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區 #日出公園 啟用!
日出公園位在龍潭潛龍國小後方,是大烏樹林地區第一個天幕公園,公園基地原本是一座廠房空地,市府自辦市地重劃成公園後,進行改善工程,並設置小型天幕,提供大家一個小而美的休憩場所,讓公園綠地貼近生活!
市府進行更新改善工程,讓市民朋友能夠體驗全新的步行動線;公園裡的35株老樹,調整位置後也都保留下來,其中4棵是文旦老樹,「旦」字有日出的意思,所以公園命名為「日出」,天幕也是以晨曦之美「日出」作為造型,希望保留在地最珍貴的意象。
龍潭烏樹林庄共有烏林里、烏樹林里和百年里,這裡發展快速、人口密集,附近正在興建的大烏林市民活動中心,也即將在9月底完工;希望在市府規劃下,附近的居住條件會越來越好,讓大家都能有優質又完善的休閒活動空間。
──
✅加入我的LINE,接收燦哥最新訊息:
https://line.me/R/ti/p/@wentsancheng
📷也別錯過IG的漏網鏡頭:
https://www.instagram.com/wentsancheng/
🔷我的推特上線了,歡迎幫推!
https://twitter.com/ChengWenTsan
自辦市地重劃條件 在 林宜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改善大灣崑山地區的淹水問題,我在市政總質詢要求水利局於大灣市地重劃區規劃滯洪空間,平時作為親子綠地、汛期則可分擔洪峰,有效運用都市內的有限土地。感謝市府從善如流投入4,500萬元規劃景觀滯洪池,並將於明年初完竣啟用,於明年汛期就能發揮效果。
此外,包含南區竹溪和中西區中國城也將有親水公園陸續完竣,這顯示我們的治水思維持續進步,從過去的「與水對抗」開始學習「與水親近」,扭轉人定勝天的錯誤觀念,設法與水文地勢及極端氣候等自然條件和平共存,用多元方式改善台南水文。
#2020台灣要贏
#未來交給林宜瑾
永康首座景觀滯洪池 明年初開放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37854
自辦市地重劃條件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市地重劃重點不只公不公辦
文/ 好過日理事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本次高雄市長民進黨初選辯論中,安排有交叉詰問的時間,也是各候選人出招的機會。然而,在多所顧忌下,幾位回答似乎都不敢正面以對。除了管碧玲詢問其他四人「立委任內政績有什麼?」這題,好過日自動舉手投降外。其餘幾位候選人的問題,我們都可以交出一張更完整的答券!
因此,本週就首先由我來嘗試回答劉世芳委員提出的問題:「市長花媽堅持『公辦市地重劃』,漲價歸公,市民共享,這個堅持十二年的關鍵政策,會不會被改變?」
她的提問多少令人有點訝異,因為這並非市長選戰至今常見市民關心的議題,一般市民並不一定分得清《平均地權條例》中「公辦市地重劃」與「自辦市地重劃」的差異。而雖然「漲價歸公」,但重劃後「土地鍍金」最賺的還是地主和開發商,對我們這些沒能參與土地遊戲的小市民來說,感受實在有限。
而在抬出花媽的名號下,其餘候選人當然也只能繞著邊回答:
趙天麟:土地開發以公辦為原則,但要有彈性。
陳其邁:堅持土地正義,不因人情關說或贊助,就對個案變更。
林岱樺:避免利益輸送要取決於市長個人,承諾絕不違法募款等事項。
管碧玲:利益當然要歸公,當選後承諾共舉債不增反減一百億。
各候選人在捧了一番花媽後,說說「土地正義、我不歪哥」等等搔不到癢的口號。這樣的詰問與回答真的是選民要聽的嗎?
所有候選人其實忽略了更根本的問題:我們真的要這麼多市地重劃嗎?而土地重劃又是肥到誰?
◾️1.高雄需要這麼多重劃區嗎?
根據辯論中陳其邁提出的數字,十年來高雄公辦重劃的面積為208公頃。而劉世芳更耗費自己回答別題的時間,特地補充高雄歷年公辦重劃總面積達3321公頃(約為鹽埕、前金、新興、苓雅、前鎮五區面積總和),且還有800多公頃正在進行中。
我們翻開歷史,在日本殖民時期,高雄市檢討都市計畫時市地範圍的變大,主要目標都是容納更多人口,而新市區也搭配鐵道等交通運輸網一同建立。然而,在中國國民黨治理下,高雄近四十年未檢討整體都市計畫。在人口已經滿出原先市區乘載量後,1980年代開始,自辦、公辦重劃區件數快速成長,搭上房地產熱潮,也讓市區面積大增。重劃後土地的增值,也讓民間或政府都有極大意願從事重劃。
問題是,縣市合併之後高雄人口僅成長4000人,但市地重劃腳步並未停歇,也就是說,高雄市越擴越大,人住的越來越稀疏。也難怪,市民會覺得鹽埕沒落了、大統商圈沒落了,舊市區街上一堆售租字條。在城市不斷外擴下,商業機能遷移、分散,高雄變得越來越大,卻似乎越來越沒有市中心的感覺。
這種現象,稱為「甜甜圈」效應( doughnut phenomenon),也就是伴隨中心市街衰落和郊區興起的發展狀況。市中心衰落,不但造成商業外移、空間閒置、治安與社會等問題,在商業郊區化或分散化後,也讓城市失去活力,難以形成街面店為主的大型徒步商圈。
另外,許多市郊的重劃區只是劃分土地、興建馬路和法定設施,卻無妥善的發展計畫,例如大眾運輸服務。讓新搬進來的居民通常只能騎車開車。錯失了改變新搬家年輕人通勤習慣的機會。也讓城市一面擴大,一面更樹立私有運具的霸權。整體來說對永續發展是不利的。
◾️2.市地重劃利益都歸了誰?
公辦重劃「漲價歸公」,指得是政府可在重劃中取得公設用地和抵費地,一方面擴充公共服務空間,一方面賣地充實市庫。這個層面來說,的確是市民受益沒錯。
而土地重劃變成方正建地後,價值可翻漲數倍,也因此成為炒作對象。因此《平均地權條例》中規定,只要地主多數決就能通過的「自辦重劃」,也就會被批評不顧少數聲音,破壞土地正義。這點上,市府堅持的公辦重劃,問題的確較少。
這樣說來,公辦重劃是不是就一切美好呢?
這還是要回歸到「適量」與「必要性」。在營業稅收歸國有後,地方的直接稅收幾乎都以土地為大宗(土增稅、地價稅、房屋稅等),而公辦重劃取得的抵費地標售,也成為政府財源的大補丸。臺灣財政狀況良好的城市,收入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炒地皮」。因為制度的關係,讓地方政府不得不炒,反倒形成了依附關係。
結果政府為了收益,努力開發土地,建商、開發商形成聯盟,專門操作重劃開發。我們先不說其中可能的弊病,單就經濟影響面來看,在房市看好時,許多資金進入房地產,常常是減少中小企業再投資,讓台灣經濟缺乏動能。城市的表面蓋了更多房子,競爭力卻未上升。
◾️3.城市蔓延要不要有所限制?
我是在地楠梓人,小時候,覺得楠梓是楠梓,高雄是高雄,去「高雄市」是進城。隨著時間過去,土庫、都會公園南側、台一線周邊...都經過大規模的重劃。重劃後,當然都市景觀變得整齊、道路更加通暢,空地也蓋起了新房。
「高雄」變大了,人們心中城市的界線也改變了。現在的楠梓,雖然交通還有些許不便,但當然已算是市區。當我長大一點,高雄大學特區、橋頭新市鎮......的開發也成為政府宣傳的重點,只是路開好了,地重劃了,住進來的腳步卻越來越慢,有時會想,城市還會不會持續擴張下去呢?
世界上有些地方想法不同,例如波特蘭都會區域政府在1970年代,就反而「劃地自限」,規範成長界線,將波特蘭的都會地區限制在370平方英里。結果是波特蘭的人口自1973年以來,成長了50%,但城市面積卻只增加2%,也因此波特蘭沒有美國許多城市常見的市中心凋敝或人口外流情況,市中心也成為全美商業機能最興盛、被評為宜居城市前幾名的地方。
而發展較久,機能停滯的市中心,則可以透過指定商業提升區域(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的概念,取得暫時租稅優惠、有條件放寬都市計畫法規、推動行人環境等基建改善、集體招商與聯合行銷等政策工具,活化區域後,也重新讓閒置房屋與土地利用,提升價值和稅基。
類似於「成長界線」的做法,在歐洲更是早已實行,德國從百年前就採取市區劃分令(Fluchtlinienplan)限制城市無止境成長。而英國也從1930年代開始利用都市外圍的大塊長條狀保留綠帶(有些根本就是森林)限制都市擴張發展。也讓城市機能保留得更好,市中心欣欣向榮,交通以大眾運輸為主,也兼顧生態永續性。
◾️總結 好過日對「市地重劃」的回答:
總結以上幾點,我認為市地重劃必須改變,因為市民並沒有真正享受到市地重劃的利益!重點不只是「公不公辦」,而還必須要在大高雄土地整體的盤點規劃下,不以量取勝,不以市地擴充為方向,而是進行關鍵地區(如舊有工業區、水岸、車站周邊再開發)的重劃,同時配套良好的交通基礎建設,結合車站節點與轉乘機能,讓人口「重回市區」。
同時,要檢討整體都市計畫,規劃城郊保留地帶,串連郊山、河湖、都會公園建構生態廊帶,減少無止盡向外開發。並引進市中心活化機制,讓政府仍可透過強化土地利用、取得相關稅收。如此才能達到好過日一直強調的永續發展!
#高雄 #好過日 #市長政策參戰 #市地重劃
自辦市地重劃條件 在 中華民國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地政問答 的相關結果
市地重劃是依據「平均地權條例」及其施行細則暨內政部訂頒之「市地重劃實施辦法」等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如為自辦市地重劃除依上開法令外,內政部並另訂頒有「獎勵土地 ... ... <看更多>
自辦市地重劃條件 在 市地重劃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土地重劃?重劃費用?土地怎麼 ... 的相關結果
自辦重劃 指市地重劃的發起人是重劃區内的地主,只要徵得超過30% 的土地所有權人同意(這些所有權人持有的土地面積也要超過重劃區全部土地的30%),便 ... ... <看更多>
自辦市地重劃條件 在 自辦市地重劃是什麼?有什麼問題? - 焦點事件 的相關結果
當時《重劃辦法》第8條規定為「自辦市地重劃應由土地所有權人過半數『或』七人以上發起成立籌備會」。大法官認為重劃範圍內有眾多地主,可以在只有7人就發起重劃計畫,影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