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薦給你們這兩部「真人真事的電影」。
我最近很著迷在「看電影」這件事上面,當看到ㄧ部好看的電影就會覺得人生這兩個小時花的很值得,我很喜歡看劇情片,尤其是這種真人真事的電影,讓人看了以後會很珍惜我們現有的「幸福」。
第一部印度片叫:「ㄧ個母親的復仇」。
電影內容大概是ㄧ位女孩去参加朋友的派對不幸的被四位男性輪暴,但礙於證據不足且印度人不重視女權,所以印度法院宣判四位都無罪釋放,女孩的媽媽現場聽到性侵女兒的人渣無罪,當場失控的大哭,甚至心碎的說出原來在印度性侵人是無罪的,我對這個國家的司法感到徹底絕望。而這位女孩因為遭受這種無情的遭遇又看到加害者被無罪釋放徹底崩潰。
女孩的媽媽看到女兒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於心不忍,於是決定幫女兒討回公道,ㄧ步ㄧ步的去報復殺掉這四個強暴犯,既然印度的司法沒辦法討回公道,就自己討回來。
這部電影其實是改編印度2012年的德里巴士輪姦案,這件輪姦案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沒聽過的大家可以上網查)在印度這種重男輕女的社會,女性生活的非常辛苦,甚至有許多印度男認為女性被性侵是應該的,所以當德里巴士案的女大學生在醫院死前的最後ㄧ刻,她是絕望的對她父母說:我為什麼要出生在印度。
這部電影跟現實的德里巴士案結局有很大的不同,電影裡被輪暴的女主角最後活下來了,而現實裡的女大生卻因為傷太重走了。
第二部是韓國片:希望,為愛重生(素媛)
ㄧ位8歲的小女孩在上學途中被ㄧ位中年大叔綁走性侵,被找到後的小女孩全身都是傷甚至大小腸流出,必須仰賴人工肛門才能排泄,對人感到恐懼的小女孩,甚至連小女孩的爸爸要接近小女孩,小女孩都會嚇到大哭,因為性侵犯在她身上留下對男性的陰影,只要看到男性她就會害怕。
而小女孩的爸爸為了要讓小女孩受創的心靈好點,就戴著卡通人物的頭套,在大熱天下陪著小女孩,小女孩看到卡通人物才露出了ㄧ些笑容,同樣的礙於韓國司法無能,這位性侵犯即使罪證確鑿也才被判12年,小女孩的媽媽聽到判決當場痛哭,而小女孩的爸爸也想衝上前打強暴犯,但被小女孩阻止了,因為她雖然感到這個判決很不公平,但她更不想爸爸因為打人而被抓。
這部電影也是韓國的真人真事改編,2008年當時8歲的小女孩被性侵,當路人發現小女孩時,小女孩的大腸小腸都外露,這種殘暴且沒人性的性侵手段,強暴犯才被判12年,而且即將在2020年(明年)被釋放出來,甚至還引起韓國人的憤怒,紛紛上網連署要求把強暴犯關到死,但礙於韓國法院已宣判所以還是沒辦法,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不是每個加害者都能受到應有的重懲,當社會祈求嚴懲加害者時,現實總是事與願違,明年這位該被槍斃的強暴犯放出來時,相信小女孩的傷痛又再度被勾起(小女孩現在19歲了)。
以上兩部電影非常推薦大家去看,我雖然身為男性,但我非常重視女權保障的問題,我認為這個世界應該不分性別,所有人都應該要被尊重,當然也不應該有男尊女卑的問題,印度跟韓國都屬於男女不平等的國家,都有著重男輕女的文化,也都有大男人主義的思想,台灣真的是個支持性別平等很好的國家,女權思想在亞洲國家來看算是比較進步,呼籲所有男性ㄧ起支持男女平等。男尊女卑這種落後思想應該要被淘汰,在這個世界上,大家都ㄧ樣,沒有不ㄧ樣。
#性侵犯應該要嚴懲
#任何人的身體都應該要被尊重
#最後ㄧ張照片真的是性侵犯
「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看見世界天氣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改編自真實案件《一個母親的復仇》反應殘酷現實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一個母親的復仇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一個母親的復仇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一個母親的復仇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復仇母親真人真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復仇母親真人真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真實故事電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真實故事電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今天想要分享一部最近話題熱度頗高的韓國電影《復仇母親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標籤: 듄아이맥스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 關於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韓影[真人真事改編]排行榜 - 電影板 | Dcard 的評價
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故事走向人物:最迷人的謎】
前幾天我們分享了,由 Kingston 拍攝的廣告「記憶的紅氣球」(影片連結:http://bit.ly/2sMgFvF)。
不過這部影片,其實是有兩個版本的─這次是以老警察的視角拍攝的「導演版」。
這樣視角的轉換,對於整個故事有什麼差別呢?
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微影評吧。
-
從故事走向人物:最迷人的謎 / 許榮哲
如何拍出既受普羅大眾喜愛,又同時擁有人文深度的微電影?
這個難度實在太高了。
大部分的時候,通俗易懂Vs.藝術深度,兩者各自獨立,彼此互相矛盾。
只有極少數的時刻,在極少數的導演手裡,才有辦法把兩者融合得天衣無縫,例如底下這支微電影〈記憶的紅氣球〉。
微電影〈記憶的紅氣球〉推出時,我就看過了,但我完全沒有寫它的欲望,原因是它的上一支微電影〈記憶月臺〉實在太優了,雅俗共賞。相較之下,〈記憶的紅氣球〉遜色一些,偏通俗多一點。
最近偶然看到〈記憶的紅氣球〉「導演版」,它引起我的濃厚興趣,因為它在不改變劇情的方式底下,有效的加入了濃烈的人文藝術。
且讓我先簡單描述一下,這個號稱「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
五歲小男孩的媽媽上「天堂」了,還不知道什麼是死亡的他,打電話到911(相當於台灣的110或119)求助警察,訴說自已的思念。
接電話的是個即將退休的老警察,他給了小男孩一個建議,把思念寫在卡片,然後吊在紅氣球上面,空漂到天堂給媽媽。
說了一個謊,就必須用另一個謊來圓!
小男孩照做了,但媽媽沒有回應,於是他又打電話到911。
老警察說,母親出外旅行了,要他繼續寫信。
這明顯是個謊言,所以老警察必須再度㘣謊!!!
老警察選在退休這一天,開著警車,帶著所有同事,以及一堆紅氣球,浩浩蕩蕩來到小男孩的家。
老警察告訴小男孩,媽媽收到小男孩的信了,只是她去旅行了,一時無法回信,她要兒子繼續寫信。
這還是個謊言,代表老警察必須再度㘣謊,但他已經退休了,該如何繼續圓謊?
退休老警察選擇來到小男孩的學校,瞭解他的學習狀況之後,開始以母親之名,回信給小男孩。
以上是「原版」故事,通俗易懂,很容易就擄獲了大眾的心。
至於「導演」版,把焦點從小男孩移到老警察身上。故事從一個退休的老警察回憶開始,最後又回到老警察身上。
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原版」側重故事,「導演版」偏重人物。
故事Vs.人物,兩者有什麼差別?
舉個例子,古今中外,關於「王子復仇」的故事,不計其數,數都數不盡,但這樣的素材來到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手裡,他把焦點從「說故事」,變成「描繪人物」,從此有了獨一無二,流傳千古的人物「哈姆雷特」,以及劇作《哈姆雷特》。
所以整體而言,「故事」偏向通俗大眾多一些,而「人物」偏向人文藝術多一點。
回到〈記憶的紅氣球〉,舉這兩個版本,最大的差異處「結局」為例:
「原版」:小男孩繼續寫信,施放紅色氣球,繼續懷抱著沒有希望的希望,很容易就觸動人心。
但「導演版」的結局就複雜多了,它回到當初老警察送紅氣球來給小男孩的那一天。
在熱鬧的人群之外,遠遠的,有一個女人,溫柔的看著這一切,她是小男孩死去的媽媽。
現實中,這是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人物,但大部分的人還是可以理解,並且溫暖的會心一笑,這個畫面代表的是,所有的一切,天上的媽媽真的都看在眼裡。
隨後,最神奇的事發生了。
沒想到一個不可能之後,又出現了另一個不可能。
影分身之術一般,媽媽的旁邊,走出了另一個人:退休之後的老警察(他不是已經在前面的人群裡了嗎)。
當現實中,兩個不可能出現的人物,同時出現時,就有了多重的涵義。
至少有「表層」和「裡層」,這兩種的解讀。
表層:故事從老警察切入,最後又回到老警察,所以老警察才是真實的人,其他所有的一切,包括小男孩的母親,都是老警察的回憶。
內層:老警察是從小男孩的母親,分身出來的,在象徵意義上,老警察等同於小男孩的母親了,是他代替死去的母親,照顧、溫暖、希望了小男孩。
不只以上兩種,還可以有更多的解讀,就像馬奎斯的名言,「每篇好小說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謎」,每支好的微電影也是這個世界的一個謎。
──完
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故事走向人物:最迷人的謎】
前幾天我們分享了,由 Kingston 拍攝的廣告「記憶的紅氣球」(影片連結:http://bit.ly/2sMgFvF)。
不過這部影片,其實是有兩個版本的─這次是以老警察的視角拍攝的「導演版」。
這樣視角的轉換,對於整個故事有什麼差別呢?
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微影評吧。
-
從故事走向人物:最迷人的謎 / 許榮哲
如何拍出既受普羅大眾喜愛,又同時擁有人文深度的微電影?
這個難度實在太高了。
大部分的時候,通俗易懂Vs.藝術深度,兩者各自獨立,彼此互相矛盾。
只有極少數的時刻,在極少數的導演手裡,才有辦法把兩者融合得天衣無縫,例如底下這支微電影〈記憶的紅氣球〉。
微電影〈記憶的紅氣球〉推出時,我就看過了,但我完全沒有寫它的欲望,原因是它的上一支微電影〈記憶月臺〉實在太優了,雅俗共賞。相較之下,〈記憶的紅氣球〉遜色一些,偏通俗多一點。
最近偶然看到〈記憶的紅氣球〉「導演版」,它引起我的濃厚興趣,因為它在不改變劇情的方式底下,有效的加入了濃烈的人文藝術。
且讓我先簡單描述一下,這個號稱「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
五歲小男孩的媽媽上「天堂」了,還不知道什麼是死亡的他,打電話到911(相當於台灣的110或119)求助警察,訴說自已的思念。
接電話的是個即將退休的老警察,他給了小男孩一個建議,把思念寫在卡片,然後吊在紅氣球上面,空漂到天堂給媽媽。
說了一個謊,就必須用另一個謊來圓!
小男孩照做了,但媽媽沒有回應,於是他又打電話到911。
老警察說,母親出外旅行了,要他繼續寫信。
這明顯是個謊言,所以老警察必須再度㘣謊!!!
老警察選在退休這一天,開著警車,帶著所有同事,以及一堆紅氣球,浩浩蕩蕩來到小男孩的家。
老警察告訴小男孩,媽媽收到小男孩的信了,只是她去旅行了,一時無法回信,她要兒子繼續寫信。
這還是個謊言,代表老警察必須再度㘣謊,但他已經退休了,該如何繼續圓謊?
退休老警察選擇來到小男孩的學校,瞭解他的學習狀況之後,開始以母親之名,回信給小男孩。
以上是「原版」故事,通俗易懂,很容易就擄獲了大眾的心。
至於「導演」版,把焦點從小男孩移到老警察身上。故事從一個退休的老警察回憶開始,最後又回到老警察身上。
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原版」側重故事,「導演版」偏重人物。
故事Vs.人物,兩者有什麼差別?
舉個例子,古今中外,關於「王子復仇」的故事,不計其數,數都數不盡,但這樣的素材來到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手裡,他把焦點從「說故事」,變成「描繪人物」,從此有了獨一無二,流傳千古的人物「哈姆雷特」,以及劇作《哈姆雷特》。
所以整體而言,「故事」偏向通俗大眾多一些,而「人物」偏向人文藝術多一點。
回到〈記憶的紅氣球〉,舉這兩個版本,最大的差異處「結局」為例:
「原版」:小男孩繼續寫信,施放紅色氣球,繼續懷抱著沒有希望的希望,很容易就觸動人心。
但「導演版」的結局就複雜多了,它回到當初老警察送紅氣球來給小男孩的那一天。
在熱鬧的人群之外,遠遠的,有一個女人,溫柔的看著這一切,她是小男孩死去的媽媽。
現實中,這是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人物,但大部分的人還是可以理解,並且溫暖的會心一笑,這個畫面代表的是,所有的一切,天上的媽媽真的都看在眼裡。
隨後,最神奇的事發生了。
沒想到一個不可能之後,又出現了另一個不可能。
影分身之術一般,媽媽的旁邊,走出了另一個人:退休之後的老警察(他不是已經在前面的人群裡了嗎)。
當現實中,兩個不可能出現的人物,同時出現時,就有了多重的涵義。
至少有「表層」和「裡層」,這兩種的解讀。
表層:故事從老警察切入,最後又回到老警察,所以老警察才是真實的人,其他所有的一切,包括小男孩的母親,都是老警察的回憶。
內層:老警察是從小男孩的母親,分身出來的,在象徵意義上,老警察等同於小男孩的母親了,是他代替死去的母親,照顧、溫暖、希望了小男孩。
不只以上兩種,還可以有更多的解讀,就像馬奎斯的名言,「每篇好小說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謎」,每支好的微電影也是這個世界的一個謎。
──完
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復仇母親真人真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推薦與評價
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2021-06-17 | 遊戲基地資訊站英国广播公司曾以此事... 真人真tw【一个母亲的复仇】印度真人真事改编,高智商犯罪悬疑片,继母 ... ... <看更多>
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復仇母親真人真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推薦與評價
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2021-06-17 | 遊戲基地資訊站英国广播公司曾以此事... 真人真tw【一个母亲的复仇】印度真人真事改编,高智商犯罪悬疑片,继母 ... ... <看更多>
一個母親的復仇真人真事 在 改編自真實案件《一個母親的復仇》反應殘酷現實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縱觀影史,以女性復仇為主題的電影不在少數,從《告白》到《消失的愛人》 ... 相比上述影片中對熟識了解的少年、丈夫進行復仇,《一個母親的復仇》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