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享
#當爹娘後感受已全然不同
#當小姐時根本直接忽略這類新聞 😂
認真地說,現在生ㄧ個還OK,但如果未來有計劃要生第二胎,光想到加倍的托育費用真的會頭皮麻麻ㄟ~
為了不要讓台灣快速變成超高齡社會,其實全面性的政府政策是早就該運行的,否則未來失衡的人口結構將會是政府更沉重的負擔~🤷♀️🤷♀️🤷♀️
#四歲中班學費補助 八月上路!
物價高、薪水低,年輕人沒有能力生孩子,市長在上任之後,推動三萬元生育補助、每月3000元育兒津貼,浩宇實際在基層拜訪年輕爸媽,卻發現三到五歲之間還有補助斷層,並沒有達成托育一條龍的目標。
過去三年,浩宇積極在議會爭取4足歲的「中班補助」,市長當時允諾會研究,去年市府中已確定政策,今年八月起,中班四足歲的孩子,只要就讀私立學校,就可以獲得每學期$15,000的補助,公立幼兒園更是學費全免。
這樣的補助,只是階段性的任務,後續除了要補足3-4歲的補助空窗外,更重要的是設置更多的公立托兒所、幼稚園、非營利幼兒園,這部分我會跟歐陽霆、 羅岳峰持續努力。
若您對於補助相關規定還有疑問,我們特別整理了詳細說明,歡迎大家參考。
綠黨桃園市議員 王浩宇
#四足歲中班學費補助:
Q:補助對象的標準是誰?
:就讀「桃園市」「合法立案」幼兒園,且當學年度9月1日滿4歲未滿5歲之學齡幼兒。 (補充:就讀外縣市的幼兒園不符合標準喔!)
Q:父母、小孩全部皆需要遷戶籍到桃園嗎?
A:父母不需要,幼兒設籍即可。
Q:怎麼申請中班補助?
A:就讀時,直接向合法立案的幼兒園申請即可!申請程序將由就讀之幼兒園,負責檢視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等相關設籍文件,並於本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教育局)指定期限內檢具規定資料向教育局申請。
Q:補助額度多少錢?
A:就讀公立幼兒園:免學費 ;就讀私立幼兒園者:每學期最高補助新臺幣15000元。
Q:有排富限制嗎?
A:沒有
Q:有針對弱勢家庭加額補助嗎?
A:無,目前沒有弱勢家庭加額補助。
Q:補助有什麼特別原則嗎?
A:每人每學期補助一次,轉學者亦同。幼兒請領各項就學補助之總額不得高於全學期實際應繳費用總額
請參考我們整理的須知,若仍有問題,歡迎私訊我們。
上幼稚園還能領育兒津貼嗎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直被台北市政府打槍的K>
小頡咻一下也四歲了,
到了該上幼稚園的年紀,
本來鎖定附近的國小公幼,
想說上小學就不用重新適應環境,
結果今天張山地傳了公幼報名資料,
說今年新設排富條款,看樣子是沒辦法報名了~
基本上這已經是被台北市政府打槍N次了,
育兒津貼,每個小孩5歲以前一個月可以領2500元,
我三個,理論上可以每個月領7500元,排富,
保母津貼,每個小孩每個月補貼2000元,排富
公幼,排富,
呵呵呵,我該為了頻頻被打槍感到光榮嗎?
雖然台北市政府頻頻拒絕我,
我還是贊同台北市政府這樣的政策,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本來就應該是弱勢優先,
不過我建議社會局核定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時,睜大眼睛,
因為在法扶審查的經驗告訴我,
有些低收入戶看起來可是一點都不低收!
(低收入戶會戴十幾萬的錶嗎?)
這個的根本問題
在於國稅局對於台灣地下經濟根本沒有稽核能力跟人力,
有的夜市攤販明明賺翻了,
但是他是收現金,無法稽查,
只要把錢藏好,帳面上沒有存款房子,就可以申請低收入戶了,
就變成明明是賺得比誰都多,
但還可以取得額外的社會資源,這樣的不平衡現象~
我的建議是,
法扶或社會局國稅局甚至出入境管理局
彼此間應該成立平台,
只要法扶發現異常,或發現這個低收入戶常常出國旅遊,
就可以通報社會局調查其低收入戶資格,或通報國稅局,
或是提供檢舉專線,檢舉獎金,
不然看到假低收入戶趴趴走,
到處拿資源,出事情還有免費律師,
有誰會服氣的呢?
結語:
被排富,我很甘願,
但是看到假低收入戶拿走資源,林背會很火大!
上幼稚園還能領育兒津貼嗎 在 林美燕 南區·安平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論-扭轉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最後機會
2014年10月06日 04:10
行政院日前提出搶救人口負成長的四項對策,包括擴大幼童免學費、提高婦女勞參率至53%、年金改革延後退休年齡及攬才留才等四項措施。惟這四項對策皆非治本之策,在關鍵時刻而不提治本之策,將錯失扭轉人口危機的最後機會,我們深感憂心。
亞當斯密於國富論談及人口問題時曾表示:「充足的勞動報酬,既是財富增加的結果,又是人口增加的原因…,英國及許多歐洲國家的人口五百年內增加不到一倍,而北美英屬殖民地卻可以在20或25年增加一倍,原因就是那裡的勞動報酬優厚。」亞當斯密一語道破台灣如今人口危機的根本原因及政策思維。
今天台灣之所以面臨人口負成長,係生育率持續下滑所致,而生育率之所以降低,這又和薪資倒退有關,試想青年人微薄的薪水買不起房、結不起婚、養不起小孩,生育率豈能不降?十年來生育率1.0居全球最低,如此人口又豈有不負成長之理?
台灣的人口變化確實與勞動報酬息息相關。民國91年政府推計人口負成長約在117年才出現,迨101年的推計提前到115年,而今年八月推計又再度提前至111年,這段期間台灣的實質薪資年年倒退,如今甚至退至十五年前,完全證實了亞當斯密的觀點。
人口負成長的同時,台灣人口結構也出現急速轉變,幼兒愈來愈少、老人愈來愈多,且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從後年起開始逐年下滑。目前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還有74%,但是十年後將降至68%,二十年後再降至62%。工作年齡人口比重驟降會產生什麼後果?簡單講,現在每6.2個工作人口扶養一個老人,二十年後降至每2.3個工作人口扶養一個老人,今天的幼兒、青少年未來的壓力之重,不言可喻。
十年來有關生育率下滑、少子化可能為台灣經濟帶來的隱憂,經常見諸報端,但由於少子化是一個社會慢性病,對於平均每兩年改組一次的內閣而言,從來沒有將其視為頭等大事,頂多修一下人口政策白皮書,偶爾提一些不痛不癢的人口政策。台灣的人口問題就在歷任內閣蹉跎下,由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看看這些年我們政府是如何鼓勵青年人生小孩?兩歲前寥寥兩千五百元的育兒津貼,二到四歲給幼兒特別扣除額,五歲幼稚園免學費,一切福利到此為止,接下來就得靠自己養了。在十年來薪資停滯、房價飆漲的大環境下,有誰會因為這五年杯水車薪的補貼就去生小孩?自然不會有,因此生育率一年比一年低。
行政院日前提出的四項對策全是老調重彈。以擴大幼兒免學費延伸到更小的歲數而言,政策依舊在五歲之內打轉,毫無新意可言;其次擴大婦女勞參率至53%,這是假設經濟不錯,工作機會很多,讓婦女進入職場確實可補充勞動力,惟隨著人口負成長經濟動能降低,人力需求勢必下滑,如此一來勞參率的提高究竟是讓婦女進入就業行列,或者成為失業大軍,得再深思。
至於第三項對策延後退休年齡,這與第二招一樣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它無法阻止老化的列車向前急駛,只是讓駛向老化列車上的老人重返職場,而這終究是從人力供給面一廂情願的想法。企業會友善對待這些高齡者嗎?企業有符合這些高齡者的職缺嗎?若沒有,釋出的人力依舊進不了就業的行列,而是淪為失業大軍。
第四項對策攬才留才,放寬僑生留台工作,這同樣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以台灣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初入職場的大學生甚至連名目薪資都不如十四年前(102年月薪26,915元,88年28,551元),如何留得住人才,而若薪資果真提高了,那便如同亞當斯密所言,生育率也會自然提高,不用攬才也無人口負成長的問題。
我們認造成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薪資年年停滯,甚至若干行業是下滑的,尤其初入職場的青年薪資更是低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一國經濟發展居然會出現經濟持續成長,而青年人的薪資不如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所得分配之扭曲舉世罕見。在這一情況下,政府卻妄想以杯水車薪的幼兒津貼等措施來提高生育率,改善人口負成長,無異是緣木求魚。江內閣如此雲淡風清的四項對策,說明行政院迄今根本沒領悟到,十年、二十年後人口負成長、老化的可怕。
我們認為要讓台灣人口進入正向循環,就不能繼續沿襲舊思維在既有的政策上打轉。扭轉人口負成長的上策如亞當斯密所言,給青年人充足的勞動報酬,政府在改善所得分配上必須有更積極的作為;中策是學習法國把小孩視為國家的資產,除了給予托育補助、教育補助,還要給予家庭支援補助,對於扶養愈多小孩者且給予累進的補助,十年前法國的生育率落在1.6~1.7,惟如今年年皆逾2.0,生育率居歐洲之冠;下策則是維持現在行政院這些不痛不癢、不死不活的作法。
身為國家領導人所追求的就是歷史定位,面對即將到來的人口負成長危機,如今是扭轉局勢的最後機會,也是後世評價馬總統歷史定位的關鍵。其重要程度不亞於兩岸關係,願馬總統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