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兩天電玩展
攤位:戰車世界
COSER:
雪曼螢火蟲坦克、薛曼·芙-萊姆
M10狼獾式驅逐戰車、蜜朗琪-紅月凌
三號戰車、絲哥德-御貓
*********************************************
非常感謝這次廠商
對我們好好^^
臨走前還送了我們一包贈品!!!
好棒阿阿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J是好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Facebook上找到我:http://www.facebook.com/jessechung51 War Thunder 戰爭雷霆坦克飛機組合系列,希望大家會喜歡。 不要忘記在下面留言告訴我下次想看哪一台坦克和飛機的組合喔!! 另外希望大家可以多留言,討論我的影片或是給我寶貴的建議!! 感...
三號戰車 在 J是好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Facebook上找到我:http://www.facebook.com/jessechung51
War Thunder 戰爭雷霆坦克飛機組合系列,希望大家會喜歡。 不要忘記在下面留言告訴我下次想看哪一台坦克和飛機的組合喔!!
另外希望大家可以多留言,討論我的影片或是給我寶貴的建議!!
感謝大家的支持!
三號戰車 在 源來如史- 二戰戰車系列1:三號戰車德軍坦克。在二戰中廣泛使用 的推薦與評價
二戰戰車系列1:三號戰車德軍坦克。在二戰中廣泛使用,其改進和衍生型號一直服役到二戰結束。 在波蘭戰役,法國戰役,北非戰役,東線的戰斗中都有使用。 ... <看更多>
三號戰車 在 二次大戰德軍三號戰車考證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三號戰車 G型,第三裝甲師,1941年七月白俄羅斯莫給勒夫包圍戰https://youtu.be/5998TXK_wAI2009年白俄羅斯共和國的電影「聶伯河前線」(Днепровский ... ... <看更多>
三號戰車 在 Re: [討論] 三號戰車與四號戰車生產-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zplusc1 (德軍造型人型立牌Ver.2)》之銘言:
: 二戰前期德國的軍工產業根本就是沒效率的代表
: 不管德國怎麼簡化生產程序四號還是要花兩萬小時,三號也要18000小時的工時
: 動物軍團更是用十萬小時當作基礎來算
: 但是史佩爾上台改革以後生產工時不變
: 1944年的德軍裝甲車輛出廠數字卻暴增兩倍
德國戰爭初期問題不只是軍工業低效率而已,
建軍的計畫也是一團亂。
就以3號、4號坦克來說,德軍就搞出兩款性能相近的坦克增加後勤困難度。
當然一開始3號、4號區分是很明顯的...
依照古德林和HWA的構想,
坦克要分成兩種,一種是主力坦克,負責擔任裝甲錐尖頭作為穿突敵人防線用。
另外一種是支援坦克,在部屬在裝甲錐後方,提供火力支援,
穿突前削弱敵方防線火力,穿突後持續擴大並維持缺口...
因為應付的戰場強度較高,所以不同於主力坦克,
對於支援坦克的重量古德林的要求是要23噸(另外一說是24噸)和更厚的裝甲。
和主力坦克只有15噸的要求不同,所以拆成兩種計畫是合理的。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
德國當時沒辦法做出能承受這種重量的懸吊,
所以不只是克虜伯,萊茵金屬、MAN提出的規劃都只有18噸...
這樣一來,除了搭載的火炮不同之外,其實4號的性能和3號沒有太大差別,
(或許3號的舒適性和機動性會好一些而已)
更諷刺的是,波蘭戰役爆發前,3號坦克的生產線尚未健全,
德軍只好大量下訂4號,並且把這些四號拿來當裝甲錐頭...
而波蘭戰役的經驗似乎沒有讓德軍去檢討3號、4號同時存在的必要性,
到了法國戰役又再有一次經驗,因為德國產能的低效率,
3號坦克數量還是不夠,4號坦克又再充當錐頭...
但是同樣的德軍還是維持兩種性能類似的坦克,
雖然德軍也不是沒作為,在1937-1940年一直計畫讓3號、4號的零件互通性提高,
卻沒有很成功,這讓德軍前線的維修壓力和複雜性都未降低...
--
事實上我認為A片演員比絕大多數宗教徒更有道德。
她們努力工作、賺錢養活自己、愉悅觀眾,從來不說教,她們誠實。
而我接觸的許多教徒,咒詛絕大多數人進地獄的道德優越中,將自己變成虛偽的人
事實上,他們宣揚的道德戒律,他們可能一條都做不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64.1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91632580.A.14B.html
四號到了F版之後就已經達到設計極限,懸吊無法支撐車體毫無避震作用,
引擎馬力也吃力了...只能算是勉強應付戰事的消耗而存在。
但是如果當時把三號喊卡換成四號,最大優勢就是後勤得以改善,
還有前線的四號還能送到後方升級(儘管已經到設計極限),
多少能減緩戰爭龐大的消耗...
以後見之明來看,
應該說在三號生產線尚未健全時就要喊卡,把三號生產線轉成四號,
四號換裝37mm或是50mm炮毫無壓力,同樣突擊炮也用四號底盤...
第一次契機是波蘭戰役,四號表現證明可以取代三號,
但是德軍沒有作為,波蘭戰役後將生產優先權放在三號上,
到了法國戰役,德軍手上的四號坦克只是從210輛微幅上升到280輛,
但是又受於糟透的生產效率,當時德軍手上的三號也只有359輛,
所以四號又拿來當裝甲錐...這是第二次檢討契機。
但是德軍未做檢討,全力生產三號坦克,導致東線戰役只有最初一年的happy time,
在1943年開始驚覺三號的落伍和改良空間不足等問題...
但是當時德軍想檢討也沒辦法檢討吧?
軍工業尚未整合,各財團都是各玩各的,德國工業完成整合也是1943年末期的事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