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個談話型頻道:一個叫阿春的男人】
各位午安
最近我的 YouTube 推薦影片裡出現了這個頻道 (一個叫阿春的男人) 的影片
這個頻道主要是有一些雜談
我最喜歡的是他講自媒體經營的那幾部影片
因為數學老師張旭這個品牌的經營模式
就是走自媒體的路線
這個叫阿春的 YouTuber 的影片雖然不像其他 YouTuber 一樣精緻
但他很多影片內容真的很精闢
特別是在自媒體經營這一塊
我本來也想在數學老師張旭這個品牌經營起來以後講一些自媒體經營的主題
但要等到那時候應該還要很久
加上他講的不錯
所以我乾脆直接推薦他的影片給大家看
如果你也想經營自媒體
請一定要多看看他的影片
雖然他現在的訂閱數很少 (因為才剛開始沒幾天)
但我相信只要他持續做下去
大概不用半年一年應該就會遠遠遠遠超越我頻道的訂閱數了
我不常推薦別人的東西
如果推薦,那一定是我覺得真的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的東西
總之如果你想做自媒體
那就多看看他的影片
或許你會明白我們團隊是如何經營的
也或許你會知道該如何開始經營自己的 IP
有一句話特別重要,那就是
在商業上,做任何事以前
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自己的 IP
了解自己在市場上的定位
這個道理一直到我離開博士班了以後
在社會闖蕩了好幾年才明白
這種學校不會教的東西
有時候反而比微積分更重要
最後舉個例來說吧
我開始做線上課程以後
第一堂課的人數直接超過我原補習班一間教室的座位數
這就是自媒體為我帶來的好處
第二堂課,學測數學題庫班也要開班了
招生不到一個月,人數也快滿 20 人
接下來還會有其他課程陸續展開
另外最近也有一些其他科的老師私訊我
問我要不要合作或問我能不能讓他開普物之類的課程
也有老師問我我的直播課程怎麼做的
我相信這都是源自於自媒體的力量
我的頻道雖然目前只有近 3000 訂閱
跟大台比起來是微不足道
但我們的成長和轉換率確實都是很高的
而且我們目前的成長速度是超過預計進度的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
我們的 YouTube 頻道大概今年九月就能達開營利的條件
年底應該可以破一萬訂閱
然後明年年底以前應該可以達開放加入會員的條件
這都是我們的目標
希望這幾個目標都能像之前所訂的階段性目標一樣提早達到
也許達到了以後
會再跟大家分享經營的心得
而在那之前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如何經營自媒體的話
那就多看看這個我今天推薦的這個頻道吧!
超展開數學教室線上看 在 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奇幻遠距蒙特梭利(四):手動建構數學概念 】
蒙特梭利的數學教育真的是相當的驚人,幾乎在每個微環節都跟我們家長們血淚經歷的傳統數學教育完全相反,也因此為娘的只能不停地撿下巴。
從九個月大就是蒙特梭利北鼻的小札克,今年夏天就要轉九歲了。一方面因為知道蒙特梭利教育是幾十年在實驗室中觀察培養出來的最符合人性的科學教育法,我因此充滿信心,加上學校老師幾次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在家裡教捷徑,導致不想秧苗助長的媽媽拿令箭樂得在家翹腳省事。小札克一路八年蒙特梭利上來,在防疫居家遠距教學之前,我們在家還真的從沒管過他數學的事。小札克從來沒在家裡寫過任何練習題,我從來沒陪他練背過乘法表,學校也從來不給回家作業。
這次難得的遠距教學,終於讓我見識到多年來蒙特梭利教育一點一滴培育出的小札克的數學腦有多奇妙!
幾個蒙特梭利教育的大特色,像使用身體的運作與活動去強化學習、使用教具讓抽象概念具體化、每個小概念都要知其所以然才會前進到下一步等等,在數學教育上仍然是面面俱到。
在最初級的數學概念建構上,串珠教具展現出『1』是一粒珠子,『10』是十粒珠子的一條串珠、『100』是十排十粒串珠的正方型板子、『1000』是十塊100正方型板子合出來的正方體。正方形的板子隱藏了ten squared(十平方)的概念,果真是個square。每一邊長都是十粒珠的正方體也隱藏了ten cubed(十立方)的概念,果真又是個cube。
然後藉著個位數蒐集到十顆就要去換一條十粒的金色串珠,金色串珠蒐集到十排就又要起身去換一塊百粒珠的板子,板子蒐集到十片就要再跑去換一個千粒珠的正方體,孩子們開始建立出進位的概念。
孩子們使用了觸感、視覺、身體的運作等多重感官去細細感受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了圖像記憶與肌肉記憶,一千與一的幾何數量差別變成理所當然的事。
等這些『個十百千萬』的基礎數量與加法進位的概念建立好後,又有同樣數字同樣顏色的串珠串在一起的超級長鍊教具。孩子們把長鍊擺出來,一顆顆地去數,再去標註倍數的地方。
舉例來說,如果是「eight chain」(八鍊)的話,孩子們從第一顆珠開始數到8就放上8的標籤,並且記錄8x1=8,數到16顆就放上16的標籤並且記錄8x2=16,就這樣慢慢地一直數一直標到好幾百顆去。乘法的抽象概念與數量感藉此完全具體化。
孩子們專注地數珠子,慢慢地完成一個個的標記,並且用筆記錄下來,常常要花個幾天才會完成這麼大的任務。這工程充滿挑戰性與滿足感,每次兩少爺完工後總是相當興奮驕傲地向我們報告。
把數量感建立好之後,進階一點的數學教具開始用不同顏色去代表不同位數。寫著「1」的個位數小牌子是綠色的,「10」的十位數牌子是藍色的,「100」的百位數是紅色的。「1000」的千位數又回到綠色,然後不同位數就這樣綠藍紅綠藍紅地循環下去。這三個顏色代表的不同位數會一直沿用到之後小學六年更進階的許多數學概念上。
使用這樣的教具,加上「交換」進位的概念(十個『1』的綠牌可以換一個『10』的藍牌,以此類推),從這邊開始孩子已經可以做到千位數的加減乘除。兩少爺五六歲時就已經很熟悉這些技巧了。我之後會放上兩少爺用自己在家製作的同樣『郵票遊戲』(stamp game)教具拍攝的教學影片,敬請期待!
同一時間,老師也介紹了不同顏色代表一到九這些個位數字的串珠。像紅色一顆珠的「1」串珠、綠色兩顆珠的「2」串珠、粉紅色三顆珠的「3」串珠等等。這些代表不同數字的串珠顏色,也會從幼兒班三年開始一直沿用到整個小學六年。
北鼻麥在幼兒班開始用彩色串珠練習加法與乘法。兩條咖啡色的「8」串珠,等於一條金色的「10」與一條紫色的「6」串珠。孩子一顆一顆地數,再去交換進位。這個我稍後也會放上北鼻麥示範教學。😆
在這個階段介紹的種種數學概念,都彷彿是在介紹簡單基本的事物道理般。像加法就是把珠子或牌子放在一起,遇到十個就交換成一個『10』串珠或『10』牌子去進位。減法就是把它「拿走」、乘法就是「同樣數字重複加很多次」、除法就是把手上的珠子牌子「分一分」這樣。
在概念建構的很穩固之前,老師並不會把這些任務打上「加減乘除」的標籤。北鼻麥的四位數減法做了這麼久,到這次遠距教學才發現原來那個就是所謂的『subtraction』(減法)。孩子們練習教具的時候,也都有著慢慢處理手上操作的工作、努力完成挑戰的態度,從沒寫過練習題或練習卷。
其實這中間還有好幾個我只聞其名不知其詳的數學教具,都是朝著建立超穩固的基礎數學概念的方向走。因為不知道很多其他教具的仔細用法,所以兩少爺腦中到底裝了什麼高深莫測的東西,我真的都不太清楚。
又因為他們完全不背乘法表也不太熟『加減乘除』的標籤,所以偶遇無聊親友故意來個『考考你』時,他們大部份時候都答不上來,總是會尷尬一番。
一直到這次陪讀小札克近三個月,才發現到他的蒙特梭利數學腦真的好厲害喔!
小札克對乘法挑戰熱愛得很。之前提過在剛開始委靡不振的遠距自學時期,我為了激勵他而在家自製了蒙特梭利小學教具的乘法板與彩色串珠。這個暗藏幾何概念的乘法板上,不同的位數就是從小就很熟的同樣的綠藍紅綠藍紅顏色在循環著。小札克在我們乘法板完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出了個大挑戰25,637,842,349 X 987,654。
雖然小札克從沒背過乘法表,在學校常常做乘法圖型(pattern)的塗畫遊戲,又從小一直數珠子不知道數了幾千串。像在這個十一位數乘六位數的乘法板挑戰上,小札克就必須分別做六十六次個位數的數珠子乘法與進位的練習。
我在一旁沈默觀察著,發現他大概有三四成的乘法表已經因為熟能生巧而能直接記住答案了。其他還沒記住的,有時候他會喊著『I know the pattern!』努力冥想幾秒就想出來了。就算要數珠子,他也很少需要去一顆顆慢慢數,通常會靈活地把手上串珠交換成其他數字以便進位來快速數出答案。
舉例來說若是遇到6x4+9的話,乘法板格子上放著四條紫色的『6』串珠與一條深藍色的『9』串珠。若是北鼻麥應該仍然會一顆顆去數,小札克卻已經會很快地把深藍色的『9』串珠交換成兩條黃色的『4』串珠跟一顆紅色的『1』串珠,再把那兩條黃色『4』與兩條紫色『6』串珠合併成20。又再把一條紫色『6』串珠交換成兩條粉紅色的『3』串珠,然後把一條『3』串珠、一個『1』串珠跟最後一條『6』串珠合併成另一個10,這樣可以很快地看出答案是三個10加一串『3』。
在這樣一個大挑戰上要細細做的練習功夫還真是多到讓人咋舌!不過也因此讓我見識到蒙特梭利數學建構出的靈活性與概念流動性,處處充滿驚喜。
老師得知小札克在家興奮做乘法板大工程,也打蛇隨棍上地馬上跟他來個一對一的Zoom lesson傳授新工夫,教他乘法板用法上更進階的『紀錄部分成果』(record partial products)。
小札克得到新工夫,馬上又來給自己另一個大挑戰785,629,649X358,754,邊做邊使用直式乘法去紀錄部分成果。
其實在他們學校,正常人使用乘法板頂多都在練習三四位數乘兩三位數吧。等到很熟悉乘法板的基礎運作法之後,老師會介紹另一個進階的幾何乘法教具pegboard(釘板)。這個幾何乘法教具同樣使用綠藍紅三色去代表不同的位數,不過這次是讓孩子拿綠藍紅的珠子放到釘板上,拼出一個像乘法板的格式。
我在遠距教學之前完全沒見過這個功力高深的釘板教具,因此首次陪小札克看老師的教學錄影時,我大呼驚奇不停跟著做筆記,小札克在旁淡定說他早就知道了。所以底下照片裡會有媽媽書僮的筆記。🤣
我們在家直接拿之前用來做彩色串珠的Perler beads的釘板與珠子來做釘板教具的替身。這個Perler beads也未免太好用了吧!之後我們又一起看了老師使用同樣的釘板教具去解平方根的教學影片,使用同樣的綠藍紅珠子搭回一個正方形去找平方根,實在是太奇妙好玩了!!
熟悉這個用手操作的釘板教具與綠藍紅珠子之後,老師又再傳授,原來在紙上也可以做同樣的幾何乘法。
這個綠藍紅的幾何乘法教具,其實暗藏了(a+b)x(x+y)=ax+ay+bx+by的概念。老師從來不明說,對孩子而言這又只不過是個理所當然的概念,數字本來就有著這樣的運作道理。
有一次我們在做英公尺寸兌換的活動,遇到一個三位數要乘以12以轉換成英吋的練習問題,小札克馬上跑去把乘法板跟串珠拿過來在地上擺出陣仗。可是連一條串珠都還沒開始放上乘法板,他眼睛仔細盯著乘法板幾秒,竟然就突然喊出了答案。他說因為他光看著板子就已經知道每個幾何區塊的部分答案,在心中加一加就算出來了。
同樣一個練習活動裡,有另一個換算題目要做144X3。小札克很快地在紙上寫了300、88、120、12,然後當下我真的都還來不及反應,他就肯定地喊說答案是432。我請他仔細分格敘述他腦中的運算步驟給我聽,他才解釋說他先解決了100乘3的簡單部分,然後雖然他不知道44x3,可是他知道44x2是88,所以他只需要算88+44,他再把80拿去加40得到120,再把8加4得到12,所以他知道答案是300+120+12=432。
所以基本上他腦中竟然在幾秒內就很自動靈活地走過了144 x 3=(100+44)x 3=100 x 3+44 x 3=100 x 3+44 x(2+1)=300+88+44=300+80+40+8+4=300+120+12=432 這樣的步驟耶!
我小時候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是先很制式地去死背乘法表再學習直式乘除法運算法這樣長大的。這種數字充滿流動性的靈活直覺感,我記得可能是我練到國二國三甚至高中才逐漸開始掌握的事,對二年級的小札克來說卻是這麼的理所當然。
在蒙特梭利教室裡,沒有什麼需要死記的東西。就是像這樣在混齡班的三年內藉著許多不同的時機、使用不同的教具,傳達著類似的訊息,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建構出很穩固的數學概念,孩子們逐漸能夠牢牢掌握每個數串代表的幾何圖形與延伸意義。
蒙特梭利的數學也從來不是紙上的事,而是相當生活化、相當好玩的充滿樂趣的世界。
像遠距教學活動中學到分析圖的數學課程,小札克依指示到家前門步道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市調問題『如果你能有一種超能力的話,你會選什麼』。當週內散步路過的鄰居路人紛紛用石頭作答,週五我們搜集答案數據,然後依老師的教學影片畫出長條圖、餅狀圖等等分析圖,超有趣的。
學到圓周與直徑是pi (π) 的關係時,小札克依照老師指示在家裡翻出幾個圓形的東西,用毛線圍著圓周再展開以量出圓周長,然後再在這條毛線上描圓形。
小札克一個個地去畫,果然不管是什麼大小圓形的東西,都可以在展開的圓周上描出三個圓形,然後還都會剩一點點。他就這樣自己得到了圓周是直徑的『三倍加一點點』的結論,也就是π=3.14的雛形。學校教室裡的正式的π的教具,也不過就是好幾個大小不同的圓板,讓好奇的孩子們去畫去描去自己體驗。
學校裡的分數教具則是同樣大小的好幾個圓板切割成不同的份數,依此可以很清楚地看見不同的分數與 1 的關係,以及分數與分數之間的關係。
我們在家也依照指示剪出了居家分數教具,小札克在幾個小團體的Zoom lesson裡分別上了分數的加法減法還有等值分數的算法。就連這些教學也是孩子們一邊手中做著勞作似的活動一邊學,像指示大家製作『分數的書』、用樂高磚塊去體驗分數等等。
在只有四個學生的小團體Zoom lesson裡,老師也要大家拿出剪好的居家分數教具去親身體驗到同樣大小的1/2與2/4與3/6等是真的『等值』,然後帶著大家畫出天馬行空龐大等值分數的大彩虹。
因為蒙特梭利教學裡沒有什麼「反正這樣去做就對了、記起來就好啦」的事,就連遇到十要進位這種感覺理所當然的事,老師也會特別解說歷史上使用其他進位系統的例子,而最後人類選擇了10去進位,應該是因為我們有十根手指頭腳指頭以方便計算。然後竟然還有讓孩子們練習去算不同進位系統的算數法的教學影片。
聊公英尺寸換算時,也詳細地講述了兩種尺寸來源的有趣歷史故事。因為英尺(foot)其實最早就是國王的一隻腳長,英吋(inch)是成年男人的大拇指寬,我跟小札克跑去量保羅的腳,果然是將近一英尺,他大拇指還剛剛好是一英吋的精準,真是笑死我們了。
奇幻遠距教學裡,還有很多其他的有趣數學教學是沒來得及提到的。小札克在幫我拍教學影片時,也不時提醒我其實他教室裡還有很多其他的教具可以去做同樣的問題求出同樣的答案,只是媽媽知識有限而已。畢竟我只是以一個書僮媽媽的角度去分享觀察,我知道我們讀者裡臥虎藏龍了一些專業蒙特梭利人士,若是有誤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因為蒙特梭利教學從來沒有回家作業,也沒有什麼練習卷之類的會帶回家的『成果』,幾次座談會裡老師們總是再三聲明,很可能在家長眼中看起來孩子們就是整天在玩、感覺都沒學到什麼,不過他們真的都有在很深刻地學習著。
這長達三個月笑淚交織的防疫遠距教學在下週終於要進入尾聲,真是讓我跟保羅大鬆一口氣。肩膀上的壓力感覺減輕許多的同時,我卻也抱著極感恩的心情。要不是因為這一生難得莫名其妙的居家防疫遠距共學,我大概到兩少爺小學畢業都無法透徹看清他們流動靈活的蒙特梭利數學腦。
(要用文字敘述清楚種種教具的長相與用法實在不容易,所以我盡量把所有文中提過的教具使用照片都擺上來讓大家看圖說故事了,之後會再放上兩少爺精心拍攝的教學影片🤣)
超展開數學教室線上看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芬蘭「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 不只是在家上網課這麼簡單 】
#文長慎入
這篇文章近8千字,有點長,發表於《上海教育》雜誌5月刊。本身我的全職工作是在教育現場,中文寫作其實不是我的強項,只想分享芬蘭教育現場經驗。一個月前的邀稿,幾次的視訊討論和政策解析,我大部分用口語敘述,文丹主筆,竟然有八千字,我也驚嘆文丹強大的文字力量。
寫作此文時,正值芬蘭中小學開展遠程教育的第四周。我們梳理了這四周內芬蘭如何起步做在線教育的戰略部署,從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展開。希望這一套「起步動作」能對中國教育者有借鑒義。
2020年3月16日,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 )宣佈整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關閉所有公共場所,關閉邊境,關閉學校。
消息一出,整個社會進入了新的運作模式。就教育而言,從孩子到大學生,全部需要在線上課,這對哪怕是全球素質最高的芬蘭教師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對芬蘭基礎教育而言,傳統網課與它背道而馳。」赫爾辛基大學附屬學校的教師首先站出來質疑,讓小學生天天在家上網課的荒謬。
為什麼芬蘭教師是這個反應?
因為傳統網課,特別是教師一言堂式的網課,它的核心是知識傳授。它把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地位,是主導者;把學生放在聽從的地位,是被動接受者。
而芬蘭基礎教育之所以在21世紀領跑全球,是它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學生是主動學習者,是知識的創造者和體驗者,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個過程不僅看重知識學習,同樣看重學習過程、學習體驗以及在過程中發展出來的軟實力。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要走傳統網課的路線,那它就變成只看重知識傳播的網上課程。與其他國家的教育無異。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走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路線,那它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優勢和本質。堅持自己的本色,或許在未來的遠程教育領域,仍然能夠獨樹一幟。
疫情之下,芬蘭學校和教師被逼到了選擇的十字路口。
到底怎麼走?本文兩位作者作為芬蘭教育界的親歷者,試從芬蘭「停課不停學」政策的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分析,揭開芬蘭給遠程教育下了怎樣的定義。
【分層部署的頂層設計】
隨著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對全國防疫措施的部署,作為教育政策執行者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3月16日當天就發文部署全國教師如何開展遠程教育。可謂非常及時。
一起來看這些措施:
1)3月18日起,關閉所有學校,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全部進行遠程教育;
2)幼兒園和學前班繼續開放,但鼓勵家長能在家帶娃就不要送去;
3)1-3年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4)義務教育十年級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5)特殊教育的孩子可以正常上課;
6)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可以上課。
可以看出,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不是一刀切,不是整齊劃一僅一個動作。他們依然是把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長遠利益放在首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應對。接下來,我們來看這套「組合拳」如何解決不同群體的需求:
第一大群體:要畢業的高三學生,政府緊急處理春季高考。芬蘭之所以選在3月16號這個時間點官宣,是因為此時芬蘭春季高考已經提前被壓縮進入尾聲,不提前進入停課、封城、封國,是不能讓疫情耽誤這屆高三學生畢業和今年大學錄取。
芬蘭一年有兩次高考:一次是3月份的春季高考,一次是9月份的秋季高考。歷年,每到二月初的時候,芬蘭高三學生已經結課,接下來是長長的假期,同時也是長長的備考期,所有學生回家自學、備考。他們可以參加3月份的春季高考,如果覺得自己沒準備好,可以參加9月份的秋季高考。
與中國高考不同,芬蘭考生一次只考一門,但是一門要持續考6個小時。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3點。考生帶著午飯坐在考場里,可以在考場吃飯,邊吃邊考,度過「漫長」的一天。
另外一點與中國不同的是,芬蘭高考一共四門。除了母語(芬蘭官方語言是芬蘭和瑞典語)必考之外,其餘三門,學生可以自由挑選。其餘三門的選擇,非常豐富:有第二官方語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倫理學、生理衛生、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20多門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預期的大學專業方向,選擇高考的考試科目。
定下考試科目後,並不像中國那樣一天考兩門,集中三天完成。芬蘭的做法是:這20多門課,每天只安排一個科目。這樣學生是隔幾天考一門,每個人結束高考的時間不同。這就是為什麼芬蘭高考一考就是一個多月的原因。
疫情之下,芬蘭政府果斷決策,將高考流程壓縮。由之前的一個月左右壓縮到2周內完成。
第二大群體:有些孩子並不適合遠程教育,要讓他們可以繼續上學。從國家層面看,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真的是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於是安排不適合遠程教育的孩子可以繼續上課。這些群體包括:1)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孩子;2)小學1-3年級的孩子;3)特殊教育的孩子;4)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以及5)義務教育的十年級的孩子。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一天的屏幕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那幼兒園可以照常上課,這樣醫護人員的孩子也有地方可以上學。同時也給家長自主權、選擇權,幼兒園照開,來不來讓家長決定。這背後還有一個考慮,是芬蘭幼兒園內是按小組分班,0-3歲師生配比是1:4,3-5歲師生配比是1:8,教室內人員聚集人數相對較少。
再看小學1-3年的孩子。他們平時只上半天課,每天基本12點、1點左右放學,下午半天要麼是學校托管,要麼去興趣班。平時他們上課可能連課本都沒有,因為一些芬蘭學校不給低年級的孩子發課本,他們覺得這一學段的重點是學生習慣和品格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以及鼓勵孩子社會化學習,而課本不是學習的必需品。這些孩子很難適應一夜之間所有科目都搬上了屏幕。
再比如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是那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對資源的要求很高,在家裡很難操作。也可能是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他們剛來芬蘭,平時所在學校會給這些孩子安排特殊的語言班,幫助他們融入。現在他們連芬蘭語都聽不懂,怎麼讓芬蘭教師給他們在線上課。
需要指出的是,芬蘭政府讓這些孩子可以正常去上學,並不是鼓勵家長這麼做。為了安全和健康,當局是希望家長有條件的話就讓孩子在家學習,沒條件的話也讓孩子有學校可去。這無疑給了家長很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芬蘭政府在做的,是在維護每個孩子受教育權前提下,站在好的教育視角下做決策。至於家長在健康權和教育權中間怎麼選,政府完全是把這個決策權給了家長。
第三大群體:讓適合遠程教育的學生「雲上學」。這樣從四年級起,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全部「停課不停學」。
可貴的是,芬蘭教育領導者給一線教師和學生兩天時間準備。政策出來後,不是立即執行,而是讓教師和孩子有個過渡,比如給學生配備電子設備,讓學生把學校里的課本、學習用品帶回來;也讓老師有一定時間熟悉線上操作,並跟學生當面講清楚遠程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項。
下面,具體介紹芬蘭如何部署遠程教育措施。
【芬蘭遠程教育的部署措施】
相較於學校教育,遠程只是物理空間上的轉變。這是芬蘭開展遠程教育的核心原則。
如果芬蘭在遠程教育中丟失了自己的教育優勢——比如教育公平、學生的自主權、學會學習、關注學生幸福感、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等要素,而僅僅是一股腦兒學習大量知識,那「所謂第一」的頭銜便保不住。
事實上,在疫情衝擊下,芬蘭教育就是從以上這幾方面著手,確保孩子在家上網課不只是聽聽知識點這麼簡單,而是更看重非知識性教學的部署和支持,以確保基礎教育繼續在線上做到公平、高質、關注弱勢學生及學生的整體發展。以下幾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芬蘭政府的著手點:
首先,學習材料。芬蘭政府第一時間規定所有基礎教育的教科書、其他學習材料和工具必須對學生免費。因為基礎教育是免費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無論學生在哪裡,必須讓學生公平獲得學習資源。比如出版社提供免費的電子課本、科技公司提供免費的學習平台和內容。
其次,教學設備。相對於其他國家,芬蘭在遠程教育方面有一定優勢。比如全國性的硬件設備完善,網絡普及率很高。在2010年7月1日,芬蘭已經將上網列為基本人權,明文規定最低上網速度。芬蘭已有約95%人口可以上網,屬全球互聯網最普及的國家之一。
「雲上學」同樣給芬蘭教育帶來挑戰。這麼多年來,芬蘭教育一直在做的努力是不問學生出身,所有孩子都可以享受到一樣高質量的教育。現在孩子要呆在家裡上課,勢必強化家庭經濟背景對孩子學業成績的作用。比如,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沒有設備可用。據2018年的調查,平均每個芬蘭家庭里有3個以上可以連結網絡的電子設備。由於爸媽也要在家「雲辦公」,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孩子,設備遠遠不夠用。
為了讓所有孩子都能平等的「停課不停學」,芬蘭政府帶頭解決孩子的電子設備:
先是要求學校的電子設備外借,允許學生帶回家用。芬蘭一決定停課,學校立即和家長聯繫,調查多少家庭需要電子設備,學校馬上出借電子設備和充電器。
芬蘭總統更是第一個站出來呼籲科技公司捐出不用的電子設備,給基礎教育的孩子用。
緊接著,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官方發文:請求公司將不必要的計算機捐贈給青少年進行遠程學習。
目標只有一個:所有芬蘭孩子可以平等接受在線教育。
此外,對於孩子是否可以使用手機上課,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也做了規定。15歲以下的孩子,由監護人決定孩子是使用他們的移動設備還是家中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15歲以上的人基本上可以自己決定,是使用移動設備還是家用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
學習材料和設備都有了,接下來就是教師在線怎麼教。所幸,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芬蘭的另一大優勢,他們能相對快速地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第三,在線教學方法。如上所述,在應對遠程教育的教學時,芬蘭的定位並不是將教師轉變為18線的「播主」,因為那樣更多是在傳播知識。在芬蘭教育政策者看來,屏幕之外的學生能力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因而,在應對遠程教育時,芬蘭這邊更像是打了一套組合拳,從給學生自主權、組織小組合作、強化學生評估方式等等各個方面入手。出台的政策指導具體如下——
用小組合作開展在線教育,培養學生技能。芬蘭學生在一天和一周中,所在的在線小組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教師用異質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結隊:一方面鼓勵學生開展同伴學習,在群組中雲互動、共享信息、實時通話;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團隊中的溝通、協作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用差異化教學開展在線個性教育和輔導。芬蘭教育部門繼續鼓勵教師在可能情況下,把學生的特殊需求放在日常交流、工作安排和遠程教學中。比如在線個性化輔導、獨立的作業等等。
用獨立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權。在進入遠程教育的前兩周內,芬蘭並沒有急著讓教師成為「18線主播」,而是通過家校互通系統(Wilma)用文字、語音方式給學生佈置作業,讓學生適應在家獨立學習,這其實是在保護學生在學校培養出來的自主權。老師把任務發給學生,至於學生什麼時間做、用什麼方法做,學生自己可以選擇,並不是讓所有學生統一時間盯著屏幕。
用反饋和評估帶動在線教學。在芬蘭學校有個說法:「反饋是給孩子的禮物。」意思是說,在日常教學中芬蘭教師很喜歡給孩子及時反饋和過程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優勢、鼓勵學生挑戰困難、給出改進意見。用反饋代替考試,用評估學習過程代替評價學生,這是芬蘭教育的閃光點,即使轉移線上也沒有丟掉。
另外,芬蘭政府考慮到在特殊情況面前,在線教育可能偏離《基礎教育法》中規定的課時數和教學量。所以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給出的指導意見是:教學量和課時數可以減化,但是教學、學習和評估必須以課綱中設定的橫貫能力目標為導向。知識可以少學,但能力培養不能停。
以上這些做法,是要打破遠程教育「以資源為中心」開展教學,停留在蒐集、閱讀各種資料或是在不同平台切換的模式,芬蘭要做的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讓學生的聲音被聽到、讓學生主導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知識和能力。
不過,從頂層設計到一線教學,中間還有一道鴻溝要走。並不是所有芬蘭教師都能一開始就得心應手去應對。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科斯蒂·龍卡提醒:「芬蘭一線教師有自身優勢,也面臨挑戰。」
那我們就把鏡頭投放在芬蘭教師身上,看他們真實的線上教學。
【一線教師的在線教學現場】
赫爾辛基國際學校的科技資訊總監陳巧茵講述:「遠程學習很難以相同的方式重建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自然發生的、寶貴的、及時的社會互動。老師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來提供及時的、具體的反饋意見,以支持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照顧學生的差異是我們教學重點之一,同時也是難點之一。要解決這些問題,遠程學習的平台選擇甚為重要。」
這個過程也是有方法的。
一是分階段性目標,循序漸進開展。
回到觀察芬蘭公立學校第一周停課,教師和學校還是處於一個慌亂的狀態,學校忙於確認所有家長的電子郵件和電話,保持資訊傳達。芬蘭教育系統獨有的全國性家校互通平台Wilma,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作用。它變成一個家校聯繫、學生學習進度溝通、作業指派、反饋學習情況等一站式平台。
此時,芬蘭教師們一方面要確定手邊有所有的教學資源,能夠在家工作的電子設備,也要確定每一個孩子在家是否有安靜的學習環境,穩定的網絡,所需的電子設備和家長支援。
停課第一周,基本停留在指配任務階段。芬蘭老師們透過和家長聯繫分配閱讀、數學、工作表和學習網站,也有指定戶外活動時間,美術、音樂創作、體育課都持續進行。
停課第二周,老師們各自透過個人熟悉的在線平台(比如Skype,FaceTime,Google Classroom)開始和孩子們做一對一或是小組互動。這個階段,芬蘭教師希望能更多地和學生連結,開始制定《遠程學習規範》——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和制定線上學習禮儀,準時上線,穿著合宜,準備好學習所需紙筆課本等。一連線,芬蘭老師是先開視頻但不開音頻,讓彼此可以看見。
停課第三周,芬蘭老師開始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為學生提供新的機會,讓學生以真實、有意義的方式學習。比如:
如何幫助學生處理由於緊急情況/危機而產生的煩惱、恐懼或孤立感?
作為教師,我可以幫助學生發展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是什麼?該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理解力?
這次緊急事件/危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真正的學習機會?這種情況給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動力是否帶來其他新的可能性?
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需要不同的支持和指導,該如何設計滿足他們需求的學習體驗?
教師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終,芬蘭老師們在熟悉學生需求和參考各大學習平台後,鎖定Teams和Zoom這兩個平台的分組功能能讓他們照顧差異,給不同小組指派不同任務、不同的討論和對話、或是大班教學。
二是抓重點,教學內容可以減半。
芬蘭老師們在制定課表時有許多考量。孩子上線時間、互動時間、思考時間、做研究時間和創作時間,統統都得考慮。教師之間達成一個共識:知識傳授部分,老師可以事先做好筆記或是短視頻,實際上線時間則鼓勵參與、社交互動和反饋。
於是在芬蘭學校內出現了兩種在線教學方案:
第一種,有些學校按照原本的課表時間上課,只是上線時間為一半,剩下一半讓孩子獨立學習。比如一節數學課45分鐘,線上學習只有20分鐘,另外25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
第二種,有些學校將所有學習移到早上,下午讓孩子和家庭自由安排。這種做法同樣是一節課只用一半時間在線教學,另外一半時間用來上另外一門課,最終實現半天上完全天的課,下午讓孩子自主學習。
各種不同做法,但是共通點是:芬蘭教育者理解遠程學習不能簡單地複製和平時一樣的學習體驗和跟隨原本的課表。老師同樣理解在家學習必然少了教師的及時指導、幫助和反饋,效率會低於學校,所以所有作業和任務都做調整、簡化。
即使一半時間線上教學,教師在線時也要盡量做到簡單、清晰,給學生時間和篇幅限制。例如,製作兩分鐘的音頻和筆記,讓學生學習自主管理時間。如果需要詳細解說,老師們通常就錄視屏解釋或是線上溝通。課表減半的另一個作用是,多出來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讓教師開展個性化輔導和解答。
這樣屏幕兩端,一邊是學生在家上學,一邊是教師遠程辦公。那芬蘭學校管理層在抓什麼?答案是師生幸福感。
三是關注屏幕背後師生的幸福感。
教育管理者希望在動態中追蹤師生的在線教學感受和能力,進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一些芬蘭學校每週末會做問卷調查。請學生、家長、老師們反饋他們的工作量、情緒起伏、學習偏好和個人進度。
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幸福感、情感起伏和社交需求得到了極大關注。
比如關注教師幸福感。芬蘭很多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星期五在線咖啡(Friday Online Coffee)。忙碌了一周的教師,可以打開視頻,端起一杯咖啡,在線和同事們聊聊這一周的艱辛、挑戰或收穫,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比如學生的社交情感化技能得到發展。在線學習無疑挑戰學校存在的必要性。為什麼要去學校?因為學習具有強烈的社交性。所以,芬蘭在線教育強調要有人、有臉,有人際互動。把學生分組,也是鼓勵他們可以在團隊中加強溝通技能、互動技能和情感化能力。
即使是不同步的學習 (asynchronous) ,老師在設計上也鼓勵互動。例如對於一個課題回答,學生除了自己作答,也要去看其他同學的解答、去評論、去給反饋。
老師在佈置作業時也要賦予同理心。合理的份量,鼓勵學生平衡螢幕前時間和線下時間,創造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和家人相處和對話。
同時,芬蘭學校繼續開展主題性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增強遠程教育的豐富性。比如家庭經濟課、手工課、音樂課、戲劇表演、體育課等繼續開展,只不過場景變成了家裡。這也表明芬蘭的遠程教育遠遠不止是上網課,對芬蘭孩子而言,在生活環境中學習、在大自然中學習早已習慣。
當然,這需要家長的支持。
【家校合作:父母不是孩子的第二位教師】
3月26日,芬蘭「停課不停學」的第二周,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人奧利·佩卡·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公開表示:「沒錯,孩子遠程教育需要家長的幫助,但是家長們請注意:遠程教育不是在家上學(Home school/teaching)。希望你們不要成為孩子的第二位教師,教學和給孩子輔導仍然是教師的職責。希望你們能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這便給全芬蘭的家長定調。
難道說芬蘭家長只能作為旁觀者,眼看著孩子掙扎、混亂嗎?自然不是。
芬蘭萬塔市教師撒寧·維塔寧(Sanni Virtanen)在芬蘭權威媒體《赫爾辛基日報》的文章受到了芬蘭教師和家長的廣泛認同:「遠程教育不同於家庭學校。家長們不需要懂數學、物理、英語,孩子遇到學習問題,請第一時間找教師輔導。家長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是在生活方面提供支持,比如跟孩子一起製作日程表,幫助他們飲食、休息、運動。」
芬蘭家長協會會長(Ulla Siimes)同樣提醒家長在新模式下千萬不要忘了身份:「教師和家長的角色劃分需要明確。組織教學的責任在老師,給孩子安全、舒適學習環境的責任在家長。」
給孩子提供健康飲食和舒適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以及督促孩子每天運動和戶外活動。這些就是芬蘭家長目前在做的。
相較於亞洲文化里鼓勵家長多參與孩子學習、多輔導孩子功課。芬蘭在做的其實是「少」,讓家長少插手教學、少插手孩子的功課管理。
芬蘭相信這種「少」一樣能收穫「多」的效果,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人的學習動機。
說到底,芬蘭中央政府「停課不停學」政策一出來後,芬蘭教育部負責頂層設計,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部署遠程教育的具體措施,一線教師在摸索中開展線上教學,加上家長從旁協助。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各方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的過程。
以上也只是芬蘭中小學遠程教育的起步動作。至於最終能形成怎樣的格局,還得交給時間判定。
超展開數學教室線上看 在 超展開數學教室出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超展開數學約會線上看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im2972000也提到已獲得板主同意發問卷文問卷名稱: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 ... ... <看更多>
超展開數學教室線上看 在 超展開數學教室出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超展開數學約會線上看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im2972000也提到已獲得板主同意發問卷文問卷名稱: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