民法立法時再討論。
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段蠻好的,我們就是經歷過這些的世代,但能用學術角度去貫串,說明臺灣的民族宗教,與政治的互動,社會的動員力,以及城市鄉村的傳播差異,很有意思。
「信仰的本質和儀式並沒有什麼改變,然而站在社會史角度檢視,民主化、都市化以及網路社群這三個因素,卻大大影響人和宗教信仰之間的互動。
「70年代台灣剛開始地方選舉時,政見發表會總是冷冷清清,但一說要去廟裡斬雞頭,記者啊民眾啊一大堆人全跟過去。」
斬雞頭自證清白或誠信,源自古代的神判信仰,康豹不諱言它本身就帶有表演性質;而在80年代台灣民主化之後,政治和宗教的連結更深。
「國民黨政府時期,台灣的宗教和民間信仰處處受到箝制打壓,祭典往往要求節約、甚至取消。
民主化之後,為了選票,就不得不和地方社會搏感情了。」政治和宗教的權力結構易位,部分宗教領袖還直接參與政治活動,「在某些地方甚至能影響、主導政治。」
在這個主客顛倒的競逐中,宗教團體和宮廟當然也面臨難題,除了政治人物的參香順序、是否能在廟埕公開短講、能否公開參與哪些科儀,康豹說,連敬獻的匾額該掛在廟裡哪個位置,都會是讓廟方頭痛許久的學問。
不過,隨著本土意識的深化,與宗教團體本身的世代交替,早期被視為迷信的信仰活動陸續新陳代謝出正面意義,加入文化性和精神性內裡,這是民主化對於信仰從傳統走向當代的一大貢獻。
然而值此同時,鄉村青壯人口外流也讓地方信仰維繫大受衝擊,如今某些廟會陣頭已需出動外籍移工或當地駐軍(例如馬祖擺暝)協助填補人力。
而相較於鄉村以境內宮廟為中心的群體信仰形式,都會區內則是小型神壇大量出現,轉向強調個人的信仰感受和經驗,「一些新興/近興的小型宗教團體因此被注意到,引起的相關問題也多,宗教界和學界一樣,好的壞的都有。」
而網路社群生活更大大改變人和宗教的互動樣貌,「現在許多宮廟將各種服務線上化,不管你離鄉背井多遠,都可以透過網站、臉書、Line、直播等和宮廟互動;部分宮廟甚至還能將外地信徒委託的問事、扶鸞結果透過e-mail轉達。」
康豹認為這是時代的必然連動,也是未來學術研究的新方向。」
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公車優化往往是狗吠火車,因為實際使用的人不多,資源也很難投注進去,再加上搭車的人都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也較少受到市府的重視。不過我相信只要有議員不斷去監督、提出建言,還是可以看見改變的機會。因次在定期會單位業務質詢,時代力量黨團提出六大改善方向,也很高興獲得交通處和警察局的正面回應。
🚌 推行幹線公車,加密班次。
根據市府委託顧問公司的調查,民眾不搭乘公車的主因,除了習慣開(騎)比例最高外,其次就是公車班次無法配合或公車班次太少。新竹公車只有藍1區在尖峰時間5至10分鐘有一班車外,其餘尖峰時間都要等15到30分鐘,甚至有些路線在尖峰的班距長達一至兩小時,跟私人運具比起來根本沒有競爭力!
印象很深,十多年前,台中市的公車服務也是為人所詬病,但是歷經兩階段的高潛力公車(20米道路幹線公車,尖峰班距10分鐘)、兩階段的捷運先導快捷公車,才逐漸培養出搭乘公車的人口,爭取到蓋捷運的機會。
市府要推輕軌建設,但是究竟要如何培養民眾搭公車習慣?未來是否考慮增加班次、縮短班距,增加公車的競爭力?
交通處長承諾市府會做運量上做檢討,依據需求比較高的路線去強化,然後慢慢地去培養。同時市府已經有著手進行輕軌先導公車的規劃,希望能夠藉此向中央爭取經費,換新車、增加班次。
🚌 試辦小黃公車,讓偏遠社區也能享有公共運輸服務。
新竹市過去這兩年總共裁撤了10條營運不佳的公車路線,導致離市區較遠的地方變成沒有公車服務。我們希望市府能夠在香山區試辦 DRTS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透過預約式的小巴或計程車讓有需求但是撐不起一條公車路線的社區,也能夠享有公共運輸的服務。
處長表示,這個想法很好,針對需求反應式公車,市府已經有初步的規劃,預計會有浸水線和香村線,只要中央的相關計畫一出來,就會立即申請。
🚌 試行假日觀光公車,串聯各大景點,創造需求,培養搭車習慣。
近年來有好幾個打卡景點陸續在香山區出現,像是青青草原、風情海岸豎琴橋等等,但是都沒有任何公車路線會經過。民眾如果要從南寮到青青草原,只能夠開車或騎車,如果搭乘公車要先搭到火車站再轉乘苗栗客運,最後還要走20幾分鐘才會到達,這對於外地搭火車來的觀光客或是帶小孩的媽媽都相當不方便。
我們舉台南市台灣好行的88安平線與99台江線觀光公車為例,這兩條路線幾乎繞遍台南的各大名勝古蹟,讓外來的觀光客能夠輕鬆搭公車由台南,乘車票價比照市區公車且台南人搭乘免費。
處長也認為假日觀光公車值得嘗試,剛好目前有兩條公車路線假日運量不足,準備來調整,希望能努力盡快來促成假日的一個特別班次,來滿足觀光需求,也透過這些景點讓公車運量能夠提高,相輔相成。
🚌 改善火車站前乘車環境,設置雙語轉乘地圖。
現在新竹火車站前搭公車的地點多達10處,非常凌亂,有在民族路、有在中正路、中華路也有,但在火車站內並沒有提供轉乘地圖,沿路上也沒有任何標示。當然我們知道站前的路幅有限,很難將乘車地點統一在同一個地方,但短期間應該要仿照台北市的各大車站和捷運站設置轉乘地圖,讓民眾清楚搭乘相關大眾運輸的資訊。
另外,我們希望轉乘地圖能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因為新竹市移工和新住民的人數不斷增加,國際觀光客也不少。後年新竹市要辦燈會,如果有雙語資訊更能夠吸引到國外的旅客。
處長表示目前在火車站集中的公車路線超過 50 個班次和路線,以現在火車站的腹地的確沒有辦法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有必要提供一個良好設計的地圖,讓來到新竹市的民眾知道搭公車要怎麼搭,去哪邊搭。
他承諾很快會有一個規劃案來設置轉乘地圖,希望在今年內可以實施。雙語服務是非常好的建議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 增加低地坂公車,提供親子友善、無障礙服務。
之前參加身障聯繫會議,有肢體障礙的團體不斷反映新竹市的低地板公車數量太少,常常等不到,甚至有次等了三個小時都還等不到低地板公車。
新竹市低地板公車目前有 13 輛,以目前總共有 72 輛(60輛大巴、12輛小巴)營運的公車來計算,等於低地板只佔18%。其實新竹市低地板公車最多的時候其實有 21 輛,後來又變成 18 輛,到現在只剩 13 輛,愈變愈少,離110年要達到 40 % 的目標愈來愈遠。因此我請處長說明原因,並強烈要求要積極來增加低地板公車數量。
處長表示,低地板公車過去為什麼比較多輛是因為早期有所謂的電動巴士,都是低地板,但是隨著時間遞移,這些電動巴士的電池以及它的相關設備沒有辦法再使用,所以低地板公車實際操作的數量是下降的。
不過處長承諾未來業者買任何新車,都會要求要採用低地板公車。其實六月初,新竹客運會再增加五輛的低地板公車來汰換既有的舊車,所以數量會增加到 18 輛,佔60輛大巴士的三成。另外,公車業者在未來的五年內必須汰換到 18 到 24 輛的老舊公車,這部份都會要求業者要添購低地板公車,盡快達到40%以上的這個目標。
🚌 試辦科技執法,加強取締違停。
市民朋友常常會反映公車停靠站、沿線路段時常被車輛違停,不只影響民眾搭乘,也增加塞車情形,像是火車站前和中正路沿線都很嚴重。
交通部從去年 7 月開始,也加重汽機車在於公車停靠區或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罰款,機車可罰900元、汽車可罰1200元。我好奇過去這兩年警察局總共開出過多少在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的罰單,是否積極來取締路邊違停的車輛。
另外,桃園市從去年開始在常常被違停公車停靠站試辦科技,成效不錯,民眾檢舉違停件數大幅下降,警方開罰單及出勤次數也明顯降低。我也表達希望新竹市能夠在幾個違停熱點盡快來試辦。
警察局長表示,去年一整年取締違停的件數有將近 10 萬件,其中公車停靠站取締就有 1,035 件;今年一至四月,取締違停有 2 萬 8 千多件,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不過公車停靠區的取締有 884 件,比去年度增加。
關於科技執法的部分,警察局已經跟交通處完成規劃,準備在火車站前的臨時停車區來規劃一個違規停車自動偵測的科技執法系統,會積極在跟交通部來爭取預算。明年會再研議在光復路清華大學前面公車停靠區設置相關系統。
#監督市長落實改善公車競選政見
林智堅市長先前提出《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 105 至 107 年要花費 10.8 億元來改善新竹公車路網,但最後只花費 2 億元左右。我要求交通處一定要積極爭取增加市府預算在公車上,這樣改變才會有可能。
時代力量黨團督促市府改善公車的腳步決不會因為質詢完而結束,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是否說到做到,也會跟交通處密切討論未來的相關規劃。
有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才有可能減少私人運具數量,舒緩塞車狀況,並降低交通事故,讓新竹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處長說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位
#搭公車的議員
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禮拜我的西方胃突然覺醒了,嘴饞很想吃義大利麵,但是去外面吃實在太危險了,最近不是有一張圖說,武漢一家餐館一人確診結果傳染9個人嗎?看得我頭皮發麻,所以我就叫我的專任主廚:我老公蘿蔔頭下廚煮給我吃,他也真的乖乖上超市買材料,沒想到我們最常吃的那款義大利麵醬竟然缺貨,不知道哪時候才會補,蘿蔔頭只好買番茄回來從頭熬,煮好我都餓昏了,還好我不是想吃起司,不然要等個幾年。他還跟我說,好多進口食材都找不到了,讓我開始明顯感受到這波疫情所造成的糧食斷鏈危機。
我們先說清楚喔!台灣目前不缺糧!不缺糧!不缺糧!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請大家千萬不要去囤糧,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屁屁,也只有一個胃,甜點那個胃不算,ok?
我國農委會先前已經表示,台灣的稻米加上二期,到今年年底會有280萬公噸,我們不只防疫超前部屬,糧食部分也是超前部屬至少一年時間。台灣稻米自給自足沒問題,但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東非和南亞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經陷入乾旱、蝗災和戰亂所導致的糧食危機,現在又遭受COVID—19威脅,更加民不聊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21日就警告,全球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人道危機,未來恐怕出現「聖經等級大饑荒」!
「聖經等級大饑荒」聽起來超驚悚,其實就是末日等級,聖經《啟示錄》第六章描述,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上天會召喚「天啟四騎士」,帶來瘟疫、死亡、饑荒和戰爭,來審判人類。我們不想危言聳聽,但瘟疫和死亡,現在就在我們眼前上演,接下來恐怕就是饑荒,「世界糧食計畫署」預估,疫情可能讓饑荒蔓延全球36國,瀕臨餓死的人恐怕比病死的人還要多!
2.65億是多少人哪?換句話說就是,今年底以前,恐怕有11個台灣的人口即將餓死!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饑荒發生在葉門,當地受到內戰影響,2016年以來有至少1600萬人處在極度饑餓狀態,老百姓只能啃樹葉充飢,每天都有130個孩子被餓死或病死,是100年來世界上最嚴重的饑荒。但這次「世界糧食計劃署」預估的數字,是葉門世紀饑荒的16.5倍!
現在許多國家的人民,排隊不是為了搶防疫物資,而是為了領糧食餬口。
但病毒又不是米蟲,怎麼會把糧食吃光光?簡單來說,食物要端上餐桌前,大致會經過幾個階段:1.生產、2.加工、3.運輸、4.銷售,最後來到5.消費者手上。但這波疫情讓上游生產鏈,到下游運輸鏈,整個供應鏈統統卡住!
我們先來討論生產鏈。
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依序是中國、印度和美國,它們各自的糧食產量,超過一整個歐盟的總和。但如今一國是疫情爆發地(中國)、一國是封城煞不住疫情(印度)、一國是確診和死亡人數第一名(美國)。
生產糧食當然需要人力耕種和收成,但各國面臨大規模封鎖,糧食產能都受到衝擊。例如中國最大的糧倉黑龍江,現在面臨第二波疫情爆發,過去每年4月底都是當地春耕關鍵期,但今年封城封路影響耕種,可能讓中國水稻、大豆產量受重創,現在還傳出,北京當局打算向美國購買3000萬噸農產品,以備不時之需。但美國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美國食品業每年仰賴20萬外籍移工的幫忙,但位於墨西哥的美國領事館因為疫情關閉,導致工人一度拿不到臨時工作簽證,拖累糧食生產進度。
餐廳和學校不營業,採收又不合成本,農場主人只能忍痛把作物搗爛當成肥料,幾百萬噸的牛奶也全部放水流。加州過去負責生產美國三分之一的蔬菜,三分之二的水果和堅果,加州的情況就是全美的縮影。
不止農產,美國畜牧業也爆發危機!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在南達科他州的豬肉加工廠,有240名員工感染肺炎,目前無限期停業中,光是這間工廠的豬肉產量就佔全美5%。(0214)美國最大肉品公司Tyson,位於愛荷華州的豬肉工廠,也因為20名員工確診而停擺,美國肉品市場成了重災區。
我們再看到運輸鏈。
這部分我真的很有感,之前從國外買保養品,原本差不多10天包裹就會到,現在等一個月我的皺紋都出來了,還不知道漂在那個海上。大家不要以為各國宣布禁航、關閉邊界,只是讓大家不能出國玩而已喔,世界上大部分的糧食供應都是靠輪船運輸,但目前全球已經有30多個港口限制船隻進入,包括澳洲、葡萄牙、智利和阿根廷。從疫情爆發以來,已經有435個貨櫃航次被取消,我國向阿根廷訂的6船玉米,也在對方港口卡了一個多月。
運輸新鮮容易腐敗的農產品,靠的是航空貨運,但受旅行禁令影響,客機不飛了,機腹載貨量也跟著銳減,加上業者很難獲得飛行許可,空運現在變得又難又貴。
最後是各國的屯糧政策。
這就像民眾一聽到風聲就跑去賣場掃衛生紙,到處搜括口罩和酒精一樣,各國政府聽到糧食供應可能告急,當然先顧自家人。日本農林水產省就統計,截至4月中,全球已經有超過14個國家,祭出農產品和食品出口限制令。例如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越南,一度禁止稻米出口,後來改為配額制;泰國也一度對雞蛋採取7天出口禁令;烏克蘭實施小麥出口上限,全球最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也宣布暫停小麥、大麥、玉米等穀物出口,一口氣禁到7月1日!我們不只一次談到全球化,當然糧食也不例外,我的稻米種得好,就專心種稻,想要小麥就去跟別國買,大家各司其職,不用勉強自己生產不擅長的東西,例如新加坡甚至有90%的糧食仰賴進口,而台灣雖然稻米、蔬菜吃個一年沒問題,但重要飼料「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95%都靠進口,目前庫存只剩3個多月,萬一「黃小玉」來不了,台灣畜牧業、烘焙業恐怕被K.O.。
雖然台灣不會發生饑荒,疫情對我們的衝擊主要是食物選擇變少,頂多吃個地瓜籤飯回味童年、共體時艱,但對於很多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日光族」來說,封城就等於失業,失業就沒錢,沒錢就沒食物,沒食物就容易發生暴動,是國家安全等級的問題,目前印度、菲律賓和肯亞貧民窟,都相繼發生了糧食相關的暴動或混亂事件。
「世界糧食計畫署」已經向G20喊話,要求20億美元糧食與醫療預算,外加3.5億美元,幫前線救援人員買防疫裝備,G20也達成共識,確保全球糧食供應。但疫情爆發以來,不少國家大難臨頭各自飛,全球化遭受威脅,國際組織搖搖欲墜,各國真的能攜手合作,挽救這2.65億人的性命嗎?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聖經級饑荒 #糧食斷鏈 #國家級囤糧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外籍移工對台灣的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外籍移工對台灣的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移工人權議題,外籍移工宿舍,外籍移工權益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外籍移工對台灣的影響 ... ... <看更多>
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半自助小眾旅行團- 雇主要多花11萬聘請印尼移工了!? 的推薦與評價
九十路時事小乘客知道移工來台灣工作之前需要負擔一筆不小的安置費嗎? ... 失去思考的旅行不過是單純的移動罷了#正面影響 ✈️ 照片是九十路爪哇團,只要時間允許, ... ... <看更多>
移工對台灣的正面影響 在 外籍移工對台灣的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外籍移工對台灣的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移工人權議題,外籍移工宿舍,外籍移工權益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外籍移工對台灣的影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