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66例本土,校正回歸89例、10例死亡;專責病房採兩人一室、病床數須達急性一般病床十分之一;收治確診人數無法達標,則撤銷醫學中心資格:萬華確診人數逐步下降,北市府兩點呼籲:一週採買兩次、一人確診全家篩檢】
台灣今(30)日新增266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89例(新增與回歸數共355案例)。另外,今天公布新增10人死亡,沒有境外移入個案。
今日指揮中心也提出新政策,包含要求各醫院專責病房採兩人一室、病床數也須達到急性一般病床總床數的十分之一;若輕度、中度的病人住院10天,經判斷傳染力下降,則可回到家中進行7天居家隔離。
原本指揮中心公布新增死亡人數為11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在記者會中表示,今日一名50多歲女性(案4582),5月初有萬華活動史,15日採檢同日入住集中檢疫所,但僅有死亡通報,還未取得診斷書。不過指揮中心在會後發稿澄清,因疫調誤植,該案移除,今日死亡人數下修至10人。
台北市政府今天也提出呼籲,希望民眾一週至多出門採買兩次、減少市場人流;且這次疫情多是家戶內相互傳染,因此未來一人確診,將會針對全家都做採檢。
另外,41萬劑AZ疫苗還有26萬劑未接種,陳時中今天表示,將於明天開始配發給各縣市,提供全國所有第一類醫事人員、雙北第二、三類人員接種。
■整體病例趨勢,待下週研判較清楚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266例本土個案,包含123例男性、1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5月14日~29日。校正回歸個案的89例中,則包含42例男性、4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27日。
綜上總共355例,新北市193例最多,台北市85例、桃園市24例、苗栗縣、台中市及彰化縣各9例、基隆市8例、花蓮縣6例、南投縣4例、嘉義縣3例、連江縣、台東縣、宜蘭縣、新竹市及高雄市各1例。其中具有萬華活動史者20例、台北茶藝館相關1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18例、關聯不明47例、疫調中169例。(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今日死亡人數10人,包含9男1女,年齡都在60歲以上,其中7例具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等慢性病史,發病日介於5月6日~2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29日。
今日校正回歸的人數下降,陳時中表示,不代表5月19日起實施的全國三級警戒奏效,「目前講效果有點言之過早,」他認為下週可以對整體的疫情有初步判斷,也才能知道目前的防疫手段是否正確。此外,雙北、桃園等縣市都在規劃封城演練,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目前沒有封城計畫,會以好好實施三級警戒為主。
不過,重症人數的比例依然不容樂觀。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有9.3%病人嚴重肺炎,接近或已經呼吸衰竭的病患有258人、佔3.3%,其中180人使用呼吸器、葉克膜2人。
■居家隔離標準:住院10天後評估傳染力下降,則返家進行7天居家隔離
張上淳表示,目前專家小組已經訂出一套基本標準,針對住在醫院的輕度、中度個案,在發病10天後,若醫師評估傳染力下降,就可以回到家中,繼續居家隔離7天,一共完成17天的隔離治療,他強調,「這是全國統一的標準。」
台北市政府昨日也提出,針對輕症、無症狀患者開立居家隔離書17天,羅一鈞解釋,居家隔離17天是預開的動作,假設病患疫情沒有大變化,可以17天都待在家中觀察。17天居家隔離通知書會由篩檢單位代替衛生局開立,但若期間病患疫情有變化,改安置到集中檢疫所,也會再開立集中檢疫通知書,需要住院也會改開住院通知書。
羅一鈞說,因為發病後10天具有傳染力,因此居家隔離者、無症狀感染者,在家10天解除隔離後,須繼續在家中完成7天居家隔離;若轉住院,也須住院10天解除隔離才能回家,居家隔離期間有電子圍籬和每日關懷機制。
而為了加強對居家隔離者的監測與照顧,石崇良表示,指揮中心已經緊急採購1萬5,000個指尖血氧儀,預計6月2日送到各縣市衛生局,提供居家隔離病人使用。
安置量能部分,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目前中央集中檢疫所可以收治的房間為2,000間,現已收治1,979人,包含新北市1,184人、台北市593人,中南部的空房較多,未來3天會持續增加新的房間、加上陸續解隔離完畢的房間,估計還有600間可擴增。他表示,今天上午與雙北聯繫,今日就可以將PCR陽性的確診者,全部確實移到集中檢疫所,避免在家中感染。
■醫療量能整備:專責病房兩人一室、床數須達急性一般病床十分之一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宣布,為了可以收治更多病人,要求各醫院專責病房必須兩人一室,如果醫院因為硬體設備受限,無法做到,就要加開更多專責病房,每家醫院專責病床的床數,必須要是該院急性一般病床總床數的十分之一。
石崇良說,健保署會介入了解,如果醫院在這部分病房中沒有收治確診病人,健保則不予給付。中央也確定把收治COVID-19的確診病人數,列入醫學評鑑的監測指標,若無法達標,則撤銷醫學中心資格。
他也呼籲,近日有民眾不願意與其他病人同房,目前已經規定必須兩人一室,請民眾配合醫院措施,收容更多需要醫療的病人;若民眾達到出院條件,也請配合出院,交通部會提供防疫計程車的聯絡窗口,讓民眾出院不必擔心無法返家。
由於過去兩週雙北確診大量病患,目前全台已有超過6,000名確診個案,其中3~4成需要到醫院就醫,造成重災區醫院病房爆滿、人力不足。石崇良說,目前協調結果如下:
1.使用氧氣的病患,先轉至急救責任醫院收治,若都滿床,第二階段轉到外縣市的急救責任醫院,第三順位則回到北區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2.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因為需要更複雜的照顧,第一會轉到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其次是外縣市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最後則是北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近期傳出消防員將病人送到醫院無法收治不斷轉院的問題,石崇良說,醫院得要有時間調整量能,因此無法一次快速且大量的收治病人;而台北與中南部醫學中心已建立綠色通道,互相支援病患的即時轉送,這中間院際轉送的救護車費用會由指揮中心負責。
石崇良也表示,醫院病床量能增加,人力也正盡快補足,各醫院在這一週已協調訓練其他科別的醫護投入,指揮中心已放寬津貼計算基準,投入照顧病人的醫護每人每班10,000元。
■消防前線累癱,民間救護車無法支援,形成「消防累死、民護餓死」
《報導者》自去年3月報導〈【防疫斷線】119救護員運送病患的SOS:高風險名冊看不到、拿N95口罩還得寫「借據」〉(https://bit.ly/3wIOtsB)當時即提到,民間救護車形同「防疫孤兒」,只能負責醫院院際之間的轉送,甚至也沒有被編列體制內,無法拿到防疫物資補給。
而此次雙北疫情短時間內爆發,大量病患需要分流、北病南送,或載往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與防疫旅館,這些都是用前線救護車的消防救護人力。不僅消防員自己的救護量能受到擠壓,也得面臨長時間、大量的出勤,更有染疫風險,至今也有消防員因此確診。
全方位救護車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姜尚佑接受《報導者》採訪表示,希望政府可以盤點載送資源,編列預算納入民間救護車,加入目前載送確診病患的行列,並非只是少數的院際轉送。「各縣市的民間救護車約佔整體救護車輛數20~30%,在前線消防員繃緊時期,民間救護車可以加入一起支援,讓消防員有餘裕去處理原本的緊急救護。」
姜尚佑表示,目前民間救護車反而因為一般民眾住院人數下降、門診停診、非必要醫療行為暫緩,載送轉院的件數下降,明明可作為補充人力卻始終無法加入戰力,形成「消防累死、民護餓死」的奇怪狀態。
對此,石崇良回應,指揮中心已自昨日起試辦「遠距檢傷分類」,讓居家隔離、檢疫民眾可透過此平台,讓專科醫師問診,這也會降低非必要的送醫人數,減輕一線消防人員的負擔。此外,若是醫院轉送,目前也有公費補助,民間救護車也可加入。台北市長柯文哲則回應,會授權消防局去評估,如果有需要會考慮,若目前可以解決,就會以目前的系統來處理。
■北市提出兩大政策:一週採買兩次、一人中鏢全家篩檢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時表示,目前萬華的確診人數已逐步下降,目前評估沒有升四級的打算,同時各醫院的整備也開始慢慢完備,昨天開始就沒有出現救護車載病人到急診被擋下的問題,但會進一步精進,想辦法讓救護車載送的速度更快更準確。
柯文哲說,這兩週下來,只要政府的命令清楚,8成的民眾都會遵守,是高素質國民的展現,因此有幾項要點也呼籲民眾遵守:
第一,一週最多出門採買兩次。柯文哲說,目前傳統市場的人潮還是太多,希望民眾減少去市場的次數,少去、多買。北市府會協調市場自治會,希望每天暫停四分之一的攤位,大家輪流擺攤,設法讓市場人流下降。
第二,一人中鏢全家篩檢。柯文哲說,這次疫情很明顯家戶傳染占多數。目前確診者資料由各行政區的健康服務中心做疫調追蹤,未來當出現一個確診者,健康服務中心人員去給居家隔離書時,會提供如何聯絡、如何做全家人採檢的方式,並會以公費處理,由北市府負擔。相關細節今天晚上北市府會做細部討論。
■馬偕醫院傳出院內感染,指揮中心及台北市皆否認
今日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出面爆料,表示接獲馬偕董事會和醫護陳情,醫院傳出院內群聚感染,不僅封鎖消息、也封鎖兩層樓,匡列100多名醫護人員。
對此,石崇良在記者會中表示,他今日上午才前往馬偕醫院,因為該院目前無法達到專責病房的房間數,所以暫時封鎖兩層樓,來擴充病房數,不是因為院內感染而封,嚴正否認院內感染一事。柯文哲也在北市記者會上表示,馬偕醫院封兩層樓改建整修成防疫專責病房,讓人以為是感染,「這是假新聞。」
■陳時中:國產疫苗有效性數據須說服專家;中央已與兩家國產疫苗公司簽約
針對國產疫苗二期試驗結束是否可以上市,陳時中說,知名疫苗如莫德納、輝瑞、AZ,都是二期做完、三期還沒完成就取得緊急授權EUA;而國產疫苗目前二期做了3,000多人,安全性得到認可,「但有效性受到的質疑比較多,三期是透過有接種疫苗、沒有接種疫苗的兩組人,染疫人數的比例,來證明有效性。未來國產疫苗的有效性,會跟自然感染病人的中和抗體、或有打過疫苗者的中和抗體相比來判斷,但當然要經過專家認同。」(本土疫苗進度如何?只做二期臨床試驗問題在哪?請看〈疫苗進行式〉https://bit.ly/3yQZTfE)
而目前政府已公開表示7月可以接種國產疫苗,也已簽了預採購合約。但陳時中也坦承,目前二期還未解盲,任何實驗都可能成功或失敗,都還需要科學證據。
至於近日民間欲申請疫苗來台,陳時中表示,民間組織或企業幫忙疫苗供應,若有意願或管道,可以先跟中央確認貨源。但他強調,進來的疫苗,政府必須審查是否有授權,若有就會協助後續行政流程、統一安排配送接種。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晚間則證實,疾管署28日已與高端、聯亞兩家國產疫苗公司完成簽約,兩家合約相同,都是採購500萬劑,再加上擴充上限500萬劑的開口合約,也就是中央採購國產疫苗數量最多可能達到2,000萬劑。
■6月1日起公開物資配給資料,同時補助全國社區篩檢站設置
陳時中表示,疫情緊張時期防護衣的消耗很快,當中央機關、地方政府到一線醫療院所有物資需求時,指揮中心都會及時供應。自5月3日~27日,指揮中心已撥配一般醫用/外科口罩4,508萬片、N95口罩240萬個、隔離衣161萬件、防護衣約27萬件。6月1日起,物資撥配資料會公布在疾病管制署網站「COVID-19防疫專區」供各界查閱。
此外,陳時中說,社區篩檢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即時把病人找出來。指揮中心已訂定各地方政府社區篩檢站補助要點,鼓勵各縣市可以在個案數多、確診者足跡熱區設置,並且給具有相關接觸史、活動史的無症狀民眾篩檢。同時,為了保全醫療量能,篩檢站地點要設置在社區健康中心,或非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接下來會提供社區篩檢站設置指引做為參考。
相關補助則為每一篩檢站提供20萬元、每一案費用補助500元,採檢醫師一班6,000元、護理師等醫事人員一班3,500元、行政、清潔人員每日2,000元。
(文/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林珍娜、柯皓翔;攝影/王騰毅、鄭宇辰、蔡耀徵)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疫苗 #輝瑞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國產疫苗 #社區篩檢站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三 總 住院通知 在 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進入停工狀態後
演講邀約仍陸續稍來
而我的行事曆上卻只能留白
世界規律運轉
鐘擺卻已停格
今日回診
三度拿到住院單
好像重複收到入學通知
開學日卻不知在何時
那些焦慮 徬徨 猶疑 期待 無奈的感知
早已褪盡
究竟接受手術是最好的選擇嗎?
沒有人能給我答案
醫生只是重申
"手術有一定的複雜度 是否能如預期很難說"
我都懂也都明白
從兒時父母牽著我的手北上遍尋名醫為我治病
進出過的診間
住過的醫院
記得住和記不住的醫 生姓名
生命中永遠擦不淨的消毒藥水味
一直都很明白
醫生的手是肉做的
總有人的極限
再高明的醫術都是如此
手術成功是種幸運
手術失敗也不意外
在等候住院通知的過去一週裡
身體完全無法轉換成"尚能給點力"的模式
非常無力 非常疲憊
卡住了 動不了
人生彷彿四格漫畫
情節走到了第三格
想大喊:
"快讓我跳進下一格的劇情裡吧!我不想卡在這裡!"
三 總 住院通知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Stretta 首例病患 菲利浦的回饋 2 --治療住院篇 *
感謝病患菲利浦回饋治療的經歷給大家參考....一字未改
住院進行 #Stretta手術:
根據台大曾屏輝的術前報告指出,透過「多管腔食道內抗阻併酸鹼度檢測」的檢測,我的胃食道逆流在24小時內發作78次左右。換句話說,平均每個小時發作3-4次以上。#吳文傑 醫師 告訴我,我的胃食道逆流是屬於嚴重的情況,確實相當適合透過Stretta手術來進行治療。
Stretta手術在國外,原則上不大需要住院。不過,#吳醫師 指出,在國內進行手術,為了審慎起見,還是會安排住院,約住院3-7天左右。而我從住院到出院,總計是5天的時間,時間大略可分為術前觀察2日,手術1日,術後觀察2日。
為了方便說明Stretta手術在我身上的治療過程,粗略將手術過程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所謂手術前,即從開始住院至進入手術房前;而手術中,指的是進入手術房進行Stretta手術;手術後,則說的是術後醒來至出院。
(一) 手術前:
由於Stretta手術必須住院,吳醫師開立住院通知單請我先向醫院辦理住院手續。在住入病房後,護理師、住院醫師會來詢問病史、住院目的,以及藥物服務狀況。之後,即照一般住院程序,進行身體身體各項指數的檢查,有如:測量身高、體重、血壓、脈搏、驗血、心電圖、胸腔X光等。住入醫院後,在進行Stretta手術前,就飲食、飲水部分,基本上沒有任何禁忌;藥物的部分,醫師開立的藥物繼續服用;行動、生活的部分,亦無任何限制(可外出至醫院附近吃飯,也可請假處理公務,一日至多4小時)。手術前一晚,即手術當天的午夜12時,開始禁食、禁水。手術當天上午,護理師依循醫師指示注射生理食鹽水,手術前大約兩瓶,補充水分和體力。注射完後,便等著下午進行Stretta手術。
(二) 手術中:
進行Stretta手術的下午,同個日期、時間有四位病患要進行手術。根據吳醫師手術療程的安排,我成了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第一位進行該項手術的患者,也是病況較為繁複,以及目前最為年輕的病患。
進入手術間後,吳醫師、護理師會確認姓名和身體狀況。在我手術現場,還有執行過Stretta手術的國外醫師,和雙和醫院的簡錫淵醫師在場。因我是臺灣第一例Stretta手術病患的緣故,吳醫師和護理師在手術前非常謹慎,再三確定手術現場儀器、人力調配狀況,確認聲在手術間彼落,前後呼應。而麻醉師也到現場,再次確認藥物、食物過敏等相關資訊。吳醫師、護理師、麻醉師的術前確認,便花了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在確認完相關訊息、儀器、人力狀況後,護理師便請我喝下胃乳,側躺向左,即一般照胃鏡的身體方向,手作交叉狀,腳部呈現曲姿。之後,在我的舌、喉噴入麻藥,口含約30秒至1分鐘後吞下,並將塑膠製的胃鏡咬合器放入口中固定。在固定好咬合器後,護理師從手臂注射針孔打入顯影劑,麻醉師也施打全身麻醉的藥物,吳醫師便開始進行Stretta手術。Stretta手術過程,由於全身麻醉的緣故,人是沒有意識的,完全不清楚手術的內容,以及相關人、事、物。當然,也就毫無痛感了。麻醉清醒之後,我人便已進入病房。術後經吳醫師告知,手術時間歷時約1小時30分鐘(其它手術患者約45分鐘至1小時之譜)。
(三) 手術後:
手術麻醉清醒後,人已在病房。麻醉後剛清醒時,在意識部分會有點迷糊,類似恍神的狀況。我看了一下病房四周,手臂注射點滴,注射的內容經護理師告知是減少胃酸逆流的藥物。與此同時,我也好奇的摸了一下自己的肚皮,確定在身體外觀上沒有手術傷口。不過,我的術後有點小發燒,約攝氏37.5-38度之間(後來吳醫師告知,術後小發燒是正常現象,免疫系統作用),也帶點頭痛。醫師的處置是讓我的頭躺冰枕,並吃了一顆止痛藥,約3-4小時後就退燒了。術後的當天晚上,吳醫師便來巡查訊問身體狀況,向我表示手術非常成功,但須禁食24小時觀察術後狀況。在隔日中午確認沒有特別疼痛、高燒等情況,即可進食流質、較軟食物,盡量是溫的、冰一點的食物、飲料(手術採取熱燒灼,要「冰鎮」一下),也不需要再施打點滴。我就身體的感受上,向吳醫師表示賁門處有點疼痛,略微不舒服,吳醫師說這是患部手術後的正常現象,不需擔心,亦不大需要服用藥物。
到了術後隔天,上午點滴注射改打一般生理食鹽水,沒有發燒,也有正常排便,並開始服用吳醫師門診開立的相關藥物。賁門疼痛已減退,但還是有稍微疼痛,感覺手術患部有點卡卡的。中午過後,住院醫師和護理師告知已可以進食,以流質食物為先,完全咀嚼後再吞食。由於術前加上術後禁食超過36小時,飢腸轆轆,術後第一餐是一碗魚片粥和一杯黑糖鮮奶,完全咀嚼後完食,實在是太餓了。下午,感覺肚子還是有點空,再吃了一個羅宋麵包。晚上,則吃了瘦肉粥,吳醫師也在吃飯時來巡查,確認我身體和飲食是否有不適。巡查後確定身體狀況穩定,沒有特別狀況,告訴我再觀察一晚,隔天上午就可以出院了。與此同時,親友團也陸續來訪約4個小時,在應對的腦力、體力上沒有什麼大問題。由於我是第一個做Stretta手術的病患,難免也被朋友們調侃,有人也寫了「歪文」小卡片,證明我術後恢復好,「依然健在」
術後第二天上午,正常排便、服用藥物,護理師也移除了手臂上的注射孔,早餐吃了份蘿蔔糕加蛋和牛奶。辦理出院手續前,大約9點左右吳醫師再來巡查確認出院前的身體狀況,囑咐後續門診追蹤即可,不需要另外特別開立藥物,確定可以出院。
大約上午11點時辦妥出院相關手續,隨即返家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