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牽引的憂傷,關於平衡二三事。】
#這篇文也走不平衡風_前面正經_後面媽媽經
實在是有夠不平衡的,最近的人生。也因此,有點情緒化……
昨天帶著兒子工作教教練課,學生聽到兒子在一旁玩耍哈哈大笑聲,說:「孩子的笑聲是最純真、最沒有包袱壓力的,真好聽。」;我聽到後,卻突然一種無法控制的「悲傷想哭」感油然而生。
我直覺在想的是:
「我也好想不需要操心任何事啊……為什麼我無法笑出內有負擔的笑聲呢……人生真累。」。這樣的悲觀想法,潛伏在腦袋中,時不時出來擾亂我鬥志高昂的每一天。
因為這已經習慣不沉浸負面,腦子轉個念,其次才想到:「能有肩膀讓孩子快樂沒有煩惱的生活,養出開朗兒,其實應該欣慰快樂啊。」。(為什麼不能一開始腦子就出現這樣開朗的思緒呢?)
以前我有長時間憂鬱症頭(高中開始),都說憂鬱症沒有痊癒的一天,雖然不願意承認,但走出憂鬱症後,的確要一直用各種方法激勵自己往光明面看齊、用運動用學習激勵內在開朗;不然很容易,在不自覺中,一點小事牽引就會跌倒在憂傷幽谷。
#快樂與悲傷_需要找到內在中的平衡點。
成長為成人,社會化過程中,人格被生活環境雕琢,內心被挫折失敗經驗強化;這個過程,每個個體有了自己的憂傷與想隱藏的回憶,因為我們知道這些思緒會觸動自己的難過甚至暴力,而潘朵拉的盒子卻在這輩子中,被各種不經意的開啟。
很少有人可以在人生中不留下傷痕, 一但留下疤痕,不處理它就會越變越大。就像……身體的疤痕組織,當你去面對他、按摩他、活動他,疤痕就不會沾黏而限制了身體肌肉筋膜的活動,導致最後影響到更多的肌肉和身體活動範圍。
但是受傷就是受傷了,再怎麼面對與正視,記憶都不可能回到沒有疤痕的樣子,於是,內心快樂與悲傷的角力戰,正式開打。
快樂與悲傷,在人生比例中誰的佔比大,就成為了哪一種人。
#被觸動難受時_有勇氣正視它嗎
有段時間我選擇逃避與忽視, 用酒精與各種派對交際應酬來對抗。 後果是,這悲傷還真是無限制的成長!每隔一天,都需要更多的酒精、更瘋的派對,才能壓制過悲傷長大的速度。
每天回家以後,我竟然害怕一個人的房間。
任何的慢歌,都會觸動想哭的開關。
最弔詭的是,你問我到底為了什麼在難過?一時之間可以講出100件難過的事,也因此發現……原來我早已習慣,從來沒有用正向在看待生活中任何一件事。
我們的健康與體能有極限, 忽視最終還是會被暗黑吞噬。
#正視負面情緒_還要找尋平衡
控制情緒的關鍵之一,發現在於「找到不平衡中的平衡」。
譬如說:自由放空與睡眠時間不平衡。
一天24小時,只有睡眠6-7小時是自己的(但每晚兒童都來半夜壓床,睡眠都不得清靜!),完全無法補足醒著時的勞累,更別說放空圖個咖啡時光是奢望;其它時間,不是教課,就是回家洗「永遠堆成山形」的髒衣服、打掃不完的家、煮不完的飯,兼文案工作;
所以每當夜晚孩子睡了以後,媽媽真的很想熬夜、熬自由……無奈熬了幾次睡眠更不夠,情緒變更糟……於是,理解了熬自由與好好睡覺是不可兼得的魚與熊掌,那麼,只能週間好好睡,一周一夜熬自由的平衡。
#媽媽的自由與睡眠是魚與熊掌
#不可兼得之間的平衡點挑戰
譬如說:勞動時間與進食量不平衡。
因為覺得自己太累了,所以吃美食變成一種舒壓;但是人吃多了就是會變胖、變得不健康,我的工作性質也不容許自己變的體脂肪太高……於是極度疲勞又不能吃太多,就又另外變成一種不平衡中得追求立足點的難事。
只好不運動日克制飲食,想大吃就做好高強度運動的準備。好處是健康呈現上揚曲線,疲勞點是……
#吃美食時內心總有壓力感
#這個平衡點我還在追求
譬如說:愛與表現的不平衡。
比如說快樂結束的超長寒假假期。 第一週帶著兒子上班時,好像約會的感覺,心裡甜蜜蜜得不得了。
隨著第二週、第三週……怒吼聲取代了慈愛感,每次不耐煩完都有深深的愧疚感……
#啊我那麼愛你為何要吼你
於是我有了體悟……對孩子、對情人、對枕邊人、對爸媽……都一樣!這不是愛不愛的問題,愛越高昂、怒吼也可能更高昂,因為愛多、擔憂多、壞情緒就多……( 這好有感好像可以另外寫一篇)
#我想現在很多爸媽都在期待下週二
#應該生活就有另一種新平衡了
#在平衡的感觸下設計了這套不平衡的運動套裝
#期待新品
不可兼得之間的平衡點挑戰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事牽引的憂傷,關於平衡二三事。】
#這篇文也走不平衡風_前面正經_後面媽媽經
實在是有夠不平衡的,最近的人生。也因此,有點情緒化……
昨天帶著兒子工作教教練課,學生聽到兒子在一旁玩耍哈哈大笑聲,說:「孩子的笑聲是最純真、最沒有包袱壓力的,真好聽。」;我聽到後,卻突然一種無法控制的「悲傷想哭」感油然而生。
我直覺在想的是:
「我也好想不需要操心任何事啊……為什麼我無法笑出內有負擔的笑聲呢……人生真累。」。這樣的悲觀想法,潛伏在腦袋中,時不時出來擾亂我鬥志高昂的每一天。
因為這已經習慣不沉浸負面,腦子轉個念,其次才想到:「能有肩膀讓孩子快樂沒有煩惱的生活,養出開朗兒,其實應該欣慰快樂啊。」。(為什麼不能一開始腦子就出現這樣開朗的思緒呢?)
以前我有長時間憂鬱症頭(高中開始),都說憂鬱症沒有痊癒的一天,雖然不願意承認,但走出憂鬱症後,的確要一直用各種方法激勵自己往光明面看齊、用運動用學習激勵內在開朗;不然很容易,在不自覺中,一點小事牽引就會跌倒在憂傷幽谷。
#快樂與悲傷_需要找到內在中的平衡點。
成長為成人,社會化過程中,人格被生活環境雕琢,內心被挫折失敗經驗強化;這個過程,每個個體有了自己的憂傷與想隱藏的回憶,因為我們知道這些思緒會觸動自己的難過甚至暴力,而潘朵拉的盒子卻在這輩子中,被各種不經意的開啟。
很少有人可以在人生中不留下傷痕, 一但留下疤痕,不處理它就會越變越大。就像……身體的疤痕組織,當你去面對他、按摩他、活動他,疤痕就不會沾黏而限制了身體肌肉筋膜的活動,導致最後影響到更多的肌肉和身體活動範圍。
但是受傷就是受傷了,再怎麼面對與正視,記憶都不可能回到沒有疤痕的樣子,於是,內心快樂與悲傷的角力戰,正式開打。
快樂與悲傷,在人生比例中誰的佔比大,就成為了哪一種人。
#被觸動難受時_有勇氣正視它嗎
有段時間我選擇逃避與忽視, 用酒精與各種派對交際應酬來對抗。 後果是,這悲傷還真是無限制的成長!每隔一天,都需要更多的酒精、更瘋的派對,才能壓制過悲傷長大的速度。
每天回家以後,我竟然害怕一個人的房間。
任何的慢歌,都會觸動想哭的開關。
最弔詭的是,你問我到底為了什麼在難過?一時之間可以講出100件難過的事,也因此發現……原來我早已習慣,從來沒有用正向在看待生活中任何一件事。
我們的健康與體能有極限, 忽視最終還是會被暗黑吞噬。
#正視負面情緒_還要找尋平衡
控制情緒的關鍵之一,發現在於「找到不平衡中的平衡」。
譬如說:自由放空與睡眠時間不平衡。
一天24小時,只有睡眠6-7小時是自己的(但每晚兒童都來半夜壓床,睡眠都不得清靜!),完全無法補足醒著時的勞累,更別說放空圖個咖啡時光是奢望;其它時間,不是教課,就是回家洗「永遠堆成山形」的髒衣服、打掃不完的家、煮不完的飯,兼文案工作;
所以每當夜晚孩子睡了以後,媽媽真的很想熬夜、熬自由……無奈熬了幾次睡眠更不夠,情緒變更糟……於是,理解了熬自由與好好睡覺是不可兼得的魚與熊掌,那麼,只能週間好好睡,一周一夜熬自由的平衡。
#媽媽的自由與睡眠是魚與熊掌
#不可兼得之間的平衡點挑戰
譬如說:勞動時間與進食量不平衡。
因為覺得自己太累了,所以吃美食變成一種舒壓;但是人吃多了就是會變胖、變得不健康,我的工作性質也不容許自己變的體脂肪太高……於是極度疲勞又不能吃太多,就又另外變成一種不平衡中得追求立足點的難事。
只好不運動日克制飲食,想大吃就做好高強度運動的準備。好處是健康呈現上揚曲線,疲勞點是……
#吃美食時內心總有壓力感
#這個平衡點我還在追求
譬如說:愛與表現的不平衡。
比如說快樂結束的超長寒假假期。 第一週帶著兒子上班時,好像約會的感覺,心裡甜蜜蜜得不得了。
隨著第二週、第三週……怒吼聲取代了慈愛感,每次不耐煩完都有深深的愧疚感……
#啊我那麼愛你為何要吼你
於是我有了體悟……對孩子、對情人、對枕邊人、對爸媽……都一樣!這不是愛不愛的問題,愛越高昂、怒吼也可能更高昂,因為愛多、擔憂多、壞情緒就多……( 這好有感好像可以另外寫一篇)
#我想現在很多爸媽都在期待下週二
#應該生活就有另一種新平衡了
#在平衡的感觸下設計了這套不平衡的運動套裝
#期待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