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舊城區
這是一場設計展,也是一場非典型城市展,帶領觀者走進真實生活場景的各個角落,看古蹟、嘗美食、聽故事、逛市集,用設計翻轉新竹,也連結城市的歷史記憶、空間地景、生活體驗。
為了「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市舊城區內沉寂許久的歷史建築,利用這次機會重新開啟,五個展館、新與舊對話,為設計展激盪出更多火花。
https://pantravel.life/archives/19777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定重建!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在駁二本東倉庫擁有許多回憶,聽到它深夜焚毀,心情都非常難過。 本東倉庫是駁二25座倉庫中,上方樑柱結構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倉庫,是整個城市發展的記憶之一。 2009年,我曾租下這個舊倉庫,創辦倉庫自行車學校,以自行車結合生活,推動綠色交通。 外頭的一些樹,都還是我...
「非典型城市展」的推薦目錄:
非典型城市展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創意生活X體驗台灣】漫漫竹光遊程推薦
👉路線四👉南園頂級藝術人文饗宴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新竹公園▶新竹舊城區
👉Day 1 南園雅敘的質感生活之旅
跟著管家的帶領,悠遊南園各處人文角落,感受這個由台灣建築之父漢寶德巧手打造之下的東方園林,品賞當年建築美學風華,並品味好茶,嚴選在地食材,南園邀請台法料理名廚簡天才加上食材文化研究家徐仲,兩人巧手打造出充滿山海滋味的湯品料理,呈現食藝如同桌上山水般,帶給旅人視覺、味覺、嗅覺的絕妙風味!
另外還有今年的期間限定,自10/1-10/11南園邀請灣聲樂團,以最濃厚的情感呈現屬於臺灣文化的音樂。
👉Day 2 台灣設計展的文化記憶之旅
2020「台灣設計展」將有別以往地是一個面向未來的非典型城市展,帶大家登入新竹市這個以「設計」導入城市治理的典範城市,讓設計翻轉城市,連結我們和城市之間的歷史記憶、空間地景和生活體驗!展區從新竹舊城區開始延伸,將整體展區佈置成一個抵達未來新竹,走回過去新竹的「生活博物館」。
今年的中秋+雙十連假就跟著創意生活與2020台灣設計展,一起CHECK in新竹吧!!
🌟更多遊程介紹: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9061208549985857450
📣小編再次叮嚀!!!不可錯過的還有創意生活響應展區
🌟創意生活 X 體驗台灣 主題展
創意生活產業是一扇帶領你通往不同生活風格的窗口,藉由這扇窗,可以認識在地文化,也能從中探索自我。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東方建築美學風華與優質自然環境,享受山林的恬靜悠閒。
👉進益摃丸文化會館:聽新竹老城故事、手作摃丸,看見莫忘初心的在地能量。
👉老鍋休閒農莊:百年技術與傳統,體驗最有風味的米食文化。
🌟展覽時間:109 年 10 月 1 日 (四) 至 10 月 11 日 (日)
🌟展覽地點: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32號
👉進益摃丸文化會館:新竹市北區北門街31號
👉老鍋休閒農莊:新竹市香山區西濱路六段569號
🌟活動網站:www.creativelife3000.org.tw
🌟遊程推薦: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9061208549985857450
🌟創意生活產業更多最新消息
創意生活情報粉絲俱樂部
﹏﹏﹏﹏﹏﹏﹏﹏﹏﹏﹏﹏﹏﹏﹏﹏﹏﹏﹏﹏
2020 台灣設計展 CHECK in 新竹 倒數開展!
﹋﹋﹋﹋﹋﹋﹋﹋﹋﹋﹋﹋﹋﹋﹋﹋﹋﹋﹋﹋
🌟展覽時間:109 年 10 月 1 日 (四) 至 10 月 11 日 (日)
🌟展覽地點:新竹公園、轉運站及護城河舊城區
🌟更多2020台灣設計展介紹與最新消息
台灣設計展 Taiwan Design Expo
#創意生活產業 #TheOne南園人文客棧 #2020台灣設計展 #CHECKin新竹 #中衛中心
非典型城市展 在 旅飯 Pan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竹市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舊城區
這是一場設計展,也是一場非典型城市展,帶領觀者走進真實生活場景的各個角落,看古蹟、嘗美食、聽故事、逛市集,用設計翻轉新竹,也連結城市的歷史記憶、空間地景、生活體驗。
為了「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市舊城區內沉寂許久的歷史建築,利用這次機會重新開啟,五個展館、新與舊對話,為設計展激盪出更多火花。
https://pantravel.life/archives/19777
非典型城市展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定重建!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在駁二本東倉庫擁有許多回憶,聽到它深夜焚毀,心情都非常難過。
本東倉庫是駁二25座倉庫中,上方樑柱結構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倉庫,是整個城市發展的記憶之一。
2009年,我曾租下這個舊倉庫,創辦倉庫自行車學校,以自行車結合生活,推動綠色交通。
外頭的一些樹,都還是我當年種的,油漆除了自己漆,還找了知名藝術家,用古早時代戲院的風格寫下藝術字「倉庫」二字。
早上我打給 #本東倉庫 經營者、第一代文創人才回流計劃參與者 李瑾倫 動物和商店們 老師。她說,目前除籠子內的貓咪應該難以逃出外,唯一一隻狗狗已經平安脫逃,其餘貓咪可能會因驚嚇四處逃竄或躲藏,仍在等待他們全數歸來中。
文化局也會陪伴李老師、本東倉庫商店一起走過這次困難。
特別感謝消防人員、區公所、在地里長與同仁們的協助。
本東倉庫建物位於入船町二丁目,雖然目前建物是戰後重建,但所在的土地,日治時期就作為倉庫使用,戰後延續,在歷史脈絡上有銜接。建築則多採用日治時期工法進行修復,屋架和典型的洋小屋一致。
對我們來說,駁二的每一座倉庫都有他的功能與特殊性,見證鹽埕發展,是高雄非常重要、值得保存的資產。
針對舊有倉庫群,市府會做整體消防安全檢查,並和建築師加速建物、歷史紋理重建腳步。
希望讓本東倉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浴火重生,再加入駁二倉庫群的行列。
@本東倉庫與灰灰商店
#駁二展演不受影響
#大港開唱不受影響
非典型城市展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OVID-19疫情全球確診人數截至10/6中午12點已經來到3千5百多萬人(35,456,343),死亡人數也早已跨過百萬(1,043,216)。根據各家的統計來看,死亡人數最高的地區為6月起開始飆升的拉丁美洲地區,其次分別是歐洲、北美洲、亞洲、非洲。以國家死亡人數來看,來看目前仍是美國最高,其次依序是巴西、印度、墨西哥以及英國。我們已經一段時間沒有談全球疫情了,今天就來看看過去9個月來的疫情發展給我們什麼啟示。
世界衛生組織在10月5日表示,根據其「最佳估計 」,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可能已感染新冠狀病毒。比現在的數字多了20倍。他特別提到,東南亞部分地區的疫情正在激增,歐洲部分地區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感染率也在上升。而且現在歐洲的官員們擔心,今年春天歐陸醫院慘況會重演,當時病毒蔓延造成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重症監護室負荷。像是現在西班牙的部份地區,醫院再度出現大量新冠肺炎病患。與此同時,俄羅斯5日的病例上升來到接近5月份的最高數字,但俄國卻已逐步解封。
剛剛講到美國死亡人數全球最高,大約是22萬(213466),這其實就佔了北美的9成,而鄰國加拿大僅有9千多人(9481)病亡。但是其實加拿大總理也說,現在加拿大已經進入第二波疫情,新增感染人數每天也是以千記,但是因為加拿大也是在過去SARS受創很嚴重的國家,所以衛生部門非常謹慎小心。
這樣感覺領導人是誰好像真的有差,現在川普確診,雖然已經出院了,但還沒康復。死亡人數第二高的巴西,之前他們的總統波索納洛也確診。而且這兩個人就是典型不在乎疫情的領導人,才會導致國內疫情這麼嚴重。
拉丁美洲的狀況真的滿嚴重的,拉丁美洲的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8%,但現在卻佔了全球死於COVID-19的三分之一。但是過去幾週狀況有比較好轉,應該過了最嚴重的階段。跟歐美國家不同的是,拉丁美洲大部分的地區很難進行封鎖,因為半數以上的拉美人在非正規部門工作,往往沒有什麼積蓄,只能外出謀生。密集的城市和多代同堂的家庭也讓疾病更容易傳播。
所以看起來防疫還是有文化跟社會結構的差異,但有些基本到像是直覺的事,像是戴口罩,我就不懂有什麼好反對。尤其跟歐美國家比起來,拉丁美洲人已經懂得要好好防疫。有一個有趣的調查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顯示,到4月份,拉美大部分地區至少有70%的人表示外出時總是戴口罩,而美國和英國大部分地區的這一比例不到30%。
像希臘還有醫生上街戴口罩遊行,鼓勵大家戴口罩,但是在英國還有人因為戴口罩被別人霸凌。像是美國也是,也難怪主持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Chris Wallace還得說,wear the damn facemask,照規定戴!口!罩!很難嗎!?
接著來看看歐洲,英國首相強生說冬天的疫情可能更嚴重,英國確診跟死亡人數都是最高。之前嘗試要放寬封鎖的國家疫情都飆升,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等,都可能會逐步恢復封鎖,規定派對的人數等等,並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我看這個歐美的派對文化要改變也很困難,如果是我就不會想要去可能感染病毒的活動。不過世界上有好幾百萬人是靠這個生活,很多人從派對中得到幸福感和釋放,鼓勵陌生人之間相互信任,進而促進社會凝聚力。因此現在也有很多新的方式,比如說停車場派對,或者是有人在線上放歌,隔空派對,的確也可以解決人類的孤獨感。
而死亡人數超過10萬高居全球第三的印度,確診病例數也突破640萬,也是世界上第二高,而且印度的死亡率和感染率不斷攀升,僅9月份感染的人就佔其病例的40%以上,是目前全球日病例數最多的國家,新病例幾乎是美國的兩倍,過去24小時內就增加75,829例。光是印度官方統計已經有超過1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更不要說沒有統計的。但聽說印度官員還是計劃取消更多限制,希望重振已經癱瘓的經濟。而且除了經濟之外,我自己看到這些國家在封鎖中,受到影響有很多是沒辦法去上學的兒童,那種影響才是好幾代的。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學校還在封鎖當中,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都去工作了,印度也不例外,而且這些小朋友從事的往往是非法且危險的工作。這也使得這些國家未來的社會流動性和競爭裡都會出現問題。
不過世界上還有少數零確診的國家,像大洋洲就是目前世界上少數的淨土,有12個大洋洲島國保持零確診,包括台灣的4個邦交國:帛琉、馬紹爾群島、諾魯、吐瓦魯。這些國家主要是因為可以比較容易封鎖邊界,而且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只要病毒一入侵,出現的危機更大。
從今天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世界上每一個地區面對病毒肆虐,都得要重新檢視一下各自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除了衛生健康專業之外,防疫的路上也要有社會學或是人類學家一起從文化和社會的面向找到最好的防疫措施,至於根據規定戴口罩,就不用我再重複了吧。如果你對我們的討論有什麼意見,請上網與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非典型城市展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非典型城市展 在 設計霸【讓你功力倍增的12堂設計課】 第八講「非典型思考 ... 的推薦與評價
設計霸【讓你功力倍增的12堂設計課】第八講「 非典型 思考!我們要什麼樣的 城市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龔書章教授台灣設計研究院「公共服務 ... ... <看更多>
非典型城市展 在 非典型台北觀察學:都市畫畫人與他們的幻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展出時間| 2017/12/9 - 2018/1/2 週日- 週三1000 - 1900 週四- 週六1000 - 2000 | 展出地點|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72巷6號B1樓| 展覽活動| 12/9(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