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攝口譯工作後記
上上禮拜又接了一個婚攝口譯
地點一樣在釜山
不知道是不是進入春天的關係
最近還滿多新人都會選擇來韓國拍婚紗的
這次這對新人在來韓國前已經去過海南島拍過一次海島婚紗了
所以他們這次就沒有打算去海邊拍婚紗
而且那天剛好還下雨,又很冷(內心默默慶幸還好這次沒有外景XD)
如果說上次的那家工作室是小巧而精美的話
這次的這間工作室規模則比較大,也比較華麗
而且這家的婚紗都很新,新娘也一直稱讚這家的婚紗超美!
室內景當然都很漂亮,不過我覺得最驚豔的是頂樓!!頂樓竟然可以直接眺望到廣安大橋欸!!
我跟新人一上到頂樓,三個人直接發出「哇~~」的讚嘆聲,因為實在太漂亮了😍(可以看附圖照片)
雖然那天天氣真的不好,上到頂樓覺得快冷死,但看到這樣的景色還是非常值得,連新人都說就算冷死也要拍XD
天氣好的時候大概會直接拍出一副畫了吧~
我原本以為婚紗照拍起來應該都差不多,何必大老遠跑來韓國拍
可是經過這幾次的工作後,我總算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想要來韓國拍婚紗了!
因為拍出來的質感真的很不一樣!非常精緻、精美!
整個過程也都非常細心,一點也不馬虎,感覺整個團隊都很努力在為新人打造出最完美的婚紗照
就連我這個第三者都有這種感覺了,就別說新人了
幾次工作下來,沒有一對新人有任何不滿或怨言的,每一對都非常感謝整個攝影團隊,每一對也都對照片讚不絕口(照片還不是成品)
看到新人覺得滿意,我也覺得很開心~幸福是會被感染的吧😊
如果有朋友想要來韓國拍婚紗,卻怕語言不通的話,可以跟我聯絡~從聯絡工作室到拍攝當天的口譯、拍攝完的後續事項都可以一次幫大家解決😉
「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Krystal的韓國斜槓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陳海琳Yu Nay - 去年飛到海南島拍攝的宣傳影片終於出來了 ... 的評價
- 關於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不到海南島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不到海南島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4.18(農曆3月22日)士林慈諴宮媽祖遶境賜福(拍攝地點:台北市基河路士林市場前)
農曆3月23日是天上聖母媽祖的生日,相傳媽祖本名林默(因出生後不哭不鬧,故取名為默,小名默娘),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誕生在福建路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路是北宋時期的行政區劃,相當於明、清的省,福建路之範圍大致為今福建省。)
林默娘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尊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台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從南宋到清代,大多數史料公認媽祖自幼有異能,其生日(農曆3月23日)雖只見於《東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媽祖信徒奉為媽祖生辰,並年年舉行慶典。
媽祖是從中國福建一帶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例如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台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清朝歷史學家趙翼記下了一個很有趣的臺灣海峽的媽祖傳說。若遇海難向神明呼救時,稱「媽祖」,媽祖就會立刻不施脂粉來救人。若稱「天妃」則媽祖就盛裝打扮,雍容華貴地來救人,所以會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稱「媽祖」,不敢稱「天妃」,希望媽祖立刻來救海難中的漁船。
而台灣的媽祖傳說,大都是媽祖用裙擺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投炸彈。二次大戰期間,盟軍丟兩顆炸彈在大甲街上,一顆炸燬火車站一帶;一顆未爆彈落在媽祖廟旁的市場邊,當時鎮殿媽祖的雙手是張開的,民間流傳是鎮殿媽祖顯靈接砲彈,才使鎮瀾宮城內一帶沒有受到炸彈損傷。
另外,朴子配天宮也有同樣的故事,二戰期間盟軍丟了一顆飛彈在朴子街上水塔附近,配天宮媽祖用裙擺將飛彈接住丟入朴子溪中,使得朴子街免受戰火的波及。而雲林西螺、彰化縣埤頭合興宮、屏東萬丹萬惠宮亦存在類似的傳說。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路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2009年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認識士林慈諴宮:
早年台灣只要是由大陸移民開發之處必定有媽祖廟,士林也不例外。300年前,漢人大量入墾台灣,一批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沿著淡水河,轉入基隆河來到八芝蘭林(音譯自平埔族語 Pattsiran,意指溫泉)定居,最先開闢的街肆,在現在士林的舊佳里一帶,到目前還留著「舊街」的稱呼。
清嘉慶元年(1796年),士林媽祖廟建立,主祀天上聖母,為慈諴宮的前身,原址在今文林北路士林橋附近,廟名為「天后宮」。
後來該廟的遷建,和當時泉漳械鬥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清中葉以後,移民的人口漸漸多了,先來後到的泉州人與漳州人,因為爭地利與水源,大小衝突不斷,自清咸豐3年(1853年)開始,便接續發生了幾次較大規模的械鬥事件。
清咸豐9年(1859年)7月,三千多名艋舺的泉州人大舉攻打漳州人的大本營「枋橋林本源家」(今板橋林家花園),隨後又結合居住社子島的泉州人渡過基隆河向芝蘭堡進擊,經過連番交戰結果雖然雙方各有傷亡,但終使得芝蘭舊街一帶房屋田園盡毀於衝突之中。
舊街慘遭火焚之後,幾乎全毀,漳州人退據芝山岩築寨安身,並共同商議重建家園。原來準備在舊地重建,不料又遇上洪水成災。最後在士紳潘永清主張下,得到大多數居民的贊同,另選在「下樹林」(今台北捷運劍潭站到大南路之間一帶)建設八芝蘭新街,即今日所稱的士林新街;同時將天后宮的廟址規劃在整個新街區的中央,即今慈諴宮的所在地。(諴之音同咸、義同誠,慈諴即媽祖慈悲為懷之意。)
新街從咸豐10年(1860年)起開始動工興建,到光緒6年(1880年)慈諴宮落成,歷經20年總算完成遷村。然而潘永清因積勞成疾於同治12年(1873年)辭世,享年54歲,未竟之業由其五弟潘盛清按照原先計劃繼續完成。
新街的媽祖廟自光緒元年(1875年)9月開始鳩工,而後在當地信眾百姓出錢出力同心一志合作下,花了6年時間完成新廟,並將之更名為「慈諴宮」,亦稱「芝蘭宮」,與當時坐落在舊街,同為漳州人守護廟的「神農宮」並稱士林南北兩大宮廟。
1927年,慈諴宮因興建年代久遠,受到風雨侵蝕,造成牆瓦上的彩繪剝落、樑柱傾倒歪斜,需要整修。因此,集結眾議,由當時委員長潘光楷及主任委員何炳奎等人推動改建,先後共同致力改建,並增設兩廂,經過10年終於在1937年完工。廟貌巍峨,富麗堂皇、美侖美奐,成為士林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至今。
慈諴宮坐落在台北市士林市場北側的正對面,主祀天上聖母,是一座採兩殿、兩廊、兩護龍平面配置的廟宇,現為國家三級古蹟。慈諴宮是目前台北市裡唯一在廟前保有三座精緻戲台的廟宇建築,廟前的青石地舖綿延至戲台下,可想見昔日廟前演出之盛況。
年代久遠的慈諴宮雖經多次興修,但仍留有多處古意。例如:內殿木材結構部份具有對場作,建廟之初延請兩派大陸工匠,互為競爭,因此精巧的木雕工藝是參訪時可以留意的特點。
另外,宮內前殿為五開間的建築樣式結構,符合主神帝后級的神格,四面牆面有多處雕刻,其石刻工法相當精美,多數為日治時期重修時所安置,這可從落款年代為昭和得知,惟多數被人以水泥塗去,造成政治力侵害文化的遺痕。
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水準提昇,寺廟管理當局引進不少政治人物的碑刻牌匾,並增設不少石雕裝飾,使得廟前空間顯得侷促繁雜,加上廟址位於士林夜市範圍內,遭到合法攤販包圍,因而漸失大廟之恢宏格局。
目前「新街慈諴宮」與「舊街神農宮」、「芝山巖惠濟宮」為士林地區的三大古廟,該廟的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祭典日期為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
慈諴宮大事紀:
1796年,信善何錦堂獻地,在芝蘭舊街創建天后宮。(何家是天母地區首墾戶)
1859年,發生漳、泉械鬥,天后宮遭到波及,焚毀。
1860年,潘永清倡議遷地下樹林重建芝蘭新街。
1864年,將天后宮遷往芝蘭新街準備建廟。
1875年,潘永清之弟潘盛清主持新廟建造工程。
1880年,新街廟體興建完成,並重新命名為「慈諴宮」。
1937年(日治時期),慈諴宮與舊街「神農廟」同時完成改建。
1985年8月19日,內政部指定慈諴宮為國家三級古蹟。
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黃子明-《台籍慰安婦》
公元2000年12月7日至12日,在日本東京靖國神社附近的九段會館舉行一場「女性國際戰爭法庭」(Women's International war Crimes Tribunal 2000,簡稱2000東京大審),在一場歡迎晚會上,來自台灣、中國、南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東帝汶、荷蘭等國的前日軍性奴隸受害者,暫時拋卻傷痛,用歌舞展開跨語言的交流,林沈中、蔡芳美、鍾榮妹等幾位台灣原住民阿嬤發揮她們歌舞天份,在「娜魯灣多伊呀娜呀嘿……」歌聲中,帶動全場氣氛到最高點。
在那場晚會的現場,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些年過七八十歲的老人,多數沒受過良好教育,甚至目不識丁,但來自不同國家的她們,許多人卻可以用流利的日語交談,可以共同吟唱彼此熟悉的歌謠,當年受日本殖民或佔領統治的歷程,讓她們對加害者多了一份矛盾且複雜的情感,如今也成為她們向日本政府討公道的共同基礎。
回台之後,我先選定6位阿嬤做為我拍攝的對象,3位住在花蓮縣的原住民阿嬤,她們當時都在原住部落附近的日軍營區擔任打掃雜務工作,後來卻被迫充任慰安婦,3位住在新竹縣新埔鎮的客籍阿嬤,她們當年原本應徵食堂服務生及看護助理,而被騙到中國海南島成為日軍性奴隸;這基本上是台籍慰安婦受害地點的兩種類型,一在本島,一到海外。但不論在本島或海外,也不管受害時間長短或原因為何,痛苦的經驗並未隨著戰爭結束而停止,社會及家庭的壓力,仍如影隨形地跟著她們一輩子,讓她們抬不起頭來,甚且嫌惡自己的身體。
婦援會是台灣首先投入慰安婦議題的NGO團體,多年來也持續推動此一議題的社會運動,更對阿嬤提供生活照顧及進行身心治療,我曾參加多位孑然一身的阿嬤告別式,在她們人生最後一刻,只有形同家人的婦援會社工到場為她們張羅後事,從一個社工員的角色來說,我看到台灣新一代女性在專業角色的成功及努力,她們每一個細節都站在阿嬤的角度去思考,善盡一位社會工作者的職責。
在身心治療課程中,我不僅是個記錄者,也曾與老師、社工共同參與其中,而透過親身參與,當然更能深入了解她們不易顯露的內心世界,這對我後來將關注焦點集中在阿嬤的身心療癒,有密不可分的關聯;老師透過戲劇、美術、音樂等形式,讓阿嬤重建對自己身體與意識的主體性,試圖洗除她們的自我嫌惡感,這種療癒過程近乎舞台劇的一幕幕場景,對我在尋找影像表現形式有極大的啟發作用,同時也解決時間軸上,某些影像無法彌補的缺憾。
如今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這些影像讓一群人類黑暗歷史見證者、也是受害者站出來,她們之中願意挺身而出的,可以拿下面具向世人控訴結構暴力,還有壓力的人,依然可以委身面具之後,等待一個公道。
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不到海南島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What a lovely Hainan Island 這首歌在沒有mv的情況下,根本比費玉清還要費玉清... 聽了讓我回憶起到海南島拍攝探親的那幾天,真的好久沒有旅行了...【 ... ... <看更多>
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不到海南島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What a lovely Hainan Island 這首歌在沒有mv的情況下,根本比費玉清還要費玉清... 聽了讓我回憶起到海南島拍攝探親的那幾天,真的好久沒有旅行了...【 ... ... <看更多>
不 到 海南 島 拍攝 地點 在 陳海琳Yu Nay - 去年飛到海南島拍攝的宣傳影片終於出來了 ... 的推薦與評價
去年飛到海南島拍攝的宣傳影片終於出來了 海南島和台灣人文風情很像, 也同屬於海島國家一樣熱情❤ 海南島海口市宣傳影片有三大主題《歷史篇》《觀光篇》《農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