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推薦,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 <3 ..... 台灣黑手的世界風電大賽!! (04/30/2020 今周刊)
未來二十年,離岸風電將帶領台灣產業進行再一次進化,這次的主角,不再是站在浪尖風口的高科技產業,而是台灣最基礎、最傳統的產業——黑手。
只不過,「與國際接軌」這五個字,看來簡單,其實是一個「革自己的命」、打掉重練的過程。
「那一大片,荒廢好一陣子了,以前種鳳梨,後來也種香蕉⋯⋯,直到做風電,才把它重新整理!」銘榮元創辦人廖晟合,指著窗外為離岸風機打造的水下基礎生產線,手掌穿過溜進室內的冬陽時,長期受熱萎縮變形的傷痕隱然可見,打鐵創業的艱辛,在他身上烙下了擦不掉的印記。他望望一旁的總經理、兒子廖士銘,淺笑說:「生意要做大一點,一定要走這條路呀!」
他應該欣慰的,因為就在農曆年前的這天上午,銘榮元幫台電的一期風場,完成了第一支「純」國產基樁,這支八十公尺的百噸大鋼管,三月就會打進台灣海峽,就像地基,用來支撐一百多公尺高的大風機,預計在今年底,台電風場就將併聯發電,點亮九萬戶台灣人家。
里程碑的慶祝,熱鬧但短暫,廖家祖孫三代,在高雄港留下了難得的合影之後,就急忙趕回屏東新園鄉媽祖路的廠房,這條三五○公尺長的基樁生產線,關係著公司的未來。
以前,靠著臨近中油林園廠的地利之便,銘榮元一路從打鐵店,做到南台灣重要石化反應爐供應商,但在「黑色能源」逐漸萎縮之際,未來,得靠著離岸風電,才能找到下一個成長的力量。如果一切依計畫,光是風機的基樁生意,就能為銘榮元帶來比以前多一倍的營收。不過,訂單來得一點都不容易,基樁「精準度要做得跟潛艦的艦身一樣⋯⋯,我們三個月就把產品做出來,讓他們服服貼貼!」廖士銘說來輕鬆,但這個初步成績,是近五年來加速進化的結果。
傳統「黑手」產業蛻變縮影 銘榮元從打鐵店做到風機基樁
銘榮元的成長,不是單一個案,而是台灣傳統「黑手」產業蛻變的縮影。一位歐洲風電商就說,台灣三至五年間本土採購的量,比起歐洲十到十五年累積的還要高,這是全球前所未見的狀況,只在台灣發生,不是單一公司的升級,而是黑手生態鏈的集體進化。
儘管反對、質疑的聲音從未間斷,但在過去一年,台灣離岸風電大軍已經加速與外商合作,組成水下基礎、電力設備、風力機組及海事工程四大系統策略聯盟,用急行軍的速度,在「離岸風電元年」交出了不差的成績單。
從台北港,一路到苗栗、台中港、芳苑、興達港、高雄港、屏東,開始改變西海岸的樣貌。如果一切依計畫,未來,世界級的離岸水下基礎廠房,將在台北港誕生;亞洲最大的離岸風機葉片廠,也將立足台中港;被譏「二十二年沒停過一艘遠洋漁船」的高雄興達港,可能擺脫「蚊子港」的惡名,成為南台灣甚至東亞最重要的綠能基地。
根據經濟部統計,過去一年,離岸風電進展迅速,簽訂供應合約金額已達四五七億元,建廠投資也將近三五○億元。全球最大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更直指,台灣,就是沃旭在歐洲以外最重要的供應基地!
離岸元年的準備,其實只是台灣參加風電世界大賽的第一步,因為風場經營可是百年事業。「離岸風電很像造林。」天力離岸風電總經理徐傑輝觀察,「風場經營,都會把一個區塊劃分為好幾等分,二十年一過,一部分就會除役,再蓋新的,算是百年事業!」要建樹成林,首先要把風電國產化這棵小樹養好,讓台灣與國際接軌,把國外廠商自一九九○年代起在離岸風電蓄積三十年的養分及功力,快速輸入。
只不過,「與國際接軌」這五個字,看來簡單,其實是一個「革自己的命」、打掉重練的過程。
一般來說,風機的使用,最少需確保二十年運作正常,特別是離岸風機,因為插在海上,受環境考驗更大,從計畫、製造、施作、訓練及後勤,都有一套必須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不僅風場開發商在意,承作保險的跨國公司更是不會放鬆。
資優生也喊難的國際標準 百噸鋼管 只能有原子筆厚度的偏差
「對我們複合材料這行,是相當大挑戰⋯⋯,通常遊艇的要求,十公尺長的材料,五毫米(mm、公釐)的公差就可以了,但風機只能允許兩毫米!」先進複材副總經理陳凱琳講到這兩年來跨入風機機艙罩的心得。先進複材的母公司嘉鴻遊艇集團,有台灣遊艇王美稱,在玻(碳)纖複合材料這行已經是業界翹楚,有國際水準,但還是得捲起袖子重新適應。「以往客戶只關心最後成品,但對於風機商,訂單還沒拿到,就得先通過檢核。」他表示,兩家國際風機大廠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及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在先進複材準備跨入風機期間,就開始駐廠,「所有細節都要,連檢驗設備都提升到航太等級,雖然有衝擊,但能讓我們進步!」
對於這點,銘榮元感受也很強烈。總經理廖士銘指出,離岸風電整套水下基礎高達八十公尺,等於二十至三十層樓高,為了平均分散壓力、得到最好的支撐,打進海底的基樁鋼管,一定要做得「非常直」、「非常圓」。
依國際風機標準,一支六十六公尺長的鋼管,只能有十三毫米的偏差,對照國家標準(CNS)六十六毫米的要求,確實嚴格很多。「你能想像嗎?二十層樓高的百噸鋼管,只能有原子筆厚度的偏差!」廖士銘說,銘榮元以往承作的產品及工程都已經是遵循煉油廠百年以上的標準,「在石化業,我們都是遵守美國的標準,現在重新學歐洲的標準。」為確保一切遵照新的遊戲規則,「台電派了核能檢測隊來,用核電的標準檢查品質。」
這個功課,連中鋼這個傳產資優生做起來都不容易。一路參與中鋼進軍風電轉投資籌畫過程的興達海洋基礎副處長蕭琮仁就回憶,中鋼從二○一三年開始成立「風電事業發展委員會」,啟動開發計畫,「我當時覺得這個很有發展,就毛遂自薦。」一開始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走訪德國在內的五至六個國家,最後中鋼才選定從水下基礎切入,因為一座水下基礎一二○○多公噸,九○%都是鋼鐵製成,鋼是中鋼的本業,理應不難。但真正進入之後,才知這行真的不容易,「特別是對焊接要求很高!」
如牛排上盤、咖啡溫杯的細膩 中鋼追趕技術 頂級焊工技轉特訓
焊工陳鼎泰對此很有體會。他說,加入興達海基之前,自己就已經是6G頂級焊工,但重新學習之後,才了解到風機因為體積大、鋼板厚,外國技師會要求在焊接時,一定要先把鋼板加熱均勻,「很像牛排要上盤一樣。」整塊鐵板溫度一致,這樣焊接的品質才會好,但也不能加熱過度,因此「入熱量」總共多少,必須嚴格計算,「就像好咖啡,必須控制溫杯的熱度!」與其他行業的焊接相較,「不管冷的、熱的,一直燒下去就對了,只要有黏住就好。」
6G頂級焊工:焊接行業將焊工等級分為6等,6G是最高級的焊工,可以執行45°斜角接口的焊接工作。
為了追趕技術,中鋼先從內部篩選出平均年資十年的資深焊接人員,再請西班牙Nervión公司來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技術移轉與指導。興達海基總經理呂武雄曾說,外籍電焊技師每人每天在台顧問費用,至少以萬元起跳,來來回回光花在外籍技師的費用,就至少一億元。
不能讓工程人員暈船 宏華砸8億訂作運輸船
不只風機本身有要求,國際標準的風場開發,連人員運輸都有要求。負責沃旭、中能風場人員接送的宏華營造就表示,台灣西海岸到海峽風場,只有短短幾十公里的路程就有一連串的規定。總經理陳宗邦指出,歐洲開發商要求人員運輸船(CTV)不僅要速度快,還一定要夠穩、夠安定,讓風場工程人員在完全不暈船的狀況下,以最快速度到達海上進行作業,「只要有人暈船,這個人就不具備到風場工作的條件。國際規格就是分秒必爭,時間就是風機商最昂貴的成本。」
這樣的條件,一般「單船體」的遊艇,根本不符合標準。為此,他們花了近八億元資金,特別訂作五艘人員運輸船。為了求穩定、淺吃水,這種船採用「雙船體」結構,「等於是把兩艘遊艇併起來!」陳宗邦說。為求速度,船身兩側還加裝破水的船翼,航行起來就像在水上飄一樣,時速可以達到五十公里,就連駕駛、停泊都須特殊訓練。去年十二月,宏華與英國廠商簽約,送了第一批至少擁有一級船長資格的種子教官,到比利時接受操船、停靠風機的訓練。
不過,只要做對事,這一切應該都會有回報。
世界級水下基礎 世紀鋼條件俱足 將稱霸亞洲
「我敢說,我們在台北港的水下基礎,一定是世界級的!」世紀鋼董事長賴文祥有信心地解釋,丹麥等歐洲國家的風機廠商大都是用舊廠房,水下基礎建設多以支援二MW到六MW(千瓩)的中小型風機為主,但這幾年離岸風電技術成長迅速,風機快速長大,九MW的大型風機最近都已經正式商轉,西門子歌美颯十二MW的超大風機也已在試車階段,預計二○二三年在英國登場。
以發電裝置容量二MW的小型風機來看,葉片旋轉直徑只有八十公尺,但九MW的大型風機,葉片旋轉直徑已經到一五○公尺左右,十二MW的風機葉片旋轉直徑更廣達二二○公尺。風機變大,水下基礎建設也要同步放大,歐洲舊廠「最多也只能做到八MW,除非他們另起爐灶,在碼頭邊蓋新廠,否則根本沒有能力再接訂單。」賴文祥話鋒一轉,反觀台北港的廠房,就在碼頭邊,台北港水深夠、達十六公尺,「做到十六至十七MW絕對沒問題,甚至二十MW,我的廠房也一樣可以做。」
台灣風場到二○二五年總計裝置容量要達五.五GW(百萬瓩),可能約需設一千台風機。賴文祥相信,世紀鋼三階段的廠房完成之後,不僅廠房將稱霸亞洲,甚至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水下基礎建設基地。
不只水下基礎建設,台灣也會有世界級的葉片廠。
天力總經理徐傑輝表示,天力現在在台中港的葉片工廠,設計時就是瞄準九MW以上的大型風機,三六○公尺長的工廠可以輕易生產長度八十公尺以上的大型葉片,「台灣這個廠一定比歐洲更好,因為歐洲是用老廠房改的,舊廠房動線很難調整,但新廠房可以從頭做起。」採用高階複合材料的葉片製作過程對溫溼度要求很高,不允許空氣中有鹽分,更不能有海沙,一旦鹽或沙掉進葉片中,就會像牙菌斑一樣,讓葉片「蛀牙」,進而斷裂,因此廠區必須達到接近半導體產業無塵室的要求。
世界級葉片廠 天力擁後進者優勢
更因為天力新廠接的單子都是大型葉片,裝上風機之後,葉尖的瞬間時速將超過四百多公里,只要被小石頭擊中,就能產生致命的傷害,因此必須特別設計一個保護套。對於這個新工序,「在歐洲,只能從舊廠挪一個空間出來,但在台中港新廠,就能特地為葉尖設計一道流程。」徐傑輝計算,工廠在二一年量產,葉片年產量可以達到一五○支,一台風機三支葉片,五十套的營收大概就是五十億元新台幣,若兩條產線一起開動,一百億元營收就可達成。以規模來看,在亞洲就是數一數二的地位。
除了台灣市場之外,天力也著眼其他亞洲市場,徐傑輝強調,特別是日本也開始大力發展離岸風電,九州有一個二二○MW的風場規畫,約有二十三台風機的量,「接下來葉片也會從台灣這邊供應。」
先進複材也瞄準亞洲市場,「我們以前做遊艇,身上流的血液,就是出口。」陳凱琳說,風機機艙罩的組件大,沒有辦法放到四十呎的貨櫃中,若用特殊規格從歐洲運過來,運輸成本就占產品的四成至五成,非常不合算,因此「整個亞洲供應鏈的競爭力,就會在台灣。」
「風及日頭,是老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台灣若不好好發展,實在對不起天公伯!」每次談到風電,這幾乎已經成為賴文祥的口頭禪。他說,台灣沒有自產能源,這不僅是經濟挑戰,更是國安議題,但再生能源給了台灣自主的機會,「老共總不能叫太陽不升、風不吹。」特別是台灣有全世界最好的風場,更沒有停下來的理由。
雖然,風電引起的爭議從未停歇,國產化的困難,也不曾少過,但不久之後,當風電溫暖地點亮餐桌時,台灣人應該會相信,媽祖庇佑的不再是打魚郎,看顧的不再是農田,而是台灣全新的能源未來。
影片原始來源:
https://youtu.be/Xau-HcYvbhk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3/post/202002260021/台灣黑手的世界風電大賽
♡
「霸菱全球資源」的推薦目錄:
- 關於霸菱全球資源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霸菱全球資源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霸菱全球資源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霸菱全球資源 在 [新聞] 受限聯博條款 12檔恐下架將掀搶購潮- 看板Fund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霸菱全球資源 在 [問題] 霸菱全球資源基金該換掉嗎?? - 看板Fund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霸菱全球資源 在 霸菱全球資源基金賠錢 的評價
- 關於霸菱全球資源 在 霸菱全球資源基金下架 的評價
- 關於霸菱全球資源 在 43《一文》霸菱銀行的破產和BBC不當採訪戴安娜王妃- YouTube 的評價
霸菱全球資源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中美對決港成磨心 美減息港樓會火上加油
【明報專訊】去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擬向中國產品加徵關稅以來,以及過去兩個多月本港社會動盪持續,市場風險溢價的變化,令港股大幅波動,故今期封面故事亦由中環資產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詳細分析中美關係的前景。他認為,中國與美國是次對峙,是人類8000年文明歷史以來最重要的意識形態對決,而香港是夾在中間的磨心,衝擊不容低估,他指在美國減息之下,香港樓市只會火上加油。
觀塘扶輪社榮譽社友及前社長譚新強上周四晚出席觀塘和半島旭日扶輪社聯合例會,以「在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中,香港如何自處」為題發表演說。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源於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背景是公元前五世紀雅典與斯巴達一場長達30年的戰爭,當時斯巴達已是傳統強國,雅典則是崛起中的強國,兩個大國兵戎相見,「修昔底德陷阱」乃指崛起的強國很大機會挑戰傳統強國,而傳統強國也很可能強硬回應,故此兩國之間的戰爭往往難以避免。
指中美屬意識形態之爭 影響深遠
過去一年多以來中美對峙反覆升級,各界擔心兩國會否跌入「修昔底德陷阱」,即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一直穩佔「世界一哥」地位的美國會否不惜代價去遏制正在崛起的「世界二哥」中國以免被爬頭呢?《Money Monday》第204期(6月24日出版)封面故事專訪美國財政部前副助理部長、霸菱投資學院總監的柯睿思(Christopher Smart),他認為這可能是未來10年全球最重要的議題,但強調這套2000多年前的理論未必可以套用於今日的中美關係,「我認為中國與美國的確對很多議題有不同看法,例如美國對中國(政府引領市場)的經濟發展模式十分顧慮,擔心這樣可能對美國企業構成不公平競爭,但與此同時,中美之間有很多地方互相依存,美國向中國入口很多產品,中國也向美國入口不少產品,兩國也會合作解決朝鮮等地區安全事宜,所以世界一哥不一定要與世界二哥打仗,在今時今日的世界,兩個國家可既有合作又有競爭」。
作為比較,譚新強的看法卻相對審慎,指投資者首先要清楚明白,美國及中國不止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亦代表着兩套完全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自從1776年美國立國以來,一直崇尚民主自由,此理念在19至20世紀的歐洲遍地開花後,過去幾十年幾乎所有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均奉行民主制度,但直至近年有分析認為美國的一套在非發達國家行不通,中國模式才適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而中國近年積極推進『一帶一路』的外交政策,除了在非洲及拉丁美洲得到多個國家的認同外,今年連歐洲重要國家意大利亦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開始形成對西方國家的威脅」。
中國社會主義體制 利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
根據譚新強的分析,相對歐美國家的自由民主及資本主義制度,奉行社會主義的中國政權比較專制,某程度上遏制國民的自由及人權,並且就此已建立一套監控國民的技術,加上中國現正積極發展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指這些科技若發展成熟後,雖然中國政權可能更加專制,但是經濟發展或踏上另一台階,「資本主義的假設是每個人都自私,所以市場機制才最有效率;社會主義則着重公平。過去有個笑話,指(同樣奉行社會主義、已於1991年解體)前蘇聯由於訊息不通,有一間鞋廠生產300隻左腳鞋,另一間鞋廠則生產了500隻右腳鞋,結果造成(200隻右腳鞋的)資源浪費,但是前蘇聯的失敗並非代表計劃經濟一定會失敗,可能只是反映它的電腦系統不夠龐大去接收及分析資訊而己。若日後中國有一台超級電腦,而且配合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科技,你怎知道計劃經濟不可能成功呢?」
按現有趨勢 中國經濟30年後超歐美總和
去年美國GDP按年增長2.9%至20.5萬億美元,而中國GDP期內增長6.6%至13萬億美元;也就是說,雖然去年中國經濟總量暫時只有美國六成多,但經濟增長速度卻明顯較快。譚新強分析,按上述趨勢發展,中國GDP可能於10年後超過美國,並且在30年後超過美國及歐盟的總和,期內也會繼續向世界其他國家輸出意識形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屆時西方社會在過去幾百年辛苦經營回來的民主自由理念,可能被證實只是歷史洪流上的小插曲,全球大多數國家也會回復至比較專制的政權」;這相信亦是美國選擇目前便出手遏制中國的原因。
譚新強總結說,投資者若了解到上述事件的背景,便會認同是次中美對峙的嚴重性及長期性,而本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是高度開放與外國頻繁接觸的國際城市,「成為頗重要的磨心及戰場」,但他說應該要問的問題是:「為何(這麼重大的風險在前)恒生指數現價仍僅略低於去年底的收市價?為何中原城市指數仍處於接近歷史高位?」他指在美國不斷減息之下,香港原已熾熱的樓市只會火上加油。
霸菱全球資源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Joe:「其實1980年代末期,當時也曾興起日本經濟將超越美國的預言,豐田、三菱、Sony、松下等大型製造業,生產的產品稱霸全球,日系商品是日不落產品,日本取代美國成為當時全球最大債權國,美國是日本最大債務國,人均GDP遠超越美國,但1990年後,人口紅利一消失,日本經濟數年內進入停滯成長,過去30多年來,全球流行過蘇聯崛起、日本超越美國、金磚四國崛起、歐盟超越美國,如今媒體營造的是中國崛起,美國的媒體常報導美國的負面消息,中國的媒體只報導中國的正面消息,數年後,我們就可以見真章。」
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帶領新加坡在眾敵環伺下成長,發展成為東南亞的奇蹟,李光耀從來不吝惜發表他對國際時局的看法。
李光耀對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評價,他說:「我會把習近平歸入(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這級別的人,這種人的情緒極之穩定,不會因自己的不幸或苦難而影響判斷,習近平的生涯比他前任胡錦濤艱苦,習近平隨父親被貶而下放農村,逆來順受,慢慢由低處做起,仕途不是一帆風順,他的經歷必然磨練了他,習近平內斂,不是他不苟言笑,而是他不會流露自己的喜惡。無論你是否講了些說話開罪他,他始終保持微笑。」
中國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那麼中國是否真的想取代美國做一哥?
李光耀:「當然是,為何不想?中國有四千年文化,十三億人口中有很多極為卓越的人,他們怎能不想做第一?每一位中國人都想中國富強,像歐美日般繁榮先進,中國人這種慾望十分猛烈,和其他新興國家不同,中國只想做中國,並希望其他人接受,而不是要做西方世界的榮譽成員」。
今天的中美之爭不是昔日的美蘇冷戰,蘇聯當時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中國現在純粹按照中國自己的國家利益行事,中國無興趣去改變世界,與美蘇冷戰不同,中美沒有無法彌合的意識型態衝突,雙方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中美競爭是無法避免的,但中美衝突卻不是。
縱使中美之間不是你死我亡式的鬥爭,但美國最終必須與中國分享超級強國的地位,因為無法假裝中國只是另一個強國,中國實在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一員,美國不能阻止中國崛起,只能與更強大的中國共存,由於從來沒有國家強大到能夠挑戰美國地位,所以對美國而言這絕對是新穎的事,亞洲人一向被眨視為貪腐無能,所以美國人情緒上很難去接受自己竟被這些人取代。美國人的文化優越感,讓他們極之困難去調節,美國人相信他們的意念(個人至高無上與不受約束的自由表達)為普世的,事實上,美國社會長久以來那麼成功,不是由於這些意念及原則,而是因為有地緣政治的好運氣、擁有豐富資源和移民力量、來自歐洲的大量資金與科技,以及以兩大遼闊海洋為屏障、使美國本土免受世界衝突波及。
中國的如意算盤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美國人究竟要跟中國爭奪甚麼?中國根本不需要爭奪東亞,逐漸慢慢地,中國會擴大跟東亞的經濟聯繫,並提供十三億消費者的市場,以此推斷,再過十多二十年,中國將是所有東亞國家最大的出口與進口國,美國人怎能在貿易競爭?雖然美國不會撤離亞洲,但中國實力與日俱增。中國也是以龐大市場和日趨強勁的購買力,來吸納東南亞國家,日本和韓國遲早也不能倖免,中國無須動武便能吸納其他國家,經濟奠定大勢,中國增長的經濟優勢將會無與匹敵。
http://www.nanzao.com/…/kai-juan-zhong-guo-li-guang-yao-jia…
霸菱全球資源 在 [問題] 霸菱全球資源基金該換掉嗎?? - 看板Fund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我媽讓我調整他手上的基金發現裡面有一檔霸菱全球資源基金目前-32% 想請問如果我不看好未來原物料的話是否可以轉換別檔?? 看他這三年來的績效發現金融海嘯的時候 ... ... <看更多>
霸菱全球資源 在 霸菱全球資源基金賠錢 的推薦與評價
霸菱全球資源 基金賠錢,正覺教育基金會八卦,瑞銀2023至2025年機動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史懷哲基金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台灣,外匯投資入門,富達印尼基金淨值,對沖基金 ... ... <看更多>
霸菱全球資源 在 [新聞] 受限聯博條款 12檔恐下架將掀搶購潮- 看板Fund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颱風來襲,大家注意安全~
借標題想請板上的大大解惑一下~
被告知下架的基金,會對該基金的績效有任何影響嗎@.@"?
(雖然知道台灣市場不算大,但看到聯博那支的台灣人持股比例高的嚇人)
話說我手上的霸菱全球還在定期定額中.......沒得加碼了
板上應該不少人有這支吧!?
話說原本想買創利德的全球新興短債,結果2天後給我公告下架-v-"...
(所以改買富坦的新興固定收益...)
--
: 目前確定明天起下架的有這幾隻:
: 「富達新興市場基金」、「霸菱拉丁美洲基金」
: 、「霸菱全球資源基金」、「JF日本小型企業基金」「JF澳洲基金」、
: 「JF東方小型企業基金」、「JF日本店頭市場基金」、「德盛全球高成長科技基金」
: 、「德盛日本基金」、「德盛美元基金」、「創利德(盧森堡)全球創新基金」
: 「創利德(盧森堡)全球新興市場短期債券基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108.1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