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合作緣由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到1927年,剛過不惑之年並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正思索一件事。
自清末以來,落後的中國就一直向西方列強學習軍事好提升實力,蔣介石麾下的國民革命軍也不例外。事實上,當國民黨在孫文提倡「聯俄容共」後,就跟蘇聯建立密切的軍事合作。
當時蘇聯除了輸送軍火,還派遣軍事人員協助訓練。像時任國民革命軍第7軍軍長─李宗仁的回憶中,就提到由他領導的廣西軍政府選擇投入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就撥贈了一批蘇聯製的莫辛那甘步槍裝備給廣西部隊。而李宗仁跟化名為「加倫將軍」的蘇聯軍事顧問─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留赫爾有著不錯的交情,兩人還曾以白蘭地為賭注,來打賭軍事行動的發展。另外,作為蔣介石嫡系力量的國民革命軍第1軍,其成員是由蘇聯協辦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組成,可見蘇聯軍事隊當時國軍的影響力極深。
而蘇聯的軍事協助效果也非常顯著,1926年,國民革命軍自廣州誓師北伐,1年後,國軍就攻佔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席捲全國之勢已是有目共睹。
但這一切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1927年,蔣介石宣布清黨,利用武力排除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勢力,這個舉動也讓國民黨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宣告斷絕。
「沒了蘇聯,現在該和哪一個國家合作發展軍事呢?」蔣介石開始列出各種可能性。
日本?
由於距離近,加上明治維新的西化改革成效卓著,日本一直是清末中國學習軍事的主要流派之一,就連蔣介石自己都是日本軍校出身。但當時日本是國民政府的對手─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合作對象,加上對中國的不懷好意,那是絕無合作之道理。
英國?美國?
雖然中國在一戰時,和這兩個昔日跟現今的世界第一強國屬同一陣線,但在戰後,英美兩國卻對當時陷入軍閥內戰的中國發起軍事禁運的制裁,美國更是瀰漫一股置身事外的孤立主義,自然不可能和國民政府進行軍事合作。
法國?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老牌西方列強,竟跟國民政府表達過建立軍事合作的意願(甚至後來還說過中國政府可以不用付薪資給來華的法國將領,可謂半買半送),但蔣介石卻拒絕了。要說原因……「法國人在普法戰爭後,基本就沒打過什麼漂亮仗,這國家的軍事水平實在不靠譜呀。」
(在這裡,老ㄕ順便幫法國軍事「略微」平反。其實法國的軍事能力非常強悍,單以坦克製造為例,二戰初期,當時德國坦克對法國B1坦克的厚重裝甲完全束手無策。作為德國坦克部隊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古德里安,就曾說過:「我看到德軍坦克主炮打在法軍坦克上,炮彈直接被對方裝甲彈開。」所以法國的軍事還是挺強悍的。
不過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國民政府沒選擇和法國進行軍事合作,倒也非常正確。因為二戰的法國在物資及軍備都擁有優勢的狀況下,卻被德國只用40多天的時間完敗。這個比普法戰爭還難看的戰績,也使法國人至今仍飽受調侃。)
「看來能合作的對象,就只有它了。」
蔣介石心中的最佳選擇,最後定睛在曾經是一戰中屬於敵對陣營的中歐強權─德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870年才完成建國大業的德國,雖然是個新興國家,但在清末洋化運動中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英法等老牌列強。
例如:號稱清末第一強軍的「北洋六鎮」,就是清朝聘用德國教官,並購買西洋軍火裝備的現代化部隊。而曾經排名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其主力艦「定遠」、「鎮遠」是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打造。
所以中德兩國的軍事合作早有淵源,而德國軍事實力的強悍更是舉世聞名。
早在建國以先,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就以劣勢的國力及兵力,迅速扣倒奧地利、法蘭西兩大歐陸強權;到了一戰更是幾乎以一國之力強抗英法俄三大國,而且在美國參戰前,德國於東線戰場完勝俄國,西線戰場則佔領法國頗多的土地並保有主動權。
這也難怪德國即便是一戰的戰敗國,卻仍獲得蔣介石青睞。
問題是……德國人願不願意和當時的國民政府合作呢?
說來時機巧合,身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當時也對中國情投意合。
在外交上,德國需要有盟友,一方面改善身為戰敗國的國際形象,另一方面則是突破被英法兩國壓制下的外交困境。
在經濟上,德國因大戰耗損大量的人力、物力,戰敗後又身負2000億馬克的賠款,這讓德國經濟陷入蕭條。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企業,都迫切需要外銷收入重振經濟。
更實際的一點,就是失業的德國軍事人員需要找到頭路。因為在凡爾賽條約中,德國被規定只能保留10萬陸軍,極少數的海軍(分別是6艘過時的戰艦、6艘輕巡洋艦、12艘噸位數不足1000的驅逐艦、12艘魚雷艦),還有3個軍官學校;其他像:裝甲部隊、潛艦部隊、空軍部隊、化學部隊,一律廢除。一時之間,許多身懷絕技的德國軍人身陷窮困落魄的窘境(這其中就包含後來成為納粹德國元首的希特勒大大),成為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能跟其他國家進行軍事合作,不但能讓失業軍人盡展所長,還可以避免他們待在國內,成為治安上的未爆彈(像是咱們的阿希,就跑去參加了納粹黨後,竟然還發動了一場啤酒館政變試圖顛覆當時的德國威瑪政府)。
這邊廂,國民政府想要提升軍事科技,那邊廂,德國政府需要中國的市場以及原物料。
於是乎,蔣介石透過留學過德國的政治委員─朱家驊,先接觸德國民間的名望人士,之後向德國軍政界透漏蔣介石希望聘請德國軍事顧問的意願,並且開出一份理想人選的名單。
德國政府則開始研究中德合作的可行性,而當他們打開蔣介石的名單後,只見印入眼簾的第一人是: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成為老蔣心中的顧問第一人選,馬肯森是何許人也?
此人在一戰中多次擔任東線戰場的軍團指揮,首先在1914年開戰之初連挫俄軍因此被封為德國陸軍元帥,後在1915年領軍橫掃巴爾幹戰場,攻佔了塞爾維亞以及羅馬尼亞。其用兵風格,就是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遼闊的戰場中突破敵方防線,日後被封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甚至尊他為心中世界名將的第一人。
然後德國政府表示:「否決!」
德國政府接著看名單第二人,名字是:埃里希·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他們不假思索地表示:「再次否決!」
如果說馬肯森是德國一戰中的東線戰場英雄,那魯登道夫則是德國戰爭後期的靈魂人物。
在一戰初期,魯登道夫以參謀長的身分協助上司興登堡在坦能堡重創俄軍,使德國在東線戰場由守轉攻;一戰中期,魯登道夫進入德國的參謀總部,開始制定許多重要戰略方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無限制潛艇戰」(也就是用潛艦擊毀所有通往敵方英國的船隻,這個戰略雖然後來成為美國參與一戰對抗德國的原因之一,但短期內,曾把英國逼到物資短缺的恐慌中,可見這個戰略的巨大殺傷力......無論是對敵我都是如此);到了戰爭後期,魯登道夫直接架空德國皇帝讓軍方成為實際執政單位,然後他先把列寧送回俄羅斯,引發俄羅斯的共產黨革命,使其退出一戰,從而讓德軍在東線中獲勝,後來又主持對西線戰場的大規模攻勢,曾一度讓德軍推進到法國首都巴黎的近郊。由這些經歷可以看到魯登道夫,是個能量巨大,並在戰略上極度大膽進取的有能人物。
那為何德國政府毫無懸念的拒絕讓上述兩人成為蔣介石的德國顧問?
絕不是因為德國人要把好人才留給自己用(馬肯森跟魯登道夫當時都已經從軍隊退役,而從魯登道夫後來還跟希特勒一起聯合搞政變,就知道他在德國政壇不受待見),而是因為在一戰落敗的德國,在簽署的凡爾賽條約被規定:「德國國民不得到外國政府或其部隊擔任軍事顧問,且德國政府有義務阻止有此意願的德國國民。」
所以德國政府很遵守這條規定,以至於他們阻擋國民前往國外從事軍事相關活動?答案是:倒也沒有。
其實德國政府蠻鼓勵退役軍人往國外發展。原因除了先前所提:可以解決凡爾賽條約限制下的軍人失業問題。另一方面,這些出國發展的軍人若是回到德國,說不定還能把在國外發展的經驗帶回到國內,促進本國軍隊發展。
像德國一戰中的王牌飛行員─烏德特,就在戰後跑去美國從事特技飛行表演。如果各位覺得烏德特只是跑去雜耍,所以跟軍事活動沒發生關係,那可就想簡單了;因為後來烏德特藉由這些飛行經驗,大力推動德國裝備俯衝轟炸機,也就是德國在二戰中具有相當知名度的斯圖卡轟炸機,成為德國日後閃擊戰的關鍵。
但魯登道夫和馬肯森卻有個問題導致無法出國,那就是:知名度太高,怕惹出爭議呀!
雖然各國為了讓德國保持穩定,對於德國中低階的退役軍人出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畢竟條約白紙黑字寫在那,要是德國動作搞得太誇張,各國還是會跑來質問,尤其是魯登道夫這個基本把所有國家都打了個遍的猛人,那更是嚴加看管的對象。
接連打槍蔣介石的人選後,德國政府後來想到變通的方法:「乾脆讓魯登道夫推薦,一個可靠但知名度不高的人選去跟南京國民政府合作吧。」
而魯登道夫考慮一番後,則說:「讓馬克思‧鮑爾去中國活動吧。」
圖片為:
第一張─奧古斯特·馮·馬肯森,蔣介石預設德國顧問的首選
第二張─埃里希·魯登道夫,蔣介石第一批提出的顧問團人選之一
第三張─魯登道夫與希特勒合照
這兩人有一段時間密切合作,甚至一起策畫了啤酒館政變企圖奪取德國政權,但該政變很快被鎮壓,魯登道夫甩鍋給希特勒,自己完全沒被判刑,希特勒則為該事件背鍋吃了幾個月的牢飯,但也在蹲苦窯時,阿希完成他的著作─《我的奮鬥》
世界軍校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
代輓-《再別筧橋-寫給我們已逝的豪情青春》
洛桑/2020.1.3/凌晨重寫於松茂
闊別岡山逾卅載
青青子衿鬢霜白
漯山紅日依舊在
昂揚歌聲寄塵埃
此生飄飄知何似
天地沙鷗去復來
II***
上面這個圖案,標誌著我的軍校同學沈一鳴,從民國68年11月17日初任中尉飛行官起,到109年1月2日,在上將參謀總長任內因空難殉職時為止,長達40年又45天不間斷的奮鬥人生。
此刻,我斜靠在松茂清泉橋附近一座小木屋的床舖上,聽著南湖溪潺潺的流水聲,徹夜難眠。只好拿出手機,在不很清楚的思緒中,藉著文字來梳理我糾結的心情。
唸了七年軍校,從空幼到空官,我有兩位因為傑出而殉職的飛官同學:吳富景中尉與沈一鳴上將。
他們因公殉難的時間,相距將近四十年。
先說吳富景:107.12.23晚,我帶著一批學員逛旗山老街,卻意外闖進我記憶迴廊的深處……
那是吳家祖居,是我空幼、空官學長、同學吳富堯、吳富景兄弟,和他們的堂兄弟吳坤明三人從小生長的院落。
在入口處,輪椅上坐著一位滿頭白髮的尊長,向「他」問路,才知道「她」原來就是富堯、富景已87高齡的母親!
民69年暮春,吳富景在台東駕駛F-5A做例行演訓時,意外墜入太平洋深處,至今人機俱未尋獲。他是空官60期第一位赴美交流的同學,同時,也是我們68年11月畢業後第一顆橫空殞落的流星!
69年10月,我專程從岡山騎機車赴旗山,在吳家經營的五金行外探視已睽違數月的伯母,看見她的頭上已是斑斑白髮。不忍讓她再觸景傷情,只好默默離去……
38年過去了,我已邁入初老之年。沒想到會在意外的情況下,同時見到吳伯母、富景學長,以及隨後被他們召來的坤明同學。
吳家一門三傑都唸空幼,但人生軌跡迥然不同。
富堯學長勤謹好學,為留英博士,空軍退伍後已在大學任教多年。富景英年早逝。和我同教室的坤明,以前常常指導我的數理功課,沒想到在陸官受訓時,感染罕見的心臟疾病,讓他不得不離開軍校,重新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至於元月2日殉職的沈一鳴上將,我們61年8月底在東港入伍,穿麵粉袋縫製的「革命大內褲」,腳蹬「聯勤黑豹」膠鞋那一天,就是在同一區隊,晚上睡覺時還可以聽到對方的打呼聲。
據說,他父親生前是工程師,因公安意外過世。身為長子的他,為減輕母親負擔,捨建中而唸空幼,才會與我這個走投無路才來從軍的「渣」級痞男在大鵬灣畔相遇,成為沒有血緣的兄弟。當時,他的偶像是李小龍,我的偶像則是腰間有六塊肌和人魚線,且臉上常保笑容的他。
軍校七年,老沈唸得輕鬆愉快,上課、運動,參加社團活動,過得悠哉悠哉。我因理工科概念薄弱,懸樑刺股不夠,還得靠同學的死命「協助」,才能勉強混個不「當期」,最終順利畢業。
畢業時,他第一名,但並沒有「一鳴」驚人,因為,大家都覺得……當然是他!我則排名第121,正好是畢業總人數對折後的第一名,名符其實的「人渣狀元」!
畢業典禮時,他掛上飛行胸章,走飛官的「天龍」坦途。我則留校帶學生,在「地虎」的荊棘路上,認命地匍匐前進。
畢業十年後,也就是民國78年,我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駐美代表處任職二等秘書,接待過許多留美返國前來華府的同學,白天帶他們去參訪雙橡園,晚上則到夜店看「美國土風舞」增廣見聞。沈一鳴是其中之一。
81年任滿調返後,我在外雙溪席開兩桌,邀請台北附近的同學餐敘。當時大家都已是校級軍官,任務日重。嗣後,因升遷、調任及職務敏感度不同等因素,遂如暗夜寒星,分散各地,看得到對方的光亮,卻難以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溫暖。
93年,在擔任上校主管後的次年,由於時局變遷、家母多病及個人志趣改變等因素,我婉拒了外派升遷的機會,自賦「歸去來」,開始在大學「毀人不倦」,並浪跡山林荒野迄今。
這期間,正是沈一鳴同學從聯隊長、作戰部司令、空軍司令,一路承擔重責大任,最後榮登參謀總長高位所走的艱險旅程。
重溯同學們的這些往事,讓我感慨什麼叫做際遇和人生。
職業軍人拿一生做賭注,將青春和生命貢獻給國家。他們老了,甚至殘了,為何要讓他們背上「米蟲」的惡名?!厲害了!我們「這個國家」,這樣做,可是開了文明世界的先河啊!
今晚,我翻出這首寫於107年冬天的詩作,祭奠已經在天上的兄弟。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陪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路,使我覺得不再孤單。
青冥有路,有一天,我們終將相聚!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有來生,我不會選擇當職業軍人,特別是空軍!寧可當一隻生命短暫,卻可以自主翱翔的彩蝶,或善於駕御氣流的蒼鷹。
因為,人類,畢竟不是上帝賦予飛行能力的動物!
*新聞:
失事黑鷹直接撞山 運安會:原因在最後30秒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104001493-260405
世界軍校排名 在 饒自強粉絲團-前f-16戰機飛官/長榮航空機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分享!
代輓-
《再別筧橋-寫給我們已逝的
豪情青春》
洛 桑2020.1.3凌晨重寫於松茂
闊別岡山逾卅載
青青子衿鬢霜白
漯山紅日依舊在
昂揚歌聲寄塵埃
此生飄飄知何似
天地沙鷗去復來
II***
上面這個圖案,標誌著我的軍校同學沈一鳴,從民國68年11月17日初任中尉飛行官起,到109年1月2日,在上將參謀總長任內因空難殉職時為止,長達40年又45天不間斷的奮鬥人生。
此刻,我斜靠在松茂清泉橋附近一座小木屋的床舖上,聽著南湖溪潺潺的流水聲,徹夜難眠。只好拿出手機,在不很清楚的思緒中,藉著文字來梳理我糾結的心情。
唸了七年軍校,從空幼到空官,我有兩位因為傑出而殉職的飛官同學:吳富景中尉與沈一鳴上將。
他們因公殉難的時間,相距將近四十年。
先說吳富景:107.12.23晚,我帶著一批學員逛旗山老街,卻意外闖進我記憶迴廊的深處……
那是吳家祖居,是我空幼、空官學長、同學吳富堯、吳富景兄弟,和他們的堂兄弟吳坤明三人從小生長的院落。
在入口處,輪椅上坐著一位滿頭白髮的尊長,向「他」問路,才知道「她」原來就是富堯、富景已87高齡的母親!
民69年暮春,吳富景在台東駕駛F-5A做例行演訓時,意外墜入太平洋深處,至今人機俱未尋獲。他是空官60期第一位赴美交流的同學,同時,也是我們68年11月畢業後第一顆橫空殞落的流星!
69年10月,我專程從岡山騎機車赴旗山,在吳家經營的五金行外探視已睽違數月的伯母,看見她的頭上已是斑斑白髮。不忍讓她再觸景傷情,只好默默離去……
38年過去了,我已邁入初老之年。沒想到會在意外的情況下,同時見到吳伯母、富景學長,以及隨後被他們召來的坤明同學。
吳家一門三傑都唸空幼,但人生軌跡迥然不同。
富堯學長勤謹好學,為留英博士,空軍退伍後已在大學任教多年。富景英年早逝。和我同教室的坤明,以前常常指導我的數理功課,沒想到在陸官受訓時,感染罕見的心臟疾病,讓他不得不離開軍校,重新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至於元月2日殉職的沈一鳴上將,我們61年8月底在東港入伍,穿麵粉袋縫製的「革命大內褲」,腳蹬「聯勤黑豹」膠鞋那一天,就是在同一區隊,晚上睡覺時還可以聽到對方的打呼聲。據說,他父親生前是工程師,因公安意外過世。身為長子的他,為減輕母親負擔,捨建中而唸空幼,才會與我這個走投無路才來從軍的「渣」級痞男在大鵬灣畔相遇,成為沒有血緣的兄弟。當時,他的偶像是李小龍,我的偶像則是腰間有六塊肌和人魚線,且臉上常保笑容的他。
軍校七年,老沈唸得輕鬆愉快,上課、運動,參加社團活動,過得悠哉悠哉。我因理工科概念薄弱,懸樑刺股不夠,還得靠同學的死命「協助」,才能勉強混個不「當期」,最終順利畢業。畢業時,他第一名,但並沒有「一鳴」驚人,因為,大家都覺得……當然是他!我則排名第121,正好是畢業總人數對折後的第一名,名符其實的「人渣狀元」!
畢業典禮時,他掛上飛行胸章,走飛官的「天龍」坦途。我則留校帶學生,在「地虎」的荊棘路上,認命地匍匐前進。
畢業十年後,也就是民國78年,我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駐美代表處任職二等秘書,接待過許多留美返國前來華府的同學,白天帶他們去參訪雙橡園,晚上則到夜店看「美國土風舞」增廣見聞。沈一鳴是其中之一。
81年任滿調返後,我在外雙溪席開兩桌,邀請台北附近的同學餐敘。當時大家都已是校級軍官,任務日重。嗣後,因升遷、調任及職務敏感度不同等因素,遂如暗夜寒星,分散各地,看得到對方的光亮,卻難以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溫暖。
93年,在擔任上校主管後的次年,由於時局變遷、家母多病及個人志趣改變等因素,我婉拒了外派升遷的機會,自賦「歸去來」,開始在大學「毀人不倦」,並浪跡山林荒野迄今。這期間,正是沈一鳴同學從聯隊長、作戰部司令、空軍司令,一路承擔重責大任,最後榮登參謀總長高位所走的艱險旅程。
重溯同學們的這些往事,讓我感慨什麼叫做際遇和人生。職業軍人拿一生做賭注,將青春和生命貢獻給國家。他們老了,甚至殘了,為何要讓他們背上「米蟲」的惡名?!厲害了!我們「這個國家」,這樣做,可是開了文明世界的先河啊!
今晚,我翻出這首寫於107年冬天的詩作,祭奠已經在天上的兄弟。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陪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路,使我覺得不再孤單。青冥有路,有一天,我們終將相聚!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有來生,我不會選擇當職業軍人,特別是空軍!寧可當一隻生命短暫,卻可以自主翱翔的彩蝶,或善於駕御氣流的蒼鷹。
因為,人類,畢竟不是上帝賦予飛行能力的動物!