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年未清淤影響農溉 農水署3年內完成下社埤塘清淤
2021/09/16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雄路竹區社東里下社埤塘逾40年未清淤,蓄水量早已無法供應旱季水稻灌溉需求,當地農民向立委邱志偉陳情,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現場會勘後,允諾今年底將啟動清淤作業,預計3年內完成。
下社埤面積約5公頃,儲水主要供應鄰近水稻灌溉使用,下大雨時也能暫時發揮滯洪功能,在冬季雨量越來越少的現狀下,第一期稻作幾乎都要仰賴埤塘水源才能耕作,因此農民期望增加埤塘儲水量,以滿足日後的灌溉需求。
農民指出,今年上半年大旱,導致許多水稻因缺水而停耕,下社埤鄰近依賴埤塘水灌溉的農地,年初也因缺水無法耕種,主因為下社埤已超過40年未清淤,埤塘淤積嚴重,甚至雜草叢生,蓄水量早已無法供應旱季水稻灌溉需求。
農水署副署長陳衍源實地會勘後表示,今年底將啟動下社埤清淤作業,因經費有限,需分年、分期、分區施工,預計將以3年時間完成,預估需2000萬元經費;農水署高雄管理處指出,預計今年將完成清淤發包設計作業,明年初搭配第一期稻作灌溉後,埤塘水位低點時,即展開清淤工程,目標在2年內完成3萬方的清淤作業。
邱志偉表示,南部冬天不下雨的天氣型態越來越明顯,因此埤塘的水資源格外珍貴,清淤作業提早完成就能增加儲水量,以利農民灌溉,他建請農水署盡可能在2年內完成下社埤清淤作業,清淤時也盡可能不要放流珍貴水資源,以分區作業方式,將埤塘逐區完成清淤。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南曾文、烏山頭兩水庫,因上一波梅雨有灌飽,讓嘉南地區有稻田受惠,今天一早柳營水利站也正式放水,而農民更是跟時間賽跑,就怕晚了會影響收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80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
一期稻作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有想到,疫情在北部爆發,臨時決定留在東部縱谷,從五月中開始,足足停留了四個月,四個月除了畫畫讀書,在田野間散步,真的做到了「息交絕遊」。
陶淵明歸去來辭裡說的「息交絕遊」,一直以為只是文人隱居的理想。因為大疫蔓延,「息交絕遊」其實是更具體的「社交距離」吧。屈指算一算,四個月見到面的人竟然不會超過十位。
有更多時間看山,看季節的變化,從立夏到小滿,到芒種,看稻田收割、耘田,插秧,一期稻作到二期稻作,晨昏的日出日落,日升月恆,原來息交絕遊是回來跟自己在一起。
孤獨是跟自己在一起,可以見天地、見眾生。
最後兩天,要離開龍仔尾了,照常在晚飯後走每天走的路,和每一棵樹告別,和水圳盈耳的嘩嘩聲告別,和山間的雲、田裡每一株秧苗告別-⋯⋯。
立秋以後,天空銀灰的光多起來了,是秋天的光,沉靜如有心事的光。
感謝四個月幾乎獨自擁有這樣寬闊壯大的風景,可以走一兩小時的路,碰不到一個行人。
遊客慢慢回來了,我要離開了,美麗的山河大地,原來是大家都有緣份的。
池上這幾年,觀光熱鬧了起來,多了很多速度快的電動車,六個人坐在車上,在田間奔馳,不小心也翻到田裡。
觀光在全世界都難控制,池上是小鄉村,它的悠閒、緩慢、安靜,很容易被外來商業催促的焦躁喧嘩破壞。外來商業攔路霸王硬上弓的兜攬生意,擾亂了原本素樸的鄉村。然而池上原本的居民還是很安靜,不被氾濫的商業影響,善待每一個到池上來的人。
池上的美,不靜下來其實是看不見的,步行,騎單車都好,速度太快就往往錯失很多美麗的剎那。
山水大地祝福每一個來到它面前的人,不急躁,就有山水的緣份,也一定會得到天地祝福。
池上,平安!
一期稻作時間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民朋友照過來!
明年起,#期作時間自己選!
全台有九成以上的蒜頭都種在雲林,但因為 #蒜頭是特殊期作,前一年就要開始種,生產期約六到七個月,到隔年的3、4月才能收,若接著種植水稻,水稻便要到八月份才能收成,剛好卡在一期作(2/15-6/15)和二期作(7/15-11/15)之間,導致領了天災救助就不能領二期轉作金。但是,蒜農也是為了配合蒜頭種植的時序而已,難道因為這樣,就要被排除在規定的期程外嗎?
八月上旬的天災,所有的農作物都全軍覆沒,因為種蒜頭而延誤種植的一期作水稻,也都泡在水裡、損失慘重,但是申請了天災救助就不能領取二期轉作獎勵金(對地綠色補貼),光是水林鄉遇到這種困境的農民就有595人,田地面積將近200公頃...
治芬今天特地邀請了農糧署專責的糧產組組長來雲林現勘,組長說 #針對去年2期作申報大蒜種植登記有案,今年1期稻作晚收因雨致災者,#仍可申領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繳售公糧災害稻穀,並 #放寬得申報9到12月間之轉契作,但不得申報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即休耕),請農友分享出去!
另外,我之前就提醒農糧署,針對蒜頭的特殊期作,必須再檢討期作的日期限制。組長也說 #明年開始會調整耕作模式,讓農友們自行決定要種植的一期作、二期作各四個月的期間,以解決長久以來蒜農遇到的問題,真是太好了!
ps.爭取 #蒜頭進口關稅提高的公文程序已經通過農委會到財政部,接下來就交由財政部審議,有任何的進度會再向農友們報告。
👇相關報導
✅蒜農一期稻受損 無法兼領轉作綠色補貼?
https://news.st-media.com.tw/news/7128
✅蒜農一期稻作農損不能兼領轉作綠色補貼? 蘇治芬爭取解套
https://reurl.cc/O0Wjd7
✅一期稻災損救助、轉作綠色補貼2擇1? 蘇治芬為農解困
https://udn.com/news/story/122373/5669764
✅爭取轉作補貼 蘇治芬籲農委會因地制宜
http://n.yam.com/Article/20210812997749
一期稻作時間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南曾文、烏山頭兩水庫,因上一波梅雨有灌飽,讓嘉南地區有稻田受惠,今天一早柳營水利站也正式放水,而農民更是跟時間賽跑,就怕晚了會影響收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80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一期稻作時間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目前雲林一期水稻進入抽穗開花期,這段期間需要大量用水灌溉,但受到今年缺水影響,農民抽出的地下水量小,抽水時間倍增,預估電費成本需多一倍。另外也有農民因為抽不到水,馬達持續運作而損壞,近期許多農民維修費用增加苦不堪言。
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33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一期稻作時間 在 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學期即將結束,石碇和平國小校園內的水梯田稻作在去年底收割一次後,重新插秧的再生稻,過了半年時間又結實纍纍了,因此,學校召集了全校師生,今(8)日上午舉辦豐收樂食農體驗活動,讓小朋友親自收割水稻,在開始之前,何俊賢老師告訴大家如何割稻的技巧。
看完老師的示範,小朋友們迫不及待躍躍欲試,排著隊準備將成熟稻穗收割下來,雖然有點費勁,但大家還是都完成了這次的割稻體驗,和平國小校長姜孟佑表示在以前的農業社會,農家都會彼此幫忙,並且在收割後準備豐盛餐食,所以這次的活動,也會準備割稻飯,讓孩子除了了解農夫割稻的辛苦,也認識過去傳統農作的過程。
而除了收割水稻之外,校門口這一整排的和平巨龍菜園,也可以收成了,低年級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拿著盆子和剪刀,仔細找著哪菜可以摘取,不論是割稻還是摘菜,在太陽下的收成工作,讓大家真正體會到甚麼叫做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雖然滿身大汗,但看到手中的成熟農作,豐碩的成果,每位小朋友都露出開心笑容,校長姜孟佑表示,稻作和菜葉的收成其實都不多,但這樣的食農體驗,會讓孩子更加珍惜食物、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