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is a thought-provoking animated film and I love it a lot. It reminds us that the meaning of life is not all about pursuing our dreams or life purposes, or waiting for a big break to come. Instead, it is all about LIVING A LIFE- making each day count, enjoying each small moment every day and appreciating every tiny little thing around us.
「#靈魂急轉彎」是近期內我覺得好看的外國電影,它是一部挺發人深省的動畫片。
許多人不斷提醒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熱情、要努力追求夢想或人生目標,不能虛度光陰或人生,要努力耐心等候成功的那重要的一刻到來。
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常常忘了要好好「#活著」(#過生活) -「#活在當下」, 享受生活中的日常、體驗生活中的 #每一刻,而 #不只是追求成功的那一刻!
「靈魂急轉彎」就是一部透過簡單的故事,提醒我們在人生的道路其實並不孤單,只要我們願意,在這條同行的路上仍有不少人願意伸出雙手拉我們一把;它也提醒我們「每一天都很珍貴」,「能活著就是一種祝福」,只要環顧四週,「#每樣事物都值得我們留意及體驗」,而這就是「#生活的目的及意義」!
這是一部好電影,在此推薦給大家!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件襯衫」與「經濟部工業局」共同創作了科技新貴放棄高薪,為了孩子回鄉創業的影片。許多離鄉背井的年輕人,懷抱著理想來到都市打拼,就算日日夜夜地加班,也想要證明自己,即便下班走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倒也能享受其中奮鬥的浪漫。逐漸習慣都市生活的漂流青年們,回家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遙遠,這是許多離鄉背景的人們的...
不只是追求成功的那一刻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件襯衫」與「經濟部工業局」共同創作了科技新貴放棄高薪,為了孩子回鄉創業的影片。許多離鄉背井的年輕人,懷抱著理想來到都市打拼,就算日日夜夜地加班,也想要證明自己,即便下班走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倒也能享受其中奮鬥的浪漫。逐漸習慣都市生活的漂流青年們,回家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遙遠,這是許多離鄉背景的人們的生活寫照。
回家,是一生做過最笨的決定?
「奇步應用」創辦人謝宜伶和老公,年輕時來到陌生的大城市,在科技園區擔任工程師,有個穩定、高薪的工作,雖然工作辛苦但是很有成就。
身在異鄉的兩人互相扶持陪伴,當鄉情醞釀成愛情,兩個離鄉背井的人一起攜手同行,準備迎接充滿未知與可能性的人生旅程。只是,當新生命降生在家裡時,兩人也勢必重新審視這段旅程的規劃,是否應該帶著孩子回到故鄉?是個艱難的問題。
為了孩子,放棄穩定高薪,回家創業、放手一搏。
謝宜伶童年最快樂的回憶,就是在彰化老家陪著阿嬤一起做雨傘代工,那種與家人相處的幸福畫面,是她童年最難忘的記憶。歲月如梭,她現在也成為孩子們的媽媽,對於夫妻倆忙於工作疏於小孩的成長、陪伴,開始思考創造幸福的家庭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不讓嚮往的日常,變成懷念的過往。
回到彰化的他們利用科技專業創立了「彰化旅行+」,推廣彰化在地景點,也讓孩子認識孕育爸媽的土地。他們也獲得了經濟部工業局「創業歸故里」競賽的冠軍,與全台各地200多個「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推動的成果一樣,以智慧科技默默地推動我們日常生活的改變。
期望更多遊客到彰化時,不只是吃個肉圓就走,還能更深入地體驗當地文化和歷史。透過這個平台,也串連更多彰化在地店家,讓這群為在地付出的同鄉人被看見。
對他們來說,比起追求一個人的成就,他們更希望的,是一群人一起變好。
他們身體力行地讓孩子知道,回家,是一件勇敢又驕傲的事
離開科技園區在外人眼裡,就像與成功背道而馳,回到被稱為科技沙漠的家鄉,做一件看不到結果的傻事,只為了讓旅人對彰化多一份理解,讓孩子擁有多一刻陪伴。智慧城鄉,給你我回鄉築巢的勇氣,科技讓城鄉沒有距離,給那些嚮往回家卻又躊躇的異鄉人們一點力量,讓回家的路途不再遙遠。家鄉,一樣可以是你發光的地方。
影片授權: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437111553914369&extid=ghLdbBfWJ6gQnHTL)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不只是追求成功的那一刻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
不只是追求成功的那一刻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離鄉背井的年輕人,懷抱著理想,日日夜夜地加班,就為了證明自己。即便下班走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倒也能享受其中奮鬥的浪漫。
漂流青年身在異鄉,
最大的幸運就是能找到熟悉的同鄉。
「奇步應用」創辦人謝宜伶和老公,年輕時來到陌生的大城市,當鄉情醞釀成愛情,兩個離鄉背井的人一起攜手同行接下來充滿未知與可能性的人生旅程。只是,當新生命降生在家裡時,兩人也勢必重新審視這段旅程的規劃。
謝宜伶童年最快樂的回憶,就是在彰化老家陪著阿嬤一起做雨傘家庭代工,那種與家人相處的幸福畫面,是她童年最難忘的記憶。歲月如梭,她現在也成為孩子們的媽媽,對於夫妻倆忙於工作疏於小孩的成長、陪伴,開始思考創造幸福的家庭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為了孩子,所以她與先生做了一個很傻的決定:
放穩定高薪的工作,回家創業、放手一搏。
不讓嚮往的日常,變成懷念的過往。
回到彰化的他們利用科技專業創立了「彰化旅行+」 ,推廣彰化在地景點,也讓孩子認識孕育爸媽的土地。期望更多遊客來到彰化時,不只是吃吃肉圓就走,還能更深入地體驗當地文化和歷史。透過這個平台,也串連更多彰化在地店家,讓這群為在地付出的同鄉人被看見。
對他們來說,
比起追求一個人的成就
他們更希望的,是一群人一起變好。
離開科技園區在外人眼裡,就像與成功背道而馳,回到稱為科技沙漠的家鄉,做一件看不到結果的傻事,只為了讓旅人對彰化多一份理解,讓孩子擁有多一刻陪伴。
他們身體力行地讓孩子知道,
回家,是一件勇敢又驕傲的事。
智慧城鄉,給你我回鄉築巢的勇氣,科技讓城鄉沒有距離,給那些讓嚮往回家卻又躊躇的異鄉人們一點力量,讓回家的路途不再遙遠。家鄉,一樣可以是你發光的地方。
-
一件襯衫 x 智慧開鄉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智慧城鄉,鄰距離:https://lihi1.cc/FGh5o
-
出 品 方 一件襯衫
出 品 人 黃山料
企劃監製 周凱隆
企劃執行 林子榆
社群企劃 宋家耘
製片助理 賴睿彬
文案撰寫 林子榆、宋家耘
動態攝影 劉力瑋
助 理 郭竣鵬
後期製作 蘇柏豪
工作人員 朱婉寧、余信衛、姜宗泰、蘇雍傑、徐子欣、簡立哲、曾裔庭、王怡文
By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IG : the.shirt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