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冷 #冷專欄 這句話,那句話,究竟是誰說的話?
「我越了解人,越喜歡狗。」
大家好。狗這種生物,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主人。狗狗付出別無二心的絕對忠誠,加上無條件的愛和陪伴。科宅編認為,不喜歡狗的人大概都沒有心腸。#開局地圖砲
開頭引述的話卻意外拐了個彎,借用狗的單純,來怒批人類的醜惡。但是,這句簡短的妙語究竟出自誰?
剛從人間登出不久的李敖,在著作《李敖有話說》中指出「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喜歡狗」出自法國的羅蘭夫人。就是那位在大革命中站錯邊,結果被雅克賓黨的恐怖統治清算,死於斷頭台的羅蘭夫人。所以結案囉,今天收工,我們下次再見~再見~
當然不是這樣。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冷知識人。有著 google 大神的優勢,應該能比古早時代,只能靠博聞強記的李敖,知道得更多,做得更好?
首先,羅蘭夫人是崩啾崩啾的法國人,一定不是講中文。【要查證名言,或是追溯任何訊息的出處,第一步一定是設法找到原語言,減少輾轉傳播中出現的失真】。而且,大概李敖的文化影響力大,幾乎所有中文來源都指向羅蘭夫人,沒辦法增加我們既有的訊息。
話說,評估史料的真實性有一個法則:轉述的人的年代和事件發生的【時間】越接近越好,中間經過越少【轉述、翻譯】則越可信,還要小心敵對方的惡意抹黑栽贓。
我們開始囉,肉搜心法第一步,線索很少的時候,一個好去處是 wikiquote,這是維基百科的子站,專門編纂名人名句。
腦中OS:「維基?嘖嘖。什麼人都可以編輯的地方怎麼可信?」
沒錯,維基百科本身並不可信,可是它有多種語言獨立運作。表示位於各國,知道各種線索的人都有可能心血來潮,在條目上(或「討論」頁面)編寫,來吸引眾人注意。當複數個鄉民注意到一件小事,讓古今中外的無數耳目和情報匯集起來,力量很驚人的。很可能指向無庸置疑的強力線索。
所以,當我在法文版的羅蘭夫人 wikiquote 完全找不到這句話的痕跡,就覺得有貓膩啦。fr.wikiquote.org/wiki/Manon_Roland → 怎麼沒寫,森七七。
對了,法文我本人當然是看不懂。但句子的關鍵詞「狗」總得出現,用單字 "chien" (崩啾崩啾的狗)搜尋網頁即可。但結果完全國防布。
這表示1、這句話無關痛癢,法國人不是很在乎所以沒有寫。或者2、這句話根本不是羅蘭夫人說的。
怎麼辦?冷靜,冷靜,重整思緒。
欸,等等喔,李敖懂法文嗎?很可能不懂。這表示他接觸到的已經是二手資訊惹。而台灣接收最多的二手資訊,要不就來自美國(英文)、要不就來自日本(霓虹語)。那就先找英文,因為我只懂英文。
肉搜心法第二步:乖乖爬文。
翻譯翻譯,同義詞的排列組合有很多可能。姑且先試試「The more I know people, the more I like dogs」。當我讀到這個網頁,整理了一掛名人似乎都說過這話,事情不妙了。www.dogquotations.com/dog-quote-variations.html 尤其是名單裡有馬克吐溫,更是不妙加三級。
眾所周知,當一句名言被歸在馬克吐溫頭上,通常就是「大家都覺得很耳熟,但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出處」的意思。馬克吐溫可以代換成愛因斯坦、林肯、德雷莎修女、或其他大家耳熟能詳,卻又不是真的很熟悉的名人。#人體名言產生器
我不放棄!仔細再看,網頁中整理的疑似名人出處中,法國人的比例特別高——戴高樂和其他含有 de 的法文名,是否表示英語圈認為這句話應該是某個法國人說的,相信原文是法文,但不確定是誰,所以就隨便亂套一個法國名人?
事到如今,嗯,我不是很想用這招的!但看來是不用不行啦!
肉搜心法最終奧義:網路上哪裡有大量的古老文獻,還能智慧搜尋的呢?答案是 Google Books 了。我們都知道羅蘭夫人死於法國大革命之後,表示她是十八世紀的人。而 Google Books 數位化了大量的各國文獻,還可以限制年代搜尋。
結果是......燈燈燈,出來了。1822 年,一本稱為《歷史與文藝筆記》(Tablettes Historiques et Littéraires)的書是最早(可得)的來源。再早就沒有了。
「我認識越多人,就越喜歡狗」出處是......是軼名。原文是這樣寫的:
"Nous venons de recevoir le Miroir de la Somme, il contient les niaiseries suivantes: Une dame disait l’autre jour: plus je connais les hommes, mieux j’aime les chiens."
(我們收到一面來自索姆的鏡子,上面寫著這樣的蠢話:一位女士先前曾說:「我越認識人類,就更加喜歡狗。」)
感覺就是個十九世紀法國的早餐飲料塑膠膜上的冷笑話。大家還記得史料判定法則嗎?羅蘭夫人死於 1793 年,相當不可能她的話會初次出現在整整三十年後的一本書上,甚至沒被指名出來。
因此,結論非常反高潮:來源是法國民間,確切出處在有更多線索出爐前暫時未知!
已知的未知也算是知識。仍有學到東西,吧。自己說(小聲)。
肉搜下來學到什麼?整理一下,我們知道「我認識越多人,就越喜歡狗」應該是十九世紀法國文化圈中的流行語。流行語當然人人都可以說,有各種出處也就不意外。
當這句俏皮話流傳到英文世界,很可能亂找了個法國名人背書。羅蘭夫人可能就是這樣躺槍的。畢竟,羅蘭夫人其實不是諷刺作家,她是個沙龍(上流知識分子的集會)女主人,寫文章也是為了政治的倡議。這台詞與角色形象,細想真的是不太對。
那,為什麼冷編科宅要小題大作,從一句俏皮話寫惹一整篇肉搜實況?因為這是後真相時代,因為網路太多的人云亦云,因為從眾很簡單,而批判性思考卻往往被當成來搗亂的而不受歡迎。然而,翻開報紙打開電視,信錯了資訊來源,愚人節每天都過~~
那麼在此祝大家(與往日誤信的錯誤常識)分手快樂。繼續看每日一冷,一起變得越來越聰明。
讀者還知道有什麼名言,大家都說是某人說的,但某人其實是無辜躺槍的呢?請一定要糾正我的錯誤常識,某科宅的腦袋,預先感謝您XD 掰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
七言絕句產生器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自台大醫科的朋友:
我們已經見識到用錢滾錢的威力,但是一開始總要投入一筆資金,獲利的雪球才滾得起來啊。而且初始資金的多寡,決定性地影響了財產累積的速度。
獲得資金的方法不外乎兩種:繼承以及勞務。
繼承的重要要性,在19世紀小說家筆下「收租者社會」中一覧無疑;勞務所得對於財富不均的影響,則在1980年代之後,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薪資最不均等的美國來說,1970年代前1%高薪的人,領的薪水是全國總薪資的5%;但是到了2007年次級房貸金融危機之前,前1%的頂薪階層已經領走了全國12%的薪水。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大型企業的高階主管,象徵「超級經理人社會」已經成形。
從戰後嬰兒潮世代到現在,主流社會一向服膺「才能至上」的教條,相信這些有絕佳生意頭腦和領導魄力的主管們,就是有辦法為公司創造那麼多利潤,所以值得領那麼高的工資,甚至值得作為成功楷模被崇拜。高階白領雙手抱胸,帶著自信的微笑眺望遠方,已經成了財經雜誌封面的起手式。庸庸碌碌的中產階級,看到封面就會自動買雜誌回家貢起來,裡頭寫什麼不重要,反正都有XX雜誌人物專訪文章產生器。
如果薪資是由個人的技術和知識水準決定,那麼應該是某些參數的函數:例如受教育的年數、畢業的學校、以及專業經歷等,但是檢視以上各種參數,看不出有任何如同薪資誇張級距般不連續的特徵。也就是說,公司的中階主管可能跟CEO畢業於同一所學校的博士班,也都在業界打滾數十年,可是他們的薪水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
有人會質疑,超級經理人的價值就在於異於常人的商業嗅覺,不是用學經歷就可以評價的。好吧,那我們來看經營的績效總可以了吧。如果把影響公司獲利的因素分成「外部」和「非外部」,前者包括市場景不景氣、原料價格震盪、匯率波動、同業的競爭力等等,後者就是那些可以被高階主管決策所影響的因素,應該也是他們大展身手,證明自己身價的舞台。很諷刺的,資料顯示當公司獲利受外部因素而大幅成長時,經理人加薪最快。經濟學家稱之為「靠運氣賺錢(pay for luck)」。別忘了員工的薪資由上層主管決定,最高階的主管沒有上層了,薪水袋「只好」自己來填充,或者交由公司的薪酬委員會決定。不過很巧的是,委員通常也領取高薪呢,正是一個你高薪、我高薪,大家都高興的概念。
受到嚴格法規限制且受全民監督的政府機關,都有高階公務員貪瀆事件了,我們怎麼有信心以營利為導向的私人企業,大主管們關起門來不會自肥?另外,經濟和政治的掛勾可能讓這種所得不均更加牢固。前述「靠運氣賺錢」的現象在英美等國家最為明顯,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們從20世紀末大幅降低所得稅的最高稅率,使得頂薪階層不必擔心重稅,而放心地幫自己加薪。接著用自己獲得的暴利去資助政黨、遊說國會,以便讓政府行使更優惠的稅法。財經雜誌光鮮的封面之下,可能藏著暗盤交易,只是在才能與報酬等價的幻覺下,我們選擇不去掀開它。
「超級經理人」之所以能管理那麼一大筆資產,想必非常熟悉資本市場的運作,把勞務所得拿去投資是一定要的。七、八十歲時,一位曾經在商場上殺進殺出的CEO可能已無力再戰,創業的靈感也被歲月磨盡,但是他的財富仍然屹立不搖。脫下西裝拿起帳本就是包租公,轉職成專業「收租者」絕對無縫接軌。他的才能不見得會遺傳給子女,但是資產沒有理由不讓後代繼承。在少子化日益嚴重的已開發國家,父母合力賺的錢只留給一位獨生子,遺產的重要性不言而諭。「超級經理人社會」與「收租者社會」,在財富分配上有著相同的命運。但是19世紀赤裸裸的拜金主義雖然醜陋,但富裕階層至少沒有用「才能至上」的包裝來彰顯自己。他們會覺得:我過得比底層勞工好,甚至那些考取文憑的專業人士也無法像我一樣揮金如土,是因為老子我就是有錢,或者我老子就是有錢,而不是我比他們更努力更聰明。
21世紀的金錢遊戲一樣不公平,但是贏家卻以能力和美德合理化自己的優勢,對魯蛇給予更嚴苛的評價:就是不努力讀書,不認真培養一技之長,才會只能出賣低階勞力,換取低薪。某種程度上,「超級經理人社會」更為虛偽,這種虛偽不只是給人觀感不好而已,在追求公平正義的路途中,也會成為具體的障礙。想想看,當人們討論要如何扶助弱勢的時候,一句「啊大家機會都一樣,誰叫他們不上進」就把話題打死,是多麼無助於社會正向發展。
我依然相信父母傳遞給我的價值,認為努力充實自己,認真工作,是通往幸福人生的大道。但這只是個人生涯的期許,一種正向而溫柔的自我鼓勵,與真實世界的運作機制無關,更不能當作壓迫他人或鞭笞自己的藉口。我能夠畢業於不錯的大學,考取保障收入的專業執照,一部分當然出自我個人的勤奮和天賦,一部分絕對有賴於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不管是經濟上的資助或是給予優越的機會。
簡單來講,就是既得利益者。面對貧富不均,人們的努力並不會讓他更有道德高度而講話變大聲;人們的既得利益,也不會讓他處於更低的道德位階而被剝奪發言權。拋棄與道德掛勾的思惟,才可以客觀地理解所得與財富分配的現況,以及降低成見帶來的分歧。雖然離有效縮減貧富差距仍有一大段路要走,至少不被「才能至上」的想法綁架,為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爭取多一點共識,人們才有機會凝聚彼此的智慧,開啟改革的契機。
七言絕句產生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你相信「命中注定我愛你」嗎?有一種愛情故事是這樣的:兩人一見鍾情,瞬間被愛神的箭羽擊中,心跳加速,血脈賁張;像電影中慢動作的凝視,四下無聲,瞬間即成永恆。然而小編想的是,愛情真是被命運掌控的嗎?「一見鍾情」有何道理可言?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讀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小說〈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選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出版於1992年的短篇集《異鄉客》。伊格言的這篇文章中,開頭就帶領我們直擊故事中最具震撼力的場景──男女主角初遇的海水浴場。小說男主角是現年二十歲的帥哥比利‧桑其士。他出身富裕望族,頭腦不怎麼靈光,從來沒能好好讀完一本書,也沒能好好讀完一間學校。作為一個街頭小混混(「鐵鍊幫」首領),他的「職業生涯」堪稱順利;因為身為世家名門之後,城裡最中二的貴族後代,怎麼為非作歹、魚肉鄉民都沒人敢抓他。即便開著跑車衝撞露天戲院,勇敢的警察們紛紛假裝沒看見,戲院的監視器也直接「沒有畫面」。
某日,無法無天的鐵鍊幫選定海水浴場女更衣室作為惡作劇目標──比利沒想到這竟是他混混生涯僅見的重大挫敗。他闖進更衣室,站在赤裸的妮娜‧達康特面前,脫下褲子露出陽具,滿心以為可以享受少女迷人的尖叫。然而事情不如預期──十七歲少女妮娜,和比利同樣權貴出身,規規矩矩還是個處女,從小就是好學生,連個裸體男人也沒見過──但她機警又沉著,此刻看著這俊美暴露狂巨大的生殖器,她冷冷丟下一句:「沒用,我見過更大更硬的。」
這話激得小混混兼小傻瓜比利羞愧不已,竟然用捲著鐵鍊的拳頭爆打牆壁,導致手骨粉碎,血流不止。情急之下,救人第一,少女妮娜臨危不亂,穿上衣服,親自駕車將這出師不利的色魔送到醫院。
說時遲那時快,愛神在此時襲擊了這對小情侶。兩人在狂戀數月之後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七言絕句產生器 在 五言詩產生器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 墨芳; 自动作诗机&藏头诗生成器: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全了· 知乎; 七步成诗- 自动写诗,自动写诗词,自动生成唐诗宋词... · 自动写 ... 自動作詩機&藏頭詩生成器:五言、 ... ... <看更多>
七言絕句產生器 在 五言詩產生器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 墨芳; 自动作诗机&藏头诗生成器: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全了· 知乎; 七步成诗- 自动写诗,自动写诗词,自动生成唐诗宋词... · 自动写 ... 自動作詩機&藏頭詩生成器:五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