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蠟筆」是一則怪談系的都市傳說。
聽說有些房子會殘留從前住在這裡的人所遺留下來的意念,像是不捨、愁苦、埋怨、忿恨、委屈、懊悔、憂鬱、酸楚、焦慮不安等情緒。
一般仲介帶客戶看房子的時候,只能憑藉房屋的外觀以及仲介透露的資訊來判斷這房子適不適合住進去,能掌握的訊息十分有限。其實還有一件事情很重要,那就是如果看中意的房子,應該要找機會在不同的時間跟附近的住戶還有店家聊聊天,通常社區裡發生過什麼事,左鄰右舍都會有所耳聞,稍微瞭解一下前一手的住戶或是這棟房子的來歷,是買屋的必備常識。
聽說在城市的近郊有著這麼一棟中古洋房,整體外觀屬於磚造建築,採光不錯而且通風良好,交通環境也相當便利,附帶一提,它的房價相當便宜,條件這麼好的房子感覺好像天降下來的禮物。於是有一對夫婦透過仲介看房,很快地就下定決心買下它,並且在短時間之內搬進去住。
在此之前,這棟房子閒置了很久,也不曉得是什麼原因,但因為房子本身滿乾淨的,沒有堆放什麼陳舊的物品,這對夫婦對於撿到如此便宜的物件感到喜出望外,自然不會去多想,也請了搬家公司把日常需要的物品還有家具,統統搬進了新家,開始全新的生活,就如同好萊塢電影常演的那樣,一切美好得不像是真的,其實從這裡就應該開始懷疑才對,但人們總是會忽略一些細節,選擇自己想看見的部分。
才住進去沒有多久,丈夫在屋內的走廊上發現了一枝蠟筆,它是紅色的,沒有人住的房子,怎麼會出現小朋友塗鴉用的蠟筆呢,這對夫妻並沒有生孩子,所以不可能是他們帶進來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前一任房客忘了帶走,可能是小朋友遺落的物品,丈夫也沒多想,順手就把紅色蠟筆扔進垃圾桶,繼續忙他自己的事,就這樣怪事接二連三發生。
過了幾天,這次換成太太在走廊上撿到了紅色蠟筆,可是說也奇怪,屋子的門鎖並未被撬開,窗戶也完好無缺,沒有外人侵入的痕跡,照理說不會有誰惡作劇,刻意把紅色蠟筆遺留在地板上,先前搬家工人來的時候,地板上的雜物都清掉了,印象中也沒發現過紅色蠟筆,所以它為何會出現在這裡,真的教人摸不著頭緒。
丈夫也感到不解的搔了搔頭,明明我已經把蠟筆扔進垃圾桶裡,怎麼還會出現在此,他覺得有點生氣,於是乾脆把紅色蠟筆拿出屋外,走到露天的垃圾回收區把它扔進子母垃圾車裡面,頭也不回的轉身往家的方向走去,並把大門給關上。
接下來的發展,想必你已經猜到了吧。又過了幾天,這對夫妻再次於走廊上發現了紅色蠟筆,社區附近幾乎不見小朋友的蹤影,但他們確認過是同一枝蠟筆沒錯,雖然覺得事情並不單純,可是除了蠟筆之外,也沒有別的線索,於是他們對了一下眼神,決定開始搜索蠟筆掉落的附近,有沒有什麼可疑的地方。
於是發現到牆角的壁紙有剝落的痕跡,而且剝落的地方還不只有一處,顯然因為牆壁受潮使得壁紙與牆面開始剝離,用力撕開一角,裡頭竟然不是磚砌的牆,而是水泥牆,這使得兩夫妻開始有了懷疑,莫非在這棟洋房裡,還有他們原本不知道的隔間,也就是說在可見的屋內,還隱藏了另一個房間,並且被壁紙悄悄的掩蓋住,只不過現在被他們發現了,但他們不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祕密。
這次他們找了工人把壁紙全部撕開,並且開始敲牆壁,想知道裡頭的房間究竟是什麼情況,花費一番工夫,終於牆壁被敲開了,裡頭果然是一個小房間,但空無一物,牆上其實有個木造的小門被鎖起來,鑰匙也不知去向。房內的空氣中飄散著一種異味,很像是死老鼠的屍體在空氣中靜置許久最後乾掉的氣味,令人作嘔,他們在暗不見光的小房間裡,拿起手電筒往裡面照過去,只見房間的牆壁上被紅色蠟筆密密麻麻寫滿了同樣的字句:
「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媽媽對不起放我出去……」像是聲嘶力竭,血淋淋的吶喊著。
猜想應該是有個孩子被困在這裡,做媽媽的不讓孩子出去,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做出這種禁錮孩子自由的動作,沒有人知道,可是從牆上零亂而重複的字句當中可以感受到孩子當時的惶恐、不安、哭泣,無人伸手求援的絕望感,但四處察看,並沒有發現任何小朋友的屍體或是隨身物品。
這則都市傳說會讓人害怕的點在於,不曉得當初被關在這裡的孩子最後有沒有順利的離開,或是孩子是否遭受苛酷的虐待或毆打不得而知,但會讓人聯想到那些被綁架的孩童,他們默默地在某個黑暗的角落等待救援,最後還是遭遇了毒手,尤其像是這種可能被掩埋在屋內的某處,若不是紅色蠟筆的指引,可能真相不會被公諸於世,它讓人有許多恐怖的聯想,便宜的老房子、無端多出了一個被隱藏的房間、可能的受害者、被虐待的孩童,這一連串的元素,很適合被拍成恐怖電影的題材,好萊塢的「厲嬰宅」系列不也是如出一轍。
大部分的都市傳說都有著發源地不祥,聽朋友的朋友如此轉述的性質,很少有這種怪談故事是有明確出處的,根據維基百科的條目記載,這則怪談,是由作家伊集院光在廣播節目中向聽眾朋友公開述說的。對於伊集院光來說,這是完全創作出來的怪談,也是他平日的樂趣之一,能說出令人發毛的怪談故事,對於想像力超乎常人的作家是一項頗具吸引力的挑戰。
只不過透過廣播的傳播媒介,聽眾或許會誤以為是真人真事,於是會告知自己的親友,我從廣播上聽到這麼一則怪談,也有聽眾大概是聽了這集的節目,而把聽來的故事當作親身體驗的怪談投稿到雜誌或社群平台,形成了一種通過「朋友的朋友」聽聞而來的管道,於是擴大了故事的知名度,逐漸形成一則都市傳說。
任誰也不想住進像那樣可怕的房子裡,但怪談的迷人之處,就在於轉述的人會添加自己的想像,讓故事本身有更多豐富的元素,添加其血肉。所以即使原本是一則創作出來的怪談,也因為轉述的人相信確有其事,而增添了可信度,於是像不幸的連鎖信一樣,持續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將故事的生命力延續下去,或許下次在屋內撿到紅色蠟筆的時候,你也有自己的故事版本可以說了。
文字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我把紅色蠟筆的影片放在留言的第一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賞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林蒲遷村多議題無共識 陳麗娜堅持:條件一定要優於紅毛港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17)日關注大林蒲遷村議題,並提出多項具體主張,包括遷村基準日應訂為110年2月草案公布日、建物補償應統一以新建RC價格計算、共同持分應維持購地彈性、公保地不論是否有蓋房子都應一坪換一坪、農地比價範圍應擴及林園、非都市計...
一戶建木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老屋再造計畫,例如先前去過的台北機廠、鐵道部園區都是好棒的重生景點。所以當我發現陽明山上也有個廢棄的房舍再造計畫之後,就立刻上網預約了參觀。
-
先說結論,陽明山的廢棄房舍確實重生了,從原本閒置廢棄的狀態變成可以參觀、還能喝杯咖啡,不過重生的方式有點可惜,雖然說位處陽明山,不過少了「陽明山味」,變得很像一般市區的咖啡店兼山野裝備展示中心的感覺。
▶ 看全文:https://immian.com/yangming-mt-lab/
-
在查資料之前,我一直以為陽明實驗山屋會是我想像中的「山屋」,就是座落在群山之間,一間木造或是磚造的老房,因為某種原因荒廢之後現在重新整理重建,然後重新開放。
不過實際上不是木造也不是磚造,而是水泥建築。陽明實驗山屋的前身是「小觀音房舍」,外觀長得和現在陽明山上常見到的遊客中心差不多,前身是建於 1970 年代的警察駐在所,應該就是現在的派出所的感覺。
在文化部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然後由「格式設計展策」總策劃下,原為警察駐在所的「小觀音房舍」,現在搖身一變成為「陽明實驗山屋」。
按照進駐團隊的說法,他們會將陽明實驗山屋打造為結合大眾休閒、生態教育和品牌設計的山中小屋,目前剛開放的第一展覽主題為「實驗山屋 X 火山咖啡 X 森系選書 X 微型展」。
-
#陽明山上的火山咖啡
陽明實驗山屋的內裝和原本的水泥外型是截然不同的調性,內裝採用深色的木頭搭配黑色鐵件,很有近期在市區流行的咖啡廳的感覺。
內裝設計是好看的,不過大老遠開著車從市區跑來陽明山,以我這樣的遊客來說我更想體驗的是陽明山的在地感,而不是只是把市區咖啡廳裝潢搬到山上來呀~
現階段實驗山屋有一部分規劃為火山咖啡(Volcanicafe),以陽明山的火山群為概念,挑選出了三款咖啡風味「霧氣」、「熔岩」、「火山礫」,分別對應到淺焙、中焙、深焙的咖啡豆,乍聽之下,「耶!好像跟陽明山很有連結耶!」
但實際上陽明山跟咖啡沒什麼關係呀,這裡又不是咖啡的主要產區,反倒是大屯山在以前還有產茶,如果是改用「茶」作為主題,會更有和在地連結的感覺。
如果說真的要用咖啡也不是不行,畢竟陽明山現在還是有少量的咖啡種植,但這裡選的咖啡豆也和陽明山沒什麼關係,即使陽明山種植的咖啡不足以提供多樣性的選擇,那至少也選用阿里山咖啡、南投咖啡、雲林古坑咖啡、花蓮或台東的咖啡,這也比較有台灣的感覺吧。
-
#是山屋還是山野裝備展示中心?
火山咖啡的區域參觀完後,背面有一面牆掛著山野裝備,乍看之下我還以為我來到墾趣還是什麼山野裝備展示中心。
陽明實驗山屋對這塊規劃的說法是,是希望將豐沛的設計能量帶到國家公園裡,所以打造出以戶外為主題的陽明山品牌商品,包含戶外機能服、登山揹包、保溫瓶等等,概念感覺滿好的,確實陽明山很適合成為一個 icon 打造出相關產品,但目前的展示看不太出來真正是「陽明山」的感覺,有點可惜。
-
#森系選書x微型展
#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微型展
接著走上二樓的小閣樓之後,目前規劃為「森系選書」空間,以及「微型展」空間,所謂森系選書指的是找來了山界專家挑出了和「山」有關的一系列書籍,希望大家可以停留在這裡閱讀或是能成為一個讓參觀者想找「山」相關的書的契子。
如果未來沒有限時開放的話,這個概念還滿不錯的,只不過在目前限時開放的狀態下,實在是滿難在 80 分鐘內讀完書,而且二樓還沒有冷氣,夏天來又悶又熱(加上還要脫鞋子...)。
而所謂的「微型展」,我本來還以為是微縮模型展咧,結果不是,只是比小型展更小的展覽所以自創了名詞叫「微型展」,真心希望不要這樣使用新名詞,很讓人誤會呀。
展覽目前展示了陽明山特有的一些植物照片、昆蟲標本、以及陽明山的測量員會用到的一些量測工具,可以讓大家更認識陽明山一些,不過展覽提供的說明太少,看過去有時候不見得能知道那是什麼,如果可以附上個 QRcode 讓大家掃描聽一下說明,或是附上內容多一些的說明字卡會更好(目前只有少部分展示品有字卡)。
-
#覺得好可惜想要真正是陽明山的實驗山屋
現階段或許是因為防疫的關係,每個場次只開放 80 分鐘參觀,而且一週只開放三天、四個時段共 12 場,如果想要來參觀的話,記得每週一下午五點要上陽明實驗山屋的官方粉絲團搶著報名。
至於值不值得來參觀呢?嗯~就像我文章裡說的,確實看得到承辦團隊對這裡做了一些改變,但就是改變不到位我覺得很可惜。
如果說是把這裡定義為「陽明實驗山屋」,那麼,應該要展示的更多的是讓來訪的人更了解「陽明山」這的地方,或是更知道「山屋」這個地點的前身和歷史變化,但這兩點在目前的展覽中雖然有,不過卻規劃的很淺。
搬進了咖啡、搬進了山野設備,佔去山屋大部分的空間這點我覺得好可惜,如果這個概念出現在市區的展覽空間裡,或許還很不錯,畢竟很適合網美打卡,很適合 IG 貼文,但在陽明山上,就是沒有想要再看跟市區一樣的東西,再體驗跟市區一樣的體驗呀(要體驗這些我留在市區裡就好了,來山上做什麼?)。
一戶建木造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嘉義市區的小澎湖?在嘉義火車站旁的澎湖人聚落!
日治時期,因澎湖累積明清大量的沿海移民,島上人口密度已高過臺灣本島,不得不實施「獎勵島外出稼」政策,大量的澎湖移民渡過黑水溝,移居臺灣本島,形成農業人口往屏東、工業人口去高雄、商業貿易待台南的三個移居波段,與澎湖直線距離只有44公里的嘉義,也成為澎湖移居的熱門之選。
隨著1920年代嘉義車站成為貨運大站,需要大量人力,是澎湖移居嘉義市的拉力高峰。當年小澎湖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日傭、苦力和木工的工作,開始在今日的後驛街一帶落地生根。
#門戶方向不統一的小澎湖
家家戶戶挨得特別近的小澎湖,每一戶的門口卻沒有朝向固定方向,原因是一場大地震,把這裡的房子都震垮了,重建得爭先恐後,先佔地先贏,搶到哪個位置,就蓋什麼房子,所以小澎湖的巷弄顯得更蜿蜒曲折,一不小心就從上一戶的前門穿到下一戶的後院。
#小澎湖的生活遺跡
至今可以看到數處古井痕跡,是早期聚落取水洗衣的重要據點。在大潤發興建前,曾是一間鐵工廠,當時的人民便是利用鐵工廠排的熱氣來洗熱水澡。
小澎湖也是過去從港墘出發、行經朴子、蒜頭糖廠與嘉義市之間的朴子線行經之地,鐵軌早已被柏油路代替,但路邊的屋舍有著一個小木門,被推測為當年生意人販賣便當的小門戶。
#鐵軌旁臺鐵站長宿舍的三代小澎湖門牌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停車場旁的鐵軌後方,是一排歷史悠久的臺鐵站長宿舍,因提供至遺孀離去,目前依然還有兩戶人家,門牌號碼是9號、10號、11號接連下去,不像現在的門牌單雙號對開。其中的9號門戶,保有小澎湖三代在地理系統上的演變見證:
▪第一代:深藍色門牌,小澎湖9號
▪第二代:淺藍色門牌,小湖里9號
▪第三代:白色門牌,後驛里9號(小澎湖的小湖里與小副瀨的竹文里在2010年合併為後驛里)
由於小澎湖聚落住有許多木工師傅,狹隘的巷弄間座落許多木造建築,但因樑柱隨著歲月腐爛、當地的經濟限制,和未來都市規劃政策的不確定性,大家都是選擇用鐵皮將木屋包起來,即便是如此靠近嘉義火車站的繁榮區域,卻依然保持舊式老屋的歲月斑駁。
(小澎湖的巷弄經歷,感謝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和十作實作帶路。)
一戶建木造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林蒲遷村多議題無共識 陳麗娜堅持:條件一定要優於紅毛港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17)日關注大林蒲遷村議題,並提出多項具體主張,包括遷村基準日應訂為110年2月草案公布日、建物補償應統一以新建RC價格計算、共同持分應維持購地彈性、公保地不論是否有蓋房子都應一坪換一坪、農地比價範圍應擴及林園、非都市計畫土地應比照農地賠償、廟宇土地面積最多應能加倍、每戶應發180萬汙染補償費等,要求陳其邁落實他「大林蒲遷村條件一定優於紅毛港遷村」的承諾。
陳麗娜指出,對於大林蒲遷村議題,雖然討論方向越來越聚焦,但卻不一定有共識。比如遷村基準日,明明110年2月草案才公布,遷村基準日卻訂為「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通過的108年10月,不太合理。因為當時遷村案還未確定,是直到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出爐後才確定遷村,所以她主張遷村日應訂為草案同一天。陳其邁回應則稱,遷村一定要有個基準,對現有居民權益影響不大,訂於108年是基於預算公平原則,並且有防弊考量。陳麗娜希望市府能再做考慮,做到合法、合理、合情。
陳麗娜表示,大林蒲現有建物會依木造、磚造等材質區分補償價格,但大林蒲現有的木造或磚造房屋,遷村後必然會以RC混凝土重建,是否應統一以RC重建價格給予補償?陳其邁則認為,若鐵皮屋要以RC新建價格補償,對原有RC建築的持有人也不公平,比如原本開TOYOTA的人,若能以BMW的價格補償,對原有BMW的車主不公。但陳麗娜指出,當地經濟弱勢族群,目前還能住木造或磚造房子,但遷村後若要以RC混凝土重建,財務上未必能支持,如此則會降低他們遷村意願,市府應加以考量。
關於共同持分問題,陳麗娜指出,大林蒲環境不佳,許多家庭都是兄弟姐妹擠在一起住,土地為共同持分。遷村以後環境條件改變,若想要分家是人之常情,但持分可能差一點而不符合購地門檻,市府應該把這種情況考慮進去。至於土地問題,陳麗娜強調,大林蒲農地價格偏低,應納入周圍如林園地區的農地價格做評估;公共設施保留地不論是否有蓋房子,都應該一坪換一坪,因為沒蓋房子的人其實是守法公民,要保障他們權益;至於非都市計畫土地問題,則應該比照農地價格補償。陳其邁回應稱,農地價格據他了解會有大寮、林園的水準,公保地他則認為,應維持都市計畫前既成房屋的權益,但都市計畫後才蓋的房子就不符合一坪換一坪條件;非都計土地說明會上沒居民提出,也會再做考量。
關於遷廟問題,陳麗娜指出,陳其邁曾承諾「大林蒲遷村條件一定會優於紅毛港遷村」,但是紅毛港廟宇最多能買到廟宇原有土地加一倍,大林蒲卻沒達到這個標準,另外還有未登記的神壇等宗教設施未完整調查,這樣怎能說大林蒲優於紅毛港?陳其邁則表示,附近如有畸零地,會優先照顧宗教廟宇。
陳麗娜說,當初紅毛港遷村時每戶曾獲得台電60萬補償,而大林蒲人忍受附近汙染又比紅毛港人更久,是否應該給予大林蒲人每戶180萬的污染補償費?陳其邁回應則稱,說明會上也有居民提出討論,一坪換一坪外會有補償,金額會再算一下,當時是用租金補貼名義,我們會再看是不是再做增加。
一戶建木造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摩登的新式酒店數之不盡,保留傳統風味的卻寥寥無幾。於11月正式座落京都三條通的新酒店「nol kyoto sanjo」,改造自日式傳統建築「京町家」,木造的房屋完美融入古色古香的京都。由於酒店的前身是清酒品牌「金鵄正宗」的店舖,只要入住酒店的旅客均可在指定時段內免費享用「金鵄正宗」的人氣清酒,更有酒店職員作專門介紹。免費清酒並非期間限定,不怕疫情過後會錯過品酒的機會!除了免費清酒,「nol kyoto sanjo」的選址三條通曾經是京都中心街,非常方便。無論是喜歡品酒抑或熱愛京都古典文化的旅客都十分建議疫情平復後到此一訪!
「nol kyoto sanjo」的住客專用「町家貴賓室」曾經是清酒品牌「金鵄正宗」的專賣店,木造的「京町家」店面古典風情四溢。「京町家」的建築特色是它較窄小的入口和「京格子」組成的窗戶。由平安時代起流傳的「京町家」建築,現時已因各種原因逐漸沒落,「nol kyoto sanjo」以酒店的形式使這個傳統遺物得以承傳,並將其推廣至全世界的旅客。為了更大程度存留「京町家」獨特的建築風味,酒店請來了馳名京町家改建設計師魚谷繁礼先生為酒店的改造作構思,使旅客可以在典雅的貴賓室裡仔細品嚐最地道的清酒。由下午5時起至晚上10時,酒店會為旅客提供品酒服務,羅列了「金鵄正宗」馳名的純米大吟釀、純米吟釀和特別純米的一系列清酒,更有使用了紅酒酵母釀製而成的特別純米酒BONITA。對清酒不熟悉的客人,則可邊與職員討論,邊找出適合自己口味的清酒。
穿過住客專用「町家貴賓室」便是客房。迎來室內設計師橋本夕紀夫先生,整個「nol kyoto sanjo」走高尚雅致的設計風,共有3款風格、48個客房。三款風格的客房分別是可住2人的「Tsuboyu Superior」、可住1至4人的「Tsuboniwa Suite」和「Hibaburo Deluxe」,後兩者更有和室於房間內,為住客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所有客房均選用格調高尚、經歲月洗練的素材製造而成的傢俱,配上檜葉木製造的浴桶或風呂和常用電器,如微波爐、洗衣機等,標準客房更設有廚房,務求為客人帶來在三條最舒適的旅程。
#日本攻略 #關西攻略
#京都 #日本旅行 #HKBLOG #HKBLOGGER #林公子生活遊記
#日本旅遊情報 #京都市 #VectorGroup
位居四通八達京都中心 多樣化豐富行程體驗
「nol kyoto sanjo」的選址三條通曾經是京都的中心街,鄰近地區有各式各樣使用本地生產的食材的咖啡店和餐廳供選擇。除此之外,來到京都一定少不得換上一身和服,配合三條通新舊交替的街景,仿佛置身從前的日本。距離酒店7分鐘路程便有一間名為「着物Rental京裳庵」的和服租借店,旅客穿上和服慢步京都後,只要是「nol kyoto sanjo」住客,可直接回酒店後再換回便服,節省更多時間遊京都。酒店亦與京都觀光勝地錦市場相近,使旅客規劃行程時更自由。至於希望更悠閒地感受京都,喜愛慢生活的遊客,酒店亦提供食物送上門的服務(另外收費),即使戶不出足也能大飽口福。西餐可選歌舞伎者御用的咖啡廳,和式則可選以蔬菜為主的健康菜式。
https://www.nolhotels.com/kyoto-sanjo/
京都市中京區堺町通姉小路大阪材木町700號
由JR京都站:
乘坐京都市營地下鐵「烏丸線」,至「烏丸御池站」下車,由5號出口步行5分鐘
由關西機場:
乘坐Limousine巴士到京都站下車,轉乘京都市營地下鐵「烏丸線」,至「烏丸御池站」下車,由5號出口步行5分鐘
一戶建木造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火場求生 #迷思破除
🔥火場求生宣導海報🔥 #歡迎大家下載列印,張貼在各處!
A4 下載:http://bit.ly/2sF0SOJ
A3 下載:http://bit.ly/2sUeRC7
全幅尺寸(297x840mm):http://bit.ly/2sXrJIw
——
⚠️不適合關門處理的狀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門」無法防火:
像剛剛浴室有說到的「塑膠門」,或是玻璃門、有洞的門,它們無法擋熱,也擋不住濃煙的侵入;不過,木門的效果反而比這些還要好!
有香港專家做過實驗,燒了半小時之後,受火的那一面雖然會被燒到像木炭,但並沒有被燒破,而另外一面的結構更是完整。原因就是木門阻絕了氧氣,所以很難真的燒起來。相關圖片與說明,可參考👉https://tinyurl.com/ycxsx47a
2️⃣整棟建築物的「結構不耐燃」。
不耐燃的建築,比如說泥土屋、鐵皮屋、木造屋等等。因為一旦火把整間房子都燒毀,那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反而更危險。火災時在這種房子裡,唯一能存活的辦法,就是做好事前預防、安裝警報器,及早發現及早逃生。
3️⃣ 房間沒有「對外窗」。
理論上就算我們把門關起來,也很難100%阻隔濃煙入侵,所以如果要選擇,最好是選擇有窗戶的房間躲進去,然後再把門關起來。
不過,這次錢櫃的意外事件,有生還者就在PTT發文說,他們躲在包廂內,努力的用衛生紙和毛巾把門縫塞住。照理來說,大部分的KTV包廂應該都沒對外窗,但這次事件的包廂有沒有對外窗、當事人有沒有關空調,他都沒有多做說明。總之,根據發文所述,隨著時間推進,包廂內的煙味越來越濃,大家也越來越不舒服,幸好撐了10幾分鐘後,消防員及時趕到,救了大家一命。原文網址可看這邊👉https://pttweb.tw/s/VyaDL
現場的詳細狀況我們並不清楚,所以這邊不多猜測。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再次提醒大家,這邊談的都只是原則,而不是鐵則,很多狀況還是要看當下情境靈活運用,才能讓我們有更高的機率存活下來。
💚最後也要再次感謝每一位在火場中出生入死的消防員,RESPECT!💚
——
按這裡,你可以幫助志祺七七繼續日更: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Xd0nmBjlKROwzMyPV-Nw/join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 各節重點 】
01:15 迷思1:最重要的事情是「逃生」?
02:27 迷思2:最可怕的東西是「火」?
03:20 迷思3:如果身上有穿絲襪,就要趕快脫掉?
04:02 迷思4:要用濕毛巾摀住口鼻?
05:13 迷思5:往上逃比較安全?
06:34 迷思6:如果要躲,就躲浴室吧?
07:15 迷思7:火災時應該把門打開?
09:08 火場求生的2大原則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志祺
|腳本:土龍/志祺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破解火場逃生的三個迷思 | 蔡宗翰 Tsung-Han Tsai | TEDxTaipei:https://bit.ly/2KF0R6U
→ 圖文不符懶人包【 其實,濃煙比火更可怕 】:https://bit.ly/2xcR84J
→ 九三先生的消防日誌:https://bit.ly/3eWCLmj
→ 九三先生的消防日誌(臉書網誌,圖比較多):https://bit.ly/3eVSv92
【 延伸閱讀 】
→本次事件當事者PO文 :https://pttweb.tw/s/VyaDL
→專家林金宏回應本次意外 :https://bit.ly/3f4QbN8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